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大靈貓體形細長,比家貓大得多,大小與家犬相似,成年體重6~10千克,體長60~80厘米,最長可達100厘米。頭略尖,耳小,額部較寬闊,吻部稍突,前足第三、四趾有皮瓣構成的爪。體毛為棕灰色,帶有黑褐色斑紋,口唇灰白色,額、眼周圍有灰白色小麻斑。背中央至尾基有一條黑色的由粗硬鬃毛組成的縱紋,頸側和喉部有3條顯著的波狀黑領紋,其間夾有白色寬紋,腹毛淺灰色。四肢較短,黑褐色,尾長超過體長的一半,尾具5~6條黑白相間的色環,末端黑色。
大靈貓的雄獸在睪丸與陰莖之間,雌獸在肛門下面的會陰部附近都有一對發達的囊狀芳香腺,雄獸開啟的香囊呈梨形,囊內壁的前部有一條縱嵴,兩側有3-4條皺褶,後部每側有兩個又深又大的凹陷,內壁生有短的茸毛;雌獸開啟的的香囊大多呈方形,內壁的正中僅有一條凹溝,兩側各有一條淺溝。香囊中縫的開口處能分泌出油液狀的靈貓香,起著動物外激素的作用。
生活習性
大靈貓生性孤獨,喜夜行,生性機警,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晝伏夜出、行動敏捷、聽覺靈敏,性狡猾多疑,故稱狐狸貓。白天隱藏在灌叢、草叢、樹洞、土洞、岩穴中,晨昏開始活動,常在森林邊緣、農耕地附近、溝谷、甚至居民點附近覓食,兩三小時後又回到棲息地。除繁殖期外,基本上營獨。 其善於攀登樹木,也善於游泳,為了捕獲獵物經常涉入水中,但主要在地面上活動。在活動區內有固定的排便處,可根據排泄物推斷其活動強度。遇敵時,可釋放極臭的物質,用於防身。捕獵時多採用伏擊的方式,有時將身體沒入兩足之間,像蛇一樣爬過草叢,悄悄地接近獵物,突然衝出捕食。
大靈貓有種特殊的定向本領,這是靠囊狀香腺分泌出的靈貓香來指引的。它在活動時,凡是棲息地內的樹幹、木樁、石棱等沿途突出的物體,都會用香腺的分泌物經常塗沫,俗稱“擦樁”,這種擦香行為起著領域的標記作用,也對其他同類起著聯絡的作用。當它獲得食物或遇到敵害後,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循著留下的標記所指引的路線準確地返回洞穴。這種分泌物的特點是,氣味揮發性強,存留時間久,正好適合大靈貓在離洞穴一定距離的地方,或者空間有植物障礙,以及相隔時間長一些的情況下得到信息。
大靈貓食性較雜,動物性食物包括小型獸類、鳥類、兩棲爬行類、甲殼類、昆蟲,如鼠類、小鳥、蛇、蛙、魚、蟹、鳥卵、昆蟲、蚯蚓和野禽。植物性食物包括茄科植物的莖葉、多種無花果的種子及布渣果、酸漿果等,但大靈貓對植物的消化能力差。
生長繁殖
大靈貓是季節性繁殖的動物,野生大靈貓出生13—15月齡時,就可達到性成熟, 人工養殖條件下,一般在2歲左右才達性成熟。雄性體重達到6千克以上,雌性約5千克時,才具有繁殖能力。大靈貓每胎2~4仔,發情期多集中在每年的1~3月份,懷孕期為70~74天,每年的4~5月份為產仔高峰期。
棲息環境
大靈貓主要棲息于海拔21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等地帶的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林緣灌木叢、草叢中,並選擇岩穴、土洞或樹洞作為棲息位點。
分布範圍
在中國廣布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 包括甘肅南部、四川、陝西秦嶺、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以及西藏東南低海拔地區(察隅、波密、墨脫、林芝、米林、錯那等地)。 中國以外分布在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印度(東北部), 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地區。
亞種分化
學名 | 命名人 | 命名年 |
Viverra zibetha zibetha | Linnaeus | 1758 |
Viverra zibetha undulata | Gray | 1830 |
Viverra zibetha melanura | Hodgson | 1842 |
Viverra zibetha orientalis | Hodgson | 1842 |
Viverra zibetha ashtoni | Swinhoe | 1865 |
Viverra zibetha filchneri | Matschie | 1908 |
Viverra zibetha picta | Wroughton | 1915 |
Viverra zibetha pruinosa | Wroughton | 1917 |
Viverra zibetha sigillata | Robinson and Kloss | 1920 |
Viverra zibetha surdaster | Thomas | 1927 |
Viverra zibetha expectata | Colbert and Hooijer | 1953 |
Viverra zibetha hainana | Wang and Xu | 1983 |
(以上來源於: )
種群現狀
野生種群
20世紀50年代中國大靈貓的資源估計超過20萬隻,後經長期過度捕殺,種群數量逐年迅速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國中國大靈貓的自然種群不足2萬隻,至20世紀90年代初,浙江、江西、安徽南部、貴州等地已十分罕見,大靈貓種群在我國已面臨瀕危。
2007年江西齊雲山自然保護區獸類資源調查與分析表明大靈貓為稀有種。
在中國以外即使是在狩獵非常嚴重的寮國,也能偶爾被發現;在高棉、越南和緬甸,它是相機追蹤到最常見的哺乳動物;然而,在其他一些地區它已經大範圍滅絕,種群趨勢下降。
人工繁育
20世紀60和70年代,昆明動物研究所曾飼養30隻,杭州動物園先後養育10多隻,但已無飼養種群,原因之一是繁殖問題尚未真正解決。廣州動物園飼養大靈貓已有相當長時間,已經可以成功繁殖。在印度艾哈邁達巴德動物園有小的大靈貓種群,飼養以收集它們的腺體分泌物。
保護級別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二級;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Ⅲ。
保護方法
致危因素
1、過度捕殺:大靈貓的毛被厚而密,使用底絨,染色後可製作衣領、帽子等。靈貓香是貴重的香料,也可入藥。因此每年捕獵量都超過種群增殖量;
2、棲息地及灌叢、草叢生境多開墾種植作物、果、茶林,使其活動範圍大為縮小;
3、劇毒滅鼠藥物的使用,致使野生小型食肉類二次中毒。
保護措施
全面調查中國靈貓科動物的現狀並制訂保護對策和行動計畫,加強對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續性的管理;
嚴格禁用氰化鉀及爆炸物捕獵各種食肉動物;
必要時得考慮禁獵若干年以確保資源的恢復;
建立國家級及省級自然保護區,如江西石城雞公山保護區、河南雞公山自然保護區。
1.全面調查中國靈貓科動物的現狀並制訂保護對策和行動計畫,加強對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續性的管理;
2.嚴格禁用氰化鉀及爆炸物捕獵各種食肉動物;
3.必要時得考慮禁獵若干年以確保資源的恢復;
4.建立國家級及省級自然保護區,如江西石城雞公山保護區、河南雞公山自然保護區。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哺乳動物
概述 | 1989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其列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6個種或種類和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個種或種類中,哺乳動物共8目。 |
靈長目 | 熊猴 | 自臀葉猴 | 自頰長臂猿 | 白眉長臂猿 | 長尾葉猴 | 裁帽葉猴 | 滇金絲猴 | 短尾猴 | 蜂猴 | 黑長臂猿 | 黑葉猴 | 黑葉猴的白頭葉猴亞種 | 灰葉猴 | 金絲猴| 台灣猴 | 豚尾猴 | 倭蜂猴 | 白掌長臂猿 | 藏酋猴| 獼猴 |
鱗甲目 | 穿山甲 |
食肉目 | 豺 | 棕熊 | 熊貓 | 黑熊 | 馬來熊 | 小熊貓 |石貂 | 大熊貓 | 紫貂 | 黃喉貂 | 大靈貓 | 小靈貓 | 熊狸 | 荒漠貓 | 叢林貓 | 猞猁 | 兔猻 | 金貓 | 漁貓 | 東北虎 | 華南虎 | 草原斑貓 |
長鼻目 | 亞洲象 |
奇蹄目 | 蒙古野驢 | 西藏野驢 | 野馬 |
偶蹄目 | 野駱駝 | 鼷鹿 | 林麝 | 馬麝 | 原麝| 河麂 | 黑麂 | 坡鹿 | 梅花鹿 | 馬鹿| 白唇鹿| 馬鹿| 豚鹿 | 水鹿 | 麋鹿| 野牛| 駝鹿| 野氂牛| 黃羊| 普氏原羚| 鵝喉羚| 藏原羚| 藏羚| 高鼻羚羊 | 扭角羚| 鬣羚 | 台灣鬣羚 | 赤斑羚 | 斑羚 | 塔爾羊 | 北山羊 | 岩羊 | 盤羊 |
兔形目 | 海南兔 | 塔里木兔 | 雪兔 |
齧齒目 | 河狸 | 松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