黿汁狗肉

黿汁狗肉

黿汁狗肉是江蘇省沛縣最有名的地方傳統特色名菜。黿汁狗肉呈醬紅色,色澤鮮亮,味美醇香,肉質韌而不挺,爛而不膩,可謂色、香、味俱佳。沛縣因此而成了古今聞名的“狗肉之鄉”。沛縣狗肉以涼食為主,食時用手撕肉不用刀切,其味尤佳。 樊氏狗肉,亦名黿汁狗肉,俗名沛縣狗肉。煮好上市的狗肉呈棕紅色,色澤鮮亮,氣味濃香,味道鮮美,入口韌而不挺,爛而不膩,既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又有助消化的藥用功能。沛縣狗肉和外地的相比,有著獨具一格的色、香、味,歷代名人,如北周庾信、南宋文天祥、明武宗朱厚照等過沛,皆以品嘗“狗肉佐美酒”為樂事。

基本信息

歷史起源

黿汁狗肉已有2100多年的製作歷史。據《史記》記載:劉邦手下名將樊噲,少時以屠狗為生。劉邦與他交深,常食肉不付分文,久之樊不快。為躲劉邦,樊將肉攤遷至湖東夏陽(今山東省微山縣夏鎮)。劉邦聞訊趕去,遇河受阻,正苦於無錢乘舟,忽河中游來一隻大黿,馱劉邦游過河去。劉邦找到樊噲,樊正愁狗肉無人問津,劉邦抓起狗肉就吃,經劉邦一吃,人們遂競相購食。其後,劉邦常乘黿

黿汁狗肉 黿汁狗肉

過河食之,樊噲惱黿,殺之與狗肉同煮,不料狗肉更香,狗肉售完,至此黿湯煮狗肉,香味不減。因此,沛縣狗肉又稱“黿汁狗肉”。

劉邦做泗水亭長後,得知樊噲殺了老黿,非常氣憤,將樊噲切狗肉之刀全部收走,且令他今後不準用刀。樊噲無奈,只好把狗肉用手撕碎出售。故“沛縣狗肉不用刀”的吃法一直流傳至今。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途經故里沛縣,宴請鄉親,以狗肉作飲,酒酣,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沛縣狗肉伴隨《大風歌》名揚四海。劉邦定天下後,樊噲將黿汁湯傳給其侄,世代相承。

烹製方法

原料

健壯活狗1條(約25千克)。

調料

上好香辣料,各種調料適量。

操作步驟

1、選健壯,7月齡25千克的狗,致昏、放血、剝皮、開膛、修整胴體,沖淨備用。

2、選1000克左右活甲魚一個,斷頭放血,沸水燙3分鐘,去內臟,洗淨。將狗肉分成4大塊,反覆洗刷,放入老湯中,添加清水,大火燒沸,加入甲魚及各種上好香辛料,1小時後下少許硝精排去污物,放精鹽,不斷翻動,1小時後熄火,蓋鍋燜燉4小時後撈出、晾涼,或淋上少許麻油,拆骨包裝或直接上市銷售。

風味特點

黿汁狗肉色澤鮮亮,醇香撲鼻,味美不腥,香味持久,肉質韌而不挺,味道鮮美,鹹淡適中,香氣濃郁持久,肉質鬆散,熟爛不膩。

營養價值

黿汁狗肉 黿汁狗肉

黿汁狗肉營養豐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謂之有強五臟、健腎脾、壯充力、化積痞、活水瘡、補五勞七傷之功效。我國各地很早就有食用狗肉的習俗,烤、蒸、煮做法各異,但惟有燜煮而成的沛縣狗肉才稱得上狗肉中之上品。黿汁狗肉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而且蛋白質質量極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對增強機體抗病力和細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顯作用。食用狗肉可增強人的體魄,提高消化能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性功能。狗肉還可用於老年人的虛弱症,如尿溺不盡、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可使老年人增強抗寒能力。中醫認為狗肉有溫腎助陽、壯力氣、補血脈的功效。

適用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老年人更佳。

食用提示

每次50克。狗肉腥味較重,將狗肉用白酒、薑片反覆揉搓,再將白酒用水稀釋浸泡狗肉1—2小時,清水沖洗,入熱油鍋微炸後再行烹調,可有效降低狗肉的腥味。吃狗肉後易口乾,喝米湯可糾正這一副作用。狗肉屬熱性食物,不宜夏季食用,而且一次不宜多吃。凡患咳嗽、感冒、發熱、腹瀉和陰虛火旺等非虛寒性疾病的人均不宜食用。忌吃半生不熟的狗肉,以防寄生蟲感染,忌食瘋狗肉。腦血管病人一般伴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狗肉熱性大、滋補強,食後會促進血壓升高,甚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因此,腦血管病人不宜多吃狗肉。大病初癒的人也不宜食用,因此時病人體虛,進補只能溫補。

食物禁忌

一忌患非虛寒病的人吃狗肉。狗肉屬熱性食物,一次不宜吃多。凡患咳嗽、感冒、發熱、腹瀉和陰虛火旺等非虛寒性病的人均不宜食用。

二忌吃半生不熟的狗肉。食用未熟透的狗肉,狗肉中滋生的鏇毛蟲會感染人體。

三忌食瘋狗肉。瘋狗的唾液中含有狂犬病毒,操作時只要人體皮膚有破損,就可能染上病毒,因此,瘋狗肉應堅決忌食。  

榮譽

1958年,劉少奇在沛縣品嘗了黿汁狗肉,連聲稱讚。  

2009年,“沛縣黿汁狗肉”進入了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江蘇省特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