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鷺

池鷺

池鷺(學名:Ardeola bacchus)系典型涉禽類,體長約47厘米,翼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的鷺。繁殖羽:頭及頸深栗色,胸紫醬色。冬季:站立時具褐色縱紋,飛行時體白而背部深褐。虹膜褐色;嘴黃色(冬季);腿及腳綠灰色。通常無聲,爭吵時發出低沉的呱呱叫聲。棲息於稻田、池塘、沼澤、喜單只或3~5隻結小群在水田或沼澤地中覓食,性不甚畏人。食性以魚類、蛙、昆蟲為主,幼雛與成鳥的食物成分相類似。繁殖期營巢於樹上或竹林間,巢呈淺圓盤狀,由樹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樹枝及菝葜藤等組成,巢內無其他鋪墊物。5月上、中旬產卵,每窩產卵3~6枚。分布於孟加拉國至中國及東南亞。越冬至馬來半島、印度支那及大巽他群島。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池鷺池鷺

形態特徵

池鷺體型略小,翼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雌雄鳥同色,雌鳥體形略小。夏羽:頭、頭側、長的羽冠、頸和前胸與胸側粟紅色,羽端呈分枝狀;冠羽甚長,一直延伸到背部,背、扁部羽毛也甚長,呈披針形,顏色藍黑色,一直延伸到尾;尾短,圓形,顏色為白色。頦、喉白色,前頸有一條白線,從下嘴下面一直沿前頸向下延伸。下頸有長的栗褐色絲狀羽懸垂於胸。腹、兩脅、腋羽、翼下復羽和尾下復羽以及兩翅全為白色。冬羽:頭頂白色而具密集的褐色條紋,頸淡皮黃白色而具厚密的褐色條紋,背和肩羽較夏羽為短,顏色為暗黃褐色,胸為淡皮黃白色而具密集粗狀的褐色條紋,其餘似夏羽。飛行時體白而背部深褐。虹膜黃色,嘴黃色,尖端黑色,基部藍色,臉和眼先裸露皮膚黃綠色,腳和趾暗黃色。

體型

雄性體重270—320克,雌性150—280克,體長雄性472—540毫米,雌性375—470毫米;嘴峰雄性58—67毫米,雌性53—62毫米;翅雄性205—240毫米;雌性200—218毫米;尾雄性71一86毫米,雌性72—85毫米;跗跖雄性56—64毫米,雌性52—57毫米。

食物

主要為小魚、蟹、蝦、蛙、小蛇和蚱蜢、蝗蟲、螽蜥、蟋蟀、螻蛄、蜻蜓、鱗翅目幼蟲和蠅類等昆蟲及其幼蟲,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覓食時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和稻田地中邊走邊覓食。

棲息地

通常棲息於稻田、池塘、湖泊、水庫和沼澤濕地等水域,有時也見於水域附近 的竹林和樹上,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有時也集成多達數十隻的大群在一起,性不甚畏人。繁殖期營巢於樹上或竹林間,巢呈淺圓盤狀,由樹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樹枝及藤等組成,巢內無其他鋪墊物。

分布地域

池鷺池鷺

池鷺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中下游、華東、華南、華中、西南地區。北從東北東南部吉林長白山、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甘肅、陝西一直往南到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和台灣,以及印度阿薩姆、緬甸、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也偶爾見於日本的北海道、伊豆半島和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池鷺分布於分於孟加拉至中國到東南亞地區,越冬在馬來半島和、中南半島、加里曼丹及安達曼群島等,

池鷺的部分種群為留鳥,部分遷徙,特別是在中國長江以南繁殖的種群多數都為留鳥。在長江以北繁殖的種群全為夏候鳥。春季通常在4月初到4月中旬遷至北方繁殖地。秋季多於9月末1O月初開始往南遷徙;通常呈分散的小群或家族群往南遷飛。越冬於長江以南廣東、福建、海南島、台灣和東南亞國家。

分布範圍

分布於汶萊達魯薩蘭國、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旅鳥:孟加拉國、關島、蒙古、斯里蘭卡。產地不確定: 不丹、北馬里亞納群島。

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陝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山東、河南、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福建為夏候鳥;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為夏候鳥、留鳥;台灣為旅鳥。

池鷺分布圖池鷺分布圖

繁殖與保護

池鷺池鷺

繁殖

池鷺的繁殖期3—7月,營巢於水域附近高大樹木的樹梢上或竹林上,巢呈淺圓盤狀,由樹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樹枝及菝葜藤等組成,巢內無其他鋪墊物。常成群營群巢,也常與白鷺和牛背鷺在一起營巢。每窩產卵2—5枚,多為3枚,卵為藍綠色,形狀為橢圓形,卵的大小為37—49×28—31毫米,平均為38.9× 29.6毫米,卵重16.5—20克,平均18.1克。5月上、中旬產卵,日產或隔日產1枚卵,產卵期為6—9天。孵卵期20—23天,育雛期30—31天。卵藍綠色,雌雄共孵,19—23天出雛,育雛期約30天。

保護

本物種未列入瀕危,但中醫理論認為池鷺肉有解毒的功能,因此被利用,鼓勵了人們對本物種的捕殺。且近來由於環境污染和環境條件惡化,某些地方的種群數量明顯減少。由於環境污染和環境條件的惡化,種群數量已明顯減少,需要進行嚴格的保護。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藥用價值

池鷺池鷺

藥名:池鷺

來源:為鷺科動物池鷺的肉。

功效:解毒。

主治:用於食魚蝦中毒、噁心嘔吐、脘腹脹悶不適等症。

性味歸經:苦,平,入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適量。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獵殺後去毛剖腹,去內臟,取肉,鮮用或焙乾用。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肌肉含抗壞血酸(asorbic acid)、蛋白質、脂肪、多種胺基酸、肽類。

食物

池鷺的食物有蜻蜓、毛蟲、蝽象、螞蟥等,也有小魚和蝦蟹。

動物的世界4

動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為食料,因此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等生命活動。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這些動物吧!

鸛形目百科

鸛形目(Ciconiiformes) 鳥綱的1目,為中型涉禽。頸和腳均長,腳適於步行;嘴形側扁而直;眼先裸出;脛的下部裸出;後趾發達,與前趾同在一平面上。棲於水邊或近水地方。覓吃小魚、蟲類及其他小型動物。在高樹或岩崖上營巢。

鸛形目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 目: 鸛形目(Ciconiiformes)
鸛形目(Ciconiiformes)是大中型的涉禽,多為長頸,長腿的鳥類,嘴形不一,但多較大較長。鸛形目有6科,中國有3科。
代表鳥類
鷺科(Ardeidae),鷺科包括多種鷺和[開鳥],是鸛形目最大的一科,分布於南北緯60º之間的大陸及沿海水域。鷺科鳥類多數嘴長而直,體型優雅。世界17屬76種,中國10屬20種,常見的有蒼鷺,池鷺,白鷺,夜鷺和大麻[開鳥]等。蒼鷺池鷺白鷺
廣嘴鷺科(Cochlearidae),廣嘴鷺科或寬嘴鷺科只有一種,船嘴鷺,分布於美洲熱帶地區。廣嘴鷺科與鷺科大體相似,但有寬大似船型的巨嘴。 船嘴鷺
鯨頭鸛科(Balaeniciptidae),鯨頭鸛科僅鯨頭鸛一種,只產於非洲有限的地區。鯨頭鸛的喙寬大而粗壯,嘴端下彎成勾狀,頭也非常巨大,是現存頭最大的鳥,讓人想起已經滅絕的不飛鳥。 鯨頭鸛
錘頭鸛科(Scopidae),錘頭鸛科也只有一種,即錘頭鸛,僅分布於非洲南部。錘頭鸛頭後有向後的長冠羽,使頭部呈錘型。錘頭鸛
䴉科(Threskiorothidae),䴉科包括䴉和琵鷺,頭和頸裸出,嘴很長,䴉的嘴向下彎曲,琵鷺的嘴扁平。䴉科廣布於溫熱帶地區,共有28種,中國5屬6種,最著名的有朱䴉和白琵鷺等。
朱䴉粉紅琵鷺
紅鸛科(Phoenicopteridae),紅鸛又叫火烈鳥,喙側扁而高,自中部起向下彎曲,喙邊緣有濾食用的櫛板,頸和腿極細長。紅鸛的分類地位爭論比較多,曾經單劃分為紅鸛目,與鸛形目和鵜形目都有一定的關係。紅鸛科有3屬6種,在溫暖地區分布較廣,但以前在中國並未發現,1997年,在新疆發現了其中的大紅鸛美洲紅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