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孟傑

穆孟傑

穆孟傑,男,漢族,1965年生,視力殘疾,河北省邢台平鄉縣人,現河北省平鄉縣特教學校校長。2006年“感動河北”年度人物,2007年,穆孟傑入圍“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候選人”,2008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新聞人物”,2009年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2012年被省文明委命名為“河北省時代楷模”。

基本信息

重要事件

事跡

1999年,傾其所有外加借貸,投資125萬元,在東辛寨村建起占地15畝的平鄉縣特教學校,免費招收盲童,7年中培養150多位殘障兒童成為有用之才。

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鳳凰衛視等20多家媒體報導了他的事跡,2006年被評為“感動河北”年度人物,2007年當選“感動中國” 候選人。

一個盲人,生活自立就不易了,為啥辦特教學校?

———“我就是盲人自立的活教材。把經驗傳授給他們,會改變多少家庭啊!”

如果不是雙目失明,穆孟傑還是很“帥”的。

幼時的他,是個聰明活潑、招人喜愛的小男孩。不幸的是,4歲那年,他患上了視神經萎縮,雖然家裡到處求醫問藥,7歲時,他還是雙目完全失明。

可穆孟傑是個不服輸、有倔勁的人。13歲那年,他開始離家闖蕩,四處拜師學藝,學會了按摩針灸、吹拉彈唱。他從一個村子走到另一個村子,說書賣唱、給人看病,十幾年漂泊磨礪,竟也掙下了一份小康家業,給父母蓋了房、打了井。直到1995年,他才領著媳婦和兒子回到了老家,在村里紮下根。

沒想到,安穩了沒多久,穆孟傑做出了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創辦一所專門招收盲人的特教學校。

妻子曹清香說啥也不同意:一個盲人,生活自立就不易了,還辦啥特教學校?

穆孟傑理解妻子的擔心,可他卻始終放不下辦學的念頭。

他忘不了,自己失明後,只能整天窩在家裡,吃飯得有人端、上廁所得有人領、常把衣服反著穿、走路不敢邁大步。那時候,常聽爹娘長吁短嘆:“俺們老了,你可咋辦呀……”

他忘不了,他鬧著要上學,父親領他到了學校,懇求老師收下,學校卻說什麼也不收。學校沒人懂盲文,教不了,爺兒倆只好悻悻而回。

他忘不了,12歲上他和幾個夥伴兒一起放羊,由於看不見,自家的羊竄到麥地里啃了麥苗,結果被生產隊長罵“眼看不見啥也幹不了”。

他忘不了,那年他正在外流浪學藝,聽說保定盲人學校招生,考試合格後可以入學,便興沖沖地報了名,並且考試成績合格。可學校告知要交600元的學費,每月還要掏18塊錢的生活費,他一下子傻了眼。也就是那時候,他發誓掙錢了說啥也要辦個盲校,讓沒錢上學的農村盲孩子都有學上。

妻子不同意辦學,穆孟傑不急,只是一逮著機會就向她念叨:“盲人只有擁有一技之長,才不會是家庭的累贅、社會的包袱。我就是盲人自立的活教材。把經驗傳授給他們,會改變多少家庭啊!”曹清香見拗不過他,只好答應先在家裡招幾個盲童試試。

1997年春,經多方打聽動員,穆孟傑把附近村的三個盲童領進了自己的家門,與他們同吃一鍋飯,同住一個院,教他們用筷子吃飯、在盲杖的輔助下聽聲音辨方向安全地走路、教他們學吹拉彈唱……半年後,三個孩子有了顯著進步,不僅掌握了用筷、穿衣、疊被、走路等生活自理能力,還學會了簡單的盲文拼讀、彈唱等,家長們高興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兒地感謝。

穆孟傑和曹清香都很高興。穆孟傑趁機說服妻子,決心籌辦正規化、上規模的特教學校。

幹事兒難,盲人乾點事兒更難,一個個難關是如何闖過來的?

———“其實只要你覺得一件事兒值得做,就願意付出一切代價,再難也不覺得難。”

獨自行走在平鄉縣特教學校的校園裡,穆孟傑甚至不需要盲杖。為這裡奮鬥、在這裡生活了十幾年,他實在太熟悉不過了。

1997年夏天,穆孟傑開始跑辦學的手續。

取得辦學資質、找辦學的地方,哪一個都不是簡單的事。“一個健全人想乾點兒事都不容易,他一個盲人能行?”村里人議論紛紛。

可穆孟傑認準了就絕不回頭。他一次次往縣城跑,成了一些部門的常客,甚至連門衛都和他成了熟人。當年8月的一天傍晚,下著大雨,他從縣城跑完手續後往家趕,從離家四五里地的北柴村下了車,踉踉蹌蹌摸索著走了一個多鐘頭,才回到家。其間還一個趔趄摔到了泥窩裡,鼻子都摔破了。妻子心疼得直掉眼淚。他卻嘿嘿一笑:“沒事!這么多年走南闖北,不知摔了多少次,我早習慣了。”

手續批下來了,通過村里協調租了地,1999年9月19日,學校開始動工建設。沒成想,建設過程中,材料費和工錢不斷上漲,大大超出了預算,穆孟傑把自家七八十萬元的家底兒全投進去不說,還欠下了一屁股外債。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年4月,學校主體工程即將完成,又因為欠了很多工程款,建築隊要撂挑子。穆孟傑只好一邊給建築隊說好話,一邊趕快籌錢。可親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貸款也很難申請下來,他思來想去,只好向鄰近各縣的盲人協會求助。大伙兒一聽是為盲人辦好事,紛紛借款,很快解了燃眉之急。

2000年8月25日,投資125萬、占地15畝的學校舉辦了隆重的開學典禮。國歌嘹亮,鑼鼓鏗鏘,穆孟傑不禁喜極而泣。

可接下來的路,並不是一帆風順。

由於農村家庭一般不願為盲孩子在教育上多投錢,穆孟傑一開始走的是“以學養學”的路——— 學校既招健全學生又招盲人學生,健全學生收費,盲人學生免學費。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後,健全學生生源急劇減少,“以學養學”的路走不通了,學校支撐下去日益艱難。不少人勸穆孟傑:不如把盲孩子們遣散,把學校賣了或轉租出去。他一度也很糾結,但想到學校剛剛有了一點成績,最終還是選擇了堅守,將學校辦成了純粹的特教學校。

來源:河北新聞網

由於學校能給的待遇低,留不住老師是個大問題。穆孟傑決定“全家總動員”。侄女穆麗飛2008年中專畢業,正愁找不著工作,穆孟傑就動員她來“幫幫忙”,這一幫就幫到了現在。兒子穆華飛上高中時成績優異,穆孟傑又反覆做他的工作,讓兒子報考了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也回到學校任教。

十幾年了,辦學過程中的坎坎坷坷,穆孟傑究竟是怎么扛過來的?面對記者的提問,他想了想,笑道:“其實只要你覺得一件事兒值得做,就願意付出一切代價,再難也不覺得難。”

使230多名盲孩子勇敢走向社會、自食其力,有啥“魔法”?

———“看不見還不是世界上最壞的事。不能用陽光融化這些孩子心中的堅冰,才會給他們留下終生缺憾。”

走進平鄉縣特教學校,你會發現,每一處的設計都那么體貼入微。宿舍門前的盲道上,每隔一段路都埋著一兩根略微凸出地面的鐵管兒。這是為啥呢?穆孟傑解釋說:“這是我自己琢磨的一種提示性標記,埋兩根管兒的地方,是提示學生一旁有水龍頭;一根管兒,提示馬上到宿舍……只要學生踩到鐵管兒,該怎么走,心裡就有數了,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磕碰。”

或許因為自己是盲人,穆孟傑更清楚該怎樣關愛學生、教育學生。

付麗梅被家人送到學校的時候,已經12歲了。可由於常年待在家裡,她不但連簡單的數數都不會,分不清方向、不敢走路,還不願說話、不願和老師同學接觸,非常自閉。穆孟傑清楚,盲人容易自閉,尤其是半路失明的孩子。如果不用陽光碟機走她心靈的黑暗,她就不能邁出自立自強的第一步。於是,他給付麗梅單獨安排教學計畫、親自任教。“小灶”吃了近一年,付麗梅終於能和其他同學一起上課了。“看不見還不是世界上最壞的事。不能用陽光融化這些孩子心中的堅冰,才會給他們留下終生缺憾。”穆孟傑經常這樣開導老師們。他說,搞特殊教育,不但要有耐心,還要付出十足的愛心。

到特教學校任教之初,穆華飛躊躇滿志。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情況比自己預料的要複雜得多。在常人看來非常簡單的事兒,對盲人來說竟是那么難學。他開始沒了耐心,煩躁不安。“走,我去上課,你瞧著。”穆孟傑沒有批評他,而是選擇了給他做示範。穆華飛沒有想到,爸爸上課時是那么平和慈祥,那種表情是他們兄妹都很少見到的。爸爸不厭其煩地講,學生一遍學不會他講兩遍,兩遍不行三遍,語氣始終那么平和,甚至學生自己都煩了,他卻還說“沒事,咱歇一會兒再學”。穆華飛終於找到了自己和父親的差距:父親對盲人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的,而自己只是停留在了盡職盡責上。

正是這份發自內心的愛,重新鼓起了一個個盲孩子希望的風帆。

南和縣的崔海水,在14歲那年因意外導致雙眼視網膜脫落而失明。這巨大的打擊,讓他一時難以接受,整天躺在家裡,一句話也不說,有時還會突然嚎啕大哭。看著孩子痛苦的樣子,父母也是心如刀割,卻不知道怎么辦。後來,經人介紹,父母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把他送到了平鄉縣特教學校。沒成想,僅過了一周,父親崔章全到學校看他時,他已和同學們有說有笑了。3個月之後,海水從學校放假回家,還主動和前去探望的鄉親們搭話,讓崔章全夫婦倆喜出望外。畢業後,崔海水又留校當了老師,掙了錢,娶了媳婦。崔章全夫婦激動地說:“穆校長給了海水第二次生命啊!”

變化何止一個崔海水!12年來,從這裡畢業的盲人學生已有230多名。他們走向社會,自立自強,不少人打拚出了一片天地:周立良在正定老家自己開了一家按摩店,一年能掙六七萬;史國忠娶了媳婦,前不久當了爸爸;史華朋取得了高級按摩師資格證,是北京一家按摩店最受歡迎的師傅……一個個學生,迎來了新的人生。

每逢春節或穆孟傑的生日,他的手機就會響個不停,來自天南海北的學生們的祝福,讓他應接不暇。一些學生還相約回到學校看他。穆孟傑說,這是他最幸福的時刻,與學生們侃侃大山,再喝上幾兩小酒,他的心都要醉了。

盲人的一盞燈

盲童在進入學校之前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這時就要在教學當中打破常規,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所以穆孟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怎樣用盲杖怎樣走路地歌謠,教給他們,然後再反覆地練習,一般來說半個月就能學會走路和盲杖。比如用杖歌“平活安全串雲遊,用杖方法記心頭,一步走懸揚扇子面,二步走鳳凰三點頭,兩邊打一打,中間收一收,井坑泥水試著走,障礙事物難碰頭,人多擠密,碎點稀泥,預防安全小心注意”。

教這些殘疾兒童需要投入比教正常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要更多的耐心。在穆孟傑的人生字典里從來沒有“屈服”這兩個字,他的世界已經不再黑暗了,靈魂的光明指引他和他的盲孩子們走上了通向光明的五彩之路,而無論這條路會有多少挫折與艱難,他都將會一直堅定走下去。

2005年他又籌資數萬元,建起一棟教學樓,專設殘疾人職業技術免費培訓。既建有律動室、語訓室、體能室、職教室、微機室、圖書室、光碟播放室和音樂室,是當地農村唯一一所殘疾人培訓學校。把學生培養成殘而不廢,讓學生融入社會成為自尊、自強、自信、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求奉獻,不求索取,回報社會,報效祖國,為殘疾人創業,樹立榜樣,是穆孟傑創辦學校最大的目的。

2009年他又投資100萬籌建了殘疾人就業技能講習所,為殘疾人就業鋪平了道路。專職殘疾人職業技術免費培訓,讓不同年齡的殘疾人都能到特教學校培訓學習。學成以後,將為當地老弱病殘提供按摩治療。2010年6月10日正式開業。

獲得榮譽

2003年被邢台市委評為“雙十佳自強先進個人”

2004年榮獲“邢鋼杯邢台市首屆盲人說書大賽二等獎”

2006年的“感動河北”評選中當選為“感動河北十大物”

2006—2007年度被評為“平鄉縣宣傳文化工作先進個人”

2006年被邢台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選為“邢台十大好人”

2007年被中共平鄉縣委人民政府授予“經濟社會發展先進個人”

2007年榮獲平鄉縣“創業精英稱號”、入選為“感動中國”候選人。

2008年被選為“感動中國8300萬十大新聞人物”。

2008—2009年度被邢台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

2009年度榮獲邢台市第二屆“盲人說書大賽一等獎”

2009年度榮獲“全國自強模範” 稱號

2010年度榮獲“邢台好人” 稱號

2010年度榮獲“平鄉縣十大好人”

2010年度榮獲邢台市第三屆“盲人說書大賽一等獎”

面對諸多的榮譽,穆孟傑沒有沉醉其中。他感到壓力更大了,信心也十足了。為了殘疾人事業更努力的去奮鬥、去拼搏。正可謂,“百尺竿頭與時俱進”。不為名、不為利、只為盲人爭口氣。不怕苦、不怕累、只為盲人不受罪。不怕黑、不怕暗、要為盲人做貢獻。為了一切的殘疾人,為了殘疾人的一切。

平鄉縣特教學校里,那一排排毛白楊參天聳立,綠蔭如蓋。那是他創辦特教學校時栽下的,已經13年了。那白楊樹力爭上遊、百折不饒、倔強挺立的品格,不就是穆孟傑自強不息、勇於擔當精神的寫照嗎?

穆孟傑和他的盲人學校,以大智大勇,大愛大善,擔當起盲人家庭和社會的責任,為盲人尋找光明。

校長百科

校長,在秦漢時期指的是下級軍官,後經演化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或其他辦學機構管理部門任命的學校行政負責人。

卞惠石

包志忠

包君偉

崔銳捷

明輝

陳根甫

陳駿

陳國鈞

蔡元培

陳理

陳劍脩

陳慎瑜

曹迅棟

陳三軍

程厚恩

陳光榕

陳萍萍

蔡文華

陳祥生

陳建華

陳新建

陳莉

陳光輝

董韻

杜錫鈺

戴維·約翰斯頓

董漢利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丁繼泉

鄧小波

鄧衛民

段飛龍

丁強

段火香

符景海

李登輝

方惠堅

方雨輝

馮俐娥

樊仁

馮永寧

范俊

范火榮

高景德

葛雲中

郭琦

高美蓮

關萍

谷夢琴

管華

郭小明

何濟林

賀美英

何東昌

侯朝海

侯德彭

胡軍[暨南大學校長]

何天淳

胡泮生

華秀升

黃少珍

黃思開

胡永紅

何祖建

洪明友

胡增琪

何康德

吉錫民

姜建中

蔣南翔

江勁松

金邦正

金麗霞

康玲

孔玉范

康岫巖

劉長銘

劉道玉

劉彭芝

李鴻朗

劉亞春

林萍華

劉梅[演奏家]

劉偉[經濟學家]

林克

劉彭枝

劉永勝

劉披雲

劉吉臻

劉新來

廖維林

劉仰成

李永忠

劉兵

黎輝

李木生

李雲生

羅招榮

李奭萍

賴永勝

劉建贇

閔春發

孟德強

馬君武

穆孟傑

閔思衛

煤球哥

寧德忠

歐進萍

歐陽平凱

歐陽華欽

彭定康

皮宗石

彭祖德

彭修盛

錢金星

錢細秀

邱守安

榮仕星

榮蘭祥

饒建中

沈慧俐

孫珩超

沈茂德

孫衛國

宋維明

史書翰

蘇志武

孫武學

孫建民

塗潤華

唐建武

湯賽南

陶文沂

唐盛昌

王勁松[北京電影學院]

王學進

王曉鋒

王蘊倩

王結[校長]

文耀挺

溫鑫林

王華林

吳靜皎

謝韜

熊仁民

夏強

謝淑滿

游俊

楊立志

袁永熙

姚家新

楊逢春

葉翠微

趙文祥

周躍南

周德霞

朱秀林

趙彥修

張家慶

卓立

張軍

張洪斌

張輝耀

張仲應

曾獻中

張志華

張忠

曾國如

周守勤

張炳華

朱海斌

周清華

鄒琴香

卓東健

鄭學忠

鄭學忠

甄朝黨

周惠欣

趙雅茜

周緒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