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日祥

朱日祥

朱日祥,1955年生於山西大同,地球物理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兼任第三世界科學院地球科學獎勵委員會主席。 1978年畢業於山西大學物理系,1984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89年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獲博士學位,法國奧爾良大學榮譽博士。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2014年10月14日,獲得法國研究院下屬的科學院學院年度頒獎大會辦法的首個“法中獎”。 研究方向為地磁學與地球動力學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朱日祥 朱日祥

1978年畢業於山西大學物理系。

1984年獲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學位。

1989年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獲博士學位,法國奧爾良大學榮譽博士 。

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11年當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朱日祥 朱日祥

長期從事地球物理學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在極性轉換期間地磁場形態學、地質時期地磁場古強度變化與地球深部過程的相關性以及沉積盆地古地磁定年等領域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性的成果。論證了地磁極性倒轉頻率與地磁場強度呈負相關性。

在國內開闢了地質時期地磁場古強度研究新領域,將古地磁學的研究範疇拓展到認識地球內部過程。主持創建了集成岩石磁學、古地磁學和地磁場古強度研究的綜合實驗室,開拓了新的實驗技術和方法,該實驗室已成為岩石磁學與古地磁學領域國內外研究中心之一,提升了我國該研究領域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 。

長期從事地球科學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在極性轉換期間地磁場形態學、地磁場古強度變化與地球深部過程的相關性以及沉積盆地古地磁定年等領域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性的成果。在國內開闢了地質時期地磁場古強度研究新領域,論證了地磁極性倒轉頻率與地磁場強度呈負相關性,將古地磁學的研究範疇拓展到認識地球內部過程。根據華北克拉通地殼記錄的東-西塊體碰撞拼合、古洋殼消減以及古陸殼殘留的證據,論證了地球在古元古代已經進入板塊構造體系;提出在早白堊世全球地幔整體升溫背景下,太平洋板塊俯衝脫水等物理化學過程,使華北克拉通東部地幔對流失穩,導致華北克拉通東部破壞的新觀點 。

學術論著

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10篇,其中140餘篇被SCI收錄;被SCI引用1000餘次。

國外英文文章

1. Zheng T Y, Zhao L, Zhu R X.

New evidence from seismic imaging for subduction during assembly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Geology, in press, 2009

2008

2. Zhu R X, Pan Y X, He H Y, Qin H F, Ren S M.

Palaeomagnetism and 40Ar/39Ar age from a Cretaceous volcanic sequence, Inner Mongolia,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field variation during the Cretaceous normal superchron.

Phys. Earth Planet. Inter., 169, 59-75, 2008

3. Zhu R X, Potts R, Pan Y X, Yao H T, Lü L, Zhao X, Gao X, Chen L W, Gao F, Deng C L.

Early evidence of the genus Homo in East Asia.

J.Human Evolution, 55, 1075-1085, 2008

4. Zhu R X, Potts, R, Pan Y X, Lü L Q, Yao H T, Deng C L, Qin H F.

Paleomagnetism of the Yuanmou Basin in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constraints on late Neogene sedimentation and tectonic rotation

Earth Planet. Sci. Lett., 272, 97-104, 2008

5. Wang F, Zhu R X, Yang L K, He H Y, Lo C-H.

40Ar/39Ar analyses on Quaternary K–Ar standard BB-24: Evaluations.

International J. Mass Spectrometry, 270, 16–22, 2008

6. Deng C L, Zhu R X, Zhang R, Ao H, Pan Y X.

Timing of the Nihewan formation and faunas.

Quat. Res., 69, 77-90, 2008.

7. Shi G H, Zhu R X, Jiang N, Jia X M.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of Two Contrasting Cretaceous Lavas: Implications for Lithospheric Mantle Evolution beneath the North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Int. Geol. Rev., 50, 1040-1053, DOI: 10.2747/0020-6814.50.11.1040, 2008.

國內刊物中的論文

1.朱日祥,劉青松,潘永信,鄧成龍,張睿, 王先鋒.

馬蘭黃土剩磁不存在顯著Lock-in效應-來自Laschamp地磁漂移的證據.

中國科學,36(5), 430-437,2006.

Zhu R X, Liu Q S, Pan Y X, Deng C L, Zhang R, Wang X F.

No apparent lock-in depth of the Laschamp geomagentic excursion: evidence from the Malan loess

Sci. China (Ser. D), 49(9), 960-967, 2006.

.王紅強, 鄧成龍, 朱日祥, 謝飛.

泥河灣盆地岑家灣舊石器遺址的古地磁定年.

中國科學,36(3), 273-279, 2006

Wang H Q, Deng C L, Zhu R X, Xie F.

Paleomagnetic dating of the Cenjiawan Paleolithic site in the Nihewan Basin, northern China.

Sci. China (Ser. D), 49(3), 295-303, 2006.

3. 桑海清,王非,賀懷宇,王英蘭,楊列坤,朱日祥

K-Ar法地質年齡國家一級標準物質ZBH-25黑雲母的研製.

岩石學報,32(12), 3059-3078, 2006

Sang H Q, Wang F, He H Y, Wang Y L, Yang L K, Zhu R X.

Intercalibration of ZBH-25 biotite reference material untilized for K-Ar and 40Ar-39Ar age determination.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32(12), 3059-3078, 2006

專著

[1] Zhu R X, Tchu K K.

Studies on Paleomagnetism and Reversals of Geomagnetic Field in China.

Science Press, Beijing, 168 pp., 2001.

[2]丁士章, 朱日祥.

電動力學教學輔導.

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 215 pp., 1986.

Ding S Z, Zhu R X.

Teaching Guidance of Electrodynamics. Shanxi People Press, 215 pp., 1986 (in Chinese) .

獲獎記錄

曾獲第三世界科學院地球科學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

1994年獲首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國科學院首屆"百人計畫"入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 。

2014年10月14日,獲得法國研究院下屬的科學院學院年度頒獎大會辦法的首個“法中獎”。

2017年5月25日,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表彰的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獎者。

目前健在的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