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台灣地區前領導人]

李登輝[台灣地區前領導人]
李登輝[台灣地區前領導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登輝(岩里政男),男,中國台灣省人(1923年1月15日—),客家人。祖籍福建永定,出生於台灣台北縣三芝鄉中國台灣省著名政治人物,台灣地區第七任(繼蔣經國未滿任期)、第八任、第九任領導人。現任台灣團結聯盟精神領袖。1923年生於日本殖民占領下的中國台灣省新北,1946年9月,經中共台灣支部組織部長張志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後,脫離中共。1990年5月20日任第八任“領導人”,兼“國家統一委員會”主任委員。著有《台灣農業發展的經濟分析》、《台灣農業成長的過程與型態》、《農產品價格政策與水準》、《農業發展的初期條件與政策》等。2013年10月,李登輝再度拋出其“台獨”論述,稱台灣和大陸是所謂“國和國的關係”。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李登輝李登輝

1923年1月出生在中國台灣新北市

1941年畢業於淡水中學,考入台北高等學校文科(即台灣師範大學前身)。

1943年東渡日本,入京都帝國大學農業經濟系。

1946年返台,轉入台灣大學農學院農經系,參加新民主義讀書會”,1949年與曾文惠結婚,並畢業留校任教。

1946年9月經中共台北市工委委員吳克泰介紹入黨,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懾於國民黨的白色恐怖鎮壓而脫黨。

1952年考取公費,首次赴美,入依阿華大學,主攻農業經濟與物價的關係。翌年回台,任“台灣農林廳”經濟分析股長,並執教於台大。

1957年調任台灣合作金庫研究員,嗣任“農復會”技正,並升任台大教授,兼中興大學農經研究所教授。

1965年,考取美國洛克菲勒農業經濟協會與康奈爾大學聯合獎學金,再度赴美,入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台灣農工部門間之資本流通》獲全美最佳博士論文獎;引起蔣經國重視。

1969年學成歸台,續任台大教授,兼“農復會”農業經濟組組長、顧問。1972年為蔣經國延攬入閣,任“政務委員”,至此投身政界,為國民黨新生代台籍政客骨幹人物。參與制訂《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農業發展條例》等,推動台灣農業向現代化轉型。

1978年調任台北市長,標榜"物質與精神並重、郊區與市區均衡發展"為市政建設原則,創辦"台北音樂節",推行都市更新計畫,建立公務人員訓練中心、台北市資料處理中心,取得一定政績。

1981年12月出任“台灣省主席”。1984年被蔣經國提升為“副領導人”,並進入中常會,刻意培養其為接班人。

1986年任“十二人革新小組”成員,後接替嚴家淦任總召集人,研擬政治革新方案。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當天繼任“領導人”,鏇即出任國民黨代理主席,總“十三大”上正式當選主席。

1990年5月任第八任“領導人”,嗣兼任“國家統一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會長。

2000年3月24日,辭去中國國民黨主席職務。

2000年5月20日,卸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由陳水扁正式就任。

2001年9月21日,國民黨宣布撤銷李登輝國民黨黨籍。卸任台灣領導人後,李登輝常會前往台灣各大高校演講並同青年學生交流。

2011年1月3日,於台灣台北圓山飯店邀請台灣政壇大佬共同慶祝90周歲農曆虛歲生日。2011年11月,李登輝罹患大腸癌進行手術切除,並在台北榮民總醫院休養。

從政

李登輝李登輝

1988年1月李登輝“榮登大寶”,彭明敏立即吹捧李是一個“尊重民主”、“很正派、很有理想的人”,並“祝他好運”,“希望他能排除萬難……讓台灣和平地完成體制的轉變。”還不無吹噓地說:“在台大時,我們常接觸,彼此很談得來,我常去他家,他也常到我家裡聊天,彼此是蠻要好的朋友。”以後彭明敏就總不時地稱讚李登輝“學識淵博,具有道德人格”、“是台灣和平實現民主政治最佳掌舵人。”而且二人私下還間或有書信往來,彭明敏曾就台灣問題“寫過幾點意見托人帶給李登輝”。在1990年春台灣圍繞“領導人”選舉展開激烈政爭時,彭明敏以“亞太民主協會”主席之身,毫無顧忌地公開支持李登輝,說什麼我“大膽在特殊的處境中為李登輝背書,是因為台灣沒有更適當的人選當‘領導人’。”

和劉慶瑞“相濡以沫”。民進黨人辦的《民進》周刊,1989年2月刊載一篇文章說:“認識李登輝的朋友都知道,早期的李登輝具有相當清楚的台灣人意識,尤其在尚未與國民黨的政治圈接觸之前,李登輝常在三五好友相聚對酒時,出現極為激昂的台灣人意識。”那時,李登輝和劉慶瑞、郭婉容夫婦“相濡以沫”。台灣大學的學生戲稱他們的這三位老師是‘鐵三角’。”

文章指出“劉慶瑞不但是個知名的‘憲法’學者,也是一位很早就領悟到台灣國際地位問題的台灣人……早期台大法學院有一個很普遍的傳言說,當時彭明敏和他的學生所發布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其實還不是最震撼的作品,在同一個時間裡,據說劉慶瑞已經完成了一部‘台灣新憲法’,倘若發表,將是獨步全球的台獨經典之作。”《民進》認為劉慶瑞是“台獨”分子的判斷,為“宣言”炮製者之一的謝聰敏所證實。劉是謝大學畢業論文的指導教授。謝在1992年回憶說,“經過和彭明敏劉慶瑞殷海光幾位老師的討論,我已經認識到:如果國民黨不變,這樣下去,台灣是一個悲劇。”於是就投入了“台獨”的行列,“才有了後來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

蔡武雄是“好朋友”。蔡武雄在美國創辦的“台灣國際關係中心”,是“海外五大台灣人社團”即五大“台獨”組織之一。他和王秋山等是李登輝在康乃爾大學時的同學、“好朋友”。在1988年底或者1989年初,他們返台探親時,李登輝在日理萬機之中,撥出長達4個小時的時間,和這些“台獨”老同學敘舊、聊天,而且讓他們大門進大門出,絲毫不在意黨內的反對意見和台灣廣大民眾的強烈反感。

聘翁修恭做“家庭牧師”。李登輝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徒。“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奉行“入世神學”、“出頭天神學”和“自決神學”。在島內“台獨”活動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它在20世紀70年代發表的《人權宣言》等三個東西,被認為是島內“台獨聲音發皇的根基”。《人權宣言》宣稱:“面臨中共企圖併吞台灣之際,基於我們的信仰及聯合國人權宣言,我們堅決主張:‘台灣的將來應由台灣1700萬住民決定’”。它還提出“為達成台灣人民獨立及自由的意願,我們促請政府於此國際情勢危機之際,面對現實,採取有效措施,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而這個“宣言”就是在翁修恭當“長老教會”總會代理議長期間,炮製出來的。因此,他被人稱為“島內公開倡言台獨主張的前鋒人物”。

就是這個“台獨前鋒人物”翁修恭,卻在1988年底,就是說在蔣經國逝世的當年,卻被李登輝聘請為“家庭牧師”。

與黃彰輝是“教友和舊識”。黃彰輝曾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議長,是該教會“本土化神學”、“出頭天神學”和“自決神學”的倡導者與奠基人。由於“和彭明敏時有聯繫”,在彭因“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被捕之後,離開台灣。上個世紀70年代,他在美國先後發起組織“海外台灣基督徒自決運動”和“台灣人自決運動”,成為海外“台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黃彰輝於1987年7月回到台灣,獲得“李登輝‘副領導人’的茶會邀請”,見面時,當李登輝邀請黃彰輝上座時,黃彰輝一語雙關地說道:“時陣(候)一到,該你坐的位子,不要遲疑,儘管就座吧!”倆人還就“變更台灣政治體制”,“進行了一次充滿智慧與愛心的對話”之後,黃對李“頗有好感”,當即對李期許道:“有你在位,我們就放心。”

1988年1月13日20點08分,“時陣到了”,李登輝在“‘領導人’的位子”“就座”,黃彰輝欣喜若狂,表示“李登輝是一個台灣人、一個基督徒,我對他的評價很高、期待也很大。”並呼籲海外台灣人:“我們應該給李登輝一個機會,讓他完成理想,因為李登輝知道掌握變更政治體制的重要性。”

這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李登輝的交友、擇“師”,十幾年前台灣媒體指出:“這是李登輝內心深處對於台灣獨立運動一個悠遠而深沉的表態,表示他從未忘記年輕時代的理想和朋友。”這話點中了要害。已經非常清楚了,李登輝“年輕時代的理想”,就是當《聖經》中的“摩西”,妄圖帶領台灣演出一場“出埃及記”。

接班

長時間以來,很多人都問,這樣一個李登輝,怎么讓堅決反對“台獨”的蔣經國選中當了接班人?殊不知李登輝就是靠“反台獨”被蔣經國看中的。這是“追隨經國先生左右16年”的“前‘領導人府’副秘書長”張祖詒,在一篇題為《經國先生提名李登輝為“副領導人”之我見》的文章中披露的。

這位“追隨者”說,蔣經國之所以選擇李登輝,一是他的“政績”;二是他“生活起居甚為簡樸”。但起了“極大的關鍵作用”的,是李登輝的“反台獨”。為了不落“曲解”之嫌,特將文章有關部分原文照錄:張文寫道:“上述幾件事情,固然都為當時的省府李主席取得較有利的地位,不過,真正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優勢,則在於李的另一表現。因為經國先生在考量搭檔夥伴條件時,除了前面說的各項要求之外,還有一項特別重要的基準――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也就是可能被遴選為‘中華台北副領導人’的候選人,必須具有堅定的國家民族意識,這是要件中的要件。”

按照這樣的條件,李登輝怎么被蔣經國選定的呢?文章緊接著說:“而就在民國73年10月間,台灣省李主席向第7屆省議會提出施政報告,並接受省議員對省政的總質詢,於經過連續若干次會期答覆質詢之後,輪到黨外議員(當時民進黨尚未成立)的聯合質詢,貿然提出‘台灣獨立’問題,要求省主席表示態度。如果想要避重就輕,省主席盡可以超越省政範圍為藉口不予答覆。但李主席卻面對問題,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兩句話明朗回答:‘中國歷史沒有拋棄台灣,台灣怎能脫離中國大陸’,鮮明顯示了他正確而堅強的國家意識。次日經國先生於閱讀此項剪報之後,頻頻點頭稱是,連說‘很好、很好’。這一經過,距離73年2月中旬中國國民黨12屆2中全會,通過蔣主席提名李登輝同志為‘副領導人’候選人,不到二個月。毫無疑問,(蔣經國這樣做)那段省議會的答詢詞,有了極大的關鍵作用。”

很顯然,李登輝這個“台獨”分子,在蔣經國面前耍了兩面派。1994年他和司馬遼太郎傾心交談時,在“成為蔣經國的接班人”一節中,坦承蔣經國之所以選他當了接班人,是因為他對蔣經國使用了“政治策略”。

安全密帳案

2012年8月10日,台北地方法院審理“安全密帳案”,李登輝首次以被告身份出庭。他說,本案起訴後等了一年多,終於有機會出庭說明。

李登輝以閩南語表示,為了出庭很早起床,昨晚也睡得很飽。媒體詢問他是否自認無罪?他說要看法官如何認定,本案起訴後他等了一年多,今天終於有機會出庭,等開完庭後會說明。

2011年6月以李登輝、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等涉嫌侵占密帳公款779萬多美元,透過洗錢後,購買台灣綜合研究院辦公室及支付開銷,依貪污、洗錢等罪起訴兩人。
李登輝過去曾因台當局前“國安局”會計長徐炳強被控“安全密帳案”,以證人身份到台北地院作證。劉泰英被控“新瑞都案”,李登輝也被法院傳喚作證。

2013年11月15日,據台灣“中央社”報導,台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涉“國安密帳”案,台北地方法院15日一審判決李登輝無罪,同案被告劉泰英有期徒刑2年8個月,剝奪政治權利3年。全案可抗訴。

“最高檢察署特偵組”2日表示,對無罪判決部分,提起抗訴。

特偵組在2011年間認定李登輝、劉泰英涉侵占密帳公款779萬多美元,透過洗錢購買台灣綜合研究院辦公室及支付開銷,依貪污、洗錢等罪起訴兩人。

台北地方法院2013年11月15日判決李登輝無罪,同桉被告劉泰英有期徒刑2年8個月,褫奪公權3年。全案可抗訴。

特偵組指出,檢方於2013年11月22日收受判決正本後,特偵組承辦檢察官與台北地檢署蒞庭檢察官等人於會商研議後,均認就原審判決無罪部分均應提起抗訴。

身世成謎

李登輝的“身世之謎”在政壇傳聞已久,卻始終未獲得證實。不過,台“監察院”2013年初通過一份調查報告中,記錄學者戚嘉林在接受“監委”訪談時,曾提及李登輝“他應該是日本人的私生子沒有錯”等語,成為台當局檔案中談論李登輝身世的首例。

為政舉措

內政政策

地方工作
1978年,李登輝被任命為台北市長。任內標榜“物質與精神並重、郊區與市區均衡發展”為市政建設原則,創辦“台北音樂節”,推行都市更新計畫,建立公務人員訓練中心、台北市資料處理中心、興建翡翠水庫。

1981年,李登輝被任命為台灣省主席,提出了“建立農村新面貌、回復田園之樂”的口號,並聲稱要建立一支“八萬農業大軍”。儘管官方媒體廣為渲染,各機構也全力配合,但李登輝的這一計畫並沒有實現。任內還下令培養“核心農家”,同時處理二重疏洪道的糾紛。他在省主席期間“引進區域發展觀念,促進農業改革及城鄉的平衡發展,同時運用他的農業專業知識,推進稻田轉作,改進農產品運銷”。

“總統”時期

政治鬥爭

1987年,蔣經國去世,李登輝接任“總統”之職。但國民黨派系林立,關係複雜,特別是一些元老重臣,根本不把李登輝放在眼裡。李登輝為了站穩腳跟,掌握黨政軍大權、建立自己的權力班子,開始了大清洗動作。

剛開始,李登輝在宋楚瑜的幫助下,壓住宋美齡等元老派與非主流派的進攻,使自己順利當上國民黨代理主席。接著,又利用非主流勢力的內部矛盾,在1990年以承諾幫助林洋港競選下任“總統”,使蔣緯國等人意圖從李登輝手中奪權的計畫功虧一潰。之後,李登輝又以讓李煥擔任“行政院長”之職,使李俞(俞國華)相爭,宋楚瑜也因此升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不到一年,又通過讓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長”,將李煥趕下台,並讓郝釋出兵權。兩年多後,李登輝又藉助島內反對勢力,讓他們舉行遊行示威等活動,造成民眾反對郝柏村的印象,同時,唆使黨內親信多方發難。1993年初,郝柏村黯然下台,李登輝的親信連戰又順利接任“行政院長”。

儘管僅有短短的幾年時間內,但李登輝已將黨政軍系統的政敵逐一收拾。然而,李登輝並未就此停步,而是加緊對黨內非主流派的打壓。國民黨內的“非主流派”重鎮“新國民黨連線”不甘受制,被迫於1993年出走另組新黨。此後,李登輝又通過多次改組“行政院”,將自己的親信逐步安插到“部長”職位,進一步排擠非主流勢力。1996年,李登輝一反過去對林洋港的承諾,親自出馬競選“總統”,使林洋港、郝柏村、陳履安等人負氣出走。國民黨也因此真正成了李登輝的政黨。1997年,李登輝又使“精省”案得以“修憲”通過,意圖使通過直選當上台灣省長的宋楚瑜失去政治舞台。

此外,李登輝為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還以分階段“修憲”的方式,將“行政院長”、“司法院長”、“監察院長”、“考試院長”等要職的任免權集中到“總統”即自己的手中;將“大法官”、“監察委員”和“考試委員”的提名權歸於自己。同時,李登輝還提高了監督機關對“總統”彈劾罷免門檻,使自己根本不受制衡的約束。這樣,李登輝就通過權謀最終成為島內的“新威權”。

政治改革

李登輝上台後,為了獲得島內民眾的支持,提出了兩個口號:一是“本土化”。由於蔣氏父子所信任的人都是外省籍,李登輝利用本省籍長期受壓、盼望“出頭天”的心理,把國民黨定位為“外來政權”,極力煽動省籍矛盾,以便為自己獨攬大權做準備。二是“民主化”。國民黨長期推行專制統治,幾無政治民主可言,“民主化”成為島內民眾嚮往的目標。

1990年5月20日,李登輝在“總統”“就職演說”中聲稱,將於最短時間內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恢復“憲政體制”的正常發展;以兩年為期,修訂“憲法”中有關“中央民意機構”、“地方制度”及“政府體制”等問題的規定,由此揭開了台灣當局“憲政”的序幕。同年6月28日至7月4日,國民黨主導下的台北朝野各界人士142人在台北召開了“國是會議”,就憲政改革和大陸政策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磋商。

1991年4月30日,李登輝舉行了記者招待會,正式宣布從次日起終止“動員戡亂時期”。5月1日,李發布“總統令”公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於5月1日起生效。

1991年底,李登輝迫使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自動退職”,並舉行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的選舉,從而廢除了台灣的“萬年國代”。同年12月底,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正式選出。第二屆“國大”第四次會議於1994年7月29日完成第三次“修憲”,決定“總統”不再由“國大”選舉,而改由“公民直選”。“立法院”也在同一年通過“省縣自治法與直轄市自治法”,允許“台灣省省長”以及台北、高雄“直轄市市長”直選。

1997年,李登輝再次通過“修憲”實現“精省”,為行政區劃的“台灣化”拉開了序幕。此後,又以修改法律的方式,將台灣領海確定在台澎金馬及其附屬島嶼。

外交政策

李登輝在任內採取“務實外交”,取代過去“漢賊不兩立”,並與多個國家建立或恢復“邦交”,成功出訪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約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美國等“無邦交國”和南非、巴拿馬等許多“邦交國”,加強與日本關係,推動“南向政策”增進與東南亞各國友誼,促進台灣外交空間。台灣當局也以“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名義申請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以“中華台北”之名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兩岸政策

李登輝主導的大陸政策,將兩岸關係定位於“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定位於“一個民族兩個國家”;在國家認同方面,“新台灣人主義”成為國家認定和共識的開始;在法律層面上,李登輝主導的修憲確定台灣作為“獨立國家”的法理基礎;兩岸關係的核心是所謂的“兩種制度與生活方式之爭”;在兩岸談判中,兩岸將進入“國對國政治談判”階段,以“三通”、兩岸經貿關係為籌碼迫使大陸在政治上作出讓步;以台灣“安全”、“民眾福祉”為優先政策考量;其政策目標是和平地走向分裂分治,達成“兩個中國”的目標。

早期政策
1988年7月,國民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現階段大陸政策案》是李登輝新大陸政策的起點,表明國民黨的大陸政策朝著更加務實的方向發展。台灣當局成立了大陸工作指導小組等加強了對兩岸事務的研究、分析和控制,並希望通過“務實外交”,突破在國際社會中的孤立狀態,力爭以獨立的政治實體的身份重返國際社會。

1991年2月23日,“國家統一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修正通過的《國家統一綱領》,是台灣當局四十年來第一份系統的大陸政策檔案,是大陸政策的最高原則。《國統綱領》確認“一個中國”的目標,強調“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

《國統綱領》出台後,在國統會、陸委會和海基會的大陸工作系統的主持下,台灣當局加快了兩岸事務性交流的步伐,根據《國統綱領》近程規劃,台灣當局制定了規範兩岸人員、信息、物資和資金流動的法規和政策,兩岸交流進入一個新階段。

為使兩岸交流朝著法制化方向發展,“立法院”於1992年7月通過了《台灣地區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暨施行細則》。這是台海兩岸間第一部系統地規範兩岸關係的法典,是一部涵蓋了兩岸經貿往來、婚姻家庭、財產繼承、交通通訊、旅遊居徙、學術交流與社團聯誼、民刑事和司法協助、乃至官方政治往來等問題基本原則的母法。

1992年11月,大陸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商談中,就如何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達成了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

全面轉向
1994年是兩岸關係發展從前進轉向倒退的一年。3月間,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的談話暴露了李登輝的真實心態。在談話中,李登輝無視台灣與大陸的歷史、文化和血緣的聯繫,把台灣稱作“無主之地”、“化外之地”,國民黨政權是“外來政權”,自稱摩西,要率領民眾建立“台灣人的國家”。這一談話在台灣報紙公開披露後,島內外輿論一片譁然,李登輝意識深處對日本的“尊崇”,對祖國大陸的敵視,昭然如揭。

1994年3月31日,“千島湖事件”發生後,台灣當局乘機大造輿論,把這一起刑事案件政治化,宣布大陸為“高風險區”,阻礙台灣民眾到大陸進行文化、教育及科技的交流。兩岸關係的發展陷於停頓。

1994年7月《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的出台,標誌著台灣當局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根本性突破。它作為大陸工作的主管機構——陸委會的檔案,從文字上看,仍然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然而,它採用虛化“一個中國”原則的手法,抽掉了現在時,只用過去式和將來式來描述中國,這樣從根本上否定政治上、法律上擁有高度主權的中國的存在,這是台灣當局大陸政策的根本轉向。之後,台灣當局的官方檔案已不再使用“一個中國”。

從1994年起,台灣當局在兩岸關係問題上,不斷挑起爭端,兩岸關係日趨緊張:在軍事上對內加緊厚植軍力,對外採購先進軍事裝備且尋求對台灣安全的國際保證;在經貿政策上,1996年8月台灣當局緊縮其大陸政策,提出“戒急用忍”原則;在國際社會中,台北利用度假外交、過境外交、元首外交等方式公開製造“一中一台”,“兩個中國”的活動,“務實外交”在1995年6月李登輝訪美時達到高潮。在台灣當局的一系列舉措影響下,兩岸關係步入低潮。

走向台獨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廣播公司採訪時,就兩岸關係發表了一段令世界震驚的談話。李登輝以“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把兩岸關係定位於國家與國家之間,這嚴重動搖了90年代以來兩岸和平交流的基礎,台灣當局的大陸政策面臨重大轉折。

在李登輝的授意下,“總統府”委託相關法政專家,針對“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及相關法律問題”展開研究,陸續提出了“中華民國主權論”、“波茨坦宣言對中華民國的肯定”、“民主統一的價值與概念”等。1998年辜振甫的大陸之旅,重啟了中斷已久的兩岸協商的管道。兩岸交流面臨著從事務性談判向政治性談判過渡的轉變。

1999年,大陸開展的以汪道涵訪台為主要內容的政治攻勢及美國提出的“中程協定”的倡議,都推動著兩岸關係朝著政治層面逼近。同時,大陸在恢復行使對澳門的主權後,統一問題只余台灣,解決台灣問題的迫切性日漸顯現。“一國兩制”模式也有了更有力的注釋。為因應日益增大的來自大陸和國際社會的壓力,李登輝及親信幕僚們提出重新檢討“一個中國”、“兩岸是對等政治實體”的主張,幷且提出了研究報告,但其決策程式飽受世人的指責。而且“兩國論”的結論更是引起軒然大波,台灣當局的大陸政策的基礎嚴重動搖。至此,李登輝的分裂本質完全暴露,與“台獨”分子所主張的“一中一台”政策毫無二致。李登輝成為地道的“台獨同路人”。

1999年5月,李登輝在卸任“總統”前一年出版《台灣的主張》一書,提出了引起軒然大波的“中國七塊論”。李登輝寫道:最理想的狀況,是中國大陸擺脫大中華主義的束縛,讓文化與發展的程度各不相同的地區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如台灣、西藏、新疆、蒙古、東北等,大約分成七個區域,相互競爭,追求進步,亞洲或許會更安定"。李登輝的"中國七塊論"一出,立即在島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輿論認為,李氏的"七塊論"是明目張胆地分裂中國的論調。

主要著作

學術著作

《台灣農業發展的經濟分析》

《台灣農業成長的過程與型態》

《農產品價格政策與水準》

《農業發展的初期條件與政策》等。

政治著作

出版時間
書名
出版社
1990 愛心與信心 宇宙光
1991 中國命運 自己創造 李總統登輝先生言論選集 “中央文物供應社”
1994 經營大台灣 遠流出版公司
1999 台灣的主張 遠流出版公司
2004 武士道解題:做人的根本 前衛
2004 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 允晨文化
2005 李登輝總統照片集 “國史館”
2008 李登輝總統訪談錄 允晨文化
2008 一個台灣人總統的誕生:李登輝總統口述訪談菁華 “國史館”
2009 最高領導者的條件 允晨文化
2013 二十一世紀台灣要到哪裡去 遠流
2013 為主作見證:李登輝的信仰告白 遠流

社會關係

李登輝李登輝

李登輝罹患大腸癌,2011年11月1日晚間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完成手術,2日傍晚馬英九在院長林芳郁陪同下前往探視,但最後卻不得其門而入,馬英九僅在聽取院方簡報及簽名致意後即離開。事後,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不滿地表示,他是被媒體告知“馬英九5點50分要來”,感覺很不受尊重,“說來就來,有必要配合你政治演出嗎?”把醫院當作政治舞台,“還通知記者,惡不噁心?”

馬英九此行不但吃了閉門羹,還遭到李辦公室痛罵,國民黨“立委”大嘆:“做人好難!”而對於李登輝抱怨馬是“硬闖”,馬英九辦公室解釋,“‘領導人’去就是表達對老長官的關心”。

已88歲高齡的李登輝,是島內能貫穿藍綠人脈的政治人物代表者。曾在權力頂峰翻滾的李登輝,雖然卸任後不再掌握實權,但依然努力成為“改變局勢的關鍵”。國民黨出身的李登輝,一手扶植民進黨成長,與藍綠天王們都有過非同尋常的過去。

家庭情況

李登輝父李金龍,母江錦,李登輝為次子,上有年長兩歲的哥哥李登欽。

家庭成員

家庭成員 姓名 職業
父親 李金龍(岩里李龍男) 原為日本“警察療養院”里的一名雜役,後進入警界成為日本殖民地刑警
母親 江錦 日本“警察療養院”里的一名洗衣工
爺爺 李財生 鴉片販子
哥哥 李登欽 台籍日本兵,戰死於菲律賓
弟弟 李炳男 從事貿易工作
配偶 曾文惠
長子 李憲文
長女 李安娜 東海大學副教授
女婿 黃循武 “榮總”台中分院骨科醫師
次女 李安妮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人物婚姻

1949年,李登輝從台大農經系畢業,並留在學校當講師,這時他是26歲。畢業不久,他與淡水地主之女,兩家是祖父輩是世交的曾文惠相親結婚,她畢業於當時的台北女子高等學校台北第三高女(今中山女高),為一基督徒。李登輝與曾文惠膝下共有三個孩子:長子李憲文、長女李安娜、次女李安妮。對於孩子,夫妻倆管教甚嚴,主要由曾文惠承擔。1983年,李憲文因患鼻癌過世。

2014年動態

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按“贊”國民黨駁斥
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在2014年1月22日說,日本高層官員2013年參拜靖國神社,為東亞區域安全種下不安定因子,“李登輝的觀點非輿論主流”。

媒體報導,“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李登輝按贊”,台灣“中央社”報導,中國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對此表示,“這是李登輝一貫的立場,但卻未必是真正堅持台灣主體性的立場”。

他說,靖國神社供奉14名甲級戰犯,加上大批乙級、丙級戰犯,這些人是傷害包括台灣在內許多國家與人民的侵略者,不應成為致敬的對象。

楊偉中表示,台灣、大陸與日本之間,有複雜難解的歷史恩怨,但黨主席馬英九和國民黨的立場一直是“就事論事,恩怨分明”。例如規劃興建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等日本人士,對台灣有貢獻的事跡,自然應該肯定與感謝,但對於日本侵略的歷史,以及侵略者、壓迫者的作為,則不容遺忘。

楊偉中說,2013年12月26日,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內的多位日本高層官員參拜靖國神社,不但引起台方強烈關切,中國大陸和韓國譴責以及美國的失望,更再一次為東亞區域安全種下了不安定的因子。
他說,事實上,歷來日本國內也有相當部分的民意反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所以,李登輝的觀點,顯然不是東亞以至於世界輿論的主流。

至於媒體報導李登輝將靖國神社與忠烈祠模擬,楊偉中表示,忠烈祠祭拜的是真正為捍衛所謂“中華民國”而犧牲的英靈,靖國神社卻包括了侵略者,實在無法等同看待。

患皮膚癌臉上動刀
李登輝在2014年2月15日出席一場公開活動,馬年開春後的首度露面,讓記者發現他嘴唇右上方有個傷疤。是否火氣大長痘痘?李登輝自曝,是皮膚癌,已經做處理。

李登輝表示,他兩禮拜前發現臉上有像痣的東西,但又不是痣,經檢查發現是癌細胞後立即到院動手術切除,如今狀況穩定,過幾個月後就會康復。

對於綠營內部台北市長人選難定,李登輝直指是領導的問題,並表示希望2014年5月底民進黨主席選舉有好的變化。這番話被解讀是暗批現任黨主席蘇貞昌。

腸胃不適取消公開行程
李登輝2014年1月24日下午原訂出席“李登輝學校青獅營”活動,發表演講,但因腸胃不適,臨時取消行程,在家休養;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表示,李登輝腸胃不適已一個多禮拜,已請醫生診斷、開藥,現正吃藥治療中。

李登輝在1月23日與媒體餐敘,精神不錯,胃口也很好,大家還幫他提前慶祝92歲生日。李登輝當時許願,希望台灣政局安定、經濟發展、有好的領導人。

王燕軍指出,李登輝從上星期開始,有輕微腹瀉的症狀,1月24日早上比較不舒服,醫生囑咐他應減少外出,在家休息,因此取消公開行程,下午的演講也不克出席。

王金平撇清和李登輝等關係
截止到2014年3月27日,台灣所謂“立法院”被抗議《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學生占領9天,遲遲無法解決,“立法院長”王金平3月25日第二度召集台灣朝野協商時,掀開了“壓力鍋”。

據報導,2014年3月25日下午,朝野“立法院”黨團幹部一坐定,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國民黨大黨鞭)就把準備好的公文拿給王金平,要求王金平做三件事:一、主持“立法院院會”,二、淨空“立法院”議場,三、判定24日的“聯席委員會”無效(“立法院”聯席委員會24日在國民黨“立法委員”全數缺席下,通過民進黨“立委”提案,提出將服貿協定從“院會”退回聯席委員會等要求)。

報導稱,王金平一看到就勃然大怒,當面斥責林鴻池“是想談和,還是論是非?”“什麼事情都要推給我”,“什麼都要我去處理,這樣對嗎?”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見狀,立刻緩解稱“先看電視”,當時,占領“立法院”的學生正在召開記者會,回應馬英九同意接見學生。

據報導,王金平當時兩度動怒,除當場罵林鴻池及其他的黨團幹部把問題全丟給他之外,還大聲駁斥外界的各種傳聞。外界說他不去參加由馬英九主持的“院際”協商會議,是和李登輝、蔡英文有關,王金平說這根本是亂講,他已經很久沒有打電話給李登輝和蔡英文了,何況是見面。

要求立法院處理服貿行動

據中評社報導,學生反服貿協定、占領“立法院”行動邁入第10天,李登輝27日下午公開向王金平喊話,要公開站出來說幾句話,“立法院長”的責任很大,“可以去發揮,可以去問學生究竟如何解決這些事”,很多法律須要“立法院”負責任處理。

詢及王金平應不應該要去看學生?李反問,“王金平沒去看嗎?喔,這樣就要去看、去問學生呀”,服貿條例確實是很困難,但大家應該來討論,由當局召開“國是會議”,一步一步來。李登輝強調,這件事當局的責任比較大,學生不是暴民,處理方式不必如此。
學生反服貿協定、占領“立法院”行動已邁入第10天,學生在下午3點多宣布擴大抗爭,2014年3月30日發起占領凱達格蘭大道行動。

李登輝下午接受媒體訪問時,公開要王金平也要站出來講講話,“立法院”審法案也有責任,但是,最大的責任還是台當局。李登輝“執政”時,1990年也發生野百合學運,李用6天時間解決學運危機並回應學生訴求,後來召開“國是會”開啟台灣政治工程改革行動。他提及1990年處理野百合學運,他中正紀念堂去看學生,當時冷得要死,希望學生儘快解散,但學生一些問題,看看如何幫忙,因此,邀請部分學生到府談一談改革。

李強調,當時他也親自去參加“國是會議”,學生要求取消“國民大會”,他對學生說,他沒有辦法這樣做,但其他的可以,講給學生聽,後來動員勘亂臨時條款取消、萬年“國會”取消。他話鋒一轉說,問題是,自2008年以來,台灣經濟不好,很有錢的很有錢,沒有錢的就沒法度,房子價貴到這樣程度,少年人怎生活?

高齡91歲的李登輝今天下午搭乘高鐵南下台中,他在高鐵站前接受媒體訪問,發表警察鎮壓驅離學生的看法。許多民眾看到他跑過來猛拍照,還要求記者代為向李登輝提問,失業率這么高、薪水這么少,民眾該怎么辦?李說,他很同情一般老百姓及學生,他們的要求是什麼,困難在哪裡,必須要了解,這才是民主社會。

洗錢案查無實據簽結被陳水扁拖下水
台灣檢方特偵組偵辦前當局領導人李登輝被控洗錢案,檢察官調查後認為無具體犯罪事證,5日全案簽結。

特偵組指出,陳水扁於2008年9月5日到台北地檢署應訊時,告發李登輝利用人頭賬戶匯入1800餘萬美元,並匯出5000餘萬美元至海外,認為李登輝涉嫌違反“洗錢防製法”,移送特偵組偵辦。

台灣《聯合報》6日回憶說,猶記當年李登輝遭指控後也曾爆料稱,陳水扁在探他病時曾拿著寫有人頭賬戶名字的紙條給他看,“好像在恐嚇我”。報導說,情同父子卻撕破臉的那一幕,令人印象深刻。面對陳水扁的爆料,李登輝反駁稱扁的告發“空穴來風,子虛烏有”。

報導說,陳水扁深陷洗錢風暴,為何要拖李登輝下水?依李登輝當年的說法,陳水扁是“要死的時候大家一起死”,藉以減輕支持者指責他海外藏錢的壓力,反正天下烏鴉一般黑,當局每個領導人都一樣。

民進黨以個人為中心不團結
台灣地方前領導人李登輝今天談到2014年“七合一”選舉指出,2014年是對民進黨有利的時候,但局勢看起來又好像不太好,因為“裡面不團結”。

李登輝今天表示,2014年可能是台聯黨發展很好的一年,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與台聯黨公職這幾年努力打拚、敢做事,在“立法院”與縣市有很大貢獻。

不過,李登輝說,雖然是這樣,但看看民進黨,2014年也是對民進黨有利的時候,但局勢看起來又好像不太好,因為民進黨不團結。以私心、個人為中心,不團結。

他說,2000年他卸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最關心的是如何讓台灣政權做事,所以成立台聯黨支持民進黨,讓台灣政治有更好發展;台聯黨剛成立時,當選13席“立委”,後來剩不到幾個,“跑光光”。

提質疑"沒核電台灣怎么辦"馬英九表贊同
據台灣所謂“中央社”報導,對於核四興建爭議,李登輝在2014年4月23日接受受訪時表示,他對核電問題自有看法,但台灣若沒有核電,要用什麼方法才有電,生活要靠什麼,這些都要考慮,核電若不行,台灣未來會如何,是個問題。

針對李登輝言論,馬英九表示,李登輝提出的問題非常正確,核電問題已在台灣紛擾20、30年,確實要問對問題才能找出答案。

個人言論

釣魚島言論

李登輝在2012年9月12日上市的日本《周刊文春》雜誌中,告訴日本女作家阿川佐和子說:“釣魚台(即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一直還是日本的領土。”

李登輝稱,他自認很了解台灣和日本的歷史,所以才這樣說。他還稱,從他當中華台北領導人開始,就如此明白對外表示。
李登輝與媒體茶敘時,雖未再說“釣魚台是日本的”,但他表示,日本“購買”釣魚島的行為,“跟我們沒有關係”,就像“別人的兒子要娶什麼老婆,我管不了”。

台獨言論

李登輝2013年10月23日展開3天的花蓮、宜蘭下鄉行程,傍晚到花蓮玉山神學院座談時,學生問到馬英九雙十文告說兩岸不是國際關係,李登輝的看法如何?

李登輝聲稱,台灣和大陸就是所謂“國和國的關係”,“不要以台灣人很多是大陸來的,就說台灣是大陸的一部分”。
他稱,“台灣是很特殊的存在”,但“特殊”這句話不是指兩岸關係,而是指國際上看“台灣的存在很特殊”。
李登輝揚言稱,台灣就是一個“國家”,不要說兩岸不是“國際關係”,“不要亂講”。

刊文稱日本為“祖國”

李登輝毫無收斂,日前又在日本雜誌上刊文,再次稱日本為“祖國”,並表示,二戰期間的台灣人“身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70年前,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台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

李登輝再發言論,日本是外來政權

2015年9月13日在演講時又表示,最近有人要告他,說他是日本人,但其實日本是外來政權。

嗆聲馬英九

2015年9月26日下午接受媒體訪問,被問及馬英九日前批評其“釣魚島屬日”說法。據台灣媒體報導,李登輝不僅激動回響,要求馬英九從國際法上提出證據,還嗆聲馬英九,“有辦法就派軍隊拿下來嘛!”“有需要就去跟日本殺啊!”

人物評價

正面評價

李登輝在長達12年的領導人任期中,積極推動蔣經國晚年未竟的民主化改革,撤銷了”萬年國代“,徹底終止了蔣家一家在台澎金馬的統治歷史,並順利完成了直接”民選“領導人及政黨輪替,為台灣地區民主政治變革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任內施行”在地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政權的平穩運作。

負面評價

李登輝出生於日本殖民地(台灣)父親為日本人,自幼受過日本軍國主義教育,其兄死於日本與東南亞國家的戰爭中,使其萌生強烈的”親日“色彩,一定程度上阻礙其評價日本、中國大陸和台灣關係的公正性與合理性,也直接損害了海峽兩岸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不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登輝在其任內多次搞”台灣獨立“,使其自身的形象在中國大陸民眾中陷於低谷,並以負面政治人物的形象而為中國人所熟知。
李登輝在任期內搞黑錢政治,損害了得來不易的台灣”民主“成果,也使其政客的本質暴露無遺,並曾被李敖多次在立法機構起訴,其本人涉嫌經濟貪腐問題更為人所不齒。

蔣經國啟用毫無人脈基礎的李登輝,臨終感嘆選擇李登輝是人生敗筆,他認為只有像李登輝這樣依附他並受其提攜得以平步青雲的“平民官員”,才能起到沒有蔣家人繼位卻能讓蔣家人放心的作用。當然,那時的蔣經國絕不會想到,李登輝羽毛漸豐之後,竟成為蔣氏家族的背叛者與掘墓人。

人物軼事

親生父親可能為日本人
據台灣《中國時報》此前報導,李登輝的“身世之謎”在台灣政壇傳聞已久,卻始終未獲得證實。台灣監察機構2013年年初通過一份調查報告中,記錄學者戚嘉林在接受訪談時,曾提及李登輝“他應該是日本人的私生子沒有錯”等語,成為台灣官方檔案中談論李登輝身世的首例。

根據前文提及的調查報告,世新大學教授戚嘉林說,“台獨”人士再怎么樣,對日本的情懷還是不太有的,還是以“台灣主體意識”為主,唯一的一個就是李登輝,他在晚年寫的書,尤其是2000年以後寫的東西,都對日本充滿著“愛意”的情懷,“他的親生父親應該是日本人”。

雖然對該言論的確鑿性爭議頗多,但風言風語,其來有自。媒體考證稱,李家遷台後,落腳於桃園縣龍潭鄉的三合村,後因謀生不易,而遷居台北縣大屯山下靠海的三芝鄉埔坪村。李家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是十分馴服的“良民”,李登輝之父李金龍在當日本刑警時就起了個日本名字叫岩里李龍男。李登輝上中學時他老爸也給他起了一個很不尋常的日本名字叫岩里政男。

李登輝的日本姓氏“岩里”非常冷僻。李登輝的父親李金龍雖然在日本擔任過刑警職位,但有學者表示還是很難將如此深奧的姓氏同李金龍的文化水準聯繫起來。同時,由於李登輝父親李金龍身材矮小,而李登輝本人異常地高大,所以如此不相稱的對比也令人對李登輝的身世疑慮又加重了一分。

李登輝本人的“親日情結”非常嚴重。李登輝從出生到大學二年級,接受的都是日本文化的薰陶。從日本熊本縣九洲大學肄業的高材生藤本辰男是李登輝國小六年級的級任老師。藤本辰男到台灣後,希望使殖民地的子弟能夠成為忠於天皇並為日本做出貢獻的人才,於是刻意挑選學生進行課後輔導。藤本辰男看中了成績優秀的李登輝,於是李登輝就成了他的入室弟子。此後,李登輝還搬進了學校為藤本租住的福興宿舍內。

李登輝與陳水扁的“台獨”比賽傷害台灣
2011年3月,距離2012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只剩一年,李登輝又開始加強鼓吹“台獨”,提出所謂制定“台灣基本法”,以及推動所謂“正名”,“以台灣代替‘中華民國’”。關於兩岸關係,李登輝還稱,“你是你,我是我”,大陸“和別的國家一樣”

對於李登輝的張狂言論,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認為,李登輝言論比他在位後期的“兩國論”,“更為激進”。他在1999年提出兩岸為所謂“特殊國與國”關係時,尚以兩岸最終的“統一”為目標。《中央日報》說,至2002年陳水扁當權時提出所謂“一邊一國”,進一步以“正名”為目標。可見李登輝現在是和在牢里吶喊“一邊一國”的陳水扁進行“台獨”比賽。

李登輝父女緣何嘆“喊台獨沒有用”
曾被綠營視為“‘台獨’教父”的李登輝,2012年5月在接受島內《財訊》專訪時說,世界的秩序正在改變,台灣面對國際上的“困難”,“喊‘台獨’沒有用”。李登輝之女、台灣“群策會副董事長”李安妮27日替其父辯稱,當下對民眾最有幫助的事情,就是設法讓經濟好轉,讓人民能安居樂業、對未來有所期待,是否需要“高舉‘獨立’旗幟,可以再思考”,云云。

台曾打算派兵奪釣魚島被李登輝否決
新黨台北市“議員”王鴻薇和國民黨市“議員”李新,2012年9月19日在台北市市政總質詢時,都鎖定釣魚台主權爭議詢問郝龍斌。李新甚至大爆內幕,說郝龍斌的父親郝柏村在1990年就已經決定派兵拿下釣魚台,“但認賊作父的李登輝不簽字”。

王鴻薇不但邀請台北市長郝龍斌參加於2012年9月23日舉辦的“保釣大遊行”,還要求郝龍斌表態,對釣魚台主權說明立場。郝龍斌強調,釣魚台爆發主權爭議時,他在歐洲訪問,也有外國媒體問他此事,他堅定地說:“釣魚台是‘中華民國’固有疆域,這是不爭的事實。對主權爭議是不分黨派、一致對外的!”

但郝龍斌也不諱言,“遺憾的是看到有些政治人物還要消費釣魚台,提出一些做不到的事情,還消遣‘中央政府’,這是不對的”。他強調,“政府”掌握最完整的資訊,做出最有效的措施,政治人物不該採取看笑話的態度,來看待“政府”對釣魚台主權爭議相關措施。

稍晚上台的李新則大爆內幕,“您的父親郝伯伯(郝柏村)在1990年已經計畫派兵拿下釣魚台,代號叫‘漢江演習’,直升機都準備飛出去了!”李新說:“郝伯伯這條錚錚鐵骨的漢子,碰上認賊作父的李登輝反對此事!”郝龍斌並未答覆此一“內幕”。

馬英九駁李登輝言論:是日本侵占釣魚島
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2012年9月表示,1895年前釣魚島是清朝領土,無可置疑,是日本“侵占了我們的釣魚島”,沒有國際法上的效力。他強調,在釣魚島主權議題上,“寸土片石,在所必爭”,如果各方都願擱置爭議,協商資源問題,將有助區域和平。

馬英九在2012年9月出席國際學術討論會,特別引經據典,援引日本官方文書和中國報紙、書籍等說法,還原日本竊占釣魚島的過程,駁斥李登輝所謂釣魚島屬於日本的說法。

有備而來的馬英九首先指出,1885年9月6日上海《申報》即刊登一則全文不到50字的“台島警信”,內容是日本人到台灣東北的小島上展示旗幟,好像有占領之勢,必須觀察後勢如何。1895年1月,當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決定兼併釣魚島,而且也沒有發布任何訊息。

馬英九指出,“日本侵占了我們的釣魚島”,沒有國際法上的效力,“我們當然不會承認”。[31]

李登輝稱“台日是命運共同體”
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2014年9月21日在東京演講時說,“台日是命運共同體,日本好則台灣好,反之亦然”。李登輝表示,他在任內提升台灣軍備,“因為台灣要生存,非得自我防衛不可。”過去,李登輝曾多次發表涉日爭議言論,頻遭批評。

李登輝21日在東京演講,還向21日生日的日本首相表達祝福之意,期待他今後更加活躍。李登輝“盛讚”安倍決定容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政策,也建議日本應重新思考美日同盟關係,應修憲讓國家擁有武力,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李登輝指出,安倍7月決定容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美國隨即發表歡迎聲明,他也大表歡迎,認為這是導正日本戰後長期以來不正常的狀態、邁向新生第一步。他最後強調,“台日是命運共同體,日本好則台灣好,反之亦然。”

訪問日本
2014年9月21日,到日本訪問7天,並在大阪舉行的第一場演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