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草。
性 味
味微苦,性涼。
歸 經
歸肺、肝、膽經。
功 能
清熱降火,排膿止咳。
主 治
熱病,肝膽火旺,肺膿瘍,咳吐膿血,膀胱炎,皰疹疔瘡。
相關配伍
①陰虛咳血:阿爾泰紫菀、五味子、知母、麥冬各9g,水煎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②膀胱炎:阿爾泰紫菀花6-9g;或全草15-30g。水煎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用法用量
5-10g。外用:適量,搗敷。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有橫走或垂直的根。莖直立,高20-60稀達100厘米,被上曲或有時開展的毛,上部常有腺,上部或全部有分枝。基部葉在花期枯萎;下部葉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近匙形,長2.5-6稀達10厘米,寬0.7-1.5厘米,全緣或有疏淺齒;上部葉漸狹小,條形;全部葉兩面或下面被粗毛或細毛,常有腺點,中脈在下面稍凸起。頭狀花序直徑2-3.5厘米,稀4厘米,單生枝端或排成傘房狀。總苞半球形,徑0.8-1.8厘米;總苞片2-3層,近等長或外層稍短,矩圓狀披針形或條形,長4-8毫米,寬0.6-1.8毫米,頂端漸尖,背面或外層全部草質,被毛,常有腺,邊緣膜質。舌狀花約20個,管部長1.5-2.8毫米,有微毛;舌片淺藍紫色,矩圓狀條形,長10-15毫米,寬1.5-2.5毫米;管狀花長5-6毫米,管部長1.5-2.2毫米,裂片不等大,長0.6-1或1-1.4毫米,有疏毛。瘦果扁,倒卵狀矩圓形,長2-2.8毫米,寬0.7-1.4毫米,灰綠色或淺褐色,被絹毛,上部有腺。冠毛污白色或紅褐色,長4-6毫米,有不等長的微糙毛。花果期5-9月。
產 地
主產內蒙古各地。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新疆、甘肅、湖北、四川、青海等地。生於草原,荒漠地,沙地及乾旱草地。海拔從濱海到4000米。
採集加工
春、秋季挖根,去地上部分,曬乾,切段;春、秋開花時採收花或全草,陰乾或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