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源於《詩經》“邶風”里的《擊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子:此處為“你”的意思。在《詩經》的註解里,契為合,闊為離,死生契闊就是生死離合的意思。“生死相依,我與你已經發過誓了;牽著你的手,就和你一起白頭到老。”這是一個征戰在外不能歸的士兵,對妻子分別時誓言的懷念,兩情繾綣,海誓山盟,痛徹心扉。從此,“執子之手”成了生死不渝的愛情的代名詞。千百年來,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多少語彙老去,這個詞卻依然煥發著讓人怦然心動的生命力。

基本信息

介紹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源於《詩經》“邶風”里的《擊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子:此處為“你”的意思。在《詩經》的註解里,契為合,闊為離,死生契闊就是生死離合的意思。“生死相依,我與你已經發過誓了;牽著你的手,就和你一起白頭到老。”這是一個征戰在外不能歸的士兵,對妻子分別時誓言的懷念,兩情繾綣,海誓山盟,痛徹心扉。從此,“執子之手”成了生死不渝的愛情的代名詞。千百年來,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多少語彙老去,這個詞卻依然煥發著讓人怦然心動的生命力。

補充:“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一句按照“我與你已經發過誓”,“與子成說”不如作“與子成誓”。既作“說”,可以理解為通假字,“說”通“悅”更為恰當,“無論生死離合,我們兩情相悅”。

讀音

zhí zǐ zhī shǒu,yǔ zǐ xié lǎo

出處

詩經·邶風·擊鼓
【原文】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1]。土國城漕,我獨南行[2]。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3]。不我以歸,憂心有忡[4]。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5]?於以求之?於林之下[6]。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7]。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8]。於嗟洵兮,不我信兮[9]。
【譯文】
《擊鼓》
敲鼓聲音響鏜鏜,鼓舞士兵上戰場。人留國內築漕城,唯獨我卻奔南方。
跟從將軍孫子仲,要去調停陳和宋。長期不許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紮寨有了家,系馬不牢走失馬。叫我何處去尋找?原來馬在樹林下。
無論聚散與死活,我曾發誓對你說。拉著你手緊緊握,白頭到老與你過。
嘆息與你久離別,再難與你來會面。嘆息相隔太遙遠,不能實現那誓約。
【注釋】
[1] 鏜:tang,擊鼓的聲音,象聲詞。踴躍:跳躍刺殺的樣子。 兵:兵器,刀劍。
[2] 土、城:名詞作動詞,壘土砌牆和修築城池的意思。 國、漕:“國”的本義是城邑,後來既指城市也指國家,這裡指國都或大城市,指國家也說得通;“漕”是當時衛國的一個地名,小城邑,在今河南北邊的滑縣境內。
[3] 從:跟隨。 孫子仲:當時將軍的名字。 平:調和。
[4] 不我以歸:“不以我歸”的倒裝,不讓我回家的意思;“以”通“與”(yǔ),動詞,,給予,授以,予以。注意古代漢語語法中,“否定副詞+動賓詞組”,動詞的賓語一律前置以示強調,如“時不待我”當作“時不我待”,以次類推。
[5] 爰:“於何”的合音,在哪裡的意思。 居:停留。 處:住宿。喪:丟失。
[6] 於以:於何,在哪裡的意思,表疑問。
[7] 契闊:聚散、離合的意思。契,聚合;闊,離散。 成說:訂立誓約。
[8] 於嗟:吁嗟,嘆詞。 不我活:不和我相聚。 活:通“佸”,相聚。
[9] 洵:遠,遙遠。 信:守約,指不能自己信守“與子偕老”的誓言。
【點評】
這是一首著名的愛情詩,其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至今為世人所傳誦,幾乎成為了成語或習語。該詩敘述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對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們花前月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離死別、天涯孤苦,豈能不淚眼朦朧、肝腸寸斷?!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是一種古老而堅定的承諾,是浪漫而美麗的傳說。執手千山萬水驟然縮短,執手恩怨情仇悠然消散,執手淚眼不忍相看,執手相思,相思難眠。
執手之時,冷暖兩心知;執手之時,悲喜兩忘。無奈的是執手後的悲哀,無奈的是分手時的淒絕。
執手因為愛。
愛的越真,心越清純;愛的越深,情越質樸。執手時,絕不瘋狂,絕不偏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生死兩忘!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該是一種並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陽的升起、太陽的落下的感覺;該是一種天變地變情不變的感覺,是見證歲月、見證感情的感覺。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當你哭泣的時候,有人陪你傷心,傾聽你訴說,為你撫平凌亂的發和憔悴的顏容,告訴你明天依舊陽光燦爛;當你笑容明媚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靜靜地站在一旁,微笑著看著你和陽光一般地燦爛……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該是一幅兩個人同撐起一方天空的風景。象兩棵獨立的大樹,你們共同撐起一方天空,枝葉在藍天下盛放,樹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風也罷霜也罷,雨也罷雪也罷,執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動人的情詩,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時光去回味…

【作品賞析】

《擊鼓》講的是戰爭,不管是窮兵黷武的四處征戰,還是保家衛國的戰鬥,士兵面對的都將是與親人的別離,這個別離也許很短,也許很長,長於一生。戰爭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著各種各樣的含義,對於一個個體而言,若不從大處去講,那更多的是“我獨南行”的不忍,“不我以歸”的憂心,無居無所得飄零,和兵失去戰馬的淒涼。“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和愛人的一別竟會成為永恆,那曾經的誓言要如何兌現。
“契闊”二字,《毛詩》訓成“勤勉”,從下一句的“於嗟闊兮,不我活兮”來看,這個兩個闊字應意思相同,是別離的意思,契為聚合之意。活,是“佸”的借用,相會之意。“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感慨相隔遙遙,無法兌現自己的誓言。這個誓言是給心愛的袍澤許下的白頭偕老的信。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一句,毛《傳》訓“契闊”為“勤苦”,鄭(鄭玄)《箋》則發揮其意,謂“從軍之士,與其伍約:‘死也、生也,相與處勤苦之中,我與子成相說愛之恩’(沙場上軍士之間相互勉勵約定相互救助的盟約。不管遇到什麼危難,我們都不要獨自跑掉而不顧對方)。”錢鍾書在《管錐編》中評價說:“《箋》甚迂謬”,又指責其“穿穴密微”,並很幽默的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等句,比較《水滸傳》第八回林衝刺配滄州臨行雲“生死存亡未保,愛人在家,小人身去不穩”語,斷為“情境略近”。
擊鼓進軍,是古代的一種常見的生活方式,戰爭在那時候占據著生活太大的空間,歌頌戰爭的神聖,悲嘆戰爭的哀憐,在詩歌中頻見不鮮。《擊鼓》只是一個士兵小小的心聲,無關乎國家社稷,只因為心中的情節,人最本能的思念,遠離的是親人和愛人,走不上的是回家的路。

【其他】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詩經里的文字,而詩經里還有“君子偕老”的詞句。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一句,毛《傳》訓“契闊”為“勤苦”,鄭(鄭玄)《箋》則發揮其意,謂“從軍之士,與其伍約:‘死也、生也,相與處勤苦之中,我與子成相說愛之恩’(沙場上軍士之間相互勉勵約定相互救助的盟約。不管遇到什麼危難,我們都不要獨自跑掉而不顧對方)。”錢鍾書在《管錐編》中評價說:“《箋》甚迂謬”,又指責其“穿穴密微”,並很幽默的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等句,比較《水滸傳》第八回林衝刺配滄州臨行雲“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穩”語,斷為“情境略近”。
另外兩句的“共著”,“同眠”,都是擬“偕老”變化而來的,在網路文章中廣為流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