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阿爾泰紫菀
別名:燥原蒿、鐵桿蒿
英文名:Herb of Altai Heteropappus
拉丁文名:Herba Heteropappi Altaici
功效:清熱降火;排膿止咳
科屬分類:菊科
主治:熱病;肝膽火旺;肺膿瘍;咳吐膿血;膀胱炎;皰疹瘡癤
生態環境:生於草原、荒漠地、沙地及乾旱山地。
採收和儲藏:根:春、秋季採挖,去地上部分,洗淨曬乾,切段;花及全草:夏、秋開花時採收,陰乾或鮮用。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湖北和四川等地。
功效分類:清熱藥
性味:味微苦;性涼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阿爾泰狗娃花的根、花或全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搗敷。
植物形態
阿爾泰紫菀多年生草本。有橫走或垂直的根。莖直立,高20-60cm,稀達100cm,有分枝,被腺點和毛。葉互生;下部葉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近匙形,長2.5-6cm,稀達10cm,寬0.7-1.5cm,全緣或有疏淺齒,兩面或下面被粗毛或細毛,常有腺點,上部葉漸小,條形。頭狀花主鄧直徑2-3.5cm,稀4cm,生於枝端排成傘房狀;總苞半球形,徑0.8-1.8cm,總苞片2-3層,近等長或外層稍短,長圓狀披針形或條形,草質,被毛,常有腺,邊緣膜質;舌狀花約20個,舌片淺藍紫以,長圓狀條形,長10-15mm,寬1.5-2.5mm;管狀花長5-6mm,裂片5,其中1裂片較長,被疏毛。瘦果扁,倒卵狀長圓形,長2-2.8mm,寬0.7-1.4mm,灰綠色或褐色,被絹毛,上總有腺點;冠毛污污白以或紅褐色,長4-6mm,有不等長的微糙毛。花、果期5-9月。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大牻牛兒烯(germacrene)D,丁香烯環氧化物(caryophyllen 1β,10α-epoide),金合歡醉(farnesol),金合歡醇(farnesol),5-O-去甲基川陳皮素(5-O-desmethylnobiletin),左旋哈氏豆屬酸(hardwickiic acid),車桑子酸(hautriwaic acid),12α-(2-甲基丁醯氧基)哈氏豆屬酸甲酯[12α(2-methyl butyryloxy)-hardwickiic acid methyl ester],12α-二羥基車桑子酸-19-內酯(7α,12α-dihydroxyhautriwaic acid-19-lactone),12α(2-甲基丁醯氧基)頸直假蓮酸甲酯[12α-(2-methylbutyryloxy)-strictic acid methyl ester],1-乙醯氧基-11-甲酯基3,7,15-三甲基十六碳-2E、6E、10E、14-四烯(1-acetoxy-11-carbomethoxy-3,7,15-trime-thyl-hexa-deca-2E、6E、10E、-14tetraene),異鼠李素-3-O-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O-rutinoside),芸香甙(rutin),煙花甙(nicoti-florin),狗娃花皂甙(heteropappussaponin)5、7、8。藥理作用
1.祛痰作用:中醫認為阿爾泰紫菀具有溫肺,下氣,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實驗表明,水煎劑有祛痰作用而無鎮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2.抗菌作用:阿爾泰紫菀在體外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霍亂弧菌等7種革蘭氏陰性腸內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並有對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3.抗病毒作用:水煎劑在雞胚尿囊中對流感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抑制腫瘤的作用:據報導分離出的表無羈萜醇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報導從阿爾泰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離出的環肽類化合物對S180有抗腫瘤活性。
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1.陶弘景:阿爾泰紫菀,近道處處有生。布地,花亦紫,本有白毛,根甚柔細。
2.《日華子本草》:阿爾泰紫菀,形似重台,根作節,紫色潤軟者佳。
3.《本草圖組》:阿爾泰紫菀,三月內布地生苗葉,其葉三四相連,五月六月內開黃紫白花,結黑子,本有白毛,根基柔細,二月三月內取根陰乾用。
4.《本草衍義》:阿爾泰紫菀用根,其根柔細,紫色,益肺氣,《經》具言之。《唐本注》言無阿爾泰紫菀時,亦用白菀,白菀即女菀也。今本草無白菀之名,蓋唐修《本草》時已刪去。
5.《綱目》:按陳自陰雲,阿爾泰紫菀以牢山所出,根如北細辛者為良。沂、兗以東皆有之。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阿爾泰紫菀,觀其能開喉痹,取惡涎,則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溫,肺病咳逆喘嗽,皆陰虛肺熱證也,不宜專用及多用,即用亦須與天門冬、百部、麥冬、桑白皮苦寒之藥參用,則無害。2.《本草通玄》:阿爾泰紫菀,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然非獨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兩立效。
3.《本草正》:阿爾泰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氣,故治咳嗽上氣、痰喘,惟肺實氣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膿血者,乃可用之。觀陶氏《別錄》謂其補不足,治五勞體虛,其亦言之過也。
4.《藥品化義》:阿爾泰紫菀,味甘而帶苦,性涼而體潤,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葉舉,久嗽痰中帶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竅有清涼沛澤之功。用入肝經,凡勞熱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熱結氣,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無不奏效。因其體潤,善能滋腎,蓋腎主二便,以此潤大便燥結,利小便短赤,開發陰陽,宣通壅滯,大有神功。同生地、麥冬入心,寧神養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熱涼血。其桑皮為肺中氣藥,阿爾泰紫菀為肺中血藥,宜分別用。
5.《本經逢原》:阿爾泰紫菀,肺金血分之藥,《本經》止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取性疏利肺經血氣也。去蠱毒痿者,以其辛苦微溫,能散結降氣,蠱毒自不能留,痿由肺熱葉焦,阿爾泰紫菀專通肺氣,使熱從溲便去耳。《別錄》療嘛咳唾膿血,大明消痰止渴,皆滋肺經血氣之效。《金匱》澤漆湯用以治咳血而脈沉者,咳屬肺,脈沉則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病,與紫參同功。
6.《本草正義》:阿爾泰紫菀,柔潤有餘,雖曰苦宰而溫,非燥烈可比,專能開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滯,兼疏肺家氣血。凡風寒外束,肺氣壅塞,咳嗆不爽,喘促哮吼,及氣火燔灼,郁為肺癰,咳吐膿血,痰臭腥穢諸證,無不治之。而寒飲蟠踞,濁涎膠固,喉中如水雞聲者,尤為相宜。惟其溫而不熱,潤而不燥,所以寒熱皆宜,無所避忌。景岳謂水虧金燥,咳嗽失血者,非其所宜;石頑謂陰虛肺熱乾咳者忌之;蓋恐開泄太過,重傷肺金,又恐辛溫之性,或至助火。要之虛勞作嗽,亦必有濁痰阻塞肺竅,故頻頻作咳,以求其通,不為開之,咳亦不止,以此溫潤之品,泄化垢膩,順調氣機,而不傷於正,不偏於燥,又不犯寒涼遏抑、滋膩戀邪等弊,豈非正治且柔潤之質,必不偏熱,較之二冬、二母,名為滋陰,而群陰膩滯,阻塞隧道者,相去猶遠。惟實火作咳,及肺癰成膿者,則阿爾泰紫菀雖能泄降,微嫌其近於辛溫,不可重任,然借為嚮導,以搗穴犁庭,亦無不可。總之,肺金窒塞,無論為寒為火,皆有非此不開之勢。7.《本經》: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安五藏。
8.《別錄》:療咳唾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補不足,小兒驚癇。
9.《藥性論》:補虛下氣。治腦脅逆氣,勞氣虛熱。10.《唐本草》:治氣喘,陰痿。
11.《日華子本草》:調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12.《本草衍義》:益肺氣。
13.寧原《食鑒本草》:主肺經虛熱,開喉痹,取惡涎。
14.《本草從新》:專治血痰,為血勞聖藥。又能通利小腸。
15.《本草再新》:潤肺下氣、寒痰及虛喘者宜之。
選方
①治久嗽不瘥:阿爾泰紫菀(去蘆頭)、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三物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生薑三片,烏梅一個,同煎湯調下,食後、欲臥各一服。(《本草圖經》)②治傷寒後肺痿勞嗽,唾膿血腥臭,連連不止,漸將羸瘦:阿爾泰紫菀一兩,桔梗一兩半(去蘆頭),天門冬一兩(去心),貝母一兩(煨令微黃),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乾地黃一兩半。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聖惠方》阿爾泰紫菀散)
③治小兒咳逆上氣,喉中有聲,不通利:阿爾泰紫菀一兩,杏仁(去皮尖)、細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搗羅為散,二三歲兒,每服半錢匕,米飲調下,日三,更量大小加減。(《聖濟總錄》阿爾泰紫菀散)
④治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阿爾泰紫菀一兩,桔梗半兩,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錢半,天門冬一兩。上細切,每服三錢。竹茹一塊,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溫服。(《傷寒保命集》阿爾泰紫菀湯)
⑤治吐血、咯血、嗽血:真阿爾泰紫菀、茜根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時。(《雞峰普濟方》阿爾泰紫菀丸)
⑥治婦人卒不得小便:阿爾泰紫菀末,井華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澇、怕時時。冬季氣溫-20℃時根可以安全越冬。除鹽鹼地外均可栽種,尤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粗性土不宜栽培。忌連作。栽培技術用根莖、根頭繁殖。根莖繁殖:11月上旬至4月上旬,選擇鮮嫩、粗壯、節必、無病蟲害的紫紅色的根莖,截成5-8cm長的小段,每段應帶有2-3個芽作種莖。條栽,按行析距30cm開溝,溝深9cm,每隔24cm,順溝平放種根一段,覆土、鎮壓、澆水。穴栽,按行株距30cm×24cm開穴,穴深3-5cm,平放種莖2-3段,覆土、澆。氣溫在10-15℃時,約經10-15d左右出苗。根頭繁殖:將帶有鬚根的根頭分切成幾小塊,按行距30cm開溝,溝深3-6cm,每隔12-15cm,栽種1塊,芽頭向上,覆土,稍加鎮壓、澆水。春栽根狀莖需窖藏。
田間管理出苗後要間苗,除去必苗、弱苗。6-7月要經常澆水保濕,但不可過濕,以免影響紮根;並追施硫酸銨、過磷酸鈣。抽苔時要摘花苔。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白絹病、褐斑病,可噴1:1:100倍波爾多液或多抗每素200倍液。蟲害有地老虎、蠐螬、菜青蟲等為害。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根莖一規則塊狀,長2-5cm,直徑1-3cm;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頂端殖留莖基及葉柄殖痕,中下部叢生多數細根;質堅硬,斷面較平坦,顯油性。根多數,細長,長6-15cm,直徑1-3mm,多編成辮狀;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有縱皺紋;質較柔韌,易折斷,斷面淡棕色,邊緣一圈現紫紅色,中內有細小木心。氣微香,味甜、微苦。
以根長、色紫紅、質柔韌者為佳。
顯微鑑別根橫切面:表皮細胞類圓形或類方形,多脫落或皺縮,內含紫紅色色素。下皮細胞1列,略切向延長,側壁及內壁增厚,有的內含紫紅色色素。皮層寬廣,有少數厚壁細胞,散在;油管呈類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0-75μm,位於皮層內側,常與韌皮部束同數並相對;內皮層明顯。中柱小,中柱鞘1-2列細胞;初生木質部4-6原型。中央常有髓。本品薄壁細胞含菊糖。
粉末特徵:紅棕色。
①菊糖碎塊,用冷水合氯醛裝置,葉房形、半圓形或不規則形,表面現放射狀線紋。
②下皮細胞紫紅色、淡黃棕色或無色;表面觀略呈長方形,垂周壁稍增厚,細波狀彎曲。
③石細胞(根莖)單個散在,類長方形、類圓形或圓三角形,直徑44-154μm,長95-177μm,壁厚6-22μm,層紋及孔溝明顯,有的胸腔內含草酸鈣簇晶或黃棕色物。
④厚壁細胸長條形,直徑38-73μm,長可至315μm,壁厚2-10μm,非木化,紋孔排列成縱行。
⑥草酸鈣簇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直徑8-20μm,有的一個細胞含數個結晶,或含晶細胞縱向連線,簇晶排列成行。此外,可見木纖維、導管等。
化學鑑定:理化鑑別取本品粉末2g,加水20ml,置60℃水浴上加熱10min,趁熱濾過,放冷。取濾液2ml,置帶塞試管中,用力振搖1min,產生持久性泡沫,10min,內不消失。(檢查皂甙)
參考連結
1 http://www.tcmlib.com/zy/html72/showdetail-373130312ce998bfe5b094e6b3b0e7b4abe88f802c7a79.html
2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ndsp=21&um=1&complete=1&hl=zh-CN&newwindow=1&q=%E7%B4%AB%E8%8F%80&start=42&sa=N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