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衛民

鄧衛民

鄧衛民,男,1960年4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自1986年始,曾先後擔任於都縣曲洋國中、仙下中學、銀坑中學、於都二中校長;2003年2月組織任命擔任於都縣教育局副局長,兼任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人物簡介

鄧衛民,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講師。曾任南寧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南寧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南寧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副部長,南寧青秀山風景名勝旅遊區管委會主任、黨委書記、黨工委書記,青秀山風景名勝旅遊開發公司董事長,南寧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南寧市貿促會會長,南寧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成員、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南寧支會會長,市紅十字會副會長(兼)。現任南寧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分工:協助副市長分管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市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文化新聞出版局、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廣播電影電視局、體育局、政府新聞辦、市志辦、社會科學院、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大型活動辦。協助副市長聯繫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檔案局、南寧日報社、駐邕新聞機構、市總工會、團市委、婦聯、文聯、紅十字會、社科聯、各民主黨派。

總體概括

鄧衛民同志任教師進修學校校長伊始就適時提出“解放思想、創新機制,強化服務,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辦學理念及“樹形象、創特色、求效益、促發展”的辦學目標,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與時俱進,全心全意搞建設,勵精圖治謀發展。

改善條件

教師進修學校老校園占地8畝,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功能相對齊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已不能滿足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鄧衛民同志將學校的再發展、規模的再擴大提至領導班子議事日程,統一學校黨政一班人的思想,組織教職工進行大討論,讓大家解放思想、認清形勢、立足學校長遠發展、積極投身到學校創業的熱潮中。
2004年1月學校整體搬遷至花園式的新校區。新校區占地25畝,劃分為教學、生活、運動、休閒等四個既相互聯繫又相對獨立的區域;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建有教學樓、辦公樓、食堂、學生公寓、師訓公寓等五棟主要建築物,建成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微機室、電子閱覽室、電子琴房、圖書館、風琴房、練功房、教育心理實驗室。學校花資金10餘萬元配備了雙向視頻教學系統及遠程教育的各種設備,開通了於都教師教育網(http:www.ydjsjy.com);學校藏書15.6萬冊(其中電子圖書13萬冊),各種音像資料近1650小時。

整合資源

一直以來,我縣教研室、電教室與教師進修學校是單列的,相互之間的功能多有重疊,鄧衛民同志任於都縣教育局副

鄧衛民鄧衛民

局長兼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後,發現這其間存在著資源浪費,他開始尋求解決的辦法。2005年,為最佳化資源配置,形成合力,構建新型的現代教師培訓機構,徹底理順教學研究與培訓指導的關係,鄧衛民同志提請縣教育局領導研究,向政府遞交了《關於將教研室、電教室合併到教師進修學校的請示》,得到縣政府的批准,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大大增強了教師進修學校的活力和教科研實力。學校擁有了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學歷達標率達100﹪。

為加強對教師的有效管理,提高本校教師素質,鄧校長首先按照“少而精、專兼結合、合理流動”的原則,每年根據學校培養教師的需要和短期培訓的需要,將部分不能適應新形勢、不能勝任教學任務的教師調離,通過公開選拔考試把中國小一線的優秀教師調入我校,促使教師在全縣中國小校內合理流動;其次,他正式推行外聘教師制度,關注省內外的教育教研專家,充分利用本縣優秀教師資源,聘請高校有關專家教授、縣市中國小一線的教學能手作為我校兼職教師。
鄧衛民同志倡導學習、合作、研究精神,要求教師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業務和專業水平。他深入教學一線參加教研活動,與教師一同進行學科研究,階段性制訂研究專題,確定科研方向,及時總結經驗,積極撰寫研究論文,每學年開展全縣中國小教師教學論文評比交流,創辦《於都教研》為中國小教師提供交流平台。近三年來,我校教師發表在市級以上刊物的論文有54篇,其中省級12篇、國家級12篇;有26人次在縣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其中市級14人次、省級8人次、國家級銀獎1人次;承擔或參與省級課題研究14項,市級課題研究13項,其中省重點課題8項。

突出培訓

我校是全縣中國小師資培訓的工作母機。為體現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超前性和為教師服務、為教學服務的原則,鄧衛民同志沉下身子,深入中國小一線,每到一所學校都進入課堂聽課,與教師一起評課、研討,長期開展調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倡導組建了縣級培訓“人才庫”,多渠道構建縣級輔導教師隊伍;統籌規劃,科學制訂師訓計畫和各種類型的培訓實施方案。
鄧衛民同志注意轉變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模式,逐步形成了學校的培訓特色:一方面完善考勤考核手段,健全制度管理,通過制度來約束參訓者;另一方面,聘請名師、專家授課,舉行周末學術報告會,迄今已舉辦24期,聽報告人數超過2000名;針對個別學校師資建設有所欠缺、業務骨幹較少、校本培訓力量薄弱的情況,又提出校際教研製度,將全縣劃分為七個片,片內學校之間聯合舉辦校際教研;組織專家、名師、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到各校、各個片送教;通過教師網站開設遠程教育培訓,為各校提供優質服務。
通過各種培訓,我縣中國小教師教書育人,愛崗敬業,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精神風貌。中學教師學歷達標率由01年的64%上升至05年的92%,國小教師學歷達標率由01年的68%上升至05年的96%。

銳意進取

鄧衛民同志具有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精神,在拓寬學校辦學渠道方面顯現了他的遠見卓識和創新意識。一是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全縣中國小教師學歷提升教育工作,積極探求與高校聯合辦學的新路子,積極開展成人高等函授教育、電大遠程開放教育。
更值得稱道的是他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前瞻性地開拓了我校國小教師的培養工作:03年幼師畢業生就業市場日趨飽和,鄧衛民同志探尋著新的辦學契機,根據教育部國小開設英語課的要求,意識到國小急需大量的英語教師,我校便與寧都師範聯合開辦國小英語教育專業;05年,鄧衛民同志注意到國小英語教育畢業生就業已開始出現危機,便針對我縣各國小存在大量代課教師的狀況,力促我校改招普師專業,並向有關領導作了關於國小基礎教育發展的匯報,提出了一些建議。不久縣政府為提高我縣中國小教師的整體素質,確保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決定採取定向委培的方式招取中考成績520─600分的國中畢業生112名到我校培養,委培生畢業後90%定向分配到邊遠山區國小任教。這種做法為其他兄弟學校、其他縣市所仿效。

近幾年,學校共招收成人本、專科函授學員943名,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本、專科學員599人,中專、大專脫產連讀學員863名,學校現有脫產班11個,學生656人,在籍學生數由2003年的599人迅速發展到今天的1649名。

事業發展

鄧衛民同志積極貫徹上級檔案精神、認真做好上級布置的中心工作,得到上級黨政肯定。

一、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加強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組織生活,加強了黨的紀律教育,學校黨支部被縣委評為“2005年度先進黨支部”。
二、積極回響縣委縣政府號召,投入人力物力加強新農村建設,專門安排了三位同志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僅2005年就投入18000元用於完善新農村示範點的“穿衣戴帽”建設,我校駐點單位禾豐鎮麻芫村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三、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文明衛生城工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建設“和諧平安於都”工作受到檢查組的好評,被評為“縣文明單位”、“市文明單位”、“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諧平安校園”。
四、大力支援農村學校和弱勢學校辦學,2003年2月始開展城鄉結對幫扶活動,成立幫扶小組,制訂幫扶計畫,明確幫扶措施,開放教師進修學校教學資源與幫扶學校共享。2006年2月鄧衛民同志也因此被贛州市政府授予“(2003-2005)全市第一期城鄉結對幫扶活動先進個人”稱號。
幾年來,鄧衛民同志推行先進辦學理念,強調為民服務意識,實行校務公開,廉潔奉公、作風民主、辦事公道、辦學行為端正,在教職工中有較高威望,有良好的社會聲譽,深受教職工信任和擁戴,。在他的領導下,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多次受到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表彰,先後獲“省示範校”、“江西省實施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先進單位”、“市電大工作站先進集體”、“市師訓工作先進單位”、“國小校長崗位培訓先進單位”、縣“園林綠化達標單位”、“省園林綠化達標單位”等稱號;2005年在爭創全國首批表彰教師進修學校活動中,全面通過了教育部教育廳專家評估組的評估驗收,於2006年5月獲得教育部表彰,2006年7月承擔了教育部對全國一萬名骨幹教師新課程遠程教育培訓的任務,在全國1700餘所教師進修院校中已躋身為前50強。

先進事跡

鄧衛民同志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品德高尚、作風民主、辦事公道、帶領班子團結奮鬥,言行堪為師生表率,在教職工中享有較高威望,深受廣大教職工信任和擁戴;堅持依法治校和以德立校,辦學行為端正,重大問題和決策都讓教職工廣泛參與、集體討論,實行校務公開;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積極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辦學有新思想、管理有新舉措,在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辦學質量等方面成績顯著、特色明顯;廉潔自律、勤儉辦學,經費全用於學校教育教學事業發展上,招生、收費規範:有良好的社會聲譽。
鄧衛民同志任教師進修學校校長伊始就適時提出“解放思想、創新機制,強化服務,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辦學理念及“樹形象、創特色、求效益、促發展”的辦學目標,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與時俱進,全心全意搞建設,勵精圖治謀發展。他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將學校打造成了一流師訓基地;整合教育資源,鑄就了一流師資隊伍;做優做特繼續教育,突出了師資培訓功能;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拓寬了學校辦學渠道;做好各項中心工作,促進了學校事業發展:創立了學校品牌,迎來了學校的輝煌。
鄧衛民同志推行先進辦學理念,強調為民服務意識,勤廉務實,開拓進取。在他的領導下,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多次受到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表彰,先後獲“省示範校”、“江西省實施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先進單位”、“市電大工作站先進集體”、“市師訓工作先進單位”、“國小校長崗位培訓先進單位”、“省園林綠化達標單位”、縣“園林綠化達標單位”、“市文明單位”、“縣文明單位”等稱號;2005年在爭創全國首批表彰教師進修學校活動中,全面通過了教育部教育廳專家評估組的評估驗收,於2006年5月獲得教育部表彰,2006年7月承擔了教育部對全國一萬名骨幹教師新課程遠程教育培訓的任務,在全國1700餘所教師進修院校中已躋身為前50強。

榮譽稱號

1996年9月被于都縣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1997年9月被于都縣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1998年9月被于都縣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2000年9月被于都縣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2001年9月被于都縣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2001年被贛州市公安局授予“文化保衛工作優秀幹部”稱號
2001年被贛州市委宣傳部贛州市教委授予“先進個人”稱號
2002年9月被于都縣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2002年被贛州市公安局授予“文化保衛工作優秀幹部”稱號
2006年2月被贛州市政府授予“(2003-2005)全市第一期城鄉結對幫扶活動先進個人”稱號
多年被縣直屬機關黨委授予“優秀黨員”稱號

校長百科

校長,在秦漢時期指的是下級軍官,後經演化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或其他辦學機構管理部門任命的學校行政負責人。

卞惠石

包志忠

包君偉

崔銳捷

明輝

陳根甫

陳駿

陳國鈞

蔡元培

陳理

陳劍脩

陳慎瑜

曹迅棟

陳三軍

程厚恩

陳光榕

陳萍萍

蔡文華

陳祥生

陳建華

陳新建

陳莉

陳光輝

董韻

杜錫鈺

戴維·約翰斯頓

董漢利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丁繼泉

鄧小波

鄧衛民

段飛龍

丁強

段火香

符景海

李登輝

方惠堅

方雨輝

馮俐娥

樊仁

馮永寧

范俊

范火榮

高景德

葛雲中

郭琦

高美蓮

關萍

谷夢琴

管華

郭小明

何濟林

賀美英

何東昌

侯朝海

侯德彭

胡軍[暨南大學校長]

何天淳

胡泮生

華秀升

黃少珍

黃思開

胡永紅

何祖建

洪明友

胡增琪

何康德

吉錫民

姜建中

蔣南翔

江勁松

金邦正

金麗霞

康玲

孔玉范

康岫巖

劉長銘

劉道玉

劉彭芝

李鴻朗

劉亞春

林萍華

劉梅[演奏家]

劉偉[經濟學家]

林克

劉彭枝

劉永勝

劉披雲

劉吉臻

劉新來

廖維林

劉仰成

李永忠

劉兵

黎輝

李木生

李雲生

羅招榮

李奭萍

賴永勝

劉建贇

閔春發

孟德強

馬君武

穆孟傑

閔思衛

煤球哥

寧德忠

歐進萍

歐陽平凱

歐陽華欽

彭定康

皮宗石

彭祖德

彭修盛

錢金星

錢細秀

邱守安

榮仕星

榮蘭祥

饒建中

沈慧俐

孫珩超

沈茂德

孫衛國

宋維明

史書翰

蘇志武

孫武學

孫建民

塗潤華

唐建武

湯賽南

陶文沂

唐盛昌

王勁松[北京電影學院]

王學進

王曉鋒

王蘊倩

王結[校長]

文耀挺

溫鑫林

王華林

吳靜皎

謝韜

熊仁民

夏強

謝淑滿

游俊

楊立志

袁永熙

姚家新

楊逢春

葉翠微

趙文祥

周躍南

周德霞

朱秀林

趙彥修

張家慶

卓立

張軍

張洪斌

張輝耀

張仲應

曾獻中

張志華

張忠

曾國如

周守勤

張炳華

朱海斌

周清華

鄒琴香

卓東健

鄭學忠

鄭學忠

甄朝黨

周惠欣

趙雅茜

周緒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