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橋頭

青草橋頭

如今,青草橋作為一景,更可觀賞。 南台寺 蒸湘匯合處,石鼓山左側,橫架著青草橋。

青草橋頭青草橋頭瀟湘八景畫難描,雅愛衡陽青草橋,雨後憑欄新月上,漁歌矣乃櫓聲搖。”這是清朝朱佩連《清泉雜詠》中對青草橋讚美。
蒸湘匯合處,石鼓左側旁,屹立著青草橋。有橋至今,歷時近八百年。南宋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薛伯渲任衡州知府時,在青草渡修建木橋,為第一代青草橋。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始,歷時四年多修成石橋,改名永橋。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建欄桿,乾隆年間重修後,仍稱青草橋。1933年被洪水沖毀南北兩孔,次年修復為七孔橋,1944年被日寇炸毀。1956年市人民政府又重修寬敞的石橋,次年元旦通車。青草橋如彩虹飛架南北,橋下船隻穿梭,更顯得多姿。
青草橋,原系半圓拱橋,尖墩,建築藝術較高,表現著古代衡陽人民的聰明才智。橋頭兩端店鋪鱗次櫛比,成為集市貿易繁華之地,加上石鼓名山勝景,吸引著許多遊客。店鋪當中,尤以酒店居多,故八景中就有“青草橋頭酒百家”的詩句。當人們佇立橋頭,你會感到如置身在圖畫中:“草入簾青,水沉玉碧。舴艋往來,燈明兩岸之星,棹拂半江之雪...."。
如今,青草橋作為一景,更可觀賞。他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不僅溝通南北,使市中心區與城北的萬民新村和工業區連成一片,打開了衡陽通往南嶽、衡山的卡口,負荷著各種運輸車輛,而且使石鼓公園、朱陵洞、五一橋形成一片自然統一的遊覽區,真正起到橋樑作用。

圖片列表

門票價格
  • 衡山內
交通提示
  • 衡山內
相臨景點

蒸湘匯合處,石鼓山左側,橫架著青草橋。有橋至今,近800年。古衡州曾經有驛道6條,為方便來往,南宋淳熙年間,始在青草渡修建木橋。後幾度重修。現在的石橋,系1956年修造。橋頭兩端店鋪鱗次櫛比,尤以酒店居多,故有“青草橋頭酒百家”之說。青草橋與石鼓公園、朱陵洞及五一立交橋連成一片景區,吸引著眾多遊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