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壩縣

邊壩縣

壩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地區西部,念青唐古拉山北麓。與波密縣、比如縣、索縣、洛隆縣、丁青縣接壤。總面積8773.7平方千米。2000年,總人口30818人。縣人民政府駐草卡鎮東馬通,郵編:855500。代碼:542133。區號:0895。拼音:BianbaXian。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邊壩縣邊壩縣

邊壩縣(東經95度,北緯31度);平均海拔高度為3,500米,最高海拔達5,500米以上;距地區所在地昌都400餘公里,距自治區首府拉薩市800餘公里。山高,絕壁千仞,遮天避日;谷深,一望無底,幽暗驚心;水急,湍湍如電,隆鳴震耳。

由於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森林面積2,400平方公里,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多年來由唯一的一條通道----昌邊公路與外界聯繫,使這片鎖定了貧窮和美麗的土地與同樣純樸的、固守著家園的各族民眾生生世世地相伴著。

該縣地處藏東南三江流域峽谷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境內山巒重疊,溝奎縱橫,海拔3500—5000米以上,相對高差大於1000米,平均海拔3600米。氣候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類型。有氣溫低,光照充足,日溫差大等特點。冬春多風,夏秋多雷雨冰雹,年無霜期在100天以下。年降水量為600毫米。該縣地處察隅強震帶與墨脫強震帶的交匯處,經常發生有感地震。其它自然災害主要為乾旱、雪災、冰雹、大風雪崩、山體滑坡、塌崩。

工業以鄉村民族手工業為基礎。縣建有機械榨油廠、石灰廠及採礦、電站等。東馬同有連線川藏公路的一般公路。相繼修通了東馬同至馬秀丹達、吳仁、松多、沙丁的公路。全縣通車裡程300多公里。

名土特產主要有青稞酒、酥油、蟲草、麝香、大黃、貝母、木鞍、裸腹重唇魚、怒江裂腹魚

行政區劃

邊壩縣轄2個鎮、9個鄉:草卡鎮邊壩鎮馬武鄉熱玉鄉尼木鄉沙丁鄉金嶺鄉加貢鄉馬秀鄉、都瓦鄉、拉孜鄉。共有105個行政村,284個自然村。

歷史沿革

邊壩,藏語意為“吉祥光輝、祥焰”。公元1265年,元朝第一任國師八恩巴為進一步加強對西藏地方的管理,從

邊壩縣邊壩縣

大都(今北京)返回邏娑(今拉薩),途經夏河灣(今夏林村)時,把一火把插在村旁土裡,並讓在此修建一座佛堂。佛堂建成後,隨取火炬之意,得名邊壩。

百年前,達隆宗因常遭土匪襲擾,將宗政府由普玉丁遷至夏河灣,臨時政府設在邊壩寺,改達隆宗為邊壩宗(清時寫作賓巴)。1951年,成立宗解放委員會,屬昌都地區解放委員會駐三十九族第一辦事處。

1960年1月,邊壩宗與沙丁宗合併改稱邊壩縣,縣政府駐夏林村。1968年2月,縣址從夏林村遷至怒江支流的麥曲河下游草卡鎮東馬同。

邊壩縣轄2個區,13個鄉(草卡鄉、邊壩鄉、拉孜鄉、都鄉、瓦地鄉、馬秀鄉、馬武鄉、熱玉鄉、尼木鄉、沙丁鄉、松許鄉、金嶺鄉、加貢鄉),105個村委會。

2000年,邊壩縣轄2個鎮、9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081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邊壩鎮4375草卡鎮5648金嶺鄉3455加貢鄉793熱玉鄉1749都瓦鄉2510拉孜鄉3283馬武鄉2071馬秀鄉2046沙丁鄉2898尼木鄉1990。

自然地理

邊壩縣地處藏東南三江流域峽谷地帶,歐亞大陸板塊的劇烈運動,使得邊壩縣水源大多劈山而出並形成了高山深谷的地貌,地勢南高北低。境內山巒重疊,溝整縱橫,海拔3500一5000米以上。

邊壩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北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

念青唐古拉山

念青唐古拉山脈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東約600公里,它西接崗庫卡恥,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的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它是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兩條大水系的分水嶺,同時將西藏自治區分為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地域。

“念青唐古拉”,藏語意為“靈應草原神”,由此可見藏民對它的崇敬相希望。這四座山峰及其周邊地區曾受到強烈的第四紀冰川作用,形成了如今較為陡峭的山嶺,尤其西北坡更是陡峭異常。山勢筆直,險要壯觀。主峰頂部形似鷹嘴,多斷岩峭壁。白天雲霧繚繞,常年為冰雪覆蓋。它有三條主要山脊:西山脊、東山脊和南山脊。受地形影響該地區冰川發育受到很大的限制。北坡附近,主要以橫向的山谷冰川和懸冰川為主,懸冰川冰舌末端往往高達5700米。南北兩側的峽谷中橫臥著兩條冰川,直瀉而下,多冰陡牆和明暗裂縫,險惡萬分而又奇特壯觀。這地區的粒雪線也比其他地區為高,達5800米以上。



主峰西北山麓是中國第二大鹹水湖納木措,意為“天湖”,海拔4716米,為世界上最高的大湖。伸入湖心的扎西半島上有扎西寺,虔誠的喇嘛教徒們不辭辛勞采這裡進香,向念青唐古拉神山和納木錯聖湖頂禮膜拜。湖區還有遊艇和小憩的藏式住所供遊客使用。主峰南麓是景色秀麗的羊八井谷地,這條谷地處在念青唐古拉山與岡底斯山中間的一條巨大地質斷裂帶上。

邊壩縣地處怒江、雅魯藏布江、麥曲三江流域。

邊壩縣邊壩縣

怒江

怒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青海唐古拉山麓,上游叫黑水河,藏族人民叫它“卡拉曲”。

怒江流經西藏從四川進入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經過貢山、福貢、瀘水縣後至保山、德宏,流進緬甸,注入印度洋。在怒江州的流程約400公里。

怒江在青藏高原上流淌,宛如一條綠地毯上的藍飄帶。進入藏南八宿前後,她便進入深不可測的高山峽谷。從海拔3000多米一降再降,降到海拔700餘米的深槽。

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高的大河之一,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在中國境內長2057千米。

邊壩縣氣候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類型。有氣溫低,光照充足,日溫差大等特點。冬春多風,夏秋多雷雨冰雹,年無霜期在100天以下。年降水量為600毫米。

經濟概況

邊壩縣以農業為主,兼有牧業、林業。主要農作物有青稞冬小麥春小麥、豆類、油菜等。主要飼養氂牛、犏牛、黃牛、馬、綿羊山羊等。工業以鄉村民族手工業為基礎。縣建有機械榨油廠、石灰廠及採礦、電站等。東馬同有連線川藏公路的一般公路。

相繼修通了東馬同至馬秀、丹達、吳仁、松多、沙丁的公路。全縣通車裡程300多公里。為最大限度發揮30萬元民族發展基金的作用,達到“興邊富民”的目的。

西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