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刊行時間最長的大型綜合性期刊。1904年3月11日在上海創刊,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 初為月刊。1920年 1月以後改為半月刊,1947年 7月後又改為月刊。1948年12月停刊。前後歷時45年,共出版44卷。第 5卷以前由徐珂負責編輯。從第5卷第7期起,先後負責編輯工作的有孟森、 陳仲逸(即杜亞泉)、 錢智修、胡愈之、李聖五、鄭允恭、蘇繼廎等。
創刊時,正值日俄戰爭,宣稱“以啟導國民,聯絡東亞”為宗旨。對外主張聯日抗俄,對內提倡君主立憲。編輯內容除自撰社論外,經常選錄各種報刊的時論、記事、要聞和詔書、奏摺等。32開本,每本10多萬字。資料性較強,近似文摘性刊物。從1911年第8卷第1期起,進行“大改良”,改為16開本,每本20萬字。用潔白報紙西式裝訂,每期卷首都用銅版複製外國刊物上的精美圖畫 4~10幅。內容也有改進:取消諭旨、奏章等官方文牘,按照文學、歷史、哲學、工業、商業、理化、博物等現代學科分門別類,廣徵名家撰述,博採東西論著,增強了刊物的學術性,逐漸成為現代化的綜合性雜誌。比同時期其他刊物字數多、裝潢好、售價低,受到讀者歡迎,銷數在 1萬份以上。辛亥革命後,國內外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但此刊卻鼓吹所謂“東方文明”,宣揚“君道、臣節”等封建倫常,思想趨向保守。
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社會新思潮蓬勃發展。此刊從1920年第17卷第 1期起,進行了改革。提出世局更新,雜誌也要順應世界之潮流。刊物面貌有較大改變,科技方面的文章減少,社會科學的論著增多。另闢“世界新潮”“時論介紹”“讀者論壇”等專欄,發表資產階級各種學派學說,也刊登進步的政論文章。1921年以後,曾發表魯迅的小說《祝福》和瞿秋白的政論《李寧與社會主義》等。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出版臨時增刊,聲援工人、學生的反帝鬥爭。1932年10月,胡愈之負責編輯後,增闢“東方論壇”等專欄,發表許多主張抗日、介紹蘇聯社會主義和評述國際形勢、揭露德、意法西斯勢力猖獗的文章,深受讀者稱讚。1933年 1月刊行《新年特大號》,其中有些文章對國民黨的統治和社會現實進行了嘲諷,引起商務印書館總經理王雲五的不滿。同年4月後,主編幾度易人。時局幾經變化,刊物也時有起落。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各界名流學者積極在《東方雜誌》上發表文章,號召全民抗戰,並系統地論述了“持久戰”、“運動戰”、“游擊戰”等戰略對策,刊物社會影響擴大,銷數增至五六萬份。1937年冬,日軍侵占上海,東方雜誌社內遷。先長沙,再香港,後重慶,幾經遷移,編輯出版工作大受影響,刊物質量有所下降。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1946年1月遷返上海。1948年底停刊。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