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導演: 齋藤光正
編劇: ちゃき克彰
主演: 田村正和 / 玉山鉄二 / 岩下志麻 / 檀れい
類型: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2010-12-25
片長:121分鐘
劇情簡介
《忠臣藏》取材於元祿十四年(1701年)的赤穗義士事件。這是日本歷史一個很有名的事件。當時有個萬人唾罵的惡人吉良,他逼死了小諸侯淺野。後來,原在淺野手下的浪士,在總管大石內藏助的率領下,殺死了吉良,為主人報了仇。
史料來源
《忠臣藏》到底說的是什麼事情呢?各個記載不太一樣,但是總體脈絡差不多:在京都參加奉答之儀的赤穗藩主淺野內匠頭長矩,因為未向首席“高家”吉良上野介行賄,而被吉良上野介多次當眾羞辱。元祿14年3月14日(1701),淺野內匠頭忍無可忍,在松之廊用腰刀砍傷高家吉良上野介義央。事件發生後,德川五代將軍綱吉非常憤怒,在御用人柳澤保明的影響下,德川綱吉不顧“爭鬥雙方均應處分”的原則,而獨斷的裁定即日淺野內匠頭切腹,吉良上野介無罪。因而內匠頭於下午五時在田村右京太夫邸切腹。隨後將軍下令沒收赤穗藩。
訊息傳到赤穗藩,城代大石內藏助召集藩士商議,決定交出藩城,藩士成為浪人。交接完後,大石內藏助投入到了向幕府請願恢復淺野家的活動中。第二年7月24日,淺野家恢復無望,大石內藏助遂全力投入到復仇中。12月15日凌晨,大石內藏助率領剩下的46名藩士,攻入吉良上野介家,以2人輕傷的代價殺了吉良上野介,並把其頭顱送到泉岳寺淺野內匠頭的墓前宣告復仇成功
。隨後,47名義士向幕府自首。元祿16(1703)年2月4日,幕府判決47人全部切腹,當天晚10點全部切腹完畢,47人的屍體被埋葬在泉岳寺淺野內匠頭墓旁邊。史稱“赤穗復仇事件”。
此事發生後,當時的輿論對這47人的行為深為稱讚,於是復仇行動逐漸被改編為各種藝術形式。正好47個發音字母,隱指47義士。“手本”是榜樣的意思。“藏”是倉庫、聚集的意思。因此原本的意思是“47名聚集在一起的忠臣”。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大石內藏助 | 田村正和 | ---- |
大石りく | 岩下志麻 | ---- |
淺野內匠頭 | 玉山鐵二 | ---- |
阿久里 | 檀麗 | 即瑤泉院 |
戶田局 | 梶芽衣子 | ---- |
堀部安兵衛 | 小澤征悅 | ---- |
赤垣源藏 | 勝村政信 | ---- |
片岡源五右衛門 | 尾美利德 | ---- |
岡野金右衛門 | 石垣佑磨 | ---- |
堀部彌兵衛 | 山本學 | ---- |
大石主稅 | 西井幸人 | ---- |
高田郡兵衛 | 林泰文 | ---- |
吉田忠左衛門 | 石田太郎 | ---- |
磯貝十郎左衛門 | 正名仆藏 | ---- |
大高源五 | 田中隆三 | ---- |
岡島八十右衛門 | 萩野崇 | ---- |
武林唯七 | 丹羽貞仁 | ---- |
橋本平左衛門 | 荒井敦史 | ---- |
大野九郎兵衛 | 峰蘭太郎 | ---- |
吉良上野介 | 西田敏行 | ---- |
上一頁 | 1 | 2 |默認顯示 | 全部顯示 |
忠臣藏事件
編輯本義項元祿14年3月14日(1701),在京都參加奉答之儀的赤穗藩主淺野內匠頭長矩,於松之廊下用腰刀砍傷高家吉良上野介義央。
事件發生後,令德川五代將軍綱吉非常憤怒,獨斷的裁定即日淺野內匠頭切腹,因而內匠頭於下午五時在田村右京太夫邸切腹。這就是元祿赤穗事件的開端。
將軍裁定後,淺野家臣早水藤右衛門和萱野三平急忙從江戶出發。
於3月19日早5時到達赤穗藩。
首席家老大石內藏助良雄(忠臣藏)得知後馬上召開全體家臣會議,宣布了事態的嚴重性。
同日,夜9時,藩主淺野長矩死訊的訊息到達赤穗藩,全藩上下大為震驚,家臣都極為悲痛。維持本藩的穩定成為首要任務,為此內藏助首先在穩定藩民上作出了對藩幣實行6折對換的決定;其次在對藩士的退還金上又作出了正確的分配,穩定了全藩上下。
3月26日幕府決定沒收赤穗藩的命令達到赤穗藩。經過會議協商後,藩臣同意執行幕府決議,同時結成了以再興淺野氏為主旨的義盟。
不久,幕府收城使肋坂安照和木下肥後守到達赤穗藩。在內藏助的陪同下完成了藩事的交接。而後內藏助則為了再興淺野家活動著。
6月28日,內藏助移住在京都山科的淺野大學,更加專念主家再興運動,並多人互通書信。
7月13日江戶激進派使者原物右衛門忽然會見了內藏助,在席上內藏助答應擔當討伐吉良的首領。決定後,訊息馬上傳達到各地的義盟同志。
成為首領後,內藏助為了不讓討伐行為而影響淺野家的再興,所以遲遲沒有決定討伐的日期。江戶的激進派為此逐漸活動起來。內藏助為此屢屢以書信和派遣使者進行安撫,後又於10月20日親自去江戶鎮扶。但討伐的時間仍然沒有決定。由此引發了兩件大事情:一.12月江戶激進派首領高田群兵衛脫盟;二.翌年1月萱野三平在攝津自宅切腹。使義盟出現了分裂危機。
因為赤穗事件,吉良上野介於12月12日決定隱居,將家督之位傳於嗣子兵衛義周,本宅遷入吳服橋邸。
在2月15日舉行的上方同志會議中(史稱:山科會議),因為幕府發表了處分淺野大學的決議,討伐義舉被迫再度延期。不久,江戶方出現以片岡為首的過激派。令局勢更加動盪,而內藏助所派遣的使者也傾向激進派。2月21日,別無它法的內藏助只有寄希望于吉田忠左衛門兼亮(內藏助最為信賴的人)。兼亮果然不負期望,到達江戶後不僅鎮扶了激進派,而且穩住了過激派,使義盟內部出現了平靜局面。
同年3月14日,義盟同志分別在赤穗花岳寺和江戶泉岳寺為主君淺野長矩舉行一周忌。
7月18日,內藏助決定將淺野大學交於廣島的淺野本家管理。6日後(24日)幕府處分淺野大學的決議到達。面對主家再興無望,內藏助憤然決定義舉。於28日召集同志在京都元山集聚,發表了義舉決行宣言。(史稱:元山會議)
元山會議後,為了了解義盟同志的意向,內藏助派遣大高源五和貝賀彌左衛門向120餘名同志分發決心參與義舉的誓書。到8月5日截至,收回50餘封簽好的誓書,義舉人數初步確定為50餘人。此後同志陸續向江戶集結,內藏助也於10月7日由京都趕往江戶,準備義舉事項。
11月19日,為探聽吉良上野介動向,而已變名投奔茶匠山田宗偏門下的大高源五,探聽到吉良將於翌月5日夜召開茶會的訊息。同日,內藏助也將赤穗淺野家的公金決算書類送至淺野內匠頭未亡人瑤泉院手中。
為了對義舉的時間,部署,戰鬥及應注意事項作出決議。12月2日,義盟召開了最後會議,決定討伐隊之表門隊主將為大石內藏助;里門隊主將為大石主稅,參謀吉田忠左衛門(事實上的指揮者)。
12月5日吉良茶會因故取消,義舉被迫延期。10日,大高源五再度探聽到吉良邸召開茶會的訊息,而且與其他方面的情報一致,決定14日執行義舉。翌日,除去最後脫盟者毛利小平太,同志最終決定為47人。後因幕府緝拿,一名同志被捕。
14日深夜,餘下46名同志集結于吉良府邸附近。15日拂曉4~6時間,討伐吉良義舉開始,義盟同志按照部署攻入吉良府邸。在激烈的生死戰中,躲藏在台所橫向堆放柴火部屋中的吉良上野介,被間十次郎用槍突刺後,首級由武林唯七斬去,義舉成功。義士無一人死亡。
其後,在江戶泉岳寺的亡主內匠頭墓前,44(46)名義士奉獻上義央的首級,最大限度的體現了武士的忠誠,寬慰了亡主的英靈。
翌年2月4日,在將軍綱吉的裁定下:46名義士皆以士禮切腹。屍身與主君內匠頭同葬於泉岳寺。同日,幕府沒收吉良義周家祿,義周被流配到信州高島。至此忠臣藏(赤穗)事件結束。日劇《忠臣藏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