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宗石

皮宗石

皮宗石(1887-1967),字皓白,別號海環,湖南長沙人。1887年8月23日出生於長沙東鄉福臨鋪西沖皮家大屋一個農民家庭。1967年,因患腦溢血,皮宗石先生在武漢二醫院辭世,享年八十歲。 曾任湖南大學校長、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和院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基本信息

生平概述

皮宗石,字皓白,別號海環。湖南長沙人。1887年8月23日出生於長沙東鄉福臨鋪西沖皮家大屋一個農民家庭。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長沙讀書,次年考取湖南官費,以實習生名義赴日本留學。先讀中學,後考入東京帝國大學攻讀 政治經濟學。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後回國。1912年與周鯁生、楊端六、任凱南等創辦《漢口民國日報》。《漢口民國日報》創刊不久,因反對袁世凱稱帝,即被查封。後赴英國倫敦大學攻讀經濟學。

中華民國簡任狀 中華民國簡任狀

1920年學成回國,不久應蔡元培邀請到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1927年8月隨蔡到南京,任國民政府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並被任命為國立廣東大學(後改為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1928年4月,任法務部秘書長。9月應邀到國立武漢大學任社會科學院教授、院長。1929年6月社會科學院改為法學院,繼續任教授、院長,講授財政學課程。1930年兼任法學院經濟學系主任。1933年4月,任武大教務長兼圖書館館長。1934年10月,兼任法學院法律系主任。在武大執教9年,致力於武大、特別是法學院的建設與發展。

1936年7月,皮辭去武大教務長職務,應湖南省政府邀請任湖南大學校長。1939年3月,出席重慶第三次全國教育會議。他從事教育21年,推崇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愛護學生,尊重教師,鼓勵學術研究,支持社團活動和宣傳抗日救國,遭到CC分子的排擠。1941年,在皮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重慶國民政府行政院會議突然決定皮與西北聯合 大學校長鬍庶華對調,皮不願屈從,辭職離開教育界。1942年7月,被選為第三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5年5月,任國民政府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委員。 1949.7~1949.12 任湖南大學校長

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書 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書

1950年4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任命皮宗石為中南軍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向他頒發了由毛澤東親自簽署的委任狀。1954年調任湖北省政府參事並被選為湖北省政協常委,後又被選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團結委員會委員。1956年列席全國政協會議。1967年,因患腦溢血,皮宗石先生在武漢二醫院辭世,享年八十歲。十年後,夫人楊淑君也去世。

1937.7~1940.9年

任湖南大學校長

1919~1924年

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1924年

任國立廣東大學(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法學教授

1924-1927年

任廣東大學(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

1927-1928年

任中央大學圖書館館長

1928-1929年

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

1929-?年

任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

?-1936年

任武漢大學教務長

武大往事

人物故事

1934年春,五月的鮮花開遍了整個珞珈校園。國民政府訓練總監部國民軍訓處處長潘佑強來校檢閱學生軍訓時,負責軍訓的熊教官因為緊張慌亂之中喊錯了口令,致使隊形散亂而遭到潘處長的嚴厲訓斥,同學們一時情緒激動欲衝上台與其理論。面對這種場面,潘處長措手不及。

而負責接待的皮宗石教務長走到他身後,拍拍他的肩膀說:“潘處長,同學們年輕,難免容易激動,你不要介意,你也夠辛苦了。好吧,隨我到辦公室去休息吧!”潘處長這才找到“台階”,跟在教務長後面安全撤退。

這是武大校友回憶錄中,有關皮宗石教務長的一段故事。

早期活動

1918年皮宗石與留歐學生在法國 1918年皮宗石與留歐學生在法國

皮宗石,字皓白,別號海環,15歲時進省城長沙求學,次年考取湖南官費,以實業生名義於1903年到日本,先讀中學,後考入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政治經濟。1905年8月,同盟會成立大會在東京召開,皮宗石正式加入該組織。1912年底,從日本留學回國的皮宗石與楊端六、周鯁生和張秉文等人共同籌辦了漢口《民國日報》,投入了討伐袁世凱的鬥爭,它不僅成為討袁的輿論陣地,也是革命黨人在漢口的聯絡地點。由於計畫武裝反擊袁世凱的機密被泄露,報社很快被查封,楊端六、周鯁生等人因此被捕入獄,而皮宗石因為前往九江去領取武裝革命黨人需要的炸藥,得以倖免。

後來,時年26歲的皮宗石和其他報人在黃興的資助下從上海轉道英國留學。在巴黎,他們也參加了阻撓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條約上籤字的鬥爭,以高昂的愛國激情匯入到“五四”運動的洪流中去。

革命活動

革命活動將皮宗石與蔡元培緊密地聯繫在一起。1928年8月,辭去教育部長職務的蔡元培攜眷出京,定居上海。離開之際,他力邀皮宗石、王世傑、王星拱、周鯁生等人一同前往湖北,共同籌建國立武漢大學。皮宗石最先來到武大,作為校務委員會委員的他,鞠躬盡瘁地為武大的建設發展出謀劃策。他在武大的九年,除講授財政學等課外,先後兼任社會科學院院長、法學院院長、圖書館館長等職。並先後協助王世傑、王星拱兩任校長把武大辦成全國著名學府,與北大、清華、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的前身)、浙江大學齊名。武大所取得的成就,是與皮宗石、王世傑、王星拱、周鯁生等一批教育家所作的貢獻息息相關的。

1936年8月,皮宗石到日本休假,這期間省立湖南大學代理校長黃士衡辭職,校長一職空缺。綜合各方因素,湖南各界認為皮宗石為最佳人選。同年7月,省立湖南大學改為國立湖南大學,皮宗石擔任第一任校長,從此離開了武大。

1941年,重慶國民政府行政院在皮宗石並不知情的情況下開會決定,讓其與西北聯合大學校長鬍庶華對調,並催其早日上任。這顯然是陳立夫有意排擠,而性格耿直的皮宗石不屈從惡勢力,加上CC對校務的強加干涉,他深深感到已無教育可言,於是堅決辭職離開了教育界。儘管如此,皮宗石社會名望仍在,他隨即參加了國民參政會,成為了一名參政員。

婚姻情況

武漢大學珞珈山十八棟有著皮宗石一家居住過的幾棟舊樓。皮宗石和夫人楊淑君,是通過包辦婚姻而結合的。面對一個大自己四歲的“小腳”女人、一個舊中國的文盲,皮宗石沒有嫌棄,每次出席各種社交活動,都會帶上她,即便外事場合也一樣。皮宗石留學回國後,楊淑君一直跟隨丈夫,履行了一個賢惠家庭婦女應有的職責。直至抗戰,由於逃難,夫婦二人不得已才在1944年短暫分離。皮宗石從長沙逃至桂林輾轉到重慶。由於各方面因素,只得將夫人暫時安頓在自己學生家,並對其獨子皮公亮說:“我不得不把你丟下來。”抗戰勝利後,皮宗石一家終於得以團聚,一同遷往漢口洞庭村定居。

湖大往事

學校簡介

國立大學,直屬國民政府教育部,校長由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經費主要由國民政府財政部撥給。因為經費有保障,學校的實驗設備較齊全,圖書資料較為充足,教職員工待遇較高,能聘請一批有真才實學、知名度較高的教授任教,教學質量有保證。畢業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反映較好。特別是抗日戰爭以前,全國國立大學不足十所,都是名牌大學。

省立大學,由學校所在省領導,校長由省政府聘任,經費一般不充裕,校舍一般較陳舊,因受地域限制,發展受到一定影響,難得有一所有名氣的省立大學。

私立大學,顧名思義為私人所辦,校長為校董事會聘請,其中有一些教會辦的大學,它的經費較充足,校舍也較好,也有一些辦得較好的大學,如北京的燕京、輔仁、協和醫學院;上海的聖約翰;南京的金陵;廣州的嶺南;長沙的湘雅醫學院等等。不是教會辦的,天津南開大學,也是辦得很好的。

省立湖南大學,成立於一九二六年,地址在長沙嶽麓山的嶽麓書院舊址。嶽麓書院是長沙嶽麓山的一處重要史跡,它不僅反映了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而且對湖南的教育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自北宋創建嶽麓書院千餘年以來,多少天災人禍,使書院屢遭破壞,仍不斷重建,始終在此興學不絕,這裡一直是湖南高等教育的基地。湖南大學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成為我國較早的、辦得較好的省立大學之一。

但省立湖南大學,畢竟受地域限制,較為閉塞,經費不太充裕,教職員工待遇較低,發展前途受到一定的限制。湖南大學師生早就想改成國立大學,並成立了“湖南大學國立運動促進會”,到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請過願,還敦請湘籍知名人士支持。但省立大學改國立大學不是很簡單的。國家要考慮與地方的關係,省里願不願意放棄自己管的大學,有的省立大學基礎較差,國家也不想接收。國家還要考慮財政預算等問題。所以在抗日戰爭前,省立改國立的大學幾乎沒有。

出任校長

一九三六年冬,省立湖南大學校長黃士衡提出辭職,湖南省在研究繼任人選中,提出由時任國立武漢大學教務長的皮宗石來繼任。湖南各界公推當時的湖南高等法院院長陳長簇給皮宗石寫信,勸其來接任湖南大學校長。陳長簇與皮宗石在清政府時,是同榜考取到日本留學的,在日本一同參加同盟會,私交很好。陳長族的信寄到武漢大學時,恰好皮宗石休假到日本去了。皮宗石的夫人拆看信後,因不贊成其夫到湖南工作,信被扣留下來。過了一段時期,陳長簇對老朋友不回信大為不滿,再來信很不客氣的質問,為何不回信。皮宗石夫人這時才連同前信,寄我國駐日本大使館轉皮宗石。

皮宗石原計畫在日本休假一年,到達日本後,發現日本軍國主義者,積極準備擴大侵華,局勢較為緊張,加上湖南大學之事要回來面商,所以提前半年於一九三六年底回國了。皮宗石回國後先到南京見他的老朋友,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的王世傑,關於湖南大學之事,徵求王的意見。王世傑與皮宗石同在英國留學,回國後,先後被當時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聘為北大教授,共事多年。蔡元培離開北大到南京政府工作,王世傑與皮宗石又一同到南京。蔡元培要他們一同籌建國立武漢大學,王世傑任首任校長,皮宗石任法學院長又共事幾年,成為摯友。

王世傑贊成皮宗石去湖南大學。皮宗石則提出,湖南大學如能改成國立大學就去,否則不去。王世傑說,這個問題,不是那方面說了算的,湖大師生雖然為國立事來南京請願過,但湖南省政府是否願意交出這所大學。還有人事問題,省立改國立,校長人選難得一致,省里同意的人,中央不一定同意,中央決定的人省里不一定接受。現在是湖南要你去,中央也會同意你任校長。人事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你到湖南去看看,我們再商量。

皮宗石從南京回到武漢稍作逗留,即到長沙了解情況。當時省主席是何鍵,皮宗石過去也認識。湖南省教育廳長朱經農,是老熟人。教育界許多有影響的人,大都是老朋友。經各方面了解商談,為湖南大學今後的發展,都贊成改國立大學。湖南省政府也願意將省立湖大交出來,只是過去沒有與南京方面溝通。皮宗石得到這個承諾,立即再去南京與王世傑商談,談得很順利。王世傑要皮宗石先接省立湖南大學校長,暑假期間改為國立大學。

皮宗石按照王世傑的意見,於一九三七年二月,接任省立湖南大學校長。在當時長沙犁頭街,湖南大學市內辦事處,由黃士衡辦交接儀式,將湖大的關防交給皮宗石。

同年七月,國民政府行政院正式命令,省立湖南大學改為國立湖南大學。行政院簡任皮宗石為國立湖南大學第一任校長。湖南大學是抗戰前第一所由省立改為國立的大學。

高校南遷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後,特別是北平、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相繼淪陷後,國民政府決定從南京遷到重慶。中國的文化重心,迅速發生了南遷和西移的變化。作為抗戰戰略後方基地的湖南,也就一度成為抗戰文化運動的重心。北平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天津的南開大學都遷到長沙,合併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長沙一時成為後方重要的城市。

但好景不長,國民黨的節節敗退,武漢失守,湖南由戰略後方變為正面戰場的前哨陣地。長沙也不是安穩的地方了,日寇飛機也經常轟炸長沙,長沙臨時大學又西遷昆明,成立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國立湖南大學也要考慮搬遷了。北方及沿海一帶的大學,大都遷往川、黔、滇、陝等省,湖南大學是否也往這些地方遷?當時校領導經過研究,認為不需遷那么遠,湖南西部地勢險峻,日寇也許到不了那裡。決定遷往湖南西部最遠、與貴州省相鄰的一個專區——芷江(當時沒有懷化,懷化僅是一個小鎮叫榆樹灣,屬芷江)。這裡有一所新辦的私立弘毅中學,校長姓劉,系北京大學畢業生,是湖大皮宗石校長在北大任教時的學生,是湖大當時文學院長李壽雍的北大同學。由李壽雍與這位劉校長協商好,湖南大學遷芷江,並依託在弘毅中學內。

遷校事宜

由於戰事的發展,湖南大學在一九三八年春季早就著手遷校的準備,圖書、儀器能裝箱打包的,都先行裝箱打包。一九三八年四月十日,日機轟炸湖南大學,圖書館付之一炬,只留下一個軀殼。但圖書損失並不慘重,因事先已將館藏珍本、善本書籍裝箱移置愛晚亭邊的山坳里。

八月初,校長皮宗石的夫人及兒子皮公亮、文學院長李壽雍的家屬等先行從長沙搬家到芷江。可是情況很快發生變化。國民黨決定在芷江修建一個大型飛機場,作為空軍基地,並已開始動工,芷江成了軍事重地。日寇飛機也開始不斷轟炸芷江。湖南大學不得不考慮另外選擇地方。湖南大學圖書、儀器等早已陸續從水路運往沅陵,所以另選遷校地址,首先考慮還是要在湘西。這時,當時校長皮宗石、教務長任凱南遇到了多年同在日本留學,一同參加同盟會,曾任私立漢口明德大學校長的向紹軒,向是辰溪人,他建議湖大遷辰谿縣。辰溪在芷江與沅陵之間,屬沅陵專區,是一個很小的縣,連一所中學都沒有。在這種緊急情況下,經過考察,選址在辰谿縣城對河的隴頭腦。隴頭腦為一個小山包,什麼房子也沒有,教務長任凱南作為遷校負責人,採取了他們在日本留學時住過的木板房子的模式,利用辰溪木材多,石塊多的優勢,就地取材,以石塊作房屋基腳,所有辦公室、教室、學生宿舍等,都採取魚磷板的形式,很快房子都在這小山包上蓋好開學上課了。這個小山包下,就是沅水,水清見底,飲水也沒有問題,夏天學生在河裡游泳,作為戰時大學的校址是很理想的。

一九三九年,薛岳繼張治中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戰時省會搬到耒陽。當時戰區的劃分,粵漢鐵路以東屬第九戰區,辰溪的行政區劃雖屬湖南省,但不歸第九戰區,而歸第六戰區。第六戰區司令長官是湖北省主席陳誠兼任。

薛岳上任不久,電邀皮宗石到長沙會面,皮宗石過去與薛岳不認識,而薛岳當時也可能不知道國立湖南大學不歸湖南省領導。他們見面後,薛岳以第九戰區沒有一所大學為由,要湖南大學再遷往耒陽附近的酃縣,皮宗石當即婉言拒絕了。皮宗石說,大學不像部隊,軍隊接到命令,可立即開拔。大學有教職員工家屬,有圖書、儀器、設備等,搬一次家是很困難的;湖大是國立大學,重大問題還要請示重慶教育部。

最後皮宗石談到他與陳誠的交情。抗日戰爭前,皮宗石在武漢大學工作期間,陳誠一度擔任武漢行營主任。陳誠經常拜訪包括皮宗石在內的武大一批國民黨元老。陳誠夫人是譚延闓的二女兒譚祥,皮宗石與譚延闓又有舊交,為此,皮宗石夫人與陳誠夫人也有交往。皮宗石還委託薛岳有機會見到陳誠時,代為致意。薛岳曾是陳誠部下,聽了皮宗石所談此關係後,不再提起湖南大學搬家之事,只希望今後湖大的畢業生,多輸送一些給湖南省政府和第九戰區,皮宗石滿口答應了。

一九四四年元月,日寇發動強烈攻勢,打通粵漢鐵路、湘桂鐵路,湘南地區全部淪為敵手,耒陽、酃縣當然也不例外。而湘西地區,是日寇一直沒有占領的地方。國立湖南大學在辰溪平安的渡過了抗日戰爭的幾年,保存了實力。如按薛岳意見,再遷到酃縣,其後果不堪構想。

家族成員

皮宗石的夫人楊淑君,兒子皮公亮先生退休前是長江日報資深記者。

校長百科

校長,在秦漢時期指的是下級軍官,後經演化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或其他辦學機構管理部門任命的學校行政負責人。

卞惠石

包志忠

包君偉

崔銳捷

明輝

陳根甫

陳駿

陳國鈞

蔡元培

陳理

陳劍脩

陳慎瑜

曹迅棟

陳三軍

程厚恩

陳光榕

陳萍萍

蔡文華

陳祥生

陳建華

陳新建

陳莉

陳光輝

董韻

杜錫鈺

戴維·約翰斯頓

董漢利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丁繼泉

鄧小波

鄧衛民

段飛龍

丁強

段火香

符景海

李登輝

方惠堅

方雨輝

馮俐娥

樊仁

馮永寧

范俊

范火榮

高景德

葛雲中

郭琦

高美蓮

關萍

谷夢琴

管華

郭小明

何濟林

賀美英

何東昌

侯朝海

侯德彭

胡軍[暨南大學校長]

何天淳

胡泮生

華秀升

黃少珍

黃思開

胡永紅

何祖建

洪明友

胡增琪

何康德

吉錫民

姜建中

蔣南翔

江勁松

金邦正

金麗霞

康玲

孔玉范

康岫巖

劉長銘

劉道玉

劉彭芝

李鴻朗

劉亞春

林萍華

劉梅[演奏家]

劉偉[經濟學家]

林克

劉彭枝

劉永勝

劉披雲

劉吉臻

劉新來

廖維林

劉仰成

李永忠

劉兵

黎輝

李木生

李雲生

羅招榮

李奭萍

賴永勝

劉建贇

閔春發

孟德強

馬君武

穆孟傑

閔思衛

煤球哥

寧德忠

歐進萍

歐陽平凱

歐陽華欽

彭定康

皮宗石

彭祖德

彭修盛

錢金星

錢細秀

邱守安

榮仕星

榮蘭祥

饒建中

沈慧俐

孫珩超

沈茂德

孫衛國

宋維明

史書翰

蘇志武

孫武學

孫建民

塗潤華

唐建武

湯賽南

陶文沂

唐盛昌

王勁松[北京電影學院]

王學進

王曉鋒

王蘊倩

王結[校長]

文耀挺

溫鑫林

王華林

吳靜皎

謝韜

熊仁民

夏強

謝淑滿

游俊

楊立志

袁永熙

姚家新

楊逢春

葉翠微

趙文祥

周躍南

周德霞

朱秀林

趙彥修

張家慶

卓立

張軍

張洪斌

張輝耀

張仲應

曾獻中

張志華

張忠

曾國如

周守勤

張炳華

朱海斌

周清華

鄒琴香

卓東健

鄭學忠

鄭學忠

甄朝黨

周惠欣

趙雅茜

周緒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