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桃花癲,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桃花瘋、三月桃花癲,在心理學上被歸類為躁狂症或者有躁狂症特徵的其他情緒障礙。有些人會在某一時節,原本穩定的情緒突然變得高昂激動,行為舉止也誇大起來,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又可能恢復正常,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這種周期性的疾病,有可能就是精神疾病中的“躁狂症”,又因好發在三月春季時節,所以民間稱為“三月桃花癲”。發病原因
內分泌失調
主要是因為季節變化容易使身體的內分泌失調,導致患者情緒亢奮、誇大妄想、睡眠需求減少,病情起伏較大。春季氣壓較低,尤其是南方,春天氣候受暖濕氣流的影響,格外悶熱而又多變,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誘發精神分裂症等多種重型精神病。而春季連綿的陰雨天氣則是抑鬱、焦慮及其他神經症高發的外部因素。超過一半的精神疾病患者,初次發病都在春天。在這一季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復發可能性也較高。自殺、酗酒、失眠、焦慮、抑鬱等都是春季常見問題。專家普遍認為,精神病的發生與季節氣候有關,但春季發病者也不完全是在桃花盛開之時。對春季住院病人的調查結果表明,除一些初發病例外,不少慢性病人急性發作也不完全是桃花開時,至少有30%的患者在前一年11、12月至次年正月氣溫變化無常時病情就發生萌動,因未達到住院程度或因病情時好時壞而延遲到次年3—4月份才住院。特別是春節前氣溫驟降,不少病人就表現睡不好、煩躁不安、興奮性增高。這都是精神病人體溫調節中樞缺陷,難以適應突變之故,並不待桃花開就發作了。
春節期間誘發
對一組春季急發病者的誘因作調查發現,復發者中,發病與春節期間某些誘發因素有關,如過度喜悅、走親訪友、高談闊論、情緒激昂、不適當作息、吃過多刺激性食物等等。因此,把病因歸結於桃花開是不科學的。
臨床表現
1.桃花病患者常自稱是“樂天派”、“高興極了”、“生活充滿陽光,絢麗多采”。但情緒反應不穩定、易激惹,可因細小瑣事或意見遭駁斥,要求未滿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現破壞或攻擊行為。2.情緒高昂、話多、自大,嚴重的還有人會認為自己像“神”一樣偉大。更有些人會花很多錢亂買東西,甚至到處送人,或是以為自己非常富有而到證券行要求坐貴賓室等;
3.睡眠需求減少,甚至可以好幾晚不睡,一直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
4.計畫變多,開始規劃許多事情,不切實際。嚴重者會有脫離現實的精神病症狀出現。
心理醫生指出,躁狂症大多好發在成年期,有些人會性慾高漲;也有些人會將自己做很誇張的打扮、濃妝艷抹,以吸引異性,所以不知情的旁人看患者會覺得像“花痴”般瘋瘋癲癲的。
發病率
躁狂症的終生盛行率約是百分之一,和精神分裂症差不多,兩者都屬於嚴重的精神疾病。躁狂症若曾發作過,八成以上會再復發,且有遺傳傾向。患者的直系親人中,發生躁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10多倍。因此,醫生建議,躁症患者若已發病兩次以上,最好終身服用藥物以預防再次發作。
治療方法
在治療方式上多以藥物治療為主,其中藥物又分兩大類,一類為鋰鹽,另一類則是原來用以治療癲癇的部份藥物(如:癲通、帝拔癲)。
此外,通常在藥物治療時,會搭配給予安眠藥或鎮靜劑,幫助患者入睡,同時也減緩了焦躁的情緒。
醫生建議,躁狂症患者若已發病兩次以上,最好常年服用藥物以預防再次發作。大部分患者用藥治療後效果較好,並且治癒後人際交往等社會功能也恢復得很好。因此,一旦發現親友有相關症狀的,應及時送醫治療。
提醒患者:需經過醫師評估後再決定具體治療方案,不可自行用藥。而家人朋友的體諒與鼓勵往往才是最好的情緒支持。
預防
鑒於春節期間的一些因素也容易引起躁狂症的復發,比如過度喜悅、走親訪友、高談闊論、情緒激昂、不適當作息、吃過多刺激性食物等等。對此,提醒廣大市民,逢年過節時期,最好適當控制一下飲食,調整一下作息時間,避免過度接觸嘈雜的人群,防止病情復發。
此外,對敏感季節的反思使我們追溯“春季發病”的源頭,弄清楚發病萌芽產生的時間,這樣才能把防治工作搶先一步,把精神病的復發消滅在萌芽之中。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春季住院不等於春季發病,待桃花開時再來防病已是來不及了。如果我們有這個概念,就可以從冬季早春開始預防,及早加強服藥,妥善安排患者在春節期間的生活,從合理飲食到足夠睡眠,項項都要管好。要堅決破除迷信和傳統世俗觀念,正確看待有性色彩的精神病人,尊重其人格,防止類似“沖喜 ”的無知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