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曆9月25日)子夜,弘曆出生於北京雍親王府東書院“如意室”,幼名“元壽”。生母熹妃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一說為侍女)。此時,弘曆的二兄弘昐兩歲時早殤,未曾與序行次;而與序行次的長兄弘暉、三兄弘昀又先後去世,年長於弘曆的只有弘時一人,所以弘曆在胤禛諸子中排行第四而實為第二子。弘曆自幼聰明,五歲就學,過目成誦。康熙六十年(1721年),據說康熙帝在雍親王府第一次見到了孫子弘曆,當時弘曆十歲,祖父康熙帝見而驚愛,令養育宮中,親授書課,並隨祖父巡幸熱河避暑山莊。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去世,胤禛即位。由於當時弘曆時性情放縱,行事不謹,失歡於乃父。而弘曆在康熙末年曾因得到康熙帝的寵愛,而使其父在爭奪儲位的鬥爭中處於頗為有利的地位,因而雍正帝即位之初,便把年僅十三歲的弘曆作為自己心目中的儲君。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書立儲密旨,立弘曆為繼承人,藏於錦匣,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由於雍正帝忙於爭奪儲位的鬥爭,因而,弘曆接受啟蒙教育比其他皇族子弟為晚,直至九歲才入學讀書。雍正帝即位並決定弘曆為儲君之後,才加強了對他的教育。除原來教師福敏之外,還選派了朱軾、徐元夢、張廷玉、嵇曾筠、蔡世遠等著名文臣輔導弘曆學習文化知識和儒家經典,又以宗室重臣允祿、允禧等教其火器使用和弓馬騎射。在雍正帝的精心培養下,短短几年的時間,弘曆便兼通滿、漢文,遍習文武。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曆第二次替父“祭景陵”。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賜成大婚,弘曆與出身滿洲名門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富察氏結為夫妻,居紫禁城西二所(弘曆即位後改名為重華宮)。是年,三阿哥弘時因放縱不謹,被削宗籍,弘曆的有力競爭對手不存在了。
雍正八年(1730年),弘曆的嫡子出生,雍正帝親自命名為永璉,隱含繼承皇位之意,將所著論賦詩詞等編成十四卷之《樂善堂全集》。該年冬,由其弟弘晝、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作序,翌年由朱軾、蔡世遠等作序,雍正十年(1732年)又有允祿、允禮、允禧等作序,目的在於為今後做皇帝做輿論準備。為了進一步培養從政能力,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封弘曆為和碩寶親王,讓他參與處理平定準噶爾叛亂和平定貴州苗民起義等重要政治軍事事務。弘曆在雍正時期受到了全面而又嚴格的教育和訓練,表現出色,深得信任。自此,弘曆經常奉命祭陵、祭孔、祭關聖帝君、享太廟、祭地、祭太歲、祭大社大稷等。
乾隆初政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內侍取出諭旨,宣布弘曆即位。九月初三日,弘曆即皇帝位於太和殿,以明年為乾隆元年。 九月二十七日,乾隆帝移居養心殿,免民欠丁賦及額賦。十月,宣布寬嚴相濟的為治之道。乾隆初政,總的政策走向是以儒家理念為指導,用寬緩代替父皇雍正的嚴苛,對百姓實行仁政,對大臣官員寬容開明。乾隆帝即位之初,集中力量糾正前兩朝特別是雍正朝的一些弊政,並在這一過程中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才幹。
乾隆帝即位後,為了調整皇室內部關係失調的局面,收攬人心,緩和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他首先將雍正帝長期監禁的政敵允禵等釋放出獄,恢復爵位。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原來十分尖銳的矛盾,為保持統治階級各階層人員的一致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調整皇室內部關係的同時,乾隆帝還對雍正朝年羹堯、隆科多兩案的遺留問題進行了妥善處理。乾隆二年(1737年),他就釋放了雍正末因貽誤軍機而判死罪的岳鍾琪、傅爾丹,賜予允禟等公爵。十一月,諭令大學士鄂爾泰等仍辦理軍機事務。
在緩解朝廷內部局勢的同時,乾隆帝還堅持安定邊疆的叛亂。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張廣泗討平貴州苗亂。十月,皇儲永璉病歿,追謚端慧皇太子。乾隆四年(1739年)二月,準噶爾部噶爾丹策零上表請求以阿爾泰山為界,為清準議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七月,額駙策凌上奏率兵駐鄂爾海西拉烏蘇,並分兵駐鄂爾坤河、齊齊爾里克、額爾德尼昭、塔密爾及烏里雅蘇台,防範準噶爾叛亂。同年十月,爆發了莊親王允祿、理親王弘皙結黨營私案,乾隆帝革除允祿議政大臣、理藩院尚書的職位,弘皙削爵圈禁,貝勒弘昌等革降、停俸。十二月,晉西藏貝勒頗羅鼐為郡王。乾隆五年(1740年)十二月,張廣泗率軍徹底平定廣西、湖南的苗民叛亂。
乾隆帝又採取步驟糾正或放棄雍正帝推行的一些錯誤政策和措施。例如,由於崇信“祥瑞”,迷信煉丹長生之術。乾隆帝不信丹術,將宮中僧道驅逐出宮,下令嚴禁呈報“祥瑞”,“凡慶雲、嘉穀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許陳奏”。針對耗羨歸公和攤丁入地中的失誤,乾隆帝也予以糾正。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乾隆帝規定,以後各地奏報墾荒田畝時,必詳辦查核,“不得絲毫假飾以滋閭閻之累”。乾隆帝以很大的勇氣調整和糾正了雍正朝某些失誤政策,當然他也繼承和發展了雍正時所有積極意義的政策,這就使得乾隆朝的政治和經濟在康熙、雍正兩朝的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對清朝的統治全盛局面出現,是一個良好開端。
摒除困局
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乾隆帝首次舉行木蘭秋獮典禮。奉崇慶皇太后至避暑山莊,免除所經過地區額賦之十分之三,減行圍所經過州縣額賦,歲以為常。乾隆帝堅持行圍木蘭,並非為了狩獵取樂,其目的是為了遵循祖制,整飭風氣日下的軍隊作風。乾隆帝在即位第六年恢復木蘭秋獮,並非偶然,繼平定貴州苗疆之亂,清朝與準噶爾部息兵議和,雍正帝留給乾隆的兩項未竟之業都已經完成。更為重要的是,他雖即位伊始,著手調整政治經濟政策,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並不盲目樂觀。他曾多次就軍隊中貪圖安逸、軍備廢馳的現象,申斥將領。因此乾隆六年的木蘭秋獮有重要的開局意義。
乾隆帝“冀為成康”之治,除了通過木蘭秋獮整頓軍隊之外,還通過解決經濟上面臨的最嚴重困擾,即糧價上漲、民食艱難問題。起初他以為造成糧價上漲的問題是浪費,特別是燒鍋釀酒,因此頒布了“禁止燒鍋令”,但以後變成了一紙空文。各地糧價飛漲、搶米風潮此起彼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乾隆帝一方面重視農業生產,另一方面,繼續鼓勵墾荒、組織移民,並根據全國人口迅速增長、土地相對不足的實際情況,提倡農民種植高產作物。他還仿效康熙帝的做法,普免全國錢糧,至於對各省因災荒和其他原因而臨時蠲免錢糧的就更多了。全國各地區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較大幅度的發展,耕地面積擴大,人口激增,國庫充實,整個社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乾隆十年(1745年)噶爾丹策零死後,準噶爾部內亂,達瓦齊奪得汗位。七月,弘曆開始派兵進剿四川瞻對地區的叛亂。九月,收復上瞻對,進剿下瞻對。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乾隆帝東巡,駐曲阜,謁孔林,並赴泰安登泰山。三月,皇后富察氏逝世,追謚為“孝賢”。
乾隆帝即位之初,輔政大臣鄂爾泰和張廷玉在朝廷各有一幫勢力。如果任其發展,對乾隆帝加強自己的君主專制統治將十分不利。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一月,張廷玉以原官致仕時,乾隆帝曾特頒諭旨,許其身後配享太廟,但很快因他未曾親自謝恩而收回成命,還削去其伯爵爵位。乾隆二十年(1755年),他又製造了“堅磨生詩抄案”,將鄂爾泰的兩個親信胡中藻和鄂昌處死,藉此機會將鄂爾泰的牌位也撤出賢良祠。與此同時,他還有絲毫不假手於人,而且在遴選新任官吏時,也注意選拔與上層官僚關係不深的出身寒微之士。經過一段時期的調整,形成了以君主為核心的一支官吏隊伍,對全國臣民的控制大大加強了。
戡亂邊疆
乾隆初年,大金川日益強盛,該土司頭目莎羅奔興兵攻打小金川,劫持了土司澤旺及其印信。不久,又出兵攻掠革布希札、明正兩土司。為了懲治大金川對鄰部的侵犯,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帝調動三萬大軍,分兩路進攻大金川。然而,由於當地山勢險峻、氣候惡劣等許多原因,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夏秋,清軍仍然沒有取得什麼進展。乾隆帝勢同騎虎,又增兵增餉,特派大學士傅恆前往該地指揮作戰。傅恆至軍後,採取了岳鍾琪選銳深入的作戰方略。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清軍進逼莎羅奔老巢勒烏圍,莎羅奔被迫乞降。
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發生了以郡王珠爾墨特那木札勒為首的地方貴族割據勢力的武裝叛亂。以達賴喇嘛為首的廣大僧俗和入藏清軍聯合作戰,這次叛亂很快即被鎮壓下去。乾隆帝意識到讓西藏個別貴族擁有過大的權勢,很不利於西藏政局的安定和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統治。便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平叛鬥爭勝利後,立即廢除了舊有的藏王制度,並成立了由四名噶隆組成的西藏地方政府噶廈。不久,又制定《西藏善後章程》,提高了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的權力。
乾隆十五年(1750年)後,準噶爾部上層貴族發生了爭奪汗位的內訌。為了擺脫戰爭災難,薩喇爾、三策凌等先後率部內遷歸附。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帝發兵五萬直搗伊犁,向達瓦齊發起進攻。達瓦齊猝不及防,兵敗被俘。不久,歸降清廷的阿睦爾撒納,因統治厄魯特蒙古四部的野心未能得逞,聚眾叛亂。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月,清軍收復伊犁,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命西路、北路進征哈薩克。命大學士傅恆赴額林哈畢爾噶整飭軍務。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乾隆帝遣軍從巴里坤等地分路進擊,叛軍潰敗,阿睦爾撒納叛逃沙俄後病死。清軍平定準噶爾貴族分裂叛亂的戰爭,至此取得了勝利。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初,清朝平定準噶爾大局已定,乾隆帝立即調派滿漢官兵一萬人南下,討伐天山南路叛亂的大小和卓。九月,乾隆帝命駐防伊犁大臣兼理回部事務。十月,兆惠軍孤軍陷葉爾羌,次年(1759年)二月,富德、阿里袞等與霍集占大戰呼爾璊,大敗之,解黑水營之圍。六月,乾隆帝命兆惠進兵喀什噶爾,富德進兵葉而羌,並趁機收復之。七月,清軍攻克喀什噶爾、葉爾羌,大、小和卓木逃至巴達克山部被殺,天山南路的叛亂平定。
揚威西南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七月,乾隆帝因為沙俄駐兵和寧嶺等四路,聲言與清廷分界,於是諭阿桂、車布登扎布以兵逐之。十月,皇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帝)出生。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一月,雲貴總督楊應琚奏報緬甸各部頭人內附。乾隆帝以楊應琚病,命楊廷璋赴永昌接辦抵禦緬軍。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正月,清軍征緬失利,弘曆諭楊廷璋回廣東。二月,發生了底瓦江之戰,清軍征緬失利。因此,閏七月,乾隆帝賜楊應琚自盡。緬軍趁機入寇中國雲南。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二月,弘曆令大學士傅恆赴雲南,經略征緬事宜。又於次年(1769年)正月,命阿桂、阿里袞協助傅恆剿緬。因為緬甸氣候炎熱、煙瘴叢生,清軍損失大半。緬甸趁機乞降,乾隆帝命清軍班師,緬甸國王孟駁向清朝稱臣納貢。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小金川與沃克什土司相勾結挑釁,乾隆帝命阿爾泰勸諭小金川。和親王弘晝、大學士傅恆相繼逝世。十一月,土爾扈特蒙古脫離俄國羈絆,返回祖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部進入中國境內,乾隆帝命巴圖濟爾噶勒赴伊犁辦理安置事宜。九月,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等於熱河入覲,乾隆帝在避暑山莊萬樹園封渥巴錫為汗,以下封親王、郡王等爵。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土司索諾木朋楚克、僧格桑分別攻掠附近土司,乾隆帝決定再度出兵。清軍取各個擊破之策,先盡全力攻打小金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春,清軍轉向進攻大金川。指揮作戰的溫福腐朽無能,清軍遭到嚴重失敗。乾隆帝又任命阿桂為定西將軍,調集軍隊,重新組織進攻。是年冬,再克小金川,而後,又師出三路,進攻大金川。經過兩年的戰鬥,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底,始將大金川最後平定。這時,乾隆帝決心徹底推行改土歸流的政策,在小金川舊地設美諾廳(後改名懋功廳),在大金川舊地設阿爾古廳,皆隸屬於四川省,還分別在其險要地區設兵鎮守,從此,這一地區最終結束了混亂相爭的局面。
全盛之象
乾隆中期,全國各地區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較大幅度的發展,耕地面積擴大,人口激增,國庫充實,整個社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以耕地面積而言,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全國已開墾土地達七億八千萬畝;全國人口也從乾隆初年的一億四千多萬人增加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近三億人;國庫存銀則長期保持在六、七千萬兩之間,幾乎相當於全國每年賦稅總收入的兩倍,整個社會經濟呈現了空前繁榮的新局面。
乾隆時期,農業生產的發展還表現在糧食產量的普遍提高以及高產作物的普遍種植。由於興修了農田水利,並且採取了精耕細作,單位面積的產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南方的水稻產地,一般畝產二三石,多者達到畝產五六石,甚至七八石。乾隆時甘薯和玉米在我國南、北方較廣泛的種植,一方面產量大量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隨著人口的增加,對糧食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甘薯和玉米這兩種高產作物正是適應這種需求而得以廣泛推廣種植的。其次是經濟作物種植更加廣泛。清代前期的主要經濟作物是棉花、菸草、茶樹、甘蔗等。棉花種植在明代已較為廣泛,到了清代前期更加盛行。當時,全國較為集中的產棉區有長江三角洲和東南沿海地區、錢塘江沿岸地區,以及北方的河南、直隸等地。乾隆後期,江蘇的蘇州、松江兩府植棉很廣泛。蘇州府的吳江縣吉貝(棉花)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糧食的種植面積。直隸“種棉花之地,約居十之二三”。寧津縣“種棉者幾半縣”。河南是北方各省中植棉較廣泛的省份之一,所產棉花除供本地織布而外,商販大量地販運到江南紡織業比較發達的地區。
乾隆帝十分重視文化,他決意對社會上全部現存文獻進行整理,首先廣泛徵集圖書,不斷頒布求書諭旨。在這些諭旨中,他指示地方各級行政官員必須將求書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同時,還為徵求遺書制定了具體政策:“在坊肆者,或量為給價”;家藏者“不妨繕錄副本,仍將原書給還”,“一切善為經理,毋使吏胥藉端滋擾”。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九月,從全國各地徵求的圖書已逾萬種,從而大大地充實和豐富了國家藏書。在乾隆帝的直接領導下,經過全館人員的共同努力,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庫全書薈要》首先告成後,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八部《四庫全書》亦先後抄寫完畢,並陸續入貯各閣。
乾隆三十年至六十年,庫銀長期保存在六千萬兩以上。文化事業也很發達,清朝進入了人們贊稱為文治武功兼備、疆域空前遼闊、社會繁榮、文化發達的“康乾盛世”時期,強大的中國屹立於東方。
盛極轉衰
乾隆帝中年以後,逐漸好大喜功,不但大興土木,六下江南耗用國家人力物力,貪污腐化又再開始盛行,整個清王朝亦在乾隆後期由盛轉衰。乾隆帝本人的生活是極為奢侈的。他多次巡幸各地,遊山玩水,靡費特甚。他大興土木,任意揮霍,耗費了大量的國帑。吏治敗壞也成為乾隆後期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乾隆帝晚年寵信和珅,導致和珅專權,貪贓枉法,嚴重破壞了吏治。和珅原是內務府鑾儀衛中一個地位較低的拜唐阿,直至位居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和授大學士,前後專權達二十四年之久。在他秉政期間,他利用乾隆帝年老昏憒,喜諛厭諫的思想,報喜不報憂,一方面積極經營,擴大權勢,“內而公卿,外而藩閫,皆出其門”;一方面憑藉自己的權勢索取賄賂,“納賂諂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從中搜刮到了駭人聽聞的巨額財富,而乾隆後期的政治亦因此而達到了非常腐朽的地步。吏治的腐敗還體現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發生的兩淮鹽政高恆、普福和鹽運使盧見曾貪污鹽引案。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六月,甘肅出現捐監冒賑奇貪案,命刑部嚴審總督勒爾謹,逮捕王亶望,皆處死。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月,山東巡撫國泰、於易簡虧空庫帑案發,和珅等查辦,革職逮問,鏇皆處死。對於各案要犯,乾隆帝雖然皆處以極嚴厲的刑罰,但是貪風並未因此而有所收斂。相反,貪風的惡性發展使得各級官吏嚴重不純,為政素質普遍降低。吏治一壞,直接導致了乾隆後期統治走向下坡路。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正月,甘肅人蘇四十三率回民起義。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林爽文攻占諸羅、鳳山,進逼台灣府,所占縣城隨即失去,局勢十分嚴重。五月,湖南鳳凰廳的苗民起義,被清總兵尹德禧鎮壓。針對台灣的嚴峻形勢,同年八月,乾隆帝命福康安為將軍、海蘭察為參贊大臣,赴台進剿林爽文起義。十二月,福康安以鎮壓林爽文之功,晉公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安南阮氏篡國對宗藩體制發起了挑戰。十月二十八日,兩廣總督孫士毅奉命帶兵出鎮南關,用兵安南。次年正月初,清軍兵敗而歸,最終阮惠主動向清朝請和,乾隆帝同意講和並承認了阮惠為安南的新君主。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廓爾喀再犯後藏。十一月,令福康安率軍赴藏,征廓爾喀。次年(1792年) 六月,福康安敗廓爾喀軍,出境作戰。廓爾喀戰敗乞降,福康安班師。 九月,乾隆帝令福康安、孫士毅等定西藏善後事宜。定金奔巴瓶抽籤制度。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三月,乾隆帝通諭設金奔巴瓶於北京雍和宮,飭理藩院堂官、掌印札薩克喇嘛等共同掣出蒙古所出之呼畢勒罕。六月,英使馬戛爾尼來華,乾隆帝於熱河接受馬戛爾尼使團入覲。
太上訓政
乾隆六十年(1795年) 正月,湘黔苗民起義爆發,至嘉慶二年(1797年)平定。九月三日,乾隆帝御勤政殿,宣示建儲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定明年歸政,改為嘉慶元年。十月,頒嘉慶元年時憲書。普免明年地丁錢糧。
嘉慶元年(1796年) 正月,舉行歸政大典,自為太上皇帝,授璽後,禮部鴻臚寺官員詣天安門城樓,恭宣嘉慶帝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金鳳頒詔,宣示天下。弘曆在禪位之後仍居住在養心殿掌控朝政。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告訴他們:“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舉千叟宴以太上皇蒞之。白蓮教起義爆發,數月間遍及川、陝、楚、豫、甘五省,至嘉慶七年(1802年)平定。
嘉慶二年(1797年)八月,阿桂逝世,和珅為首席軍機大臣。 十月,乾清宮、交泰殿失火,諭急修復。嘉慶三年(1798年)八月,弘曆得知農民起義領袖王三槐被擒,侈談“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公曆2月7日),乾隆帝於養心殿逝世,終年八十九歲,嘉慶帝親政。逮和珅於刑部獄,鏇賜死。以十一皇子成親王永瑆為軍機大臣。 三月,大赦乾隆間文字獄各案涉及人員。 四月,上尊謚為“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 九月,葬乾隆帝於裕陵。
為政舉措
政治
- 緩和矛盾
乾隆帝即位後首先緩和雍正時期造成的政治緊張氣氛。乾隆初年,為了緩和緊張的政治氣氛,調節矛盾,改善各方面的關係,還對雍正的政策做了較大的改變和調整。
乾隆初年,弘曆不諱言自己“ 賦性寬緩”,但又說不能寬大無邊,要濟之以嚴。有時候,他公開說“ 政尚寬大”,寬比嚴好。他在經筵講章中發揮這個思想,“ 寬、信、敏、公,乃聖王治世之大本,而必以寬居首“”,聖王出治,舍寬其何以為敷政寧人之本哉” 。
乾隆帝晚年的詩句中也說“ 政實宜寬弗宜猛”但在絕大多數場合,總是寬嚴並提,把兩者看做因時而異,相輔相 成的“,寬以濟猛,嚴以濟寬,政是以和”,這是乾隆認定進行統治的不二法門。
- 重視吏治
弘曆把雍正年間因貪贓被革職的官吏一齊復職,對貪污案不予追究,放鬆對官吏的考績,結果吏治又壞,貪風再起。弘曆覺察後,從乾隆三年(1738年)起他開始嚴肅處理侵貪案件,將性質嚴重,核實無誤的貪污犯即行正法。乾隆六年(1741年),弘曆處死了納賄銀千兩的兵部尚書兼九門提督鄂善。從乾隆二十年(1755年)開始到四十年代,還處死了十餘名職位很高的巨貪,如雲貴總督恆文、雲南布政使錢度、山東巡撫國泰、陝甘總督勒爾謹、浙江巡撫王亶望都被賜死、正法。
乾隆國中期,弘曆重視吏治,首先他重視官吏的選拔,他強調官吏應該年富力強,五十五歲以上的官吏要詳細甄別,六十五歲以上的官員要帶領引見,能否繼任他要親自定奪。他將不稱職的官吏分成八類: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軟無力、不謹、貪、酷,並給予不同的處理。在乾隆一朝,因考績不合格受到降級或處分的官吏達六萬多人。第二,禁止向皇帝進獻,在國中期他禁止各省大員向皇帝進獻方物、土產。第三,注重考績,為了整頓吏治,弘曆嚴格運用“京察”、“大計”考核官吏,過去那些不用考核的藩臬(布政史與按察司),也要考績。他要京官以密折報告屬吏是否賢良。第四,注意解決官員及其家屬的生活費問題,給京官加薪,給外官發放養廉銀,使官員安心職守。第五,處置貪官。這是指國中期的情形。
- 人才駕馭
弘曆善於駕馭群臣。乾隆初年,朝廷中以鄂爾泰與張廷玉為代表的滿漢兩派鬥爭十分激烈,互相拆台。弘曆不是打一派拉一派,而是對他們都進行嚴厲警告,並採取抑制手段,不讓一派打壓另一派,始終讓他們保持平衡,避免了大分裂。弘曆重視對宦官的約束。即位後就發表上諭,告戒太監不得越軌。“若太監略有放縱,許內務府總管先斬後奏。”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弘曆將泄露朱批的太監高雲從處以磔刑。
- 八旗生計
八旗制度創立於關外時期,是清朝的根本制度。清軍入關後,隨著統治的確立,八旗子弟被清朝帝國供養起來,當兵者按一定標準發放錢糧,然而兵額有限,錢糧標準是祖宗定下的,不能調整。
八旗生計問題到乾隆時就很嚴重了。為此,乾隆帝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增加兵額,添加“養育兵”;政府撥款給八旗子弟還債;資助部分在北京的八旗子弟遷居東北開荒等,然而效果都不理想,增加兵額遠遠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加重帝國財政負擔又不能增強戰鬥力;政府撥款給八旗子弟還債助長了八旗子弟“等靠要”的心態;養尊處優慣了的八旗子弟也不願意到東北開荒。這個問題困擾了此後歷代清帝,直到清帝國滅亡。
軍事
- 軍事思想
高宗認為戰爭對於國家是十分必要的,“非師旅征伐,則梗我王化者無以伏懲創,不敢抗乾”。強調戰爭要合於王道,對內戡亂伐暴,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對邊遠地區和外國,“怵之以威”,即以武力威懾或必要時的出兵征討,抵禦外侮,綏靖邊圉,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的統一。他一再聲明,其“十全武功“並非窮兵黷武之舉,非此不能確保父祖開創的江山社稷,鞏固大一統的局面。擊退廓爾喀入侵西藏之後,針對當時武備漸致廢弛,官兵習於晏安的現實,他在《十全記》中強調指出:“乃知守中國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棄其故有而不能守。”
- 維護統一
戰爭 | 簡要介紹 |
---|---|
鎮壓瞻對之亂 | 瞻對之戰是乾隆時期的第一次軍事行動。瞻對位於今四川甘孜新龍縣一帶。瞻對居民彪悍驍勇,常以搶劫騷擾地方,至清乾隆初年,乾隆帝下令征討,經過一年激戰,清軍勝利。後來引發了第一次金川之役。 |
鎮壓苗疆起義 | 弘曆即位初年,他任命張廣泗替換張照採取安撫為主、征討為輔的手段迅速鎮壓了古州、台洪苗疆起義。之後他免除苗賦、尊重苗俗、實行屯田、慎選苗疆守令,減少了苗民的牴觸情緒。 |
大小金川之役 |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起義,弘曆三次派兵進攻大金川,但損兵折將。乾隆中期,大金川土司再次叛變。從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起,弘曆三次派兵。鞏固和發展了雍正以來“改土歸流”的成果,加強了邊疆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
安定西藏 | 乾隆十五年(1750年),藏王珠爾墨特陰謀叛亂被駐藏大臣傅清和拉布敦設計殺死,他的餘黨攻擊殺害駐藏大臣。弘曆命策楞率八千兵入藏。第二年制訂《西藏善後章程》,確立了達賴喇嘛為政教合一的代表和駐藏大臣共治西藏的體制。 |
平定準噶爾 |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清軍進占伊犁。達瓦齊逃往南疆烏什。阿睦爾撒納圖謀當四部總汗未遂,於當年八月又發動反清起義。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於內訌加之北疆地區痘疫流行,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後又逃入沙俄,染天花病死。 |
平定天山南路 | 被清軍解救的小和卓木也參加了阿睦爾撒納起義,兵敗後投奔大和卓木和清朝對抗,乾隆二十三(1758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清軍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打敗了叛軍。清朝攻取了新疆地區,天山南北從此完全歸入清朝的版圖。 |
廓爾喀之役 |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與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弘曆兩次派兵反擊廓爾喀進攻西藏。第二次反擊廓爾喀,弘曆決心堅定,大將軍福康安指揮果斷,清軍大敗廓軍,加強了清帝國對西藏的管轄。 |
平定台灣起義 |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林爽文率眾起義。十二月,眾舉林爽文為盟主大元帥,建元順天。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八月,改命大學士福康安為將軍、領侍衛大臣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水師渡海。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軍多路出擊,在老衢崎俘獲林爽文,解至北京殺害。 |
- 對外戰爭
歷史事件 | 簡要介紹 |
---|---|
清緬戰爭 | 清緬戰爭是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1762年冬緬甸入侵我國雲南普洱地區,中國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簽訂停戰契約收場。國力強盛的清王朝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 |
清越戰爭 | 清越戰爭指的是1788年底至1789年初清朝與越南西山朝之間發生的戰爭。最終阮惠主動向清朝請和,弘曆同意講和並承認了阮惠為安南的新君主。 |
- 奠定版圖
對邊疆的經營是弘曆最大的功績。清朝的疆域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而最後形成:東北到外興安嶺、庫頁島、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爾喀什湖、蔥嶺,北到恰克圖(貝爾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島。
弘曆自詡“十全老人”,實際上他的武功不全是正義和福音,疆域開拓過程中,殺戮甚眾。他的“十全武功”,不少是湊數的,比如緬甸、安南之役損兵折將,最後對方懾於清朝帝國的強大主動議和才勉強讓他找到了台階可下;二征金川雖然有較大意義,但損失巨大,勝之不武;況且其中有的武功並不正義,例如殘酷鎮壓林爽文起起義、出兵安南就是。
經濟
- 重視農業
弘曆繼承康熙、雍正兩朝的政策,比較重視農業生產。他相信“民為邦本,食為民天”,“務本足國,首重農桑”,他要求北方向南方學習耕種技術。以前貴州遍地桑樹,但不養蠶紡織,他責成貴州地方官向外省招募養蠶紡織能手傳授技術。他令地方官注意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他鼓勵開荒,擴大種植面積。雍正二年(1724年),全國可耕面積683萬餘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擴大到741萬餘頃。烏魯木齊地廣人稀,他資助甘肅貧民前去墾種。
- 恤商政策
弘曆重視發展商業並給予寬鬆政策。他也採取了一些恤商政策。規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銷售糧食,可以免關榷米稅,允許百姓販運少量食鹽(這在雍正朝是不允許的)。金融機構(經營匯兌和存款、信貸的票號)在乾隆朝也開始出現。由於生產的發展,國家財政收入從乾隆二十八年開始逐年提高。原來每年財政收入是三四千萬兩,二十八年就達到47063610兩,四十二年達到最高點81824044兩。後來降低一些,但也達到六七千萬兩。
文化
- 編輯典籍
清朝皇帝中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和功績當以弘曆為最。在他統治期間,各種官修書籍達100餘種,完成了順治朝開始編撰的《明史》和康熙下令開始編寫的《大清一統志》,他又令臣下編成《續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大清會典》。除了這些歷史、制度方面的著作外,其他類別的著作,著名的有文字音韻《清文鑒》、文學《唐宋詩醇》、乾隆大閱圖地理《大清一統志》、農家《授時統考》、醫學《醫宗金鑒》、天文曆法《曆象考成後編》等重要文獻。
圖書編撰方面的最大成就是親自倡導並編成了大型文獻叢書《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叢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 纂,歷時9年成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近230萬頁,約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為禁書),涵蓋了古代中國幾乎所有學術領域。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來華歐洲傳教士的一些著作,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 興文字獄
乾隆帝才識過人,即位時正是他血氣方剛之時。他在康熙、雍正創建的“業績”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極力鎮壓當時的文化事業,將所謂的“康乾盛世”推向最高峰,其中“文字獄”在乾隆時期特為尤甚。弘曆為加強思想統治,也效法祖先大搞文字獄。弘曆把文字獄當成家常便飯,製造130多樁,占整個有清一代文字獄的80%,其中47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這意味著生者凌遲、死者戮屍、男性親族十五歲以上者連坐立斬。王錫侯《字貫》案、胡中藻《堅磨生詩抄》案、徐述夔《一柱樓詩》案都是發生在乾隆朝的文字獄大案。
- 建築藝術
在建築藝術方面,弘曆在北京及京畿保護、擴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祈年殿(換成藍色琉璃瓦)、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三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避暑山莊暨外八廟和木蘭圍場等,其中清漪園改瓮山為萬壽山,上建大報恩延壽寺(排雲殿),又建佛香閣。這些皇家園林,無不體現著清代園林文化的輝煌,是園林藝術史上的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除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外,多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社會
- 普免錢糧
弘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執政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據統計乾隆時期蠲免了正額賦銀兩億兩,加上歷年“災蠲”等的一億多兩,總計三億兩以上。
- 興修水利
弘曆關心水利建設。下令完成的水利工程,較大的有:河南南陽至商丘黃河河堤新築170餘里,清口及江南運河疏浚,江南淮陽運河挑浚,清河千里堤岸培築。此外,在他關心下,修了江蘇寶山至金山242里長的塊石簍塘和浙江金山至杭縣500裏海塘。這些水利工程起了防洪、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
外交
- 朝貢體系
乾隆時期清朝的藩屬國擴充到東南亞地區的安南(即越南)、南掌(今寮國)、暹羅(今泰國)、緬甸以及南洋群島的蘭芳共和國;西南喜馬拉雅山有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等國;中亞地區有哈薩克汗國、布魯特汗國、浩罕汗國、布哈拉汗國、愛烏罕(今阿富汗)、巴達克山、乾竺特與拉達克等國。
乾隆年間修撰《欽定大清通禮》時,將朝貢禮儀納入其中的《賓禮》,由“外國朝貢禮”和“冊封藩國禮”兩部分構成。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廷遣使臣德保、顧汝修冊封安南國王,再次發生禮儀之爭。
- 抑制俄國
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朝組織力量勘察了東北邊境多條河流的河源,抑制了沙俄在我國東北黑龍江流域的侵擾野心;而且在蒙古地區和西北新疆地區抑制了俄羅斯的侵略野心。
在貿易方面:雍正六年(1728年),中俄簽訂了《恰克圖條約》,自此恰克圖就成為中俄邊境貿易的市場。後來因為俄羅斯窩藏中方罪犯加上俄羅斯人在邊境搶劫,乾隆曾三次下令關閉恰克圖市場。清朝對俄羅斯進行了貿易制裁,外禁皮毛輸入,內禁茶葉輸出,使俄羅斯至少損失了五百萬盧布。
- 閉關鎖國
乾隆以後,清朝開始實行全面的閉關鎖國政策,一開始是四口通商,到後來只開放廣州一口對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壟斷其進出貿易,對出口貨物的種類也多有限制。
個人作品
文集
文集 | 介紹 |
---|---|
《樂善堂全集》 | 乾隆帝在藩邸時期詩文作品的集結。 |
《御製詩初集》 | 收錄御製詩4150餘首,系乾隆帝於乾隆元年至十二年(1736—1747年)所作,按年編次。 |
《御製詩集》 | 收錄的是乾隆帝所有的詩作,總計42,000餘首。 |
詩詞
類別 | 內容 |
---|---|
七絕 | 《如意湖》、《蘇堤春曉》、《過蒙古諸部落》、《薩爾滸》、《遼陽懷古》等 |
五律 | 《泛月》、《紫光閣閱武舉射》、《淑清院》、《顯通寺恭依皇祖元韻》等。 |
七律 | 《閱馬》、《閱古樓》、《姜女祠》、《響屧廊》、《賜沈德潛》、《盧溝曉月》、《題吳梅村集》、《中元觀河燈》、《經岳武穆祠》、《夏日題瀛台》、《讀《貞觀政要》、《賜大學士張廷玉》、《三月初八日幸圓明園》、《煙雨樓用韓子祁詩韻》 等。 |
其他 | 《高其佩指頭畫虎》、《題四面雲山亭子》、《檢近稿偶志》、《杜詩》、《仇英碧梧翠竹圖》、《題寧遠祖氏石坊》、《御午門受俘馘》、《山店》、《科爾沁》、《題宋宣和池塘秋晚圖》、《觀採茶作歌》、《喜鵲》、《擬古意》、《昭慶寺》、《桃花寺行宮即目》、《荷露烹茶》、《讀項羽紀》、《菜花》、《玉瀾堂》、《雨後昆明湖泛舟騁望》等。 |
人物評價
總評
正面評價
弘曆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有人說,統治紀錄的創造者應該歸為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但他的實際掌權時間不過50年。而乾隆帝手握專制皇權64年,一天也沒有與他人分享。乾隆帝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體健康,沒有遇到大災大病。其二,他在25歲的盛年繼位,獲得最高權力的過程非常順利,毫無波折。其三,他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歷史節點登上帝位。在此之前順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統治,已經給弘曆打下了良好的統治基礎。
乾隆帝還是一個深情而專一的丈夫。他與孝賢皇后伉儷情深,可謂舉案齊眉,恩愛無比。皇后去世後,弘曆悲痛欲絕,追念終生,寫下數百首悼亡之詩,其辭句感情真摯,令人動容。
弘曆還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詩人,他一生作詩41863首(也有說是三萬九千多首或者是十萬首的,但多不可信),而《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餘首。不過可惜乾隆雖然博覽群書,但是喜歡賣弄學問,為了韻腳甚至不惜造字,讓他的詩生僻難懂,還十分拗口。這也有可能是因為他作詩如此之多,卻沒有一首流傳下來的原因。
負面評價
但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專制者。嚴重壓抑了民眾甚至官僚階層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了同時也僵化了專制體制,給以後的發展製造了巨大障礙。乾隆帝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製造者之一。乾隆年間的文網之密,文禍之多,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的頂峰。
弘曆浪費奢侈。六下江南花費巨大。原本經過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國富民強國庫充盈,但在弘曆的揮霍下國庫卻變得囊中羞澀。六下江南還對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災難。晚年的弘曆更是變本加厲,埋下了讓清朝從“康乾盛世”極快的轉向了“道鹹衰世”之後一蹶不振走向滅亡的種子。
歷代評價
《清史稿·高宗本紀》:高宗運際郅隆,勵精圖治,開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於斯為盛。享祚之久,同符聖祖,而壽考則逾之。自三代以後,未嘗有也。惟耄期倦勤,蔽於權幸,上累日月之明,為之嘆息焉。
乾隆帝曾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所謂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乾隆帝總結自己的政績為: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外患,曰權臣,曰外威,曰女倡,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令皆無一仿佛者。
趙翼《廿二史札記》:惟我高宗純皇帝,當大一統之運,臨御六十年,親傳寶位,猶時勤訓政,享年至八十有九。今上自受禪後,極尊養之,誠無一日不親承色笑。視孝宗之一月四朝,曾不足比數焉。然則兩宮授受,慈孝兼隆,福德大備,真開闢以來所未見,豈不盛哉!
呂思勉:清朝的衰機,可說是起於乾隆之世的。高宗性本奢侈,在位時六次南巡,耗費無藝。中歲後又任用和珅,貪瀆為古今所無。官吏都不得不剝民以奉之,上司誅求於下屬,下屬虐取於人民,於是吏治大壞。
蔡東藩:卻說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多福多壽多男子,把人生榮華富貴的際遇,沒一事不做到,沒一件不享到。
崔瑞德: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強有力的君主,同時“又是一個最有爭議的人物”,他“集藝術家、詩人、焚書者、好戰者、窮人的保護者”於一身。他既“打敗了準噶爾,最終結束了中亞遊牧民族的分立狀態,強有力地擴大了清帝國的版圖”。而又剛愎自用,打了勞民傷財的“大小金川之役”和得不償失的“遠征越南、緬甸之戰”。他既編纂了保存浩瀚典籍的《四庫全書》,又大力焚書,濫行文字獄。他在位期間發展農業、提高生產力,養活了全國三億人口,使清朝的經濟達到鼎盛,但又喜怒無常,揮霍浪費,導致晚年面臨貧困和腐敗之局面。
閻崇年:①在清朝皇帝中,可以作為英傑人物來論說一番的只有四位皇帝——清太祖天命大汗努爾哈赤、清太宗崇德帝皇太極、清聖祖康熙大帝玄燁和清高宗乾隆大帝弘曆。乾隆是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乾隆又是在民間傳聞最多、被文藝作品演繹最多和官方文獻記載疑點最多的皇帝之一。②乾隆平準定回諸役,統一了準、回各部,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域的統轄,剷除了準噶爾東犯喀爾喀、威脅京師及大西北的禍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藏的社會安定。③乾隆帝執政時間過長,雖然自勵“持盈保泰”,但是月盈則虧,泰極否來。乾隆晚年,志驕意滿,思想僵化,喜諛惡諫,懶於進取,老人御政,宵小環繞,做了許多錯誤事情,積累了嚴重的社會矛盾。
親屬成員
父母
父親: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
嫡母:孝敬憲皇后(1679年6月20日—1731年10月29日),烏喇那拉氏。
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卒於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1777年3月2日),葬泰東陵。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
后妃
皇后(3位)
孝賢純皇后:(1712年—1748年),富察氏。弘曆之元配皇后。滿州鑲黃旗,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
純帝繼皇后:(1718年—1766年),烏拉那拉氏,初為嫻妃,名不詳。
孝儀純皇后:(1727年—1775年),魏佳氏,嘉慶帝生母。
皇貴妃(5位)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純惠皇貴妃蘇氏、慶恭皇貴妃陸氏
貴妃(5位)
忻貴妃戴佳氏、愉貴妃珂里葉特氏、循貴妃伊爾根覺羅氏、穎貴妃巴林氏、婉貴妃陳氏
妃(6位)
舒妃葉赫那拉氏、豫妃博爾濟吉特氏、惇妃汪氏、芳妃陳氏、晉妃富察氏、容妃和卓氏
嬪(6位)
儀嬪黃氏、怡嬪柏氏、恂嬪霍碩特氏、誠嬪鈕祜祿氏、慎嬪拜爾葛斯氏、恭嬪林氏
貴人(12位)
白貴人柏氏、金貴人柏氏、慎貴人柏氏、新貴人曾氏、瑞貴人索綽洛氏、福貴人索淖洛氏、秀貴人索綽洛氏、壽貴人柏氏、順貴人鈕祜祿氏、鄂貴人西林覺羅氏、武貴人索綽洛氏、陸貴人陸氏
常在(4位)
張常在張氏、寧常在寧氏、揆常在揆氏、平常在平氏
慧賢皇貴妃 | 嘉淑皇貴妃 | 純惠皇貴妃 | 孝儀純皇后 |
---|---|---|---|
皇子
皇長子,永璜(1728—1750),母哲憫皇貴妃。追封定親王,謚曰安。子二,綿德、綿恩。
皇次子,永璉(1730—1738),母孝賢皇后。雍正帝賜名,隱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弘曆密定皇儲緘其名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乾隆三年(1738年)薨,冊贈皇太子,謚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純惠皇貴妃,追封循郡王。子一,殤。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封履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皇五子,永琪(1741-1766),封榮親王,母愉貴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
皇六子,永瑢(1743-1790),封質郡王,母純惠皇貴妃。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賢皇后,弘曆欲立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殤,方二歲。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親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封儀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殤,未封。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殤,未封。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鏡泉,號少廠,別號詒晉齋主人,封成親王,生母為淑嘉皇貴妃,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生母為繼皇后烏拉那拉氏。
皇十三子,永璟,幼殤,未封。母繼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母為孝儀純皇后,即嘉慶帝。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殤,未封。母為孝儀純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儀純皇后。
公主
皇長女(1728—1729),幼殤,未封。母孝賢皇后。
皇次女(1731),幼殤,未封。母哲憫皇貴妃。
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1731—1792),母孝賢皇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色布騰巴勒珠爾。
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1745—1767),母純惠皇貴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嫁傅恆之子福隆安。
皇五女(1749—1755),幼殤未封。母繼皇后。
皇六女(1751—1758),幼殤未封。母忻貴妃。
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1756—1775),母孝儀純皇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嫁博爾濟吉特氏拉旺多爾濟。
皇八女(1757—1767),幼殤未封。母忻貴妃。
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1758—1780),母孝儀純皇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嫁烏雅氏札蘭泰。
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1775—1823),母惇妃,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下嫁和珅之子豐紳殷德。
軼事典故
乾隆博學
弘曆語言能力超群,精通滿語(包括老滿文和新滿文)、漢語和蒙古語,藏語和維吾爾語也達到了“能之”的程度,這在古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弘曆在位期間,才完成《明史》,編一朝史書,耗時百年之久。
弘曆不僅有文才,還善射。每年夏天弘曆接見武官後就在宮門外比試射箭。賽三次,每次射三箭。弘曆九箭一般中六七箭。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月,他在大西門射九箭,箭箭中的。
勤政安民
弘曆總是卯時(早上五時至七時)起床。要是夏天,這時天已亮了;要是冬天,五更才盡。在軍機值班的十多人,每晚留一人值班。恐怕第二天一早有事,非一人對付得了,便每日輪一人早上班相助,於是也在五更上班。平時大家不知弘曆何時起床。但從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後,弘曆從他寢室出來,每過一門,必響鞭炮一聲,憑此就知道乾隆聖駕已到乾清宮了。這個時候,要燃一寸長的蠟燭天才亮。軍機處的十多人,過五六天才輪上一個早班,已覺辛苦,但弘曆則是天天這么早就上朝了。
平時無事時弘曆也是如此。當西北用兵征準噶爾部和回疆之時,軍事情報到達,即使是半夜,弘曆也一定要起來親自過目,如有要事立即召集軍機大臣指示機宜,說很多話。趙翼作記錄,有時從起草到恭楷謄正,得要一兩個時辰,這時弘曆還披著衣服等他。
六下江南
弘曆在位六十年,曾六次南下巡視。他在《御製南巡記》中說:“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
乾隆下江南是仿其皇祖父康熙,目的之一是為了探訪民情;其二是為了加強清政權與江南地主士紳的聯繫;其三是為了河工,康熙時期主要是治理黃河;乾隆下江南除了視察黃河大壩,還視察浙江海塘等水力工程。弘曆自己說:“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然而,和康熙相比,乾隆下江南遊樂的目的大大增加。弘曆則是前呼後擁,大批后妃、王公親貴、文武官員相隨。沿途修行宮,搭彩棚,舳艫相接,旌旗蔽空。為搬運帳篷、衣物、器具,動用馬六千匹,騾馬車四百輛,駱駝八百隻,徵調夫役近萬人。不僅沿途地方官要進獻山珍海味,還要從全國各地運來許多食品,連飲水都是從北京、濟南、鎮江等地遠道運去的著名泉水。
秘立皇儲
弘曆即位初年效法漢人立“嫡長子”的做法,在乾隆元年(1736年),密立嫡出的永璉為皇太子。然而乾隆三年(1738年)永璉就死了,還不到十歲。後又立皇后生的二兒子永琮為皇太子,不久永琮也死了,才兩歲。一年後皇后富察氏死在東巡途中,弘曆十分傷心,遂遷怒於庶出的皇長子,皇長子不久憂懼而死,立儲的事讓弘曆傷透了心,他命令大臣不準再提立儲之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十三歲的弘曆已經沒有任何理由迴避立太子的問題了,這個時候,還活著的皇子只有六人,這六人中,又有兩個過繼給了兄弟,所以可供選擇的就只有四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弘曆覺得誰都不是理想的人選,相對而言永琰的缺點最少,於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弘曆下定決心,立皇十五子顒琰為太子。
寵信和珅
和珅原名善保,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比弘曆小近四十歲。和珅是弘曆從一個三等輕車都尉一手提拔起來的,確有不少長處如相貌出眾,語言才華超群,書法藝術有造詣等:通滿、藏、蒙古、漢語。和珅被重用初期,做過幾件好事,比如查辦雲貴總督李侍堯受賄案,在弘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潔的印象。皇帝交代的事他都能辦得井井有條。於是和珅平步青雲、恩寵無比。
弘曆晚年十分孤獨,多虧和珅上下溝通,既能讓國家機器保持運轉,又使皇帝不至於寂寞。而且和珅還能幫皇帝辦成很多別人辦不成的事,能幫皇帝背黑鍋,能為老年弘曆的奢侈揮霍提供財源,所以弘曆離不開和珅。於是從弘曆晚年以來,和珅逐漸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他可以影響皇帝,被人們私下稱作“二皇帝”。和珅十分貪婪,他不僅大肆受賄,還公開索賄。地方督撫為了息事寧人,每當給皇帝進貢都著給他帶一份。久而久之,和珅積累起了巨額的家產。
英使訪華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王以補祝弘曆八十大壽的名義派出以馬戛爾尼和副使斯當東為首800多人的使團訪問清帝國,並於次年到達。按清朝規定,外國使臣朝見清朝皇帝必須行三跪九叩禮。而馬戛爾尼認為這樣有損大英帝國的尊嚴,主張行單膝下跪的英式禮節。弘曆得知後非常生氣。經過磋商雙方達成妥協: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初六萬樹園歡迎宴會上行英式禮節;八月十三日,正式舉行乾隆萬壽典禮時行三跪九叩禮。
馬戛爾尼離開英國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讓他把一封信轉交乾隆。提出如下請求:開放珠山、寧波、天津等口岸通商;允許英國商人仿俄羅斯例在北京設一個貨棧買賣貨物;取消澳門和廣州之間的轉口稅,或照1782年的稅率減免;禁止向英國商人在海關關稅之外另行勒索;在珠山附近劃一個設有城寨的小島供英國商人居住、囤貨;在廣州附近劃出一塊地方允許英商居住,並自由往返澳門;允許英國人自由傳教等等。
陵寢墓地
裕陵位於孝陵以西的勝水峪,始建於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告竣,耗銀170多萬兩。裕陵明堂開闊,建築崇宏,工精料美,氣勢非凡。
1928年,弘曆去世近一百三十年後,軍閥孫殿英看準了弘曆後及慈禧太后陵墓的珍貴財寶,藉演習之名,率其部下盜掘弘曆後及慈禧太后之陵墓。士兵為得棺內珠寶,將弘曆梓棺劈開並大肆搜掠,弘曆後遺骸四散在地,情況奇慘;及後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派人前往收拾,亦只能找回部份遺骸,勉強砌回主體,並將帝後遺骸合葬一棺,重新安葬。
身世爭議
相傳乾隆帝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而是海寧陳閣老陳世倌之子。在雍親王(雍正)福晉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陳閣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個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後者則是個男孩。此時的雍正聽說後,密令家人將陳閣老請來,並強調一定要帶著小孩。然後藉口福晉要看孩子,將小孩帶入內室,將自己的女孩換給陳家。陳家後來發現不對,但不敢聲張。後來因為乳母多嘴讓弘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才六下江南時,暗去海寧省親。
從邏輯上說,弘曆不是雍正的長子。也就是說,雍正並不擔心無人繼承他的王位。而且,“九子奪嫡”的皇位之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雍正怎么敢與他人交換孩子,而給政敵留下話柄。血統歷來為儒家人倫所重視,在封建社會由是,以堂堂皇家之尊,不可能與普通臣民交換兒子,以致亂了皇家血統,因此,弘曆身世之謎可以確切地說子虛烏有。
有學者認為,雍正的繼位很大程度原因是因為弘曆的關係,是康熙看好弘曆,才給雍正做皇帝。康熙大帝有97個皇孫,能養育宮中親自教導的少之又少,弘曆即是其中之一,康熙第一次見到弘曆的時候,就感覺很親切,非常寵愛他,後來弘曆在御製詩集中多次寫詩懷念祖孫二人相處時的融洽。
藝術形象
類型 | 出品地區 | 詳細信息 |
電視劇 | 中國大陸 | 1993《梅花烙》:勾峰1996《宰相劉羅鍋》 :張國立1997《還珠格格》1—2部:張鐵林1999《雍正王朝》:賈致鋼2001《皇宮寶貝》:許文廣2001《鐵齒銅牙紀曉嵐》1—4部:張鐵林2001《九歲縣太爺》:李志輿2001《風流才子紀曉嵐》:朱泳騰2002《七品欽差劉羅鍋》:徐少強2002《夢斷紫禁城》:張勇手2002《乾隆王朝》:焦晃2002《龍鳳奇緣》:張鐵林2002《天下糧倉》:聶遠2003《曹雪芹》:馮遠征2003《還珠格格3》:狄龍2003《江南京華夢》:陳浩民2003《布衣天子》:張鐵林2004《少年大欽差》:吳孟達2004《少年寶親王》:黃少祺2005《少年嘉慶》:張國立2005《李衛辭官》:于波2005《宮廷畫師郎世寧》:趙寧宇2006《鐵將軍阿貴》:張鐵林2006《人小鬼大劉羅鍋》:王冰2007《少年訟師紀曉嵐》:李萌2007《嘉慶皇帝》:李法曾2008《東陵大盜》:過啟明2008《上書房》:袁弘2010《大內低手》:雷格生2011《甄嬛傳》:王文杰(劇中為熹貴妃養子)2011《新還珠格格》:邱心志2013《錢塘傳奇之乾隆那些事》:余少群2014《宮鎖連城》:湯鎮業2014《大清鹽商》:倪大紅2016《乾隆秘史》:王耀慶2017《如懿傳》:霍建華2018《延禧攻略》聶遠 |
港台地區 | 1992《滿清十三皇朝》:黃元申1994《洪熙官》 :黃允才1994《方世玉與乾隆皇》:張兆輝1997《乾隆大帝》:古天樂1991《戲說乾隆》:鄭少秋2001《才子佳人乾隆皇》:王皓2007《鐵嘴銀牙》:胡楓 | |
紀錄片 | 中國大陸 | 2006《圓明園》:演員待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