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1969年金庸創作武俠小說]

鹿鼎記[1969年金庸創作武俠小說]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的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該小說於1969年-1972年間創作,背景設定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連載了2年11個月。本書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鹿鼎記(珍藏本)(套裝共5冊)》是金先生最後一部小說,也是登峰造極之作!小說講的是一個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小孩韋小寶,他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鏇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書中充滿精彩絕倒的對白及逆思考的事件!金庸先生將韋小寶的個人經歷與歷史密密切合,大玩歷史哈哈鏡的手法,令人讚嘆,幾乎信以為真,而小寶的做人方法及毫不留情的揭出人生各階層黑暗面這種做法,使得這部書成了不是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到了無劍勝有劍的境地。韋小寶是個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邊的那些人一樣。

作品目錄

第一回 縱橫鉤黨清流禍 峭茜風期月旦評
第二回 絕世奇事傳聞里 最好交情見面初
第三回 符來袖裡圍方解 錐脫囊中事竟成
第四回 無跡可尋羚掛角 忘機相對鶴梳翎
第五回 金戈運啟驅除會 玉匣書留想像間
第六回 可知今日憐才意 即是當時種樹心
第七回 古來成敗原關數 天下英雄大可知
第八回 佳客偶逢如有約 盛名長恐見無因
第九回 琢磨頗望成全璧 激烈何須到碎琴
第十回 盡有狂言容數子 每從高會廁諸公
第十一回 春辭小院離離影 夜受輕衫漠漠香
第十二回 語帶滑稽吾是戲 弊清摘發爾如神
第十三回 翻覆兩家天假手 興衰一劫局更新
第十四回 放逐肯消亡國恨 歲時猶動楚人哀
第十五回 關心風雨經聯榻 輕命江山博壯遊
第十六回 粉麝余香銜語燕 佩環新鬼泣啼烏
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
第十八回 金剛寶杵衛帝釋 雕篆石碣敲頭陀
第十九回 九州聚鐵鑄一字 百金立木招群魔
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
第二十一回 金剪無聲雲委地 寶釵有夢燕依人
第二十二回 老衲山中移漏處 佳人世外改妝時
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與此圖皆可傳
第二十四回 愛河縱涸須千劫 苦海難量為一慈
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
第二十六回 草木連天人骨白 關山滿眼夕陽紅
第二十七回 滇海有人聞鬼哭 棘門此外盡兒嬉
第二十八回 未免情多絲宛轉 為誰心苦竅玲瓏
第二十九回 卷幔微風香忽到 瞰床新月雨初收
第三十回 鎮將南朝偏跋扈 部兵西楚最輕剽
第三十一回 羅甸一軍深壁壘 滇池千頃沸波濤
第三十二回 歌喉欲斷從弦續 舞袖能長聽客夸
第三十三回 誰無痼疾難相笑 各有風流兩不如
第三十四回 一紙興亡看覆鹿 千年灰劫付冥鴻
第三十五回 曾隨東西南北路 獨結冰霜雨雪緣
第三十六回 犵鳥蠻花天萬里 朔雲邊雪路千盤
第三十七回 轅門誰上平蠻策 朝議先頒諭蜀文
第三十八回 縱橫野馬群飛路 跋扈風箏一線天
第三十九回 先生樂事行如櫛 小子浮蹤寄若萍
第四十回 待兔只疑株可守 求魚方悔木難緣
第四十一回 漁陽鼓動天方醉 督亢圖窮悔已遲
第四十二回 九重城闕微茫外 一氣風雲吐納間
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
第四十四回 人來絕域原拚命 事到傷心每怕真
第四十五回 尚余截竹為竿手 可有臨淵結網心
第四十六回 千里帆檣來域外 九霄風雨過城頭
第四十七回 雲點旌旗秋出塞 風傳鼓角夜臨關
第四十八回 都護玉門關不設 將軍銅柱界重標
第四十九回 好官氣色車裘壯 獨客心情故舊疑
第五十回 鶚立雲端原矯矯 鴻飛天外又冥冥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
後記

作者簡介

金庸金庸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荊勛賢”。原名查良鏞,江西省婺源縣人,出生於浙江海寧,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離開家鄉海寧。1939年金庸15歲時曾經和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國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國中者》,暢銷內地,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1941年日軍攻到浙江,金庸進入聯合高中,那時他17歲,臨畢業時因為寫諷刺黑板報《阿麗絲漫遊記》被開除。另一說是寫情書.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對國民黨職業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後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抗戰勝利後回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1948年在數千人參加的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建國不久,金庸為了實現外交家的理想來到北京,但由於種種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從而開始了武俠小說的創作。
從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1972年宣布封筆,開始修訂工作。
1981年後金庸數次回大陸,先後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人的接見,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86年被任命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體制”小組港方負責人,1989年辭去基本法委員職務,卸任《明報》社長職務,1992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當訪問學者,1994年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舉凡歷史、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金庸還是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曾獲法國總統“榮譽軍團騎士”勳章,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及兩所學院榮譽院士,多家大學名譽博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