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賀菌病

志賀菌病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又稱志賀菌病是由志賀菌屬痢疾桿菌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性腹瀉,是夏秋季節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之一。痢疾桿菌分為四個菌群:甲群(志賀氏痢疾桿菌)乙群(福氏痢疾桿菌)、丙群(鮑氏痢疾桿菌)、丁群(宋氏痢疾桿菌)。疾病別名:細菌性痢疾,菌痢所屬部位:腹部就診科室:消化科,傳染科,症狀體徵:發熱食慾異常腹瀉噁心與嘔吐便血腹痛代謝性酸中毒。

基本信息

志賀菌病的種類

痢疾的潛伏期長短不一,最短的數小時,最長的8天,多數為2~3天。由於臨床表現和疾病經過不同,醫學家將痢疾分為普通型痢疾、中毒型痢疾和慢性痢疾。

(1)普通型痢疾

絕大多數痢疾屬普通型。因為痢疾桿菌均可產生毒素,所以大部分病人都有中毒症狀:起病急,惡寒、發熱,體溫常在39℃以上,頭痛、乏力、嘔吐、腹痛和里急後重。痢疾桿菌主要侵犯大腸,尤其是乙狀結腸直腸,所以左下腹疼痛明顯。患痢疾的孩子腹瀉次數很多,大便每日數十次,甚至無法計數。由於直腸經常受到炎症刺激,所以患兒總想解大便,但又解不出多少,這種現象叫里急後重。里急後重現象嚴重的可引起肛門括約肌鬆弛。腹瀉次數頻繁的孩子可出現脫水性酸中毒。對痢疾桿菌敏感的抗生素較多,絕大多數病人經過有效抗生素治療,數日後即可緩解。

(2)中毒型痢疾

志賀菌病 志賀菌
近年來中毒型痢疾有減少趨勢。此型病人多是2~7歲的孩子。由於他們對痢疾桿菌產生的毒素反應強烈,微循環發生障礙,所以中毒症狀非常嚴重。多數孩子起病突然,高熱不退,少數孩子初起為普通型痢疾,後來轉成中毒型痢疾。患兒 萎靡嗜睡譫語、反覆 抽風,甚至昏迷。休克型表現面色蒼白,皮膚花紋明顯,四肢發涼,心音低弱,血壓下降。呼吸衰竭型表現呼吸不整,深淺不一,雙吸氣、 嘆氣樣呼吸、呼吸暫停,兩側瞳孔不等大、忽大忽小,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混合型具有以上兩型臨床表現,病情最為兇險。中毒型痢疾病人發病初期腸道症狀往往不明顯,有的經過一天左右時間才排出痢疾樣大便。在典型痢疾大便排出前,用 肛管取便或2% 鹽水灌腸,有助於早期診斷。在痢疾高峰季節,孩子突然高熱抽風,精神很弱,面色灰白,家長應立刻將患兒送往醫院檢查和搶救。

(3)慢性痢疾

慢性痢疾嬰幼兒少見,多因診斷不及時、治療不徹底所致,細菌耐藥,患兒身體虛弱,病程超過2個月。慢性痢疾患兒中毒症狀輕,食慾低下,大便粘液增多,身體逐漸消瘦,預後不好。

各型菌痢大便在顯微鏡下檢查可見大量白細胞膿細胞紅細胞吞噬細胞,大便可培養出痢疾桿菌。

志賀菌病的症狀

細菌性痢疾臨床上以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後重感及粘液膿血便為特徵。其基本病理損害為結腸黏膜的充血、水腫、出血等滲出性炎症改變。

潛伏期一般為1~3天(數小時至7天)。

(一)急性菌痢可分為三種類型。

志賀菌病 結腸黏膜
1.急性典型:起病急,畏寒、發熱,多為38~39℃以上,伴頭昏、頭痛、噁心等全身中毒症狀及腹痛、腹瀉,糞便開始呈稀泥糊狀或稀水樣,最多,繼則呈粘液或粘液膿血便,量不多,每日排便十次至數十次不等,伴里急後重。左下腹壓痛明顯,可觸及痙攣的腸索。病程約一周左右。少數患者可因嘔吐嚴重,補液不及時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發生繼發性休克。典型的急性細菌性痢疾的主要特徵是起病急,發熱、腹痛、膿血便,並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狀。腹瀉呈1日10多次或更多。重症患者伴有驚厥、頭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2.急性非典型型:一般不發熱或有低熱,腹痛輕,腹瀉次數少,每日3~5次,粘液多,一般無肉眼膿血便,無里急後重。病程一般為4~5日。非典型的急性細菌性痢疾以嬰兒多見。多無全身中毒症狀,不發熱或低熱。腹痛較輕,腹瀉呈一日3-5次。糞便成水樣或稀糊狀,含少量粘液,但無膿血。左下腹可有壓痛。食慾減退,並有噁心、嘔吐。

3.急性中毒型:此型多見於2~7歲健壯兒童,起病急驟,進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急性中毒性菌痢起病急、發展快,體溫可達40攝氏度以上。小兒患者早期出現煩躁、慌恐和驚厥等。少數患兒可表現抑鬱,如嗜睡、精神萎靡、昏迷或半昏迷等,數小時內可發生休克或呼吸衰竭。小兒主要表現為高熱、驚厥,而發病初期腸道症狀不明顯。成人患者主要表現為膿血便頻繁,循環系統症狀明顯。

急性細菌性痢疾可轉成慢性菌痢

急性細菌性痢疾如何變成慢性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菌痢主要表現為病急、發熱、腹痛、腹瀉及粘液便等症狀。若腹瀉遷延不愈,病程超過兩個月者即為慢性菌痢。

志賀菌病 磷黴素
小兒得了 急性菌痢後應該積極治療,除了注意休息,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之外,還要進行藥物治療,一般可選用 複方甲基異惡唑磷黴素多粘菌素等。

如果治療不徹底,細菌可產生耐藥性,或小兒本身患有營養不良、免疫低下及有寄生蟲病並存等因素,可使病程遷延而變成慢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主要表現為腹瀉遷延不愈,為粘液膿性便或成形便常帶粘液和少量膿血,時有腹痛、腹脹等症狀。值得注意的是,為大便次數多,明顯的粘液便,但全身中毒症狀不明顯。

小兒急性菌痢轉為慢性後,應注意生活有規律,避免患兒吃得過飽或過少,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為宜。抗菌藥物的療程應適當延長,對反覆或持久不愈者,除全身藥物治療外,可採用局部灌腸治療。同時可服用維生素B胃蛋白酶胰酶等。病人與帶菌者為菌痢的傳染源。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飲水傳播,還可通過生活接觸及蒼蠅傳播。要預防菌痢,首先應隔離患兒,患兒的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必須隨時消毒治療結束後,停藥3天再作大便培養,連續3次陰性,方可解除隔離。此外,要從小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不吃不潔食物,加強環境衛生,消滅蒼蠅,保護食品、水源免受污染。

(二)慢性菌痢病情遷延不愈超過2個月以上者稱作慢性菌痢,多與急性期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細菌耐藥或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也常因飲食不當、受涼、過勞或精神因素等誘發。慢性細菌性痢疾可為急性細菌性痢疾治療不徹底,或遷延未愈,或開始症狀較輕而逐漸發展起來,且病情遷延達兩個月以上者。

志賀菌病的傳播途徑

志賀菌病 痢疾桿菌
菌痢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染的,就是說吃下痢疾病人和帶菌者糞便污染過的食物可得痢疾。痢疾病人的大便含有大量的 痢疾桿菌,所以是痢疾的主要傳染源。健康帶菌者外表上是健康人,但他們的大便帶有痢疾桿菌,所以帶菌者傳播痢疾的作用不能忽視,是更危險的傳染源。病人和帶菌者的大便可通過多種方式污染食物、瓜果、水源、玩具和周圍環境,蒼蠅在傳播痢疾桿菌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夏秋季天氣炎熱,蒼蠅孳生快,密度大,喜歡在不潔的地方停留,蒼蠅腳上有許多毛,毛上可粘附大量痢疾桿菌。所以蒼蠅是痢疾桿菌的義務搬運工,是重要的傳播媒介。因此夏秋季節痢疾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如果孩子吃下污染過的食物或瓜果,玩過污染過的玩具後飯前又未好好洗手,或孩子有吮手指的習慣,得痢疾的可能性就很大。人群對痢疾普遍易感,普通型痢疾1~3歲的孩子得的多,特別是那些營養不良兒和體弱多病的孩子更容易得痢疾。得過痢疾的孩子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保持的時間不長,而且各菌群之間無交叉免疫性,所以一年內可多次得痢疾。

(一)傳染源傳染源包括患者和帶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與慢性隱慝型菌痢為重要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痢疾桿菌隨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通過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觸,或蒼蠅、蟑螂等間接方式傳播,最終均經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標。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對痢疾桿菌普遍易感,學齡前兒童患病多,與不良衛生習慣有關,成人患者同機體抵抗力降低、接觸感染機會多有關,加之患同型菌痢後無鞏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間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桿菌之間無交叉免疫,故造成重複感染或再感染而反覆多次發病。

志賀菌病主要由哪些途徑傳播?

痢疾是病從口入的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糞-口傳播,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四種:

志賀菌病 涼粉
食物型傳播:近年來食物型暴發較以往多見。痢疾桿菌在蔬菜、瓜果、 醃菜中能生存1~2周,並可在 葡萄黃瓜涼粉西紅柿等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潔瓜果可引起菌痢發生。帶菌的廚師和用痢疾桿菌污染食品做涼拌冷食等,常可引起菌痢暴發。

水型傳播:痢疾桿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發流行。若病人與帶菌者的糞便處理不當,水源保護不好,被糞便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來水未經消毒飲用,常是引起菌痢暴發的根源。

日常生活接觸型傳播:主要通過污染的手而傳播,這種生活接觸是非流行季節中散發病例的主要傳播途徑。如桌椅、玩具、門把、公共汽車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桿菌污染,若用手接觸上述污染品後,即可帶菌,如果馬上去抓食品,或小孩有吸吮手指的習慣,就會把細菌送入口中而致病。

蒼蠅傳播:蒼蠅有糞、食兼食的習性,極易造成食物污染,不少地區觀察到痢疾的流行與蒼蠅消長期一致。

志賀菌病也可通過性交傳染

細菌性痢疾簡稱痢疾,它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近年來的醫學研究發現,痢疾不僅可以通過胃腸傳染,也可通過性交傳染。

志賀菌病如何預防

洪澇災害使得人們的生活環境變壞,特別是水源受到嚴重污染,飲食衛生條件惡化及居住條件較差,因此感染志賀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水災後局部發生細菌性痢疾暴發的可能性很大,要提高警惕和加強防治。

細菌性痢疾的主要防治措施有:

政府行為方面,要搞好食品衛生,保證飲水衛生,作好疫情報告,出現疫情後,立即找出並控制傳染源,禁止患者或帶菌者從事餐飲業和保育工作,限制大型聚餐活動。

志賀菌病 壓水井
個人衛生方面,喝開水不喝生水,最好使用 壓水井水,用消毒過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飯前便後要洗手,不要隨地大便;吃熟食不吃涼拌菜,剩飯菜要加熱後吃;做到生熟分開,防止蒼蠅叮爬食物;最好不要參加大型聚餐活動,如婚喪娶嫁等;得病後要及時就醫治療。

預防細菌性痢疾的飲食注意事項:

為了預防菌痢傳播,除注意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外,在飲食上還有下列禁忌:

肉類濃汁及動物內臟。因其含有大量的含氮浸出物,如嘌呤鹼胺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汁越濃作用越強,加重了消化道負擔。而且細菌性痢疾病人腸道有病變,有噁心嘔吐等症,消化吸收更差。

粗纖維、脹氣食物。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纖維粗較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導致局部充血、水腫,炎症不易癒合。而牛奶豆製品也易引起腸道蠕動增加,導致脹氣。

刺激類食物。如煎、炸及醃、熏的大塊肉,對腸壁有直接刺激,使腸壁損傷加劇;這些食物又難以消化,脹氣發熱,停留的時間長,會加重消化道負擔。

污染食物。未經消毒的瓜果蔬菜,這些既帶菌又易引起中毒,是致病因素,並使病人抵抗力下降。

忌性寒滑腸食物。如荸薺甲魚、生花生等物,性寒傷脾胃,易滑腸致瀉,故忌用。

忌辛熱刺激食物。韭菜、羊肉辣椒、鮮辣椒粉和濃茶、各種咖啡飲料,都是強烈的刺激品,可致血管痙攣收縮,使黏膜充血、水腫、破損,故忌用。

另外,在恢復好轉期間的患者,由於腸胃較弱,仍應禁食生冷、堅硬、寒涼、滑膩之物,如涼拌蔬菜、豆類、冷飲、酒類、瓜果等。

要做到不吃腐爛變質及被蒼蠅、蟑螂污染過的食物。堅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生吃瓜果要用流水多清洗幾遍,或削皮後再吃。

防治方法:四環素類、鏈黴素類、磺胺類等多種藥物均對治療痢疾有效,發病急起者可去醫院採用輸液治療,該病可由同性戀者的口交肛交吻肛等傳播途徑感染髮病。因此預防本病的關鍵是不僅要注意飲食衛生、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而且要注意性衛生。

志賀菌病的治療方法

民間治療痢疾的單方驗方有哪些?

民間治療痢疾的單方驗方很多,現摘錄其中一部分,以供患者參考使用。

志賀菌病 馬齒莧
馬齒莧:100~150g,加水煎服,每日兩次;或鮮馬齒莧搗汁半杯,加蜂蜜兩匙,隔水燉,空腹分兩次服,治療菌痢(濕熱痢、寒濕痢)。

鳳尾草:30~40g,加水250ml,煎至100ml左右,再加白糖或冰糖5~10g,分3次口服,治療菌痢(濕熱痢、寒濕痢)。

蔓荊葉:取鮮葉250g,加水800ml,煎一個半小時,濾出藥液,濃縮至150ml,分3次,一日內服完,治療菌痢(濕熱痢、寒濕痢)。

柞樹葉:取鮮葉室內風乾,用500g切碎置入鋁鍋或砂鍋(禁用鐵鍋)內,加水浸泡,煎至1500ml左右,濾出藥液。內服每次100ml,每日3次,或用100ml加少量水稀釋後作保留灌腸,每晚睡前1次,治療菌痢(濕熱痢、寒濕痢)。

辣蓼葉:用乾葉100~150g,水煎,4~6小時服1次,一日總量為200~300g,鮮葉加倍,服至症狀消失,再服1劑,治療菌痢(濕熱痢、寒濕痢)。

柿子:取柿子洗淨切片曬乾,炒黃研末,每次5g,一日服3次,開水送服。可治急性菌痢。

鹿銜草:乾葉200~250g,加水1000~2000ml,文火煮沸30分鐘,濾出藥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為1療程,連服1~2個療程,可治慢性菌痢(休息痢)。

扁豆花:取扁豆花60g炒焦,水煎兩碗,連服2次,第二日再服1次,有健脾利濕、澀腸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痢疾初起。

乾薑:取乾薑,切如大豆大,每次服6~7粒,米湯送服,每日4次,可用治寒濕痢,症見痢下赤白粘凍,白多赤少,或純為白凍,腹痛,里急後重,脘悶納呆等。

青辣椒籽:取辣味重的青辣椒籽300g,曬乾研末,成人每天服3次,每次服9g,有溫中散寒、收斂止瀉之功,可用於治療久痢脫肛。

石榴皮茶:取石榴皮15g,洗淨切片,加水煎服,每日代茶頻飲,可用於治療休息痢,症見下痢時發時止、日久難愈、飲食減少、大便夾有粘液或見赤色。

志賀菌病 地錦草
地錦草合劑:地錦草250g,加水1500ml,煎至1000ml,濾出藥液,藥渣中再加水1000ml,煎至500ml,合併上述兩液,濃縮為1000ml,冷卻後加入複方樟腦酊20ml。服法:每日3次,每次100ml,治療菌痢(濕熱痢、寒濕痢)

銀蒜茶合劑:紫皮大蒜1000g,茶葉(普通土茶)1200g,銀花320g,生甘草120g。將大蒜去皮,用絞肉機絞碎後,加少許涼白開,用紗布擠其汁;茶葉用2000ml沸水浸泡半小時,過濾取汁;甘草、銀花加水1600ml,用瓦罐以文火煎煮,濃縮成800ml,以紗布過濾取汁。將以上三液混合,加入適量白糖或紅糖及開水,配成4000ml,裝瓶待用。成人每次20ml,一日3次,連服3~7天,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濕熱痢、寒濕痢)。

大蒜粥:取紫皮大蒜30g,去皮,放入沸水中煮2分鐘後撈出,然後將粳米100g淘淨放入大蒜水中煮粥,待粥成後,把大蒜放入粥中,煮至粥稠即可。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熱食,10~15天為1療程,間隔3~5天再行第二療程。

中醫對急性痢疾怎樣辨證治療

急性痢疾,如濕熱痢、寒濕痢及疫毒痢,只要及時正確地治療,預後一般良好。如果失治或誤治,則可遷延而成慢性痢疾,或邪毒內陷,內擾神明,而為厥脫神昏之變,甚或死亡。

(1)濕熱痢:症見腹痛,里急後重,下痢赤白相雜,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膩微黃,脈滑數。

治宜清熱解毒,調氣行血。方用芍藥湯加減,初起時一般去肉桂加銀花。

赤芍15g,當歸9g,黃連5g,檳榔5g,木香5g,生大黃9g,黃芩9g,金銀花10g,炙甘草5g。

全方具有清熱解毒、調氣行血的作用,為治療濕熱痢的主方。

若痢疾初起,伴發熱惡寒,頭身重痛,脈浮數等表證者,可用解表法,方用活人敗毒散。方中以黨參10g坐鎮中州,為督師之帥,以二活(羌活10g,獨活10g)、二胡(前胡10g,柴胡10g)合川芎10g從半表半里之際領邪外出。此即喻嘉言所謂“逆流挽舟”之法。更以枳殼8g宣中焦之氣,茯苓8g滲下焦之濕,桔梗8g開上焦之痹,甘草6g和合諸藥,乃“陷者舉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

如表邪未解而里熱已盛,症見身熱汗出,脈象急促,則用葛根芩連湯以解表清里。

志賀菌病 黃連
葛根15g, 黃芩9g, 黃連9g, 炙草6g。

如表證已解,痢猶未止,可加香連丸(黃連木香),以調氣清熱。

本病多夾食滯,如痢下不爽,腹痛拒按,舌苔膩脈滑者,濕偏重可加用木香檳榔丸,熱偏重可加用枳實導滯丸,以行氣導滯、破積瀉熱。

本證熱重於濕者,痢下赤多白少,或純下赤凍,口渴引飲,治宜以白頭翁湯(見中醫久瀉治療)清熱涼血解毒為主,酌加銀花10g,地榆10g,赤芍10g,丹皮10g等。

若濕重於熱者,痢下白多赤少,胸宇痞悶明顯,可合胃苓湯(見中醫暴瀉治療)同用。

(2)疫毒痢:症見發病急驟,痢下鮮紫膿血,腹痛劇烈,里急後重較濕熱痢為甚,或壯熱口渴,頭痛煩躁,甚則神昏痙厥,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滑數。

治宜清熱涼血解毒,方用白頭翁湯合芍藥湯為主方,可加丹皮10g等以加強涼血解毒止痢之功。

若見神昏譫語,甚則痙厥,脈象弦細,舌質紅絳而苔黃燥者,為熱毒侵入營血,宜合犀角地黃湯(水牛角30g,生地30g,赤芍12g,丹皮9g),另服紫雪丹至寶丹2~3g,以清營涼血開竅;若熱極動風,痙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03g(磨汁或研粉服),鉤藤10g(後下),石決明15g(先煎),以熄風鎮痙;暴痢致脫者,應急服參附湯(人參9g,熟附子6g)或獨參湯,先回陽救逆,俟脫回之後,再據證治療。

(3)寒濕痢:症見痢下赤白粘凍,白多赤少,或純為白凍,伴腹痛拘急,里急後重,飲食無味,胃脘飽悶,頭重身困,小便清白,舌質淡,苔白膩,脈濡滑。

治宜溫化寒濕,行氣和血,方用胃苓湯當歸10g,木香6g,炮姜10g,枳實10g等。

本方具有健脾溫化、行氣和血的作用,是治療寒痢的主方。因痢疾最忌利小便,故澤瀉豬苓可減去不用。

慢性菌痢怎樣治療?

慢性菌痢需要長期而系統的治療。

(1)一般治療:平時注意勞逸結合,症狀明顯時要臥床休息。應給予少渣、富有營養、易消化、無刺激性食物。對病情較重、營養不良的患者可輸血,並積極治療胃腸道慢性病和腸道寄生蟲病。

(2)抗生素的套用:應儘可能多次進行大便培養及細菌藥敏試驗,必要時進行乙狀結腸鏡檢查,以作為選用藥物的參考。大多數人主張聯合套用兩種不同類的抗菌藥物,劑量應充足,療程需較長,且需重複1~3個療程。常用藥物同急性菌痢。

志賀菌病 錫類散
(3) 灌腸療法:可使較高濃度的藥物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以增強殺菌作用,並刺激肉芽組織新生。可用5%的 大蒜浸液或0.5%~1%的 新黴素100~200ml或0.5%的 卡那黴素100ml,每晚保留灌腸一次,10~14天為一療程。為防止腸道對藥物的過敏,增加腸道內藥物的滲透性,促進潰瘍癒合,有人主張在灌腸溶液中加入0.25% 普魯卡因溶液氫化可的松25mg或中藥 錫類散

(4)腸道菌群失調的處理:發酵型腸道菌群失調,應限制乳類和豆製品。大腸桿菌數量減少時,可給乳糖維生素C;腸球菌減少者,可給予葉酸。可服乳酶生(含厭氧乳酸桿菌)4~6g,或枯草桿菌片劑(每片含菌50億個),或用枯草桿菌溶液100~200ml(每毫升含活菌3億個)灌腸,每晚1次,療程為2~3周,以促使厭氧菌生長,重新恢復腸道菌態平衡。

(5)菌苗治療:套用自生菌苗或混合菌苗,隔日皮下注射一次,劑量自每日0.25ml開始,逐漸增至每日2.5ml,20天為一療程。菌苗注入後,可引起全身性反應,並導致局部充血,可促進局部血流,增強白細胞吞噬作用,也可使抗生素易於進入病變部位而發揮效能。此外,也可試用噬菌體治療。

慢性菌痢的總體治療效果尚欠滿意。如有顯著症狀而大便培養陽性,則需隔離治療。鑒於慢性菌痢病程較長,其急性症狀常有自然緩解傾向,因此,必須反覆進行大便培養才能判斷治療效果。

治療痢疾桿菌的抗菌藥物有哪些

由於抗菌藥物的廣泛套用,痢疾桿菌耐藥菌株逐漸增多,常用抗菌藥物的療效顯著降低,故糞便培養檢得致病菌時需及時作藥敏試驗,以指導合理用藥。目前常用的藥物有:

磺胺藥:磺胺藥與甲氧苄氨嘧啶聯合套用可起協同作用。如複方SMZ片劑(每片含SMZ400mg,TMP80mg),服法為每日2次,成人和12歲以上的兒童每次2片;5~12歲兒童每次服兒童片(每片含S
MZ100mg,TMP20mg)2~4片,每日2次;2~5歲則每次服兒童片1~2片;2歲以下每次服糖漿(每毫升含SMZ200mg,TMP40mg)0.5ml。療程6~7天。有嚴重肝腎疾患、對磺胺過敏以及白細胞減少者忌用。由於近年來,耐藥菌株日漸增多,如療效差或無效時,即應改用其他抗菌藥物。

志賀菌病 氨苄青黴素
抗生素:多數痢疾桿菌菌株對 氯黴素四環素類抗生素已產生耐藥性,但耐慶大黴素的痢疾桿菌菌株較少,故慶大黴素是目前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劑量為成人每日20萬單位~40萬單位,兒童每日3~75mg/kg(10mg等於1萬單位),分2~3次肌注或靜滴。也可口服慶大黴素,成人每日24萬單位~60萬單位,兒童每日10~15mg/kg,分3~4次服用。此外有人主張套用 氨苄青黴素治療菌痢,本品經膽道排泄,結腸內有較高的濃度,致病菌對其敏感,可用以治療重型或中毒型菌痢,劑量為每日2~6g,小兒為每日50~100mg/kg。也有人主張用卡那黴素,劑量為每日1~1.5g,小兒為每日20~30mg/kg。近來有人主張選用磷黴素治療菌痢。

一般認為,藥物劑量應充足,每種藥物至少連續使用3日,確實無效時再改用其他藥物,不宜頻繁更換,療程均為一周,必要時可適當延長。

喹諾酮類:對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而且與其他抗菌藥物無交叉耐藥性。副作用有輕度胃腸道反應。

吡哌酸:有較好的抗痢疾桿菌作用,口服後易吸收。成人每次0.5g,每日3~4次口服;兒童每日30~50mg/kg,分3~4次口服。5~7日為一療程。

志賀菌病 穿心蓮
氟哌酸:近年來氟哌酸已廣泛套用於臨床,療效優於吡哌酸,無明顯副作用。成人每次0.2~0.4g,每日4次口服;兒童每日30~40mg/kg,分3~4次口服。

氟啶酸氟嗪酸:作用更好,唯價格偏高,重症者可酌情選用。

中藥:

黃連素:每次0.2~0.4g,每日4次,兒童酌減。

穿心蓮:研粉,每次1.5g,每日3次。

抗炎靈:每次4~6片,每日3次。

疾病大全(2)

疾病是人體健康的殺手,了解疾病、預防疾病、治療疾病一直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為之奮鬥的目標。然而預防疾病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做到的。在這裡讓我們通過對一些疾病的了解來加強人類對疾病的防範意識,杜絕疾病的發生,減少人間的慘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