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 石芒草(嶺南科學期刊7卷)[1]別名 石珍芒(廣東),石清草(海南),硬骨草(福建),吹雞稈(雲南)。
學名 Arundinella nepalensis Trin.
科學分類(恩格勒系統,1964)[2][3]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禾本目(Graminales)
須葉藤亞目(Flagellariineae)
禾本科(Gramineae)
野古草屬(Arundinella)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具鱗片的根莖,鬚根直徑1.5-1毫米。稈直立,下部堅硬,高90-190厘米,直徑2-5毫米,無毛;節淡灰色,被柔毛,節間上段常具白粉,節上的分枝常可抽穗。葉鞘無毛或被短柔毛,邊緣具纖毛或變無毛;葉舌乾膜質,極短,上緣截平,具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基部圓形,先端長漸尖,長10-40厘米,寬1-1.5厘米,無毛或具短疣毛及白色柔毛。圓錐花序疏散或稍收縮,主軸具縱棱,無毛;分枝細長,近輪生,小穗柄分別長約1.5毫米及3.5毫米;小穗長3.5-4毫米,灰綠色至紫黑色;穎無毛;第一穎卵狀披針形,長2.2-3.9毫米,具3-5脈,脊上稍粗糙,先端漸尖;第二穎等長於小穗,5脈,先端長漸尖;第一小花雄性,長2.5-3毫米,外稃具不脈,頂端鈍;第二小花兩性,外稃長1.6-2毫米,成熟時棕褐色,薄革質,無毛或微粗糙;芒宿存,芒柱長1-1.2毫米,棕黃色,芒針長1.7-3.4毫米;基盤具長0.3-0.7毫米的毛。穎果棕褐色,長卵形,長約1毫米,寬約0.3毫米,頂端截平,胚長0.6毫米。染色體2n=40,20 (Larsen)。花果期9-11月。 [2]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300-2000米以下的山坡草叢中。[2][3]地理分布
產於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熱帶東南亞至大洋洲、非洲廣泛分布。常綠花卉
木賊科 | 筆管草 | |
菊科 | 紫菀 | 蘭草 | |
唇形科 | 紫丹參 | 澤蘭 | 血見愁 | 溪黃草 | 涼粉草 | 連線草 | 筋骨草 | 丹參 | 薄荷 | 野芝麻 | |
蕁麻科 | 苧麻 | 樓梯草 | 鏡面草 | |
爵床科 | 竹節黃 | 紅點鯽魚膽 | 黑眼花 | |
傘形花科 | 皺葉歐芹 | 藍花柴胡 | 白芷 |
蓼科 | 中華山蓼 | 羊蹄 | 金線草 | 戟葉酸模 | 頭花蓼石辣蓼 |
紫葳科 | 中甸角蒿 | 紅鳳梨花 | 單葉鳳梨花 |
澤瀉科 | 澤瀉 | |
三白菜科 | 魚腥草 | 三白草 | |
芭蕉科 | 野芭蕉 | |
虎耳草科 | 岩白菜 | |
石蒜科 | 石蒜 | 百子蓮 | 白肋孤挺花 | 玉簾 |
傘形科 | 鴨兒芹 | |
跖草科 | 旭日升鴨 |
鴨跖草科 | 心葉紫露草 | 杜若 | 紫霞草 |
百合科 | 小花蜘蛛抱蛋 | 山菅蘭 | 開口箭 | 火炬花 | 虎眼萬年青 | 狐尾天冬 | 廣西蜘蛛抱蛋 |
牻牛兒苗科 | 香葉天竺葵 |
薔薇科 | 仙鶴草 | 狹葉星點蜘蛛抱蛋 | 松下梅 | 龍芽草 | 蛇莓 |
玄參科 | 狹葉毛地黃 | |
苦苣苔科 | 銀葉喜蔭花 | 牛耳仔 | 半蒴苣苔 | |
葡萄科 | 烏蘞莓 | |
天南星科 | 團扇蔓綠絨 | 石菖蒲 | 千年健 | 廣東萬年青 | 刺芋 | 卜芥 | |
姜科 | 土田七 | 山奈 | 蓬莪術 | 薑黃 | 姜荷花 | 瓷玫瑰 |
馬齒莧科 | 土人參 | |
蒟蒻薯科 | 水田七 | |
秋海棠科 | 秋海棠 | 羅拉秋海棠 | 厚壁秋海棠 | 貴婦秋海棠 | 波葉秋海棠 |
傘形花科 | 傾臥前胡 | 前胡 | |
忍冬科 | 陸英 |
紫草科 | 琉璃草 | |
菊科 | 劉寄奴草 | |
胡椒科 | 假蔞 | 蓽茇 |
罌粟科 | 薊罌粟 | 大果博落回 |
卷柏科 | 江南卷柏 |
敗醬科 | 黃花敗醬 |
毛茛科 | 虎掌草 | 附子 | 扁翅唐松草 |
石竹科 | 荷蓮豆 | 蠅子草 |
蝶形花科 | 狗尾草 |
小二仙草科 | 大葉蟻塔 | |
馬兜鈴科 | 粗根細辛 |
川續斷科 | 川續斷 |
十字花科 | 板藍根 |
黃楊科 | 板凳果 |
鬼臼科 | 八角蓮 | |
禾本科 | 棕葉蘆 | 竹節草 | 雜交狼尾草 | 象草 | 香茅 | 香根草 | 細葉結縷草 | 彎葉畫眉草 | 雙穗雀稗 | 石芒草 | 森特鈍葉草| 柔姿臂形草 |
花忍科 | 芝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