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檐塔

密檐塔

密檐式塔為中國佛塔主要類型之一,可以說是一種由樓閣式塔演變而來的新式佛塔,多是磚石結構。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佛塔主要類型之一。磚造閣樓式塔是完全用磚依照木結構的形式在塔的外表做出每一層的出檐、梁、柱、牆體與門窗,在塔內也用磚造出樓梯可以登上各層;也有的磚塔、塔內用木材做成各層的樓板,借木樓梯上下。但是這種磚塔在外形上逐漸起了變化,就是把樓閣的底層尺寸加大升高,而將以上各層的高度縮小,使各層屋檐呈密疊狀,使全塔分為塔身、密檐與塔剎三個部分,因而稱為“密檐式”磚塔。可以說這是一種由閣樓式演變而來的新式佛塔。這類佛塔留存至今年代最早的為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如圖),建於北魏正光四年(523),塔高約41米,塔身外呈十二邊形,內室為正八邊形。塔身二層占總高約三分之一,以上為15層密檐,頂部為石造的塔剎。奇怪的是這樣十二邊形的密檐塔別處再沒有發現而成為國內孤例。唐朝這種密檐塔留下的較多,陝西西安的小雁塔(建於707年)、雲南大理崇聖寺千尋塔(建於824-839年)、河南登封法王寺塔等都是平面為方形的塔。此種塔多數為磚築空筒狀,裡面各層架設樓板,有木梯可供上下。其中小雁塔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1487年地震,該塔從上到下震裂,裂口有一尺多寬,而在1521年再一次大地震中,這裂口又震合了。小雁塔歷時千餘年,經過70餘次大小地震,最上兩層被震毀,使原有15層的密檐如今只剩下13層了。 宋、遼、金時期,這種密檐式塔在北方盛行,但是它們的形式與唐朝密檐塔有所不同,北京天寧寺塔可以說是這類塔的代表。天寧寺塔全磚造,平面八角形,塔下為台基與須彌座,座上為塔身部分,塔身上有門窗與菩薩、天神等雕像;塔身以上為13層由斗拱挑出的密檐,塔內實心。塔表面須彌座各部分的裝飾、塔身的門窗細部與雕像、各層密檐的屋脊、瓦、吻獸直至塔上的剎全部都用磚材雕制,整座塔仿佛是一件大型的磚造佛教雕刻品。這種由磚製作的八角實心,高須彌座與塔身的塔成了這一時期在北方的密檐塔典型形象。山西靈丘縣覺山寺塔遼寧遼陽白塔、遼寧北鎮崇興寺雙塔都屬於這種類型。不論是唐朝方形的密檐塔還是遼代八角實心的密檐塔,除了很注意塔外表的細部裝飾外,還特別重視整體外形的塑造。位於下部的塔身造型端正,塔身以上占全塔大部分的密檐部分則隨高度將每一層出檐深度都往裡作不等量的遞減,使塔的外形成為富有彈性的拋物線,直至塔頂以高聳的塔剎作結束。經過這種細緻的造型處理,使比例瘦長的塔雖高挺而不顯尖削,比例粗壯的塔雖碩壯而不顯笨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