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5月27日 黃岡起義失敗 |
![]() 義軍誓師情景 |
1907年5月27日,潮州黃岡反清起義軍受官兵兩面夾攻,力戰不敵,於5月27日解散隊伍。首領陳涌波、余醜等200餘人由水路退往香港。 1906年6月,革命黨人、潮州富商許雪秋受孫中山指示,在廣東潮州一帶聯絡反清志士,籌划起義。後孫中山又囑其候惠、欽、廉3州一同動作,許於是逗留香港等候時機。在這期間,黃岡起義的準備工作引起官兵警覺,官兵準備搜查起義骨幹余通開的雜貨店。陳涌波、余醜等人決定先發制人,於5月22日晚集眾千餘人起事,與官兵激戰一夜,占領黃岡。 23日,義軍成立軍政府,以“廣東國民軍大都督”名義宣布同盟會的革命宗旨。義軍隊伍一度增至5000餘人。許雪秋接報後急派助手到黃岡,但清廷大批援軍亦已趕到。 義軍失敗後,官兵得義軍遺落的名冊,大肆捕殺黨人。 |
相關詞條
-
黃岡起義
黃岡起義,全稱潮汕黃岡起義,又稱丁未黃岡之役、丁未起義、丁未革命,是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5月22日同盟會在廣東潮汕饒平縣黃岡鎮發動的反清起義。孫...
事件過程 歷史功績 起義領導 後世紀念 -
平江起義
平江起義,於1928年7月22日湖南省平江縣爆發,是滕代遠,彭德懷領導的一場反政府暴動,是湖南農民運動的中心地區之一。
起義簡介 起義背景 起義過程 起義領導人 起義評價 -
黃花崗起義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20餘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其中72人的遺骸由潘達微等出面收葬...
歷史背景 具體過程 詳細評析 歷史資料 主要人物 -
潮州黃岡起義
潮州黃岡起義,又稱丁未黃岡之役,是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2月19日同盟會在廣東潮州黃岡發動的反清起義。
基本資料 相關條目 -
丁未起義
黃岡是一座英雄之城,美麗之城。丁未瓮城一聲槍響,震驚清庭,威震海內外。
簡介 經過和歷史意義 -
饒平黃岡武裝起義
饒平黃岡武裝起義是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5月22日同盟會在廣東潮州饒平縣黃岡發動的反清起義。黃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這次戰役歷史功績不可磨滅。
簡介 意義 -
廣州起義[1911年中國同盟會領導的起義(黃花崗起義)]
廣州起義是個多義詞,在近代有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和同盟會組織的三次廣州起義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是繼南昌起義、湘贛...
事件背景 起義過程 主要人員 起義評價 起義影響 -
黃花崗起義[1911年同盟會的起義]
1910年11月孫中山、黃興、趙聲等革命黨人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開庇能會議,決定再次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黃興擔任總指揮,在越華路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總指揮...
事件背景 起義過程 主要人員 起義評價 起義影響 -
平江起義第一團
平江起義第一團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第一支摩托化步兵部隊和第一支機械化步兵部隊。平江起義第一團從平江起義的硝煙戰火中走來,歷經4000多次戰鬥的洗禮,先後為共...
事件經過 團隊簡史 事件背景 著名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