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美宮

富美宮

富美宮位於泉州市區城南,晉江下游的富美古渡頭之畔南門水巷末端,因而得名。富美宮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原在西側的富美渡頭,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清光緒七年(1881年)移建現址,民國二十五年(1936)重新擴建。富美宮祭祀西漢太子太傅蕭望之等王爺神,為泉郡王爺廟的總攝司,配祀文武尊王、張巡、許遠及二十四司。富美宮原為地方保護神寺院,後來逐步發展成為泉州唯一的“王爺行宮”,是蕭太傅信仰的發祥地。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富美宮富美宮

富美宮在福建省鯉城區南門水巷末端,臨晉江下游富美渡頭,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主祀西漢名臣蕭太傅,配祀文武尊王及王爺二十四尊,清光緒辛已年(公元1881年)移建於現址。現存廟宇為清代建築,廟中檐椽斗拱雕刻精美。泉州民間王爺崇拜由來已久,富美宮被稱為“泉郡王爺廟總攝司”,分靈遍及閩南、台灣及東南亞,其中僅台灣就多達2000餘處。本宮供奉我國西漢名臣蕭(望之)太傅,俗稱蕭阿爺,白鬃公。配祀廿四司、文武尊王等。原為屬地保護神、後逐步發展成為泉州唯一的“王爺行宮”,香火興盛、分靈遍各地。

富美古渡

富美宮富美宮
富美古渡,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頭之一。是連線內地與出海貿物集散的重地,鄰近的“聚寶街”在宋元時是外國商賈經商貿易之所而得名。明代永樂三(1405)年附近的車橋村,建有“來遺驛”專為接待國外使者客人之用。清代民國期間城南仍是泉州經貿金融活動的中心。 

明代中後期,泉州曾因屢遭各種災害,特別是瘟疫的肆虐,人們為抗禦災禍、擺脫惡境,以求生存,於是民間紛紛建立小祠,供奉保護神、歲時典祭、企求神靈保境安民。在沿江沿海地帶所設的小祠則多奉祀“王爺”,認為王爺有賞善罰惡,司瘟驅疫,降災賜福的職能。因此,民間對王爺甚為虔信。 

蕭(望之)太傅生前是我國西漢時一代懦宗,歷位將相、功標麟閣,被害歿後“天子追念堂之不忘,每歲時遣使祠祭望之冢”(《前漢書》),因江大傅的高風亮節精神,深受人民所敬重。故擇為本宮主神,蕭太傅信仰自本宮發祥之後,英靈顯赫、香火日盛、慕名前來分香的,由近而遺遍於各地。且隨著泉州先民移居海外謀生,蕭太傅信仰也同時傳人台灣東南亞各地。

歷史

富美宮富美宮
相傳,本宮始創於明代正德(1506-1551)年間,距今巳近500年歷史,在這期間,有過多次重修、邊建、規模不斷擴大,但因文物資料流失之故,對史實已難—一進行考證,僅據現有資料,對本宮沿革略作概述。

據清道光辛巳(1821)年立的《重建谷鏇富美境武聖殿蕭王府行宮》碑(被火焚過文字不清)刻,雖系記載重建時的收支情況,但碑額用“武聖殿蕭王府行宮”之稱。對“武聖殿”由來,經查證,此乃於嘉慶年間,本宮普供奉關聖夫子之故,據道光版本《蕭夫子簽譜》載郡人曾炳查所摸序言中有:“昭代嘉慶年間總巡天下降神於城南富美武聖殿……至令香火增新”。

“關蕭二夫子皆大漢忠勛,英靈顯赫”之句,可見因奉關聖才有“武聖殿”之設,而蕭太傅有漢代儒宗之讚譽,故奉在同一殿堂,稱“關蕭二夫子”也合乎情理的,雖“香火增新”,但蕭太傅仍為本宮主神。且轄有眾多王爺,為不改變故有性質,又有“蕭王府行宮”之稱,這種同一廟宇,同一神明,兩種稱謂的現象。反映了泉州民間信仰的特色。

光緒辛巳(1881)年裡人鑒於官瀕臨江畔,屢遭洪水淹沒,於是發起擇地重建於現址,規模比以往略有擴大。重建後,本官供奉以蕭太傅為主神,配祀廿四司,還奉祀文武尊王,蘇、柳、李三夫人。延續至令。

民國廿三(1934)年,地方紳商再倡修,為擴大場所、里人李德矮自願獻出房地。這次重修耗巨資、聘名師巧匠、精雕細琢、建築之精美冠泉州同類廟宇,舉人曾振仲等名士為本宮撰寫多副楹聯匾額

文化大革命比本宮停止活動,廟宇先後被用為工場、老人活動場所。1988年5月重新組成董事會、恢復活動。1991年1月於宮左購民房查座,改建為四層樓房,作董事會辦公、接待之用。本宮自創建以來,已歷經數百年歷史,在地方故老的關心,各方善信的支持下,事業日益發展。如今已成一處名聞海內外的王爺信仰朝拜的古蹟和遊覽勝地。

富美宮祭祀有兩個特點:一是獻以生羊。二是“放王爺船”。以羊祭祀古禮稱為“少宰”之祭,規格甚高。富美宮古有放生公羊的風俗。一說蕭望之對母親非常孝敬,以公羊牽車載母,自己在後面推車;一說羊性溫順,吮吸母乳時必下跪,都是褒揚蕭望之孝行。祭羊不殺,放生的公羊,脖頸上掛有牌子,角上刻有記號,白晝外出遊逛覓食,夜晚回宮臥於廟下,民間視作“神羊”,沒人敢傷害。但是“神羊”外出,吃莊稼、小販的蔬菜、水果等,任意糟蹋。“後武尾公羊走到那裡吃到那裡”,成為泉州民諺。“神羊”對富美宮的名聲有損害,後來主事人便把公羊圈放在柵欄內。

富美宮旁設有製作王爺船的作坊。每逢災患之年,都舉辦大型醮會,按例送王船往晉江順流出海。王爺船仿民船體型,又稱“彩船”。其它地方製作的王爺船,一般是以竹片紮成骨架,貼上色紙,祭祀後即焚化。有的雖也用木料製作,但因體型小,一遇風浪即覆沒。而富美宮所造的王船類似官船,載重在十頓以上。船上設有神壇,置奉神明,配有大牌、涼傘、兵器、樂隊和各種生活用品、藥材,以及活公羊、公雞等,裝飾威嚴大方。

送王爺船是富美宮蕭王爺信仰傳播到台灣乃至遠及東南亞的一個重要途徑。據傳,富美宮歷年送出的王爺船達百艘。因為泉州台灣僅一衣帶水之隔,這些王爺船大多漂抵台灣沿海,被當地村民恭迎前去奉祀。因此,富美宮便成為閩台王爺信仰的發祥地之一,蕭太傅也成為台灣泉州籍移民的保護神。少數王爺船還漂航至東南亞沿海一帶。富美宮組織的“放王爺船”活動,不僅吸引了泉州地區其他王爺廟參與,也吸引了來自台灣鄉村廟宇的參與。

瘟神信仰由來已久。“疫”是古人對急性傳染病之總稱,古人對此缺乏較有效的治療方法,以為瘟疫流行,是瘟神、疫鬼作祟的結果,所以瘟疫一起,便通過敬神鬼來驅除。福建位於亞熱帶區域,氣候鬱熱潮濕,古代時常流行瘟疫,尤其元、明、清最為厲害,認為如果諂事瘟神,求得寬恕,就可以免除瘟疫為害,這就在八閩大地上形成崇拜瘟神的習俗。

清代乾隆《泉州府志》記載:在五月某一天設醮禳災,以紙為大舟及五方瘟神,以及各種器物,送水焚燒。後來有以木舟真器漂浮海上的。講的是泉州明、清時期的瘟神崇拜,且這瘟神是其它地方也有的“五方瘟神”。

景區建築

富美宮富美宮

宮主體建築二進,中有拜亭,西側為夫人媽宮。原山門外有照牆和戲台,解放初毀。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硬山式。主祀西漢名臣蕭望之(蕭王爺),配祀文武尊王張巡,許遠和二十四司,被稱為“泉郡王爺廟總攝司”,其殿內殿外的木雕、石雕均甚精美。富美宮蕭王爺的分靈遍及閩南台灣港澳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其中單台灣就多達2000餘處。富美宮在文革中受損,1988年重修茸。富美渡尚存舊貌,近年又略有修繕,系用花崗岩石砌築。

富美宮雖然規模不大,卻頗為堂皇壯觀,坐北朝南向,兩進建築,由山門、兩廊、拜亭和大殿組成,西側建有夫人媽宮,總建築面積二百多平方米。宮前原建有照牆、戲台,現均已毀。大殿為富美宮的主體建築,面闊進深各三間,大殿裝飾有精美的木雕、石雕。近年又增建後殿,大殿也加以重修,並建有董事會的辦公樓。富美宮也成為台灣蕭太傅信眾信仰的祖廟,每年到泉州進香的台灣宗教團體絡繹不絕,富美宮也成了泉台文化交流的一條重要紐帶。

保護範圍

東至本宮辦公樓,西至江、南至路,北至民宅。建設控制地帶:東辦公樓外20米,西至江西岸,南路南50米,北宮外50米。

泉州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