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善化鎮是個偏僻的海濱小鎮,但一到夏季,這裡就變得熱鬧萬分,人們都來到這裡的浴場度假消閒。現在,旅遊旺季又快到了,然而不祥的事卻開始籠罩了小鎮。一對青年男女去游泳,然而女的卻沒有再上岸。第二天,巡警發現了她支離破碎的屍體。這是一隻鯊魚的傑作。警察局長馬丁下令封閉海濱浴場。但是市長哈瑞卻不同意這么做.不久在一次游泳中,又一位在帆布板上的小孩被鯊魚吃了。於是悲痛欲絕的第二位遇難者的母親發布了3000美金的懸賞,許多漁民開始想要掙這筆錢! 鎮民們以及市長們在警局開會討論對策,小鎮上出名的捕魚能手昆特自願去捕殺這條大白鯊,但是他不需幫手,他要一個人獨得這3000美金以及政府再出的一筆錢,為了不讓別人能分領賞金,一意只身前往。但昆特沒有得到人們的同意。同時市長還是不同意封鎖浴場,因為這必然導致今年夏季的收入銳減。他要求不擴大事態,只招集一批人去捕殺鯊魚。
得到通知的海洋生物學家布朗來到了鎮上,他對市長的作法十分不滿。在看到屍體和解剖後,他發現這次出現的不是普通的鯊魚,而是一條巨大的十分罕見的大白鯊。捕魚的人很快捉到了一條鯊魚,哈瑞認為大功告成,但布朗知道這並不是那條殺人的大白鯊,它比之太小了。果然,不久開放的海濱浴場再次受到它的襲擊,又有兩人死於非命,哈瑞一籌莫展。
最後馬丁與布朗終於說服了市長,市長簽了一張10000美元的支票給馬丁用來聘請昆特捕殺鯊魚。經過一番口舌馬丁與布朗說服昆特,一起出海。三人一同出海捕獵殺人鯊。布朗帶了大批價值昂貴的捕魚物品出海(比如防鯊籠、氧氣管)到了遠海,拋下水中的肉發出的血腥終於將它引來了,三人將浮桶繫上魚槍射擊刺入它身上,不讓它沉下深海。一番周射入了四隻帶浮桶槍。不料,這條鯊魚的龐大超過了三人的想像,它居然帶著四隻桶掙脫了控制,沉到水面之下。布朗決定坐在鐵籠中到水下去捕捉它,但失敗了,險些喪命。鯊魚開始攻擊漁船,它將船撞破,不論什麼東西它都吞下肚中,昆特也不幸喪生魚腹。
馬丁經過一番艱辛爬到了僅露出水面的桅桿架上,最終用槍擊中了鯊魚口中的氧氣罐,爆炸將大白鯊炸成兩半。布朗並未死在海中,劫後餘生的二人一同借著兩隻浮桶離開了這充滿血腥的海域。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Police Chief Martin Brody | Roy Scheider | ---- |
Quint | 羅伯特·肖 | ---- |
Matt Hooper | 理察·德萊福斯 | ---- |
Ellen Brody | Lorraine Gary | ---- |
Mayor Larry Vaughn | Murray Hamilton | ---- |
Ben Meadows | Carl Gottlieb | ---- |
Deputy Leonard'Lenny' Hendricks | Jeffrey Kramer | ---- |
Christine'Chrissie' Watkins | Susan Backlinie | ---- |
Tom Cassidy | Jonathan Filley | ---- |
Michael'Mike' Brody | Chris Rebello | ---- |
Sean Brody | Jay Mello | ---- |
Mrs. Kintner | Lee Fierro | ---- |
Alex M. Kintner | Jeffrey Voorhees | ---- |
Ben Gardner | Craig Kingsbury | ---- |
Medical Examiner | Dr. Robert Nevin | ---- |
TV Interviewer | Peter Benchley | ---- |
Boater | Ted Grossman | ---- |
Out of Towner | Chris Anastasio | ---- |
Beach Guitarist | John Bahr | ---- |
Additional Voices | Allison Caine | ---- |
Mr. Polk | Robert Carroll | ---- |
Mr. Denherder | Edward Chalmers Jr. | ---- |
Charlie | Robert Chambers | ---- |
.....First Victim/Swimming Girl | Denise Cheshire | ---- |
Mrs. Taft | Fritzi Jane Courtney | ---- |
Mr. Posner | Cyprian R. Dube | ---- |
Clarinet Player in Music Store | Paul Goulart | ---- |
Townsperson | Duncan Inches | ---- |
Mrs. Posner | Belle McDonald | ---- |
Frank Silva, Harbor Master | Donald Poole | ---- |
Polly | Peggy Scott | ---- |
Amity Point Lifestation Worker | 斯蒂文·史匹柏 | ---- |
Harry Wiseman | Alfred Wilde | ---- |
Pratt | Dick Young |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David Brown、Richard D. Zanuck |
原著 | 彼得·本奇利 |
導演 | 斯蒂文·史匹柏 |
編劇 | 彼得·本奇利 、卡爾·哥特列布、霍華德·塞克勒、 約翰·米利厄斯 、 羅伯特·肖 |
音樂原聲
序號 | 曲目 | 序號 | 曲目 |
---|---|---|---|
01 | 《Main Title And First Victim》 | 11 | 《Man Against Beast》 |
02 | 《The Empty Raft》 | 12 | 《Quint's Tale》 |
03 | 《The Pier Incident》 | 13 | 《Brody Panics》 |
04 | 《The Shark Cage Fugue》 | 14 | 《Barrel Off Starboard》 |
05 | 《Shark Attack》 | 15 | 《The Great Shark Chase》 |
06 | 《Ben Gardner's Boat》 | 16 | 《Three Barrels Under》 |
07 | 《Montage》 | 17 | 《Between Attacks》 |
08 | 《Father And Son》 | 18 | 《The Shark Approaches》 |
09 | 《Into The Estuary》 | 19 | 《Blown To Bits》 |
10 | 《Out To Sea》 | 20 | 《End Title》 |
參考資料: |
幕後花絮
史匹柏考慮過請李·馬文出演昆特。馬文對於他的好意表示感謝但還是說與其答應不如去釣魚。
除了眾人皆知的大鯊魚綽號布魯斯之外,當史蒂文·史匹柏因為這個機械製造的大魚感到惱羞成怒時,就把它稱之為“巨型的白色人渣”(the great white turd)。
在一本傳記中史匹柏提到在電影拍攝期間得到了羅伯特·杜瓦爾的極大鼓勵。為了回報,史匹柏想在電影中給他一個角色,但他拒絕了,因為不想讓自己的名氣變得太大了。
昆特的船庫建在瑪撒的葡萄園一個荒廢的空地上。城市理事會要求影片製片方簽署一則協定,承諾電影拍攝完,會拆毀它,並對所有的碎片當成垃圾進行妥善處理。
影片中布洛迪的狗實際上是斯蒂文·史匹柏自己的愛犬。
史蒂文·史匹柏對電影最擔心的,不是機械制的鯊魚的外形或者是表演,而是攝影機被島上的美景吸引住,搶了影片的風光。
夜晚場景中,布洛迪裝好他的左輪手槍向天空中的星星射擊這段,完全是真實的,並沒有經過光學效果處理。
第一個簽約的演員是扮演艾倫·布洛迪的洛林·加里。史蒂文·史匹柏定下她的原因是,看了她在電視劇《鬼頭神探》The Marcus-Nelson Murders (1973)中的演出後,認為她的表演十分自然。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美國金球獎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
幕後製作
關於劇本
《大白鯊》改編自彼得・本奇利(Peter Benchley)的同名小說,製作人理察・D・扎奴克(Richard D。 Zanuck)和大衛・布朗(David Brown)為取得小說的改編拍攝權支付了25萬美元。本奇利的小說根據發生在1916年夏季的真實事件創作而成。雖然史蒂芬・史匹柏並非是本片導演的最初人選,但兩位製作人最終決定和他簽約。買下小說的改編拍攝權時,兩位製作人曾保證要讓本奇利完成劇本初稿,在決定退出之前,本奇利已經完成了第三稿劇本。不過製作人和史匹柏都對劇本不滿意,於是找到了托尼獎及普利茲獎得主霍華德・塞克勒(Howard Sackler)。史匹柏後來還曾向編劇卡爾・哥特列布(Carl Gottlieb)徵求意見,卡爾・哥特列布在影片開拍後重寫了大多數場景,而約翰・米利厄斯(John Milius)則負責潤色對白。
關於取景
影片外景在麻薩諸塞州的瑪莎葡萄島拍攝完成,當地海床含沙量很高,便於穩定操作機械鯊魚。儘管如此,影片拍攝仍然麻煩不斷,導致拍攝預算嚴重超支。拍攝海上畫面時,往往會出現帆船闖入畫面、攝影機被打濕、船隻下沉等意外情況,所以拍攝進度一再延誤。機械鯊魚也經常出故障,因為海水會腐蝕內部零件。不過,拍攝進度的延誤也對影片起到了積極作用:漫長的拍攝周期讓主創人員有時間不斷完善劇本;而故障頻出的機械鯊魚更迫使史匹柏不得不採用大量暗示手法。比如說影片多用漂浮不定的黃色浮筒來表現獵鯊場景,這種被動的局限無疑增強了懸念,影片由此被賦予了希區柯克式的風格。
影片評價
《大白鯊》作為他的早期作品,可以說是好萊塢災難片與恐怖片的鼻祖與經典,至今仍擁有大量的觀眾。影片的情節並不複雜,講述的就是三個勇敢的男人如何追獵一頭殺人的大鯊魚的故事。
因此,作為恐怖片的懸念設計技巧,在這裡就不能僅僅依靠情節來設定,更多是效果懸念。當鯊魚第一次把人拖下水,並留下一具殘缺不全、慘不忍睹的屍體時,影片給人們的是一種震驚。這使人驚懼、新奇,但恐怖感並不多。但是,當人們已知道這片海水中不知什麼地方就潛伏有一條可怕的能輕易殺死人的大白鯊時,而看到影片中的人們毫不知情地依舊在水中遊戲玩耍時,就產生了恐怖心理。
因為影片在這裡就產生了懸念,即是一種必然的結果所可能引發的偶然出現,這種偶然出現是必然的結果,但卻是無法預料的。同樣,當三個勇士看著鯊魚拖著四隻浮桶沉入海底,本來激烈的海水突然變得寧靜時,這種懸念設計再次產生奇效。鯊魚一定會從某個地方突然出現,並威脅到主人公的安全,觀眾又處於一種期待的恐懼心理之中。果然,鯊魚在船底把船弄了個大洞。這種經典的懸念技巧,時至今日,猶為人稱道不已。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 | 1975年6月20日 | 阿根廷 | 1975年7月31日 | 香港 | 1975年11月20日 |
澳大利亞 | 1975年11月27日 | 日本 | 1975年12月6日 | 西德 | 1975年12月18日 |
荷蘭 | 1975年12月18日 | 西班牙 | 1975年12月19日 | 芬蘭 | 1975年12月19日 |
瑞典 | 1975年12月20日 | 巴西 | 1975年12月25日 | 英國 | 1975年12月25日 |
希臘 | 1975年12月26日 | 印度 | 1975年12月26日 | 丹麥 | 1975年12月26日 |
埃及 | 1975年12月27日 | 義大利 | 1975年12月27日 | 蘇聯 | 1975年12月27日 |
泰國 | 1976年1月1日 | 法國 | 1976年1月1日 | 比利時 | 1976年1月15日 |
挪威 | 1976年2月16日 | 葡萄牙 | 1977年3月25日 | 波蘭 | 1978年1月1日 |
捷克斯洛伐克 | 1978年1月1日 | 韓國 | 1978年4月22日 | 匈牙利 | 1985年6月20日 |
影片評價
個人評價
它之所以嚇人不是因為怪獸長得多可怕,而是利用音效、巧妙的拍攝手法,讓觀眾沒看到怪獸卻已被它嚇壞。(《哥斯拉》導演加里斯·愛德華斯評)
《大白鯊》對於孩子們來說太可怕了,而且很可能會讓任何年齡段的觀眾感到反胃。(《洛杉磯時報》影評人查爾斯·強普林評)
雖然《大白鯊》單憑其後半截來說就值得一看,但片中幾位主角對鯊魚的追捕卻是“忙碌之中漏洞百出”。(瑪西婭·馬吉爾評)
媒體評價
相比於原著,影片修改了昆特的命運以及幾處關鍵的水下場景,但從最終的電影成品來看,這些修改完全合乎情理,可見《大白鯊》的拍攝並不是倉促上馬。(《DVD導刊》評)
這是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第一部描寫怪物的影片,藉助這部電影,史蒂芬·史匹柏向人們證明了他能夠創造和保持高度的緊張和懸念。他也信心十足的保證儘管在影片播放的將近90分鐘的時間內大白鯊並沒有以全鏡頭出現,但仍可以使觀眾們坐立不安。(CCTV6評)
影片中大白鯊真正出現的鏡頭很少,但正是導演精巧的布局,恰到好處的渲染和演員精彩的演繹,完美地表現了影片的驚悚效果,呈現給觀眾一道完美的恐怖大餐。(新浪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