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仔的發展
據傳牛耳仔的最早出現時間是在公元前475-221年的戰國時候,由於當時各地的都是戰火紛紛,人人自危,於是一些小諸侯就互相結成同盟,共同抵擋外來的敵人,在諸侯會盟時,主盟者就會割牛耳取血置於杯中,由主盟者執杯分給各諸侯,立飲為誓,以示信守,這種方式就叫執牛耳;在會盟後,割下的牛耳會被切成碎,再做成餅,分發給各諸侯帶回自己的領地,這種餅就叫牛耳餅,後來人們覺得牛耳餅不好聽,就改成了牛耳仔。這就形成了牛耳仔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牛耳仔,在12,13世紀,牛耳仔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在經歷了無數個年代,直到上個世紀初,牛耳仔一直處於單一的品種,單一的製作方法中,直到禮記餅家的創立,才將牛耳仔進一步的擴大和發展,在經歷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洗禮,禮記餅家已經從小鋪仔變成了今天馳名中外的百年老字號,牛耳仔也從單一的產品變成了現在的十多種品種,數十個製作方法,上百個不同口味的牛耳仔,其中底糖類牛耳仔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為喜歡吃牛耳仔的愛美女士們免除了因為吃多糖而增肥的擔心,為糖尿病者們免除了因為吃多糖而使病情加重的後顧之憂。禮記餅家生產的“澳門特色牛耳仔”憑著傳統的手工工藝,古法秘制,和現在的生產先進工藝,生產出的牛耳仔已成為祖國大陸、港澳台、歐美等國家地區久負盛名的特色產品!禮記牛耳仔的特點
好吃的牛耳仔咬下去口感香香脆脆的,滋味無窮!牛耳仔產品特點:使用奶油和南乳調味,牛耳仔有點鹹有點甜,薄薄的,酥脆味讓人回味無窮,一片接一片的吃不停手,是老少鹹宜的茶飯後小點心。
牛耳仔的做法
特點
薄脆的牛耳餅,愈吃愈有牛肉的鮮香味。配方
(一)皮料A、水380g,細砂糖260g。
B、色拉油250g。
C、中筋粉1300g,新意專用麥寶改良劑10g,新意高湯粉10g。(二)餡料
A、水370g,細砂糖240g,色拉油250g。
B、中筋粉1200g,新意牛肉香粉15g,南乳50g,臭粉7g,黑胡椒粉3g,鹽4g。
製作
(一)皮料1、將A部分攪拌至糖溶化
2、將B部分加入1中,攪拌均勻。
3、將C部分混合過篩,加入2中,拌至麵團捲起即可,松弛備用。
(二)餡料
1、將A部分攪拌至糖溶化,並且充分混合。
2、將B部分混合過篩,加入1中,拌至麵團捲起,鬆弛備用。
(三)成形
1、將拌好的皮用壓面機壓成厚度約5mm的長方形,備用。
2、將拌好的餡料用壓面機壓成厚約5mm的長方形,大小同上一致。 3、將壓好的餡料疊在皮料上,噴上水霧捲起,放入冰櫃,冷凍約2小時。
4、凍至略硬後取出,用切片機切成厚約2mm的薄片,放入烤盤。5、油炸:爐溫180℃,時間4分鐘,炸成金黃色即可。
注意事項
1、凍的軟、硬度比較關鍵,太軟易變形,太硬易切碎。2、切片的厚薄要均勻,否則不易炸好。
澳門小吃一覽
澳門,一個美麗而寧靜、充滿異國情調的城市,面積不大,但吃喝玩樂,樣樣齊全。美食在澳門,似乎是一件唾手可得的東西。現在就來跟著那裡輕鬆的生活節奏,遊覽一下集中的景點,嘗嘗中葡“混血兒”西餐、風味澳門小吃吧! |
常綠花卉
木賊科 | 筆管草 | |
菊科 | 紫菀 | 蘭草 | |
唇形科 | 紫丹參 | 澤蘭 | 血見愁 | 溪黃草 | 涼粉草 | 連線草 | 筋骨草 | 丹參 | 薄荷 | 野芝麻 | |
蕁麻科 | 苧麻 | 樓梯草 | 鏡面草 | |
爵床科 | 竹節黃 | 紅點鯽魚膽 | 黑眼花 | |
傘形花科 | 皺葉歐芹 | 藍花柴胡 | 白芷 |
蓼科 | 中華山蓼 | 羊蹄 | 金線草 | 戟葉酸模 | 頭花蓼石辣蓼 |
紫葳科 | 中甸角蒿 | 紅鳳梨花 | 單葉鳳梨花 |
澤瀉科 | 澤瀉 | |
三白菜科 | 魚腥草 | 三白草 | |
芭蕉科 | 野芭蕉 | |
虎耳草科 | 岩白菜 | |
石蒜科 | 石蒜 | 百子蓮 | 白肋孤挺花 | 玉簾 |
傘形科 | 鴨兒芹 | |
跖草科 | 旭日升鴨 |
鴨跖草科 | 心葉紫露草 | 杜若 | 紫霞草 |
百合科 | 小花蜘蛛抱蛋 | 山菅蘭 | 開口箭 | 火炬花 | 虎眼萬年青 | 狐尾天冬 | 廣西蜘蛛抱蛋 |
牻牛兒苗科 | 香葉天竺葵 |
薔薇科 | 仙鶴草 | 狹葉星點蜘蛛抱蛋 | 松下梅 | 龍芽草 | 蛇莓 |
玄參科 | 狹葉毛地黃 | |
苦苣苔科 | 銀葉喜蔭花 | 牛耳仔 | 半蒴苣苔 | |
葡萄科 | 烏蘞莓 | |
天南星科 | 團扇蔓綠絨 | 石菖蒲 | 千年健 | 廣東萬年青 | 刺芋 | 卜芥 | |
姜科 | 土田七 | 山奈 | 蓬莪術 | 薑黃 | 姜荷花 | 瓷玫瑰 |
馬齒莧科 | 土人參 | |
蒟蒻薯科 | 水田七 | |
秋海棠科 | 秋海棠 | 羅拉秋海棠 | 厚壁秋海棠 | 貴婦秋海棠 | 波葉秋海棠 |
傘形花科 | 傾臥前胡 | 前胡 | |
忍冬科 | 陸英 |
紫草科 | 琉璃草 | |
菊科 | 劉寄奴草 | |
胡椒科 | 假蔞 | 蓽茇 |
罌粟科 | 薊罌粟 | 大果博落回 |
卷柏科 | 江南卷柏 |
敗醬科 | 黃花敗醬 |
毛茛科 | 虎掌草 | 附子 | 扁翅唐松草 |
石竹科 | 荷蓮豆 | 蠅子草 |
蝶形花科 | 狗尾草 |
小二仙草科 | 大葉蟻塔 | |
馬兜鈴科 | 粗根細辛 |
川續斷科 | 川續斷 |
十字花科 | 板藍根 |
黃楊科 | 板凳果 |
鬼臼科 | 八角蓮 | |
禾本科 | 棕葉蘆 | 竹節草 | 雜交狼尾草 | 象草 | 香茅 | 香根草 | 細葉結縷草 | 彎葉畫眉草 | 雙穗雀稗 | 石芒草 | 森特鈍葉草| 柔姿臂形草 |
花忍科 | 芝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