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桿菌

乳酸桿菌

乳酸桿菌是指能使糖類發酵產生乳酸的細菌,酸牛奶中有此菌。是一群生活在機體內益於宿主健康的微生物,它維護人體健康和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已被廣泛認可。具有控制腸內感染、抗腫瘤活性等,還能促進小腸局部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可以促進機體健康和治療某種疾病。可見,增加機體腸道中乳酸桿菌的數量是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的一種重要措施。

基本信息

簡介

乳酸桿菌乳酸桿菌

英文通用名稱 Lacticacidbacteria
中文通用名稱 乳酸桿菌
英文商品名稱 Lacticbacillus
乳酸桿菌是可使葡萄糖等糖類分解為乳酸的各種細菌的總稱,同時產生乙醇、醋酸、二氧化碳和氫等。耐酸。一般在厭氧條件下繁殖。適宜溫度50℃左右。存在廣泛。嗜酸性,最適ph5.5~6.0,ph3.0~4.5仍能生存,在無芽胞桿菌中其耐酸力最強。婦女青春期陰道內乳酸桿菌可分解分泌物中的糖產酸,抑制致病菌的生長。腸道乳酸桿菌可分解糖產酸,抑制致病菌及腐敗菌的繁殖,乳酶生即由活的乳酸桿菌製成,可治療消化及腹瀉。酸牛奶中的乳酸桿菌也有抑制腸道致病菌的作用。齲齒活動狀態與唾液乳酸液桿菌計數之間有明確的相互關係。

乳酸桿菌(Lacticacidbacteria)是一群桿狀或球狀的革蘭氏陽性細菌,其DNA中G+C含量少於55%,可發酵碳水化合物(主要指葡萄糖)產生大量乳酸,在自然界分布廣泛,是動物和人腸道等處的重要的生理性菌群之一。該類群細菌絕大多數對動物和人無毒、無害,負擔著動物體內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乳酸菌中,乳酸桿菌是最大的一個屬,其定義為桿形乳酸桿菌。乳桿菌屬與動物關係最密切,它是動物腸道和陰道中占優勢的菌群之一。乳桿菌分布廣泛,動物和人類從口腔到直腸始終都有該菌存在。乳酸桿菌己知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現為:阻止病原菌對腸道的入侵和定植,抑制病原菌和抗感染,維持腸道的微生態平衡,預防和抑制腫瘤的發生,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消化,合成胺基酸和維生素,降低膽固醇,抑制內毒素的生產,延緩衰老和抗輻射等。大量事實證明,只要腸道中乳酸桿菌的數量減少或丟失,出現菌群失調,就可能導致這種或那種疾病的發生;只要腸道中乳酸桿菌的數量增加,區系得到平衡,就可以促進機體健康和治療某種疾病,可見,增加機體腸道中乳酸桿菌數量是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的一種重要措施。

乳酸桿菌是可使葡萄糖等糖類分解為乳酸的各種細菌的總稱,同時產生乙醇、醋酸、二氧化碳和氫等。耐酸。一般在厭氧條件下繁殖。適宜溫度50℃左右。

背景資料

乳酸桿菌乳酸桿菌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群生活在機體內益於宿主健康的微生物,它維護人體健康和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已被廣泛認可。乳酸桿菌作為益生菌的重要成員,廣泛存在於人體的口腔、泌尿生殖道、胃腸道內。國外已有大量試驗證實體內的多種乳酸桿菌可對免疫系統產生調節作用。

歷史資料

乳酸桿菌乳酸桿菌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導,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牙科學院副教授陶林(音譯)領導的科研小組發現,兒童口腔中的乳酸桿菌可以防止愛滋病毒在兒童體內擴散。陶林博士5月25日在美國紐奧良舉行的美國微生物學學會上宣布了他們的這一重大發現。

醫學價值

婦科炎症

1891年,AlbertDoederlein在第四屆德國婦女科學會大會上宣讀了他的題為《關於陰道分泌物和陰道細菌》的論文,Doederlein在他的論文中,對他培養的革蘭氏陽性桿菌作了詳盡的描述,他認為這些桿菌存在於正常陰道分泌物中,該菌對葡萄球菌的生長有拮抗作用,並指出陰道分泌物的殺菌作用是由於桿菌產生的乳酸所致(1928年StanleyThoms將其列入嗜酸乳桿菌)。但由於當時主要的研究對象為孕婦,同時各方面的報導也很不一致,所以在很長一
··
段時間內,對陰道菌群的研究進展緩慢。直到上世紀60年代,Morris研究了219名正常育齡期婦女,從她們的分泌物中分離出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埃希菌、棒狀桿菌和腸球菌。此後幾年間,大量的報導說明,陰道菌叢並不是由單一乳桿菌組成的,而是由眾多需氧菌和厭氧菌共同組成。1973年,首次揭示並確認,厭氧菌是健康婦女生殖道菌叢的重要組成部分。兼性厭氧乳桿菌是育齡期正常陰道內的優勢菌,分離率最高80%~90%,含菌數也最多(107~108CFU/mL陰道分泌物)。
2001年Kilic研究了土耳其和美國育齡婦女陰道乳桿菌屬噬菌體,認為不同地區之間存在差異。同年Alexander完成了第一株乳酸菌即乳酸球菌IL1403的全基因組測序。2002年Pavlova對阿根廷、比利時、中國等七個國家女性陰道分泌物中乳桿菌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其陰道乳桿菌優勢菌種無明顯差別。2004年,薛平海從60例健康婦女的陰道分泌物中分離出37株產乳酸的球菌,通過研究發現,這些球菌與乳桿菌具有協同作用,可增強對致病菌的抑殺能力,並擴大了抑菌範圍,這些產乳酸的球菌不但數量占有優勢,同時也是一種益生菌,它們在維持微生態平衡的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獨特的作用。2007年Witkin報導了在大多數健康婦女,乳桿菌是陰道的優勢菌群,但在另一些無症狀婦女,乳桿菌是缺乏的,而是被其它一些產乳酸的細菌所代替,如奇異菌屬,巨球菌屬,纖毛菌屬。
乳桿菌被公認為陰道正常菌群中最重要的益生菌成員,現已從陰道內分離出16種乳桿菌,其中能產生H2O2的乳桿菌在維持陰道自淨及抗感染中起著關鍵作用。美國微生物學教授Savage已經把微生態系統列為像呼吸、循環、消化系統等一樣的人類第十大系統,乳酸菌已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可以說,乳酸菌的未來,方興未艾,前景廣闊,人類對乳酸菌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回歸真理。歐洲專家研製的私處沐浴露配方,針對成熟女性乳酸桿菌製造慢,它加入了乳酸成份,乳酸在嬌妍私處沐浴露中的作用:針對成熟女性陰道乳酸桿菌製造慢,加入了乳酸成份,維護好陰道的自潔作用。乳酸是皮膚固有天然保濕因子的一部分被用作私處的滋潤劑。作為pH調節劑天然生成ph4弱酸性配方。

兒童愛滋病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導,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牙科學院副教授陶林(音譯)領導的科研小組發現,兒童口腔中的乳酸桿菌可以防止愛滋病毒在兒童體內擴散。陶林博士在美國紐奧良舉行的美國微生物學學會上宣布了他們的這一重大發現。
發現小組
陶林(音譯)領導的科研小組發現人陶林博士國籍美國時間5-25
陶林博士等人發現,6種乳酸桿菌能夠通過自己產生的一種蛋白質,緊緊地將自己固定在口腔膜和消化道膜壁上,這種蛋白質能捕捉住愛滋病毒,並牢固地附在愛滋病毒的外殼上。本來,愛滋病毒通過產生一種糖將自己偽裝起來,使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無法發現。有了這種蛋白質附著在上面,愛滋病毒就能被免疫系統識別出來,從而不能進一步進入其他人體細胞內,這樣就抑制了愛滋病毒的蔓延。在這6種乳酸桿菌中,多數只是在直接與愛滋病毒接觸時才能發揮作用,但其中有一種乳酸桿菌,能將自己產生的抑制病毒的蛋白質釋放到自己的周圍,以至於對距離很遠的愛滋病毒也能發生作用。
新發現若用於實踐可防止兒童愛滋病 在當前愛滋病蔓延趨勢尚未制止住的情況下,每年有80萬名兒童從被感染上愛滋病毒
··
的母親身上感染上愛滋病毒,陶林博士等人的科研成果一旦用於實踐,就能大大減少兒童因接受母親乳汁而感染愛滋病的數量。
陶林博士等人的發現還有另外兩個重大意義。首先,研製的預防和治療愛滋病的物質,只能對一部分愛滋病毒的變種有效,但陶林博士等人發現的6種乳酸桿菌對全部愛滋病毒都有作用。

兒童糖尿病

乳酸桿菌本來就是人的口腔中的固有的微生物,而且是“善良的”微生物(科學家早就知道它能防止兒童患上糖尿病),不對人體產生任何不良作用,現有的其他藥物,都有程度不等的副作用。

畜禽腸道疾病

乳酸桿菌是畜禽腸道內的正常菌群,主要存在於雞的嗉囊、盲腸和直腸中。雙歧桿菌分布在胃腸的數量隨年齡階段的增長而減少,分布最多的是母乳營養兒。雙歧桿菌在母乳餵養兒腸道內大量存在,對嬰幼兒有許多好處,如營養、免疫及抗感染作用。並且還具有抗過敏、抗腫瘤、調整腸道功能及改善營養的作
··
用等。在臨床上,雙歧桿菌具有調整腸道功能紊亂作用。可以預防腹瀉,減少便秘,即雙向調節。這種調節能起到預防和治療各種腸道疾病的效果。
世界性難題
在飼料行業的制粒工藝中,一般溫度都會很高,80度到100多度不等。而乳酸桿菌不耐高溫,通常情況下,40攝氏度的時候就開始死亡,43度時基本上全部死去,該問題迄今為止尚未得到有效解決,被稱之為世界性難題。希望在未來的幾十年中能得到有效的結果。

重大意義

陶林博士等人的發現還有另外兩個重大意義。首先,現在研製的預防和治療愛滋病的物質,只能對一部分愛滋病毒的變種有效,但陶林博士等人發現的6種乳酸桿菌對全部愛滋病毒都有作用。其次,乳酸桿菌本來就是人的口腔中的固有的微生物,而且是“善良的”微生物(科學家早就知道它能防止兒童患上糖尿病),不對人體產生任何不良作用,現有的其他藥物,都有程度不等的副作用

存在場所

乳酸桿菌是畜禽腸道內的正常菌群,主要存在於雞的嗉囊、盲腸和直腸中。雙歧桿菌分布在胃腸的數量隨年齡階段的增長而減少,分布最多的是母乳營養兒。雙歧桿菌在母乳餵養兒腸道內大量存在,對嬰幼兒有許多好處,如營養、免疫及抗感染作用。並且還具有抗過敏、抗腫瘤、調整腸道功能及改善營養的作用等。在臨床上,雙歧桿菌具有調整腸道功能紊亂作用。可以預防腹瀉,減少便秘,即雙向調節。這種調節能起到預防和治療各種腸道疾病的效果。

製法

一般由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m)等在碳酸鈣瓊脂等培養基上培養而得。另有一種耐酸耐熱性很強的乳酸桿菌(Lactcoagulans),屬產孢桿菌,由綠麥芽分離而得。乳酸生成率達90%以上,在40℃、相對濕度80%下維持3個月,菌數不減少。該製劑的商品,1g中有乳酸菌50億個。

盤點與我們一同生活的微生物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但全部知道有無數的細菌陪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來好好認識一下它們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