舞火狗

舞火狗

舞火狗節是廣東省龍門縣藍田一帶瑤族同胞的節日,於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舉行。南方民族大都崇拜火神,感謝狗對瑤族人的養育之恩,驅邪避邪。舞火狗”既是舞蹈,同時又是一種特殊而神聖的儀式,它是藍田瑤族少女們的一種“成年禮”。“舞火狗”的獨特魅力和重要價值,目前已引起國內外專家和學術界的關注。

習俗簡介

舞火狗舞火狗

舞火狗源於廣東省龍門縣藍田瑤族傳統的民間習俗。相傳,先祖靠狗奶養大,要瑤民永記狗作為“再生之母”的恩德,規定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團圓節(中秋節)之夜,舉行舞火狗活動。每個少女要參加2到3次的“舞火狗”,方能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經成年,進入談婚論嫁的行列。由此在特定的“團圓節”上,以少女為主體形成了社會性的群體活動,從而形成了藍田瑤族獨具特色的“舞火狗”民間舞蹈。

舞火狗是藍田瑤族對狗圖騰崇拜祭祀的舞蹈活動。未婚姑娘在手臂、腰部用山藤綁上黃姜葉,頭戴竹笠,並插上香火,扮演“火狗”。姑娘們邊舞拜,邊反覆唱著古老的民歌;最後,火狗隊游舞到村外河邊,將身上的黃姜葉、竹笠和香火統統扔到河裡,再用河水濯洗手腳,象徵沐浴全身,祛除邪氣。在整個舞火狗活動中,男青年一直在旁燃放鞭炮。每個瑤族少女要參加2-3次的舞火狗,才能進入成年,進入談婚論嫁的行列。

民間傳說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晚,藍田瑤鄉村村寨寨都舉行“舞火狗”活動。由未婚的姑娘裝扮火狗,穿黃姜葉製作這衣裙,插上香火,載歌載舞,穿村過寨,盡情歡樂。年輕男女對情唱歌,尋找心上人。說起來,舞火狗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很久以前,外族前來侵犯,皇帝多次派兵迎戰,都被打敗。一天,皇帝與眾大臣商量,決定出傍招賢禦敵,宣布:能退敵者,不管是什麼人,可任選三位公主中的一位為妻。

一天、兩天過去了,無人敢揭榜。第三天,大半天也過去了,皇榜依舊端端正正地貼在牆上,呈帝急得不得了。傍晚時分,一隻毛色漂兌,龍腰虎背的狗米到皇榜前,只見它仰天吠了兒聲,然後“呼”的一聲撕下皇榜。眾士兵大驚失色,忙把它領到皇帝面前,皇帝一來苦於無退兵之計,二來見這狗氣度不凡,忙以上札接待。壘上問:“你真的能打退敵兵嗎?”狗不露聲色地點點頭。這時,前方報告敵兵又來騷擾,皇帝即令這狗率兵前去應戰。

舞火狗舞火狗

隊伍來到一條小河邊,已見敵人兵馬。這時,火狗仰天吠了幾聲,渾身金光閃閃,發出無數的火花,直衝到敵人的兵頭身邊,幾口把兵頭撕成碎片。敵兵大亂,潑不成軍。隔河將士乘勢衝殺過來,一舉殲滅敵兵,大勝而歸。

退了敵兵,皇帝大喜,當即封火狗為神犬大將軍,但隻字不提與公主成婚之事。

又過了很多天,仍不見皇帝有任何表示。神犬對皇帝的背信棄義深為不滿。一天,它當著滿朝文武,質問皇帝。皇上非常尷尬,但仍強詞奪理說:“我榜上講無論什麼人,都可選公主為妻,你不是人,怎可與人成婚呢?若你能變成人的話,聯決不食言。”神犬請求給它七天時間,皇帝答應了。

原來,這犬狗是一條神犬,只需靜養七天,搖身一變,便可衍化為人。

再說皇帝的三位公主中,小公主長得最美麗,而且為人正直,心地善良。她非常崇敬勇退敵兵、保衛國家的神犬將軍。一天,她同兩個姐姐講起父親要把她們許配給神犬將軍的事,兩位姐姐一致反對。小公主心裡很難過,暗下決心要嫁給神犬大將軍。

在神犬靜養的時候,小公主天天扳著手指算日子,到了第四天傍晚,她實在忍不住了,怕神犬餓死,迫不及待地到它的居室偷看。誰知這一看識破了天機,神犬的衍化術不靈了,只變得個人頭犬身。

皇帝見神犬仍不是一個真正的人,硬是不肯把女兒嫁給他。小公主後悔極了,又恨父親無情無義,便極力勸說父親。她說:“父王,你身為一國之王,講話不守信用,如何服得眾人呢?不管準不準,我這輩子跟定神犬將滾了。”弄得皇帝左右為難。

正在這時,外族又來侵犯,神犬不計前嫌,主動領兵出征,又獲全勝而歸。皇帝只好將小公主許配給神犬將軍。

農曆八月十五晚,月光圓圓。皇帝為神犬與公主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百姓載歌載舞前來祝賀,唱呀,跳呀,一直鬧到天明方散。

婚後,他們過著甜蜜幸福的生活。一年後,公主一胎生下四子,因孩子太多,奶水不足,神犬與公主便擠狗奶餵養孩子,四個兒子都平安長大,一代一代繁衍下來。據說這神犬就是藍田瑤民的始祖。狗成了瑤民敬奉之神。為了紀念祖先,不忘狗神養育之恩,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晚,藍田瑤鄉的瑤民都舉行慶祝活動,稱之為舞火狗,這一活動沿襲至今。

習俗起源

舞火狗舞火狗

據說舞火狗起源於清代初期,來自瑤族對狗的崇拜,世襲相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是藍田瑤族傳統的民間習俗,是瑤族少女的一種“成年禮”的特殊儀式,也是中國唯一餘存的民族圖騰祭祀與少女成人禮奇妙結合的古老民間宗教儀式。

被迫中斷

“文化大革命”期間,民生潦倒,藍田瑤族人民過著捉襟見肘的艱難生活,載歌載舞的舞火狗活動一度也被迫中斷將近10年之久,直至70年代後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佛祖國大地,瑤族人民的生活如沐春風,舞火狗也得以恢復,開始在個別村寨舉行,但是其規模和熱鬧程度今昔非比。

瀕危狀態

時光的荏苒和歷史的變遷,落籍藍田的瑤族,跟當地原土著居民以及客籍漢人不斷同化、融合,共同生息繁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多種民族文化的輻射和滲透。尤其在現代文明進程中,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日趨漢化,傳統的瑤族服裝難覓蹤影。在新思潮的衝擊下,很多瑤族村民淡薄了傳統的祖先崇拜觀念。同時,以歌傳情的舊有的情感表達方式也慢慢被年輕人所摒棄。

舞火狗,這門獨特的民間藝術面臨著失傳的危險。據傳承人林何娣介紹,如今的瑤族少女往往只知道“舞火狗”這個儀式,卻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現在的年輕人也羞於在大庭廣眾之下對歌傳情了。年輕人對傳統的淡薄加上近年來民間藝人陸續離世,致使舞火狗處於瀕危狀態,傳唱者越來越少。

文化保護

2006年6月,“舞火狗”成為廣東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龍門縣加大了對“舞火狗”的宣傳力度,專門成立了“舞火狗”民間舞蹈培訓班。

2008年,政府還對藍田中學30名女生進行“舞火狗”歌舞基本動作培訓和儀式歌謠的傳唱。現在,瑤族的舞火狗,不僅僅是瑤族人歡慶的節日,還吸引來自深圳、廣州等周邊城市的數千名遊客,前來瞻仰瑤族文化的獨特和神聖。

服飾道具

舞火狗的服飾道具主要為線香、竹笠、黃姜葉、山藤。黃姜葉是瑤民祖先的服裝,用黃姜葉表演就是為了紀念先人生活的艱辛。每年農曆八月十五白天,各村婦女就要上山採摘黃姜葉,為晚上的舞火狗作準備。姑娘們都是村裡的未成年少女,她們要在長輩的幫助下綑紮服飾,完成“火狗姑娘”的扮演工作。

節日活動

早年的舞火狗身著民族服飾早年的舞火狗身著民族服飾

舞蹈以“叩拜”為主,反覆吟唱古樸歌謠,禮畢與意中人對歌。

“舞火狗”活動有一種古樸美貫穿始終,而禮畢後與意中人的對歌給少女們增添了快樂。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晚上,未婚瑤族姑娘飯後集中,由年長“有福分”的婦女給她們捆上黃姜葉、山藤,戴上四方插著香火的竹帽,扮演“火狗”。

村里長者在祠堂供奉先祖後,少女們先在祠堂叩拜,再到村里地塘(曬場等),圍著地塘舞拜幾圈。這期間,少女們邊舞蹈邊反覆清唱著鏇律古老、悠揚的歌謠,之後的各種舞拜儀式也是如此。地塘舞拜後,少女們唱著歌穿道過巷到村里每戶人家的廚房進行灶台舞拜,再接著到各戶的菜園舞拜,祈願蔬菜長得茂盛。最後,各村的火狗隊匯集在一起,似一條長龍蜿蜒游舞到村外河邊,活動開始達到高潮。

抵達河邊後,少女們將身上綑紮的黃姜葉、竹帽、香火等全都扔到河裡去,然後用河水濯洗手腳,象徵沐浴全身,祛除病邪,並相互潑水嬉戲。在整個活動中,鞭炮聲不時響起,燃放鞭炮為之助威的是男青年。他們到達河邊後會守候在河岸,等待少女們濯洗手腳上岸後,就選擇自己的意中人,兩相對歌至天明。

傍晚,姑娘們先在宗祠里奉上狗糧袋,點燃香火,從大門行至祭台前祭拜祖先,感激先人的恩德,祈求風調雨順。祭拜之後,姑娘們列隊來到坪地開始表演舞火狗,少女們圍著坪地邊舞邊唱。結束坪地的舞蹈,她們再到各家的灶塘石祭拜,祈求火種長存。接著她們還要祭拜菜園,祈求蔬果繁茂,三餐無憂。

祭拜結束後,姑娘們要穿過長長的巷道,經過曲折的田埂,走向村旁的溪流,將身上配戴解下棄於流水中,以示驅逐瘟疫,保佑健康,再洗淨手足,準備參與一年一度的對歌比賽,這是年輕人以此大膽求愛、展示自己魅力的最佳時機。舞火狗時,男青年點燃鞭炮,為姑娘們的舞蹈相呼應,現在他們又來到村頭與姑娘們隔河相望,他們唱起古老的情歌,表達彼此心中的愛慕之情,兩岸歌聲此起彼伏,一來一往,好不熱鬧。

發展現狀

舞火狗舞火狗

舞火狗這種特殊的民間藝術卻到了瀕危的邊緣,只有個別村寨還保留有舞火狗活動,主要原因是現在年輕人對祖先崇拜的觀念開始淡漠,並開始放棄舊有的情感表達方式,生活方式漢化比較嚴重,加上民間藝人陸續離世,這門獨特藝術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一直以來,當地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個少女要參加3次“舞火狗”活動,才能進入成年人的行列。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少女到了一定年紀都會自覺參加。但是活動開展得不是很正常,其主要原因是民間傳統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許多村民對祖先崇拜的觀念日漸淡薄,陸續放棄舊有的表達方式。傳承人之一譚松娣說,現在的瑤家少女往往只知道有“舞火狗”這種儀式,但並不清楚其具體含義。而且,農曆八月十五各戶人家因忙於招待親朋好友,從而對“舞火狗”活動提不起勁。 現在,掌握了“舞火狗”舞蹈活動詳細儀式和舞步、唱法的主要人員反而是縣、鄉的文藝工作者。他們為保護和挽救這種非常具有特色、瀕臨失傳的民間活動,做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工作。除此之外,在藍田瑤族鄉對於“舞火狗”活動具有重要影響、掌握了其精髓的幾個民間藝人分布在楊屋村、新星村等地,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傳承人,年齡介於42歲至71歲之間。 目前熟練掌握“舞火狗”的,除了文藝工作者,就是一些老人和剛學會的中學生了,全縣的人數只有幾十人。

重大影響的代表性傳授人有:

1、楊有妹:女,1937年出生,現年74歲,藍田瑤族鄉楊屋村人。

2、譚松娣:女,1939年出生,現年72歲,藍田瑤族鄉楊屋村人。

3、林何娣:女,1963年出生,現年48歲,藍田瑤族鄉新星村人。

4、朱景芳:男,1934年出生,現年77歲,藍田瑤族鄉倒流村人。

5、楊子南:男,1953年出生,現年58歲,藍田瑤族鄉上東村人。

特殊價值

舞火狗舞火狗

“舞火狗”的獨特魅力和重要價值,已引起國內外專家和學術界的關注。省群藝部門有關專家認為“舞火狗”是藍田瑤族流傳下來的集體創作的結晶,具有較廣泛的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具有純樸濃郁的民族風格。專家們還指出,“舞火狗”反映了藍田瑤族富有特色的民俗事象,對於研究原始崇拜、原始宗教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它是藍田瑤族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表現了當地人的精神、信仰、情感願望、人生追求等,具有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素材的特殊價值。

龍門縣文化部門已投入不少資金蒐集相關資料、表彰民間藝人和進行培訓等活動。不久前,還對藍田中學30名女生進行了“舞火狗”歌舞基本動作培訓和儀式歌謠教唱。未來5年,龍門縣將把有重大影響的民間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放在第一位,並推薦中青年,由民間歌手以師帶徒的形式培養接班人,同時在學校中傳授“舞火狗”,並儘快籌集“舞火狗”保護資金。到2008年,將組織起60人左右的瑤鄉“火狗隊”。2009年,擬建成相關展覽培訓基地。2010年,一座民俗風情演示廳將在瑤鄉建成,而受過“舞火狗”培訓的瑤鄉同胞將在千人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