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嶺縣逢甲中學

蕉嶺縣逢甲中學

蕉嶺縣逢甲中學創辦於1956年8月,創辦初期至1991年為文福中學。1991年底為紀念文福籍晚清抗日誌士、教育家、詩人丘逢甲先生,經蕉嶺縣人民政府批准,易名為逢甲中學。教育教學不斷創新,用“理念的執著是成功”的科學發展觀,保證了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把學校辦成真正為文福人民認可的育人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蕉嶺縣逢甲中學原校名為文福中學,創辦於1956年。1991年,為紀念蕉嶺縣文福籍的我國晚清抗日誌士、愛國詩人、教育家丘逢甲,經縣人民政府批准,易名為逢甲中學。該校現有教學班20個,教職工68人,學生900多人,是一所設備設施較為完善,校風、教風、學風良好的中學。

發展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教育局的領導下,該校領導班子帶領全校師生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挖掘教育資源,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探索農村中學辦學成功之路,校園處處涌動著改革的春潮。

逢甲中學現在建築總面積5500平方米,總投入人民幣219.5萬元(其中台胞、僑胞、港胞捐資100萬元,教育部門、文福鎮政府投入119.5萬元)。

逢甲中學得到了鄉賢校友的關照。為了鼓勵逢甲中學師生髮揚丘逢甲先生“教育興園”的精神,設立了“丘裕先獎教獎學基金會”,“逢甲中學獎教獎學基金會”“丘應棠教育基金會”“邱彭教育基金會”四個獎勵機制。基金總額為本金人民金80萬元。這些基金會的設立,為逢甲中學師生勤教奮學,為社會培育良才起到了卓有成效的激勵作用。

學校管理

--抓改善辦學條件,實現環境育人要求。該校新建了嶺海教學樓、念台紀念教學樓、賢友綜合大樓、逢甲圖書館、實驗樓以及雄偉的新校門、木英讀書亭、紹清讀書亭等,總面積達5560平方米,為莘莘學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

--抓德育創新,實現德育為首目標。該校以自身豐富的德育資源為本,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同時從學校實際出發,不斷創新德育工作,確定“以愛為路,開創德育新途徑”的科研項目,探索出讓愛灑滿校園,讓愛進課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抓教學改革,體現教學為主的定位。該校採取“六項措施”,即以素質教育為目標,樹立面向全體、全面提高的質量觀;以質量第一為理念,確立全面評估的管理觀;以常規打基礎教改求質量,實施“三主”教學原則;以第二課堂為補充,形成特色教學;以心理教育為新課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以啟動教研經費為保證,讓教研項目順利開展。

--抓管理規範,構建現代管理模式。該校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育管理隊伍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動教育決策科學化、管理手段的現代化,讓學校管理上新水平。

教育教學

校園面貌嶄新,內外環境優美,教育教學設施日趨完善,教職員工同心協力,學生學習風氣良好,得到家長贊稱,社會認可。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關心,也離不開海內外賢達人士、校友、朋友們以及文福各廠場企業主的熱心教育的善義之舉。丘逢甲先生孫女,台灣竹林系列學校董事長丘應棠(棣華)教授,近年來,她獨資為逢甲中學校園建設、完善教學設施、獎學勵教捐資50多萬元人民幣。台賢丘鴻章、丘成發、丘建明、丘廷坤等一大批熱誠之士堪為賢傑,他們不僅為逢甲中學的發展出錢,更是四處奔波,廣召賢俊,為逢甲中學的發展出謀獻策。旅印華僑丘祥清(明祥)先生、旅美賢達丘志定先生伉儷,多年來也為桑梓教育傾注了濃情厚意。

旅港丘慧遼先生伉儷,丘其章先生為激勵鄉梓學校的學生刻苦攻讀,創設了香港元朗信義中學校友會逢甲中學獎學金,二OO四—二OO五學年,對六名品學兼優的丘桂花等六名學生首屆每生髮了2000元人民幣獎學金(此獎學金是連續性的,受獎人數每年遞增六人),二OO五—二OO六學年,受獎人數又增加了6人,至今,受獎總計12人,已發下獎金人民幣3.6萬元。獎學金的設立,極大激勵逢甲中學學子的學習激情,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首屆獎學金獲得者丘桂花、丘慧惠,二OO五年參加升高中選拔考試,被縣重點中學第一名、第七名錄取。

知名人士

鄉賢、梅州市政協委員傅傳琦先生、蕉嶺縣工商聯常委丘濟強先生、羅惠城先生、丘濟洪先生、傅學淦先生、傅傳明先生……,一大批內外賢達捐資(含物折款)近十年就達150多萬元人民幣(含丘應棠、丘鴻章捐款)。老校友丘裕先先生夫人及後裔傾情鄉梓學校教育的義舉也為廣大鄉人讚許。這也是學校藉助外力,構建辦學合力,促進逢中全面發展的一大成功之舉。

2006年春節,78屆、84屆、85屆校友回母校團聚,首期捐助50周年校慶啟動金人民幣10000元,其它各屆已成立同學會的校友也紛紛表示將捐贈啟動金。梅州市政協委員、鄉賢傅傳琦先生率先捐贈為新建禮堂配備全套音像器材(約人民幣5萬元);丘錦雄先生已捐人民幣10000元;蕉嶺中學退休老教師徐德康先生贈《詩文墨韻》上、下卷3套;丘逢甲嫡孫丘晨波先生(90多歲)贈回憶錄《念台精舍——傳承的赤子情懷》。蕉嶺中學百年校慶期間,回鄉嘉賓、廣東省教育學院黨委書記鍾康模、花都區政協副主席黃富林伉儷、花都區殘聯主席黃桂林伉儷等校友,從百忙中抽出時間與學校張校長商談校慶事宜,黃富林先生率先向母校校慶捐款;台賢丘成發、丘建民先生等專程到學校與學校領導共商校慶大事,丘應成先生(92歲)、丘成發先生昆仲給學校校慶捐款人民幣3000元;香港蕉嶺同鄉會會長吳炳連先生應邀到學校視察,並對學校的成就給予充分肯定;同鄉會首長李佛壽先生、曾家漢先生等對學校五十周年校慶也極為關注;旅印尼丘明祥先生伉儷也專程到學校視察,並贈送《承前啟後,再創輝煌》紀念刊;離退休的十多位老校長也傾心支持五十周年的校慶籌備工作。他們的義舉、熱誠將極大促成50周年校慶取得成功!

努力方向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50年的歷史真切記錄著逢甲中學(文福中學、路亭中學)創業探索開拓和發展,飽含著各級領導、廣大校友、鄉賢和社會各界朋友的關愛。為發揚傳統、總結經驗、繼往開來、再創輝煌。逢甲中學(文福中學、路亭中學)定於公元2006年10月3日(農曆二OO六年八月十二日)舉行建校五十周年慶典。十年前(1996年)我們成功舉行了40周年慶典,藉此再一次向所有的關心者、熱心者表示衷心的謝意!在此,我們熱情邀請海內外校友、廣大同仁、社會各界賢達、朋友一如既往撥冗光臨(我們將另發公告及邀請函),共襄盛會,共敘情誼,共謀學校未來發展大計,共鑄逢甲中學明日之輝煌!

學校榮譽

通過教育教學改革,該校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該校有5位學生、1位教師獲市政府表彰,5位教師獲縣級表彰,學校被評為縣德育先進單位,黨支部被評為縣先進基層黨組織。

教學質量逐年提高,2000年中考錄取重點中學率比1999年增長50%,今年中考進重點線比2000年增長66%;2000年48人參加高考,錄取36人,錄取率為73.5%,2001年高考入省人數比去年增加一倍多。

學校文體活動活躍,參加縣文藝匯演多次獲一等獎。

梅州市高中學校

興寧市宋聲中學
興寧市下堡中學
興寧市水西中學
興寧市水口中學
興寧市新圩中學
興寧市坭陂中學
興寧市濟平中學
興寧市陂西中學
興寧市陂東中學
興寧市壢陂中學
興寧市徑南中學
興寧市徑心中學
興寧市永興中學
梅州市曾憲梓中學
興寧市寧新中學
興寧市寧塘中學
興寧市寧江中學
興寧市四礦中學
興寧市黃槐中學
興寧市國本中學
興寧市僑光中學
興寧市黃陂中學
興寧市坪洋中學
興寧市崗背中學
興寧市龍北中學
興寧市合水中學
興寧市洋門中學
興寧市石馬中學
興寧市龍田中學
興寧市司城中學
興寧市霞嵐中學
興寧市柿子坪中學
興寧市羅崗中學
興寧市官莊中學
興寧市吳田中學
興寧市蘭亭中學
興寧市大坪中學
興寧市葉南中學
興寧市葉塘中學
興寧市葉東中學
興寧市勝青中學
興寧市新陂中學
興寧市長嶺中學
興寧市東紅中學
興寧市刁坊中學
興寧市華僑中學
興寧市福興中學
興寧市永和中學
興寧市興民中學
興寧市田家炳中學
興寧市沐彬中學
興寧市羅浮中學
梅州市學藝中學
興寧市第三中學
蕉嶺縣僑興中學
蕉嶺縣藍坊中學
蕉嶺縣廣福中學
蕉嶺縣逢甲中學
廣東省蕉嶺華僑農場田家炳中學
蕉嶺縣晉元中學
蕉嶺縣新鋪中學
蕉嶺縣金豐中學
蕉嶺縣華僑中學
蕉嶺縣鎮平中學
蕉嶺縣實驗學校
蕉嶺縣蕉嶺中學
平遠縣八尺中學
平遠縣河頭中學
平遠縣中行中學
平遠縣石正中學
平遠縣冬青實驗中學
平遠縣長田中學
平遠縣熱柘華僑中學
平遠縣壩頭中學
平遠縣鐵民中學
平遠縣茅坪中學
平遠縣東石中學
平遠縣泗水鎮泗水中學
平遠縣上舉中學
平遠縣仁居中學
平遠縣黃畲中學
平遠縣田家炳中學
平遠縣平遠中學
平遠縣梅青中學
平遠縣城南中學
平遠縣超竹中學
五華縣轉水中學
五華縣華民中學
五華縣矮車中學
五華縣新新中學
五華縣興林中學
五華縣五華中學
五華縣華西中學
五華縣華東中學
五華縣清化中學
五華縣皇華中學
五華縣雙頭中學
五華縣潭新中學
梅州市梅江區建設局職中
五華縣大田中學
五華縣蒲江中學
五華縣萃文中學
五華縣周江中學
五華縣中興中學
五華縣太坪中學
五華縣華陽中學
五華縣登畲中學
五華縣硝芳中學
五華縣龍村中學
五華縣洞口中學
五華縣興梅中學
五華縣梅林中學
五華縣橋江中學
五華縣平安中學
五華縣棉洋中學
五華縣棉新中學
五華縣文葵中學
五華縣五福中學
五華縣萬龍中學
五華縣華南中學
五華縣伏溪中學
五華縣楓林中學
五華縣安流中學
華縣大都中學
五華縣雙華中學
五華縣平南中學
五華縣郭田中學
五華縣油田中學
五華縣小都中學
五華縣端本中學
五華縣夏阜中學
五華縣馬汕中學
五華縣橫陂中學
五華縣水寨中學
五華縣琴江中學
五華縣河口中學
五華縣河東中學
五華縣梓皋中學
五華縣城鎮中學
五華縣興華中學
五華縣田家炳中學
五華縣實驗學校
五華縣華新中學
五華縣華強中學
五華縣大壩中學
五華縣城新中學
豐順縣湯西鎮穎川中學
豐順縣小勝中學
豐順縣砂田中學
豐順縣潭山鎮潭山中學
豐順縣潭江中學
豐順縣茶背中學
豐順縣東留中學
豐順縣球山中學
豐順縣黃金中學
豐順縣廣洋中學
豐順縣潘田中學
豐順潘田鎮第二中學
豐順縣徑門中學
豐順縣大龍華中學
豐順縣龍崗中學
豐順縣龍崗鎮中學馬圖分校
豐順縣建橋中學
豐順縣仙洞中學
豐順縣璜溪中學
豐順縣豐良中學
豐順縣第一中學
豐順縣北斗鎮千頃中學
豐順縣上八鄉鎮中學
豐順縣八鄉山中學
豐順縣湯西中學
豐順縣湯西鎮石江中學
豐順縣東聯中學
豐順縣三友中學
豐順縣三友聯合中學
豐順縣龍泉中學
豐順縣龍山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一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三中學
豐順縣湯坑鎮第二中學
梅江區嘉應中學
豐順縣豐順中學
豐順縣東海中學
豐順縣大同中學
大埔家炳第三中學
大埔縣大麻中學
大埔縣大麻鎮恭洲中學
大埔縣三河中學
大埔縣家炳第四中學
大埔縣銀江中學
大埔縣家炳第八中學
大埔縣玉瑚中學
大埔縣古野中學
大埔縣洲瑞鎮中學
大埔縣桃源中學
大埔縣光德鎮漳園中學
大埔縣光德鎮家炳五中
大埔縣高陂中學
大埔縣高陂鎮田家炳第二中學
大埔縣平原鎮平原中學
大埔縣石雲中學
大埔縣廣德中學
大埔縣雙溪鎮頌鑫中學
大埔縣雙溪鎮雙溪中學
大埔縣大東中學
大埔縣百侯中學
大埔縣百侯鎮中學
大埔縣百侯鎮耀鳳中學
大埔縣岩上中學
大埔縣西河中學
大埔縣埔北中學
大埔縣青溪鎮中學
大埔縣華僑中學
大埔縣古村中學
大埔縣大埔中學
大埔縣田家炳實驗學校
大埔縣田家炳第一中學
大埔縣進光中學
大埔縣華僑第二中學
大埔縣虎山中學
大埔縣湖山中學
梅縣石坑中學
梅縣龍虎中學
梅縣梅西中學
梅縣程風中學
梅縣瑤上中學
梅縣星聚中學
梅縣南口中學
梅縣梅興中學
梅縣徑義中學
梅江區公度中學
梅縣畲東中學
梅縣梅江中學
梅縣梅南中學
梅縣西陽中學
梅縣白宮中學
梅縣丙村中學
梅縣丙村華僑中學
梅縣三鄉中學
梅縣雁洋中學
梅縣松南中學
梅縣鬆口中學
梅縣梅東中學
梅縣松東中學
梅縣桃堯中學
梅縣寶坑中學
梅縣松源中學
梅縣隆文中學
梅縣白渡中學
梅縣梅北中學
梅縣職中專學校
梅江區雅園中學
梅縣教育局儀器電教站
梅縣教育局勤工儉學辦公室
梅縣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梅江區梅州中學
梅縣廣益中學
梅縣憲梓中學
梅縣槐崗中學
梅縣高級中學
梅州市培英中學
梅江區城北中學
梅江區長沙中學
梅江區水白中學
梅江區聯合中學
梅江區樂育中學
興寧市寧中中學
梅縣新城中學
五華縣潭江中學
興寧市第一中學
梅縣華僑中學
梅縣畲江中學
廣東梅縣東山中學
豐順縣華僑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