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供石

靈璧供石

靈璧供石,因產在安徽省靈璧縣馨石山而得名,是古代供石中的四大名石之一,《雲林石譜》中,靈壁名列第一;《長物志》認為“石以靈壁為上”。傳統鑑賞供石的準則不外“瘦、皺、漏、透”四大要點,一般來說,靈璧石儘管“漏、透”不足,但於“瘦、皺”卻有不同凡響的造型姿態,再加上靈璧石獨特的金石聲,因此向為古代文人所鍾愛。

靈璧供石


開放分類:收藏奇石

靈璧供石靈璧供石

什麼是供石

供石即石供。在蘇東坡的賞石名篇《怪石供》、《後怪石供》中,首次提出了以石為供的概念,後世遂有“供石”、“石供”之稱。 但後人通常稱的“供石",一般有較大體量,安置於座架瓷盤上,與《怪石供》中的江中小卵石是有所區別的。
能陳列於案頭几上,體量稍大的奇石,我們稱之為“供石”。供石是奇石中的最大一宗,亦是奇石之主流,它們一般都是在配好底座之後被清供觀賞,以區別於養於水中賞鑒的雨花石類,也區別於主要鑑賞其原始形態的生物化石類。“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這是宋代詩人方岩對靈璧石發出的由衷讚嘆。通靈剔透的太湖石,最能體現“皺、漏、瘦、透”之美。其色澤以白色為多,少有青黑石。形紋俱佳的博山文石,產于山東魯中山區。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了此地紋理豐富和形態奇異的山石。除了造型,其石表紋理的變化多端是為顯著特色。古樸壯美的黃河石,主要產於黃河上游的河道里。在無盡的歲月里,石塊在黃河河道中被水流和泥沙衝擊、打磨、互相碰撞,所以其造型多為蛋圓、扁圓或不規則圓形,飽含歷經滄桑的悲涼雄渾之氣。雲山霧繞的大理石,主要產地是雲南省大理縣點蒼山。細潔有天然光澤者為上品,顏色較為豐富,有綠色、褐色、黑色、黃色、灰色、紅色諸種,有的白質黑章,有的一方石上即兼備諸色。顏色與紋理交錯搭配,宛然而成一幅幅天然圖畫。

靈璧供石歷史


中國收藏及鑑賞奇石的歷史由來以久。號稱古代四大名石之首的靈璧供石,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文人騷客達官貴人為之痴迷,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了解一下靈璧供石文化發展的歷史,對於提高我們整體鑑賞水平是很有意義的。
靈璧供石因產在安徽省靈璧縣而得名。早在《尚書·禹貢》中,就有徐州上貢“泗濱浮磬”的記錄。另據《枸櫞篇》載“泗水之濱多美石”。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得知後,即譴使者“以幣求之”,分給“諸廟以為磬”。這裡的泗濱美石,就是人們所稱的靈璧供石。
此後一段歷史時期,直至唐以前的墨人騷客、官宦達貴,在文獻中對靈璧供石提及的甚少。但作為一種石文化現象,必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形成和發展。春秋時代《闋子》里曾記述了“宋之愚人”因收藏奇石而遭人嘲笑的故事。秦漢直至南北朝時期,有關賞石的記載多限於皇家宮苑和貴族園林。被後人尊奉為賞石祖師陶淵明醉臥的‘醒石’,也並沒有確指是哪一石種。所以說,靈璧供石同其它奇石一樣,在這個時期,人們對它的認識還比較模糊。
唐代社會安定,文化繁榮。文人騷客,詩酒風流。他們將奇石引向民間,引進書房客廳。面對奇石,詩興勃發。靈璧供石堅貞鏗介,不亢不卑,且峰巒洞壑,岩釉奇巧,清潤奇秀,色彩艷麗,自然引起他們的共鳴與喜好。一些著名詩人如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都是靈璧奇石的愛好者。白居易在今宿州毓村東林草堂居住,常徜徉於靈璧山水之間,將奇形怪狀的靈璧供石置於中庭,支琴貯酒,傲嘯觴詠,白居易還在總結玩石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愛石十德”,比較全面地概括了玩石的文化意趣,為賞石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宋代是靈璧供石文化的繁榮期。而開“痴迷型”賞石風氣之先的,則是這一時代那位多愁善感,極富藝術家氣質的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祖籍徐州,繼承父志,置硯務官開發靈璧研山和皖南歙硯。自此靈璧供石開始名揚四海。是時,李煜藏一方研山(中有墨池的奇石),為稀世之寶。據《靈璧供石考》記載,這方研山徑逾尺,共36峰,各有其名,峰洞相連,錯落有致。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龍池,天雨津潤,滴水少許於池內,經久不燥。後這方研山幾易其主,成為藏石史上的一段佳話。
宋代出現了蘇軾米芾這兩位中國賞石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大藝術家。
蘇軾任徐州太守期間,酷愛靈璧供石,曾數次到靈璧縣覓石清供。他賞石、玩石的性格,就和他的性格一樣豁達、磊落。為了換取一方“麋鹿宛頸石”,他潑墨作《醜石風竹圖》貽之主人。靈璧張氏蘭皋園一石甚奇,稱“小蓬萊”,他索取後題其上曰“東坡居士醉中觀之洒然而醒”,對其珍愛有加。他調離徐州外任,還專程到靈璧拜訪張氏花園主人,應張氏之邀,寫了一篇《靈璧張氏園亭記》,留傳後世。一次,他偶得一石,高興至極,竟喝得酩酊大醉,躺在雲龍山北麓一塊巨石上呼呼大睡。半夜酒醒,看滿天星斗,亂石縱橫,詩興大發。揮毫寫下了“醉中走上黃茅崗,滿崗亂石如群羊,崗頭醉倒石作床”,的千古詩句。從此,這塊石頭就叫做“東坡臥床”。古人今人來臥床前登石憑弔,不乏題詩作畫者。如同米芾拜石一樣,成為千古佳話。
如果說蘇東坡在賞石史上的貢獻主要在於實踐,那么米芾作為北宋著名的書畫家,則在蓄石、賞石的過程中,常常獲得書畫創作的靈感,又將自己的書畫創作理論用於品石,提出了“皺、瘦、漏、透”的四原則。此四原則,至今仍為當今評價奇石的基本原則。為賞石理論的完善作出了貢獻。至於“米芾拜石”的故事,對後世賞石的影響,更是難以估量的。
  葉夢得,南宋文學家,也是位石癖。他在《石林記》里寫到:好石良是一癖,古今文士,每見於詩詠者,未必真好也。其好者,正自不能解。余紹興間春官下第歸,道靈璧縣,世以為出奇石。余時臥病舟中,聞茶市多而求售,亟得其一,價八百,取之以歸。探所有七百金,假之同舍,而不覺病頓愈,夜抱之以眠。知余之好石,不特其言。自行其壑,刳剔岩澗,與藏於土中者,愈得愈奇,今岩洞殆十餘處,而奇石林立左右,不可以數計,心猶愛之不已。這位老先生對靈璧供石痴迷到如此程度,得一石,競抱之睡覺,高興得連病也好了。他的“每見於詩詠者未必真好也“,“其好者,正自不能解和“心猶愛之不已“的感慨,正說明了他痴迷到石人合一,人石相融,能與石“溝通“,視石非石,如夢如幻的境界,這正是靈璧供石無窮魅力之所在。
說到靈璧供石的發展史,不能不提到宋徽宗禍國殃民的《花石綱》。從公元1051年宋仁宗到靈璧縣(時虹縣)采靈璧磬石,徵集古樂譜,到宋徽宗在開封平地建“艮岳”,期間成百年間,徵用了大量的靈璧供石。“艮岳”中以靈璧供石為獨立景觀的幾十座。其中最有名的一方靈璧供石,體積龐大,被賜名為“慶雲萬態奇峰”,還有“金鏊玉龜”,“望雲龍座”等。傳說一方靈璧奇石,高二十餘尺,舟載至開封后,破城牆而入,千夫抬至不動,徽宗說;“此石乃神物也。”乃以金帶披掛石上,方才移至苑中。從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靈璧供石的開發,至今徐州博物館乾隆行宮還藏一方花石綱遺石。
在石文化昌盛的宋代,還出現了《雲林石譜》這樣經典性的賞石專著。《雲林石譜》匯載石品一百一十六種,靈璧供石被列為第一品,贊稱靈璧供石為石玩之最,奠定了“天下第一名石”(清乾隆語)的基礎。宋末,又有“宣和石譜”問世。由於帝王及士大夫的宣揚與收藏,靈璧供石譽滿天下。
明清是我國奇石文化集大成的時期。品石專著層出不窮,賞石理論更加完善,嚴密;一些將校士兵,販夫走卒,農夫工匠,也走進了收藏奇石這個高雅的行列。
明朝最有名的藏石家當推人稱米太僕的米萬鍾,乃米芾之後裔。他心清欲淡,獨嗜奇石成癖。宦遊四方,袍袖所積,唯石而已。他藏之靈璧供石,無不奇巧殊絕,各具形勝。其中一方狀若飛雲欲墮,後刻有“泗濱浮玉“四篆字”。又有一方靈璧供石,已流傳了數百年,其珍無比。米太僕請大畫家吳文仲作畫,請大名士董其昌作“跋”,對其珍愛有加。
清代的愛石者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曹雪芹蒲松齡。這兩位偉大的文學家的人生道路都很坎坷,他們發奮著書,寄託自己的“孤憤”。《石清虛》一文,就是蒲翁愛石如命的自我寫照。故事中的順天人刑雲飛“好石,見佳不惜重直.” 一次,他獲一奇石,“四面玲瓏,峰巒疊秀”。喜極,如獲異珍。配以檀趺,供諸書案,以命相許。可卻屢屢為豪強奪走。刑雲飛矢志不移,直至欲以性命殉石。蒲松齡把石、人、神融為一體,表現了對奇石的一往情深。曾被蒲松齡珍藏的一方歷史名石“海岳石”,現珍藏在蒲松齡紀念館內。此靈璧供石被列為國家珍貴文物。
明清時期,賞石理論更趨於完善。曹昭《格古要論》,對靈璧供石作了中肯的評論。《素園石譜》、《靈璧供石考》等都對靈璧供石給以極高的評價。“楊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更是完善了宋人的賞石觀,在“瘦、透、皺、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醜而雄,醜而秀”,方臻佳品;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的“醜石觀”。
明清時期,眾多的文人墨客不僅收藏靈璧供石,還以齋館中懸掛靈璧供石製品“編磬”和工藝品為雅事。風流皇帝乾隆下江南,不僅題寫了“天下第一名石”,還把江南不少名石運到北京。御花園和中山公園社稷壇中的假山中,都有靈璧供石。園中刻有乾隆題寫的“繪月”和刻有“青蓮朵”的,也是靈璧供石。
到了近、當代,把玩和收藏靈璧供石的名家也是層出不窮,但研究靈璧供石方面,未有多少突破。四十年代後,奇石文化曾一度中落了幾十年之久。
20世紀8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中華大地,一度被冷落了的靈璧供石又重新浮出水面。一些有經濟頭腦的人到靈璧供石產地“尋寶”。靈璧供石特有的內在魅力,一旦被抹去身上的浮塵,必然會發出璀燦的光輝。當地農民把採掘靈璧供石作為一個致富途經。1991年,中國寶石協會在北京召開了觀賞石籌備委員會,之後各地協會紛紛成立,國家園林部門也以奇石為重點舉辦每兩年一屆由政府承辦的奇石展,開拓了奇石市場的長河,靈璧供石在此行列中成為各地石館的必備藏品,90年代中期,是靈璧供石走向市場的輝煌之日,洶湧而來的經濟大潮,使得已臻溫飽的普通百姓也開始有興玩石。靈璧供石的主要產地漁溝鎮奇石市場有大小石館300多家。徐州作為漢文化的發祥地,緊鄰靈璧供石產地。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優厚的經濟實力。使成批量的靈璧供石上品石湧入徐州。位於徐州風景秀麗的雲龍湖旅遊勝地的徐州靈璧供石館,被中國收藏家協會列為我國十大優秀藏石館之首。一些機關工作人員,離、退休幹部、教師及企業集團的老總們,以收藏靈璧供石珍品為雅好。一些人還在北京、廣州、煙臺等地開起了石館,更有一些石商,往來穿梭於靈璧供石產地與全國各大城市之間,把成千上萬噸的靈璧供石輸送出去,為靈璧供石的流通做出了貢獻。1999年,王晨先生自籌資金辦起了“徐州奇石網站”,匯存了靈璧供石精品,靈璧供石正以暫新的姿態走向世界。
無可否認,直到如今,文化素養深厚的人們仍為藏石隊伍的核心。這些人豐富的文化底蘊和閱歷,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奇石文化高檔次層面和圈子的輻射下,整個藏石隊伍受到了提攜和指導。這其間,出現了一批藏石豐富的藏石家。
在靈璧供石熱中,各種石玩書籍與畫冊相繼出版。1996年《中國石玩石譜》中,列舉靈璧供石28大類198品石,並作了分類列譜的嘗試。2000年9月,張訓彩先生所著的中國第一部關於靈璧供石專著《中國靈璧奇石》一書出版。2002年12月,安徽省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中國靈璧供石》畫冊。2002年2月由徐州市石文化研究會,總編輯王文正先生編著的《中國靈璧供石譜》一書出版。這些賞石專著的不斷問世,說明了靈璧供石文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標誌著靈璧供石文化的中興。
近年來,靈璧供石文化得到空前的發展。靈璧供石越來越引起中外藏石界的矚目。然而,物及必反。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濫挖濫采現象嚴重,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和浪費了靈璧供石的資源。二是一些功利主義者為了從中牟利,煞費苦心地巧施伎倆,大掄斧鑿,矇騙世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壞了靈璧供石的聲譽。也有煞有介事者小題大做,借靈璧供石之小弊,以弊蓋全,以點代面,詆毀靈璧供石之美譽。這些,已引起了當地政府及有識之士的充分關注。
“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風流數千年的靈璧奇石,沐浴著春風,在歷史的長河裡,必將更加璀璨輝煌
“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這是宋代詩人方岩對靈璧供石發出的由衷讚嘆。靈璧供石,又稱磐石,產於安徽省靈璧縣磐石山北麓平疇間。古有泗水流過山北。靈璧供石開發極早,早在《尚書?禹貢》中,就有徐州上貢“泗濱浮磐”的記錄。磐,即指磐石,孔安國《尚書?傳》解釋道:“泗水涯水中見石,可以為磐。”另據《拘橡篇》記載:“泗水之濱多美石。”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得知後,即遣使者“以幣求之”。泗濱人獲悉以“養食客數千”名滿天下的孟嘗君愛石,很高興,便滿滿裝了十車美石要送去,而孟嘗君為此竟也親臨泗濱。後來,這批美石分給“諸廟以為磐”。其實,“灑濱美石”就是後來所稱的“靈璧供石”。靈璧供石為世人矚目,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靈璧供石的堅貞美


堅是石的主要特點,更是供石的首要條件。
硬度低的奇石,易風化剝蝕,雖然好的造型而不能保持永恆,失去收藏價值。所以一塊奇石,雖然具有造型,紋理、色彩等諸多奇特條件,但因其硬度低便不能躋身於奇石之林,更不能成為精品。靈璧石一般均在6—7度,保存性高於它石,肌理縝密,質素純淨,堅固穩實,有分量感和溫潤感。其堅貞之特質,為供石之最。
石的堅貞是我國崇石和玩石的精神境界,也是我國石玩的精髓。
我國文人學者借石之堅貞以喻德礪志,以此對石愛之彌深。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這樣說過:“昔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而粟,智也。廉而不劌,義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浮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矽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此乃孔子論石之德,故古今名士,味乎其言,借石之堅貞來堅操礪志“七君子”之一的沈鈞儒先生,一生愛石,其齋曰“與石居”,並為詩曰:
吾生尤愛石,謂是取其堅。
掇拾滿吾居,安然伴石眠。
至小莫能破,至剛塞天淵。……
堅貞清剛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傳統氣質,也是民魂所系。
中華優秀的民族傳統藝術,歷來都對這種精神高度珍視。我國古代青銅器質堅渾樸,體現了民族傳統的國有氣質,而這種氣質在供石的堅、頑、醜的美學中能更好地體現出來,而靈璧石之堅更優於它石。
這是靈璧最具有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

靈璧供石的造型美


石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之古物,它經過宇宙混沌時期強烈造山運動的褶皺、斷裂、輾壓和億萬年的風化雨浸、水鐫土蝕等內部和外營力的自然雕鑿下,扭曲劈裂、去軟留堅、孔洞溝壑,峻岭起伏,纏結紛亂,形成了各種造型奇特,天然成趣,獨一無二,罕貴難求的藝術品
靈璧石更以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形成一塊塊堅實青瑩、造型奇特的天然雕塑品。當人們走進靈璧層巒中去踏山尋石,呈現在你眼前的有峰巒洞壑、剔透玲瓏、憚奇盡怪,黛色熒熒的(山免)岩怪石,還會發現在眾多的奇石中有鱗者、角者、游者、翔者、菡萏、蟠螭、仙翁、美女、菩薩、高士,或臥或立,或舞或蹇,不一而喻。靈璧石之奇妙者在於造型奇巧,體態夭矯,肖形狀物,妙趣天成。雖片掌之大,能蘊萬物之象;雖一拳之小,盡藏千岩之秀,確實有“試觀煙雲三山外,都在靈峰一掌中”之意境。
靈璧石大者高廣數丈,可置於園林庭院,立足為山,峰巒洞壑,岩岫奇巧,如臨華岱。
中者可作小丘蹬道、河溪步石、池塘波岸綴石、草坪散石點綴。
小者可供於廳堂齋館,或裝點盆景,肖形狀物,妙趣橫生。
閒暇對坐,一甌清茗,神趨其中,詩律歌節,琴韻畫意,裊裊側畔,頓發清思,把人帶入另一境界,得到一次美的陶冶。

 

靈璧石在造型方面又可分為象形和奇形兩類:

1、象形類:
靈璧石有的肖形狀物,維妙維肖,使觀者進入奇中見美的玄妙境地。象形石在我國石文化傳統中由來已久。登上黃山就有“猴子觀海”、“喜鵲登枝”等為人稱道的奇石
有的山峰岩嶺,以優美的故事傳說和特定的故事發生地點與逼真的象形山石相綰合,而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奇峰奇石。
如安徽小懷遠縣的塗山,有石屹立,如婦人正襟危坐,極目遠望,人們稱為“啟母石”,與夏禹治水故事聯繫在一起。相傳夏禹治水,久不歸家,啟母登山望夫,化而為石。
再如浙江境內的筆架山是與書聖王羲之故事有關。
這些都表明我國源遠流長的奇石文化在中華大地上的長期延續和留存。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有一首詠象形石的文壇詩:“老藤繞屋龍蛇出,怪石當道 虎豹眼,我以‘蛙鳴’兼‘魚躍’,儼然鼓吹小山邊。”這是一首典型的詠象形石的詩。
蒲松齡一生好石,現在其故居中沿陳列有靈璧石、三星石和博山文石。“蛙鳴”和“魚躍”兩方象形石是蒲松齡故居藏石的精品。
  象形石欣賞是民族傳統文化,人們通過象形石的欣賞,去領悟大自然的心境,以達到“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這與我國古代先哲和現代美學思想是一致的。
當代著名美學家王朝聞先生曾指出:“頑石引起奇石之感以致引起天然雕塑的美感,自然現象自身的特點對人們的感受的作用不右否認,但人們對它的舉卻因主體的舉或素養與人格起著主要作用。”這是我國古代文人和現代學者共同的美學觀點。
  2、奇形類:
奇形石不具象形,但具有瘦、漏、透、皺、頑、醜、拙、怪諸美。
奇形石原始古拙,簡潔凝鍊,抽象百又有意味。它的美美在自然天民,美在似與不似之間,其與我國書法和寫意畫相涵通。一塊神韻、風采、形象生動的奇石,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是人類無法創造出來的天然珍品。它不僅具有欣賞和珍藏價值,而且其本身蘊含著豐富深邃的民族文化內涵。
奇石審美旨趣與我國書法的“虛象”說和中國繪畫的“味象”論同出一轍,意趣相通。唐代張懷瑾在《文字論》中指出:“深知書者,唯觀神采,不見字形……欲知其妙,刻觀莫測,久視彌珍,雖出已緘藏,而心追目極,情猶眷眷者,是為真妙”。從中國的書法,繪畫的審美意識,可以體悟出奇石與書法、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一脈相承,意氣相融。
人們對奇石的欣賞,必須有一定的學養,才能真正欣賞奇石之美。學養愈高深,欣賞能力才愈強,才能真正領悟到一塊好的奇石所漾溢出的氣韻、意趣、品格、情性等升華到“虛象”境界。不去觀察奇石的象形與否,唯觀奇石的神採氣質,才能“久視彌珍”,“而習追目極,情猶眷眷。”或者久久留連而不忍離去,或者一步三回頭,更甚而頂禮膜拜而不自己。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奇石確有如此魅力?米芾拜石,豈不是千古佳話。奇石藝術,在中國藝術家的眼裡,渾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在現代人的美學觀念中,奇形石原始古拙,造型洗鍊,抽象而又有意味的形式,也最適應當代人的審美心理。

靈璧供石的石膚美


供石特別重視之美。靈璧石膚,(山免)岩嶙峋,溝壑交錯,竇穴參差,粗獷雄渾,氣韻蒼古,具有歷史滄桑之風霜美。
靈璧石皮表常見的紋理有胡桃紋、密棗紋、雞爪紋、寶劍痕、彈子窩、蘑菇頭、樹皮裂、黃沙紋、黽紋、荷露、乳丁、裙折、縐帶、水道、臥沙、金星、玉脈、赤脈、蟹爪,以及通孔、半穴,交錯纏結,孔洞委宛。既有原始風霜味,又有音樂韻律感。暴露地面時間愈長,愈顯示其蒼老古樸。
靈璧石之膚表,還有的圓潤膩,滑如凝脂,入手使人暢心怡懷。這種石把玩摩挲,愈長愈佳,米氣消盡,溫潤爾雅,韻味十足。

靈璧供石的音響美


靈璧石質細膩,堅如貞玉,扣之拂之,聲音(王爭)琮,餘韻悠長,有“玉振金聲”之美稱。故古人又把靈璧石稱為“八音石”。蓋“八音”之涵義是取佛典上的“八音”名數。
佛經稱如來佛祖佛法廣大,他以特有的八種極美之音去感化芸芸眾生活。古人用“八音”命名,是讚美靈璧石具有佛性的美好靈石。歷代的論石專著以及評鑑靈璧石的專家學者也都把靈璧石“聲音清越”作為突出特徵,並大加讚賞。
靈璧石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並富有極高的美學內涵,因之最具有收藏價值。故有“黃金萬兩易得,靈璧珍品難求”之說。因為“一生一石”是歷代癖石者對靈璧石的祈求目標。
浩浩圓宇,含蘊大,感信靈璧石獨具靈性,是宇宙間最具傳奇奧妙的混沌造化之物。靈璧石天下獨一無二,世界絕無僅有,人間罕見難求,因之深具價值,可謂美玉莫競,國之珍寶。靈璧,靈璧!幸甚至哉。

靈璧供石的發掘


靈璧供石不僅開發早,而且盛名久享,在供石家族中歷來占據顯赫的地位。《雲林石譜》匯載石品一百一十六種,靈璧供石被放在首位介紹;明人文震亨撰寫《長物志》,稱“石以靈璧為上,英石次之”。自古以來,有名的藏石家也無不藏有靈璧珍品,其中叫得出名目的就有蘇軾的“小蓬萊”、范成大的“小峨眉”、趙孟頫的“五老峰”,等等。據載,宋徽宗十分寶愛一株靈璧小峰,此峰高僅五六寸,深胡桃色,玲瓏秀潤,十分可愛。徽宗題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鐫於峰側,並鈐了御印。此石輾轉流傳明代,後就不知所終了。另據明人王守謙《靈璧供石考》一文稱:“海內王元美(世貞)之祗園、董元宰(其昌)之戲鴻堂、朱蘭嵎(之蕃)之柳浪居、米友石(萬鍾)之勺園、王百豰(樨登)之南有堂、曾蓮生之香醉居、劉際明之悟石齋、劉人龍之夢覺軒、彭政之嗇室,清玩充斥,而皆以靈璧供石作供。”王守謙以上所提諸子,大多是明代後期的大名士。他們之所以都鍾愛靈璧供石,也說明靈璧供石有其獨特的魅力。這魅力自然是由其自身的特點,如造型、石膚、色澤等所決定的。
靈璧供石在歷史上曾有三次較大規模的發掘。一次是北宋中後期,先是當地人士採石築園,或為清供,經蘇軾、米芾等稱揚,名聲愈噪,直到徽宗修築艮岳征石,達到高潮。此後,一直少有人問訊開掘,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明萬曆年間。王守謙稱:“國朝垂二百六十餘年,寥寥無聞,即問之土著者,亦竟不知靈璧供石為何物。”萬曆己酉年(1609),有一個叫張鴻的御史決心來靈璧覓石,乘雨後在山澗溝壑中採得幾方,以此為端,又一輪發坑取石的熱潮開始了,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謙甚至擔心在過量的採掘中,當地的靈璧供石將成“廣陵散”。第三次採掘熱潮是近幾年的事,隨著奇石熱的興起,海內外來靈璧求石者日眾,於是當地農民視採石為致富途徑,日夕奔走于山間覓石,但是少有採得可供賞玩者,當地人士驚呼,靈璧供石資源已瀕臨枯竭。為此,靈璧縣建立了一個“中國靈璧供石館”,旨在收集與保護靈璧精品。
石文化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靈璧供石作為古代四大名石的第一石,宋代杜綰所作的《雲林石譜》116種奇石之首,歷代名人雅士、帝王將相、達官富商都把靈璧供石作為收藏賞玩第一石種,名聲斐然,讚譽有加,這已是不爭的定論。
八十年代起,國內外再次掀起的奇石收藏與經營熱潮中,靈璧供石仍占據極為重要的位置,特別是面臨靈璧供石無度無序的開採,資源已臨枯竭,精品珍品靈璧供石已很少見到,更賦予靈璧供石極大的收藏和鑑賞價值。同時,也令人痛心地看到,它所引發的為一時經濟利益,石農中人為打磨、鑽洞、塗色等手段,冒充靈璧供石,使得不少初涉靈璧供石的石友,望而卻步,不敢冒然購買,嚴重損壞了靈璧供石收藏經營秩序和“第一石”的美譽。解決這種有擴大趨勢的嚴重現象,除加大打擊力度外,更重要的是掌握辨別、鑑賞的方法,學會並提高鑑賞、分析收藏與保養的水平。

靈璧供石的辨別


《中國靈璧供石譜》(王文正著),把靈璧供石劃分為52大類400多個品種,最大方便了廣大初涉者辨別靈璧供石提供了參照樣本,也不可否信,初涉者難免有“眼花繚亂”、無法深入具體的困惑。尤其靈璧供石的當家品種,即傳統意義上的專指的磬石類靈璧供石,如何辨別、從哪裡入手、第一點看什麼、接著看什麼、當即定論是不是靈璧供石,然後再鑑賞分析確定它的藝術、經濟和收藏價值,這是極為重要而又必須掌握的簡單的方法。
以上所談的靈璧供石特點多指靈璧磬石,因為它是第一石的所指。其他石種如花白靈、蛐蟮、木紋、碗螺、條帶、蓮花等應該說比較容易鑑別,只是多從它的形態、完整性、神似、意境等方面考慮其品位就行了,最難的是磬石類的辨別鑑賞
靈璧供石依據《尚書·禹貢》中論述,泗水之濱多產美石,稱為泗濱浮磬,以及米芾所談的鑑賞標準,也是指靈璧磬石,它產於靈璧縣北45公里的漁溝鎮東2公里的磬雲山。本人多次到此考察過,有石摩、石人、篆刻記載,從古到今始終被認為靈璧供石最具收藏價值的石種。因此,不少石農進行人為加工,鑽洞、塗刷、上色來冒充的,也多是此類。下面就談談具體辨別的方法順序。
第一、先看該石的背面即石根或叫底。石根有沒有紅黃色的砂漿附著上面,而且硬化,而不是膠粘的。個別小塊奇石可能砂漿基本清掉,但留下的石根仍清晰可見,有之,再看以下兩條,如沒有就可判定可能是冒充的。
第二、看石膚、石紋。磬石的石膚:光華溫潤,滑如凝脂,極具手感(瘦、皺、透、漏的特點不影響石膚)。石肌中有著特殊的白灰色石紋,其紋理自然清晰流暢。原始的紋溝呈“V”型,人為機械加工的石紋呈“U”型,紋色也不自然,如用水洗,人為的石紋即刻顯現,水乾的慢,原始的石紋幹得快。
漁溝街西4公里的白馬山所產的紋石,石膚石肌除看與磬石一樣,實際優於磬石、更具美感。常見的石紋有胡桃紋、龜回紋、蝴蝶紋、雞爪紋、水紋,自然流暢,加上石肌、色彩表現出的原始風霜味和音樂韻律感,充分體現了蒼古厚重、自然含蓄的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
第三、彈敲聽音。由於靈璧供石屬於石灰岩岩石,磨氏硬度在4—7度,磬石在6度左右,所以用手指彈敲或用木棒敲打,可聽到悅耳清脆的聲音,古代制磬和所謂的“八音石”,就是這磬雲山產的靈璧磬石,如沒有聲音發出,就要考慮其真偽了。
以上三條標準,就是辨別靈璧供石真偽的首要標準。廣大石友在實踐中可多向專家請教,多與當地石農交流,便會很快掌握這些辨別方法的,但是隨著市場需要,靈璧供石熱的興起,不少石農“加工”技術的改進變化,又為我們辨別真偽不斷提出新的挑戰,因此,辨別真偽的研究,也需要不斷加強和提高。

靈璧供石的鑑賞


靈璧供石以其質、形、色、潤的獨奇特徵和瘦、皺、透、漏、醜、懸等千奇百態的豐富變化,而倍受古今中外賞石界的喜愛。那么如何掌握鑑賞靈璧供石的品位等次的方法呢?在考察以上特點的基礎上,更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研究評判。

(一)象形類的鑑賞評判方法
第一、形象逼真。靈璧供石中尤以象形石居多,又以獅、虎、馬、龍、鳳、雞、麒麟、樹松等動植物、瑞獸類居多。在觀察“象”的基礎上,開始考察其結構完整、比例恰當、厚薄合理、肢體齊全等方面如何,然後再考察其動感、神韻即神態如何,以上幾點基本上達到即可定為上品。
第二、是不是原石。所謂原石,就是天然形成,哪怕個別部分多餘或殘缺也不要緊,尤其要看關鍵部分,如頭、嘴、脖、眼,越是“象”得很的地方越要特別注意,要十分仔細觀察驗證,無人為加工或粘制。其他部分主要考察傷殘、截底等,總之,不能有一點人為動手。
第三、石膚、石肌。溫潤、細膩、手感好,這對靈璧供石品位高低優劣也極為重要。
第四、配座與題名。一方好的靈璧供石無論是山峰景觀類,還是象形類,必須有穩定感、底平、起座容易,要考察配什麼樣式的石座,以更能烘托突出靈璧供石的品位等次來。
石文化作為一種高雅、健康、文明、時尚的象徵,起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對於提升靈璧供石的觀賞價值也極為重要。一般地講:要有文化氛圍、文化背景、藝術聯想、賦予人間風情、為世原則、育人哲理、賦予時代感,切忌直呼其名,平白無味,又忌過於隱晦,百思不得其解。如江蘇的中普先生珍藏的《雄風》靈璧供石(見《中國石文化》畫冊2003年9月版),把東方雄獅的威猛、驅邪、向上等意義表現的淋漓盡致,這個題名十分恰當。這裡確實有反覆思考比較、探討、實踐積累的過程。

(二)山水景觀類靈璧供石的鑑賞方法
第一、首先考察整體效果,再考察變化是否有序,符合人們追求和想像的勝境,或相似現實中名山名水,以及吉祥的植物類等等。
第二、找出主體部分,研究表達表現的主題是什麼,是否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欣賞標準、主題健康向上的美德要求。因此,最能說明意義、最能突出特點的在哪裡,一定要找出來。
第三、要看走勢、起伏變化,所能代表的意境要多思考、多看、多比較再作評判。凡屬精品,都應該具有深刻意境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如安徽任樹文先生珍藏《靈璧秀峰》、《小黃山》,安徽孫淮濱教授珍藏的《洞天福地》,當數靈璧供石山水景觀類的神品。
第四、也是配座和命名的問題,必須強調配座更要穩實、穩重。命名一定要積極安詳、追求美好生活和人間勝境,給人以小見大、如臨其境、享受自然、放鬆心情的美妙,使其具有鑑賞價值。
以上所談靈璧供石的鑑賞評判方法,指導思想上是追求自然,放鬆心情,享受美好生活。所以從整體性、變化性、烘托配座、點睛命名諸方面考慮的,突破了傳統的就石論石、針對個別的方法,這也為發現、理解、聯想靈璧供石的意義、內涵和神韻,提出了思考,也為如何提升靈璧供石的收藏價值和鑑賞水平提出了要求與希望。

靈璧供石的收藏


靈璧供石的收藏原則
第一、精品原則。這是廣大石友必須追求的,特別是初涉石友,不要受在哪裡的石館看過,或在書上、畫冊中見過類似的,模樣相近,或者成交出售過類似奇石,甚至賣過多少錢等等因素的影響或干擾。一定要確定:只有精品靈璧供石才具有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所以,在選擇或購買時要多比較多選擇,最好多聽聽資深專家和有過豐富收藏經驗人士的意見,這種請教和學習十分必要。
第二、個別原則。靈璧供石種類繁多,如何根據資源稀有情況和個人愛好,明確選擇自己所要收藏的方向和靈璧供石種。力求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精品檔次品位上,要有獨立獨特的風格,要力爭在這個品類中或一個地區範圍內有一定影響面,甚至追求“收藏大家”,或獨占鰲頭。如有人主攻象形磬石,有人主攻山水景觀,有人主攻白馬龜紋石,有人主攻白靈石等。
第三、展示交流原則。自己收藏的靈璧供石是否屬於精品,如何界定,一定要克服“肯定自己、否認他人”的不良心態。要多展示交流,具體地說就是:一要多與資深收藏者交流看法,多請他們來認定。二要多看石館、石展,所謂的標價很高、談論最多的精品,分析對照自己的藏品可以界定。三要多參加大中型石展,參展參評,要相信專家們在理論上、綜合評定方面還是比較準確的,找出自己藏品的品位,不好的可作“商品石”處理,這樣既可收回成本,也可集中財力購買更多精品。
展示的另一層含義是,精品在家裡擺放,如位置、幾架、燈光等,亦要考慮最能表現藏品的觀賞性,以達到收藏、觀賞的雙層效果。
第四、與時俱進原則。主要是多了解外界包括本地區、其他省份、全國直至國際,對靈璧供石收藏的認識、觀點、變化趨勢,即了解目前各方面的行情,調整自己收藏中的不合時宜的方面,不斷提高收藏的準確率和收藏價值。

靈璧供石的保養


第一、收藏時,應將藏品處理好。即刷淨、上臘(一般以地板臘為準)盤潤,這與打磨、修飾是兩碼事,這是收藏精品所必需的。
第二、保持清潔。包括藏品和幾座,不得有灰塵附著,用乾布“天天打掃”,個別用布蓋、玻璃罩著也是必要的。
第三、安全穩定。一般地說,精品的靈璧供石不僅有很好的收藏價值,更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穩定安全不受碰撞,不受損壞,在收藏保養過程中要“警鐘長鳴、安全終生”。
第四、乾濕保養。靈璧供石如果長期處於乾熱乾燥的環境中,原有的石肌石膚可能出現乾皴,光線變暗現象,可以用濕布輕輕沾石,背面多濕水,給石“補水”,始終保持溫潤、飽滿狀態。嚴重者可找專業人員重新處理:刷洗、上臘、上光等方法。

參考資料:

1.http://www.lingbi.org/html/5/category-catid-5.html
2.http://www.zuishi.com/tpgl/list.asp?id=9
3.http://baike.baidu.com/view/183943.htm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