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機
《傷寒論·太陽病篇》云:“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表明惡寒為外感表證的主要症狀。外感病初起,外邪侵襲,正邪交爭,郁遏陽分,使衛陽之氣不能外達,肌表失於溫煦而惡寒;此時雖加衣近火,仍不能使外邪祛除,邪氣鬱遏不解,故不能使肌體之陽氣宣達於表,因而得溫怕冷感卻無明顯緩解。
臨床表現
臨證中惡寒常與發熱、頭痛、鼻塞流涕、舌苔薄、脈浮等症狀兼見。
鑑別診斷
臨床中,需將惡寒與惡風、寒戰、畏寒相鑑別。
其中惡風、寒戰屬外感病常見症狀,惡風指患者遇風怕冷,避風可緩,較之惡寒為輕,為外感證中惡寒之輕症;寒戰是指患者惡寒時伴有戰慄,是外感證中惡寒之重症;三者區別是輕重不同。
而畏寒是指患者身寒怕冷,加衣復被,或近火取暖而寒冷能緩解的症狀,多見於陽虛之證。其與惡寒的區別是發病機理不同,惡寒一般指新病、病程短,多為實證、表證,而畏寒一般指久病、病程長、多為陽虛證、里證,常以加溫近火後怕冷能否緩解進行鑑別。
辨證施治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第23條曰:“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宜桂枝麻黃各半湯”。根據本症風寒犯表郁遏衛陽的發病機制和“邪在表者,汗而發之”的治療原則,辛溫發汗自然為鼓舞營衛、驅散風寒的正當治法,其治療以熱隨汗出而解為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