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林縣

米林縣

米林縣地處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林芝地區西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東南部與墨脫縣相連,西部與朗縣相接,北部與林芝縣、西北部與工布江達縣毗鄰,南部與隆子縣相連。總面積為94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4萬畝,森林面積480萬畝。總人口2.3萬,轄3鎮5鄉(其中一個民族鄉),100個村民委員會。縣政府駐地東多村,距自治區首府拉薩市480公里,距林芝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八一鎮72公里,隸屬林芝地區,是米林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3700米。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8.2℃,年降水量641毫米,日照充足。珞巴族文化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米林縣米林縣

米林藏語意為“藥洲”。米林縣的前身為則拉崗宗。 1959年8月成立米林縣人民政府,因縣府設在米林村而得名,隸屬林芝地區管轄。1964年劃歸拉薩市管轄。1986年林芝地區恢復後,又劃林芝地區管轄。1961年5月,縣駐地由米林村遷至東多至今。

行政區劃

米林縣米林縣

臥龍鎮總人口2931人。米林鎮總人口4460人。派鎮總人口1771人。里龍鄉總人口1384人。南伊鄉總人口973人。扎繞鄉總人口2909人。羌納鄉總人口2149人。丹娘鄉總人口1470人。

全縣轄3個鎮、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米林鎮、臥龍鎮、派鎮、丹娘鄉、南伊珞巴族鄉、羌納鄉、里龍鄉、扎西繞登鄉。共有1個社區、73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米林鎮。

米林鎮轄1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東措社區;東多村、米林村、幫仲村。

臥龍鎮轄18個村委會:臥龍村、本宗村、日村、角木那村、本宗下卻村、加日村、麥村、臥龍夏卻村、普龍村、甲格村、日旭村、仙村、單嘎村、扎村、江中村、阿拉塘村、真多村、塘崩巴村。

派鎮轄12個村委會:多雄村、達林村、達渡村、給嘎村、加拉村、麥浪村、派村、雪嘎村、索松村。

丹娘鄉轄8個村委會:丹娘五村、崩嘎村、白拉村、仲沙村、魯霞村、朗嘎村、桑巴村、康布熱村。

南伊珞巴族鄉轄3個村委會:南伊村、才召村、瓊林村。

羌納鄉轄10個村委會:羌都崗村、巴嘎村、才巴村、西嘎村、崗嘎村、結果村、朗多村、米尼村、娘龍村、色沃村。

里龍鄉轄8個村委會:里龍村、仲莎村、才巴村、乃巴村、甲幫村、玉松村、朗貢村、德吉新村。

扎西繞登鄉轄11個村委會:彩門村、薩玉村、加瑪村、康莎村、龍安村、森波村、吞布容村、章達村、扎村、多卡村、雪巴村。

地理環境

位置

米林縣地處西藏東部、雅魯藏布江中游、念青唐古拉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西部與朗縣、北部與林芝縣、西北部與工布江達縣相毗鄰,南部與隆子縣相連。位於北緯28º39′~29º50′,東經93º07′~95º12′之間。

地形

米林縣東西狹長,西高東低,多寬谷,相對高度相差較小,全縣平均海拔3700米,呈山河谷地形。境內主要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縣界上的最高峰南跡巴瓦峰7782米與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壘峰隔江相望。

水文

米林境內河流眾多,雅魯藏布江從西向東橫貫全境,境內河段長250公里。全縣有5條較大的支流,河流總長1077公里,水利資源和淡水漁業資源豐富。

氣候

米林縣米林縣

米林縣屬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8.2℃,降水量641毫升,85%的雨水集中在6-9月份,無霜期為170天。印度洋與孟加拉灣暖流通過雅魯藏布江通道,形成亞熱帶、溫帶、寒帶並存的特殊氣候。年無霜期為170天。年降水量600毫米。主要自然災害有地震、土石流、春旱、冰雹和病蟲害等。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

米林藏語意為“藥洲”之意。氣候的多樣性造就了米林豐富的自然資源,全縣有2000多種高等植物。境內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主要有蟲草、紅景天、當歸、雪蓮、秦艽、雪山一枝蒿等。以及松茸、厥菜等多種菌類、蕨類植物。是世界呈現生物多樣性最典型的區域之一,堪稱生物基因庫。米林縣面積為947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萬畝,森林面積480萬畝。全縣有林地46萬公頃,森林復蓋率48.11,林木總蓄積量9150萬立方米。主要林木品種有冷杉、雲杉、高山松、華山松、落葉松、楊樺、高山櫟、青岡和巨柏等,是西藏自治區最大的原始林區之一。野生植物主要有蟲草貝母、當參、紅景天、天麻、三七、雪蓮花等。

動物資源

主要動物有耗牛、黃牛、騙牛、馬、驢、騾、山羊、綿羊、豬等。野生動物有豹、野耗牛、香捧、水獺等。

礦產資源

有石膏、石灰石、鉻、鐵、砂金、水晶石和電氣石等。

人口民族

2012年全縣總人口2.3萬人,其中農牧民人口1.69萬人,有藏、漢、珞巴、門巴、侗、回、彝、土家、羌等9個民族。

經濟概況

綜述

米林縣經濟屬農林區。現有電站、木材加工、糧食加工等一批基礎工業,其餘為民族手工業。截止2012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8.42億元,同比增長16.2%;財政收入實現4343萬元,同比增長17.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747元,同比增長15.8%,其中:現金收入達到6895元,同比增長19.8%。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17億元,同比增長47.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5億元,同比增長15.1%。

第一產業

米林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牧業為輔的半農半牧縣。耕地4.6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青稞、玉米、油菜等。草場面積15萬公頃,有林地46萬公頃。米林縣經濟屬農林區。糧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麥、冬小麥、青探、豌豆等。主要飼養耗牛、黃牛、騙牛、馬、驢、騾、山羊、綿羊、豬等。主要林木種類有冷杉、雲杉、高山松、華山松、楊椰、高山棟、巨相等。木材,總蓄積量4000萬立方米,年平均採伐量6萬立方米。

第三產業

截止2011年10月,米林縣的通電、通路、通水率分別達到了80%、86.4%、72.5%。廣播、電視復蓋率分別達到87%和98%。同時廈門市進一步加大了對口支援力度與資金投入,拓寬援藏領域,使援藏總資金突破4000萬元,總項目達28個,廈門社區文化廣場、汽車站、城網改造等9個工程項目已經完工。各類商業經營點360個,從業人員614人。有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稅務、工商、郵政、電信、移動通信等服務性機構。其中:全縣固定電話用戶354戶,移動通訊用戶800戶,村通電話率18,通光纜的鄉(鎮)達到60,鄉鄉實現了通郵。

交通概況

公路概況

米林縣公路通車裡程達490公里,境內有一條省道林邛公路,主要公路幹線有林邛線、崗扎線、崗派線三條。全縣行政通車率達86,鄉(鎮)通車率達100%。

空運概況

米林縣米林縣

國家投資億元修建的林芝米林機場距米林縣城12公里,72公里機場路從林芝修至米林縣城,並向南伊溝延伸2公里。

林芝機場於2003年10月開工建設,由國家發改委和民航總局共同投資7.8億元,系西藏自治區重點工程之一,設計年運送旅客量12萬人次,定位為支線旅遊機場,林芝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跑道長度3公里,寬(含道肩)60米,最大起降機型為波音757,停機坪可同時停放兩架該型飛機。

林芝米林機場海拔2949米,低於4334米的昌都邦達機場和3570米的拉薩貢嘎機場,在國內民用機場中排位第五。但該機場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周圍都是4000多米常年被雲霧籠罩的高山峻岭,飛機起降只能在狹窄彎曲的河谷中飛行,飛行航道最窄處距離峽谷兩側山脊不到4公里;另外機場多低雲天氣,風向多變並伴有風切變等紊亂氣流,每天14點至18點時段風速增至27米/秒,遠高于波音757機型15米/秒的適航標準,飛機只能利用上午時刻起降,根據氣象資料統計機場全年適航時間累計僅有100天。由於航路穿越峽谷狹窄曲折,超出了飛行正常標準,下降進近過程中飛機的近地自動報警裝置可能隨時觸發,同時因地形複雜,導航設備發射的信號會受到嚴重的地形遮蔽及干擾,飛行空域範圍受限很大,並且機場西邊的米林導航台距離中印實際控制線僅有11.2公里,使機組技術水準和心理素質面臨嚴峻考驗,要求機組的每一個空中轉向和每一次高度變化都必須精準無誤。林芝機場因其特有的高原地形地貌和惡劣多變的氣象條件,決定了該機場是國內民航淨空環境、氣象條件、導航站布局及飛行程式制定最為複雜、飛機起降和航班正點保障難度最高的機場,也是世界上最難飛行的機場之一。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米林基礎設施的建設,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全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78億元,(不包括機場和機場路),機場、機場路、崗派路等國家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完成了90戶582人的“天保搬遷”和82戶415人的扶貧搬遷工作。

教育事業

截止2011年,米林縣現有有中學1所,國小9所,在校學生3145人,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98%、99%以上,有2所幼稚園(附設幼稚園1所)。中學有米林縣中學,國小有米林縣中心國小、多卡中心國小、南伊鄉國小、里龍鄉國小、臥龍鎮國小、扎繞鄉國小、派鎮國小、丹娘鄉國小、羌納鄉國小。

文化事業

米林縣米林縣

截止2011年,全縣有電視差轉台1個,中波台1個,鄉村電視復蓋率達92%,廣播電視同步復蓋率達82.7,文化基礎設施有廈門文化廣場,有1個縣文化館,8個鄉(鎮)文化站,20個村級文化室。有縣人民醫院一所,鄉(鎮)衛生所8個。

歷史文化

珞巴民俗文化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

中國境內生活著2900多名珞巴人,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珞渝地區及附近的察隅、墨脫、米林等縣。珞巴族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為了保護珞巴族的民俗文化,西藏自治區在珞巴人聚居地建立了珞巴民族鄉,對當地的語言、建築、服飾等進行保護。

珞巴族內部部落眾多,主要有“博嘎爾”、“寧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實際情況和本民族意願,正式定名為珞巴族。

珞巴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各地方言差異較大,少數人通曉藏語和藏文。珞巴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長期保留著刻木結繩記數記事的原始方法。

● 衣著

珞巴族長期生活在高原峽谷,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纖維和獸皮為原料,是珞巴族衣著較突出的一個特點。在珞巴族地區流行一種叫“階邦”的草裙,是用雞爪谷的秸桿編成的。

珞巴族婦女喜穿麻布織的對襟無領窄袖上衣,外披一張小牛皮,下身圍上略過膝部的緊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兩端用帶子紮緊。

男子的服飾,充分顯示出山林狩獵生活的特色。他們多穿用羊毛織成的黑色套頭坎肩,長及腹部。背上披一塊野牛皮,用皮條系在肩膀上。

● 飲食

米林縣米林縣

燒烤,是珞巴族最常見的一種加工食物的方式。不管是植物性食物,還是動物性食物,都可以燒烤。整條魚投入火塘,埋上熱灰,用不多時便燜熟可吃。在山上捕獲到大的動物,除烤吃外,還切成肉條,烤熟後長期貯藏。用石塊烙制的食品也很常見。把蕎麥、玉米和達謝(一種木本棕類喬木樹桿加工後提取的澱粉)研磨後,用水調和成稀麵團,攤在燒紅的石片上,先烙熟一面,再翻烙另一面,如餅太厚,烙過後再埋人火塘的灰燼中,使其熟透。

● 服飾

具有當地民族特色服飾主要為工布服飾和珞巴服飾,工布地區不論男女都愛穿一種稱為“果秀”的長坎肩,夏天以氆氌縫製,冬天以毛皮縫製,多為黑色和紫色,如今還在“果秀”的領口、袖口、下襟鑲上布邊和緞邊,使之更加美觀。工布帽是圓筒型的,帽底縫一層綠色的綢子,帽沿鑲上一圈虹形彩緞。珞巴族利用野生植物纖維、羊毛為衣著的材料。由於長年狩獵,珞巴男人一般都跨長刀,身著皮毛獵裝或無袖長衣,頭戴獸皮帽或裹頭帕。女人穿圓領窄袖短衫,下身為緊身筒裙,小腿紮裹布。珞巴族男女都喜歡佩帶若干大串珠,垂至胸前。手腕帶鐵、銅、銀和藤鐲、鐵環。腰間掛有鐵、銅、銀鏈、銅質圓扣、小銅鈴、小串珠和大銅勺等,婦女背後懸掛銅鈸狀飾物等,腰間佩帶飾物的更多。

珞巴族始祖傳說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伊溝傳說

藏地藥王谷——南伊溝藏地藥王谷——南伊溝

南伊溝,有“藏地藥王谷”之稱,傳說藏藥始祖宇妥·雲丹貢布曾在此地煉丹並行醫授徒,是神秘藏醫藥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南伊溝位於西藏米林縣南部的南伊鄉境內,距縣城5公里。溝內生態保護完好,氣候濕潤,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平均海拔2500米,被譽為“中國綠色峰級的森林浴場”,“地球上最高的綠色秘境”該景區既是民俗旅遊點,又是生態旅遊區。

名優特產

雪蓮

雪蓮是菊科風毛菊屬雪蓮亞屬的草本植物,種類很多在西藏地一直是聖潔的象徵,因為它總是生存於冰山雪地之中。雪蓮生長在海拔4800-5800的高山荒坡以及雪線附近碎石間,雪蓮的這種適應高山環境的特徵是它長期生長在高山寒冷和乾旱條件下形成的。

貝母

貝母按習慣分為淅貝和川貝兩大類,生長在米林縣境內的均為川貝,年產量在100公斤左右。如果你曾因感冒而咳嗽不止,那就試試貝母吧,它可是止咳經痰的良藥,市場上的許多中成藥多含有貝母成份。

秦艽

秦艽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辛、性溫、歸胃、肝、膽經。秦的主要功能是祛風溫、清溫熱、止痹病、筋脈拘攣、骨節煩痛、日哺潮熱,小兒疳積發熱等症狀。米林縣年產量可達50噸左右。

炒青稞

炒青稞工具,首數大炒鍋,呈凹狀直徑40公分左右,二是鍋開篩,鍋底部布滿小洞,其作用是漏出細沙,可以將青稞粒與沙子分開。此外還有一個“T”形木製工具,長約40公分,橫樑部分一側開有兩頭相通的槽,可以用以端鍋、撥動燙沙子。炒青稞的灶是土坯砌成的,呈“串”字形,一排3、4個灶孔,灶孔大小、形狀與炒鍋等。點火後,一般將所有的灶孔都放上炒鍋,既可按順序炒來,流水作業,充分利用能源。炒青稞可是個技術活,普通人可炒不了,不是燙了手,就是炒糊了。一把炒得好的青稞,用一隻大碗才能裝下,白生生的,個個都像一朵朵小白花;聞起來香噴噴,吃上一把酥脆香甜,勝過崩出的玉米花。

風景名勝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眾多的山川河流,複雜的地形地貌,構成了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米林境內群山環抱,森林茂密,青山黛綠,雪山綿延;奔騰的江河,縱橫交錯,一瀉千里,沿江怪石險灘引人入勝;陡峭險峻的高山峽谷,秀美獨特。這裡有被稱為人類最後一處秘境的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有美麗神話傳說終年雲遮霧繞難以征服的世界十五高峰南迦巴瓦峰,有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匯合後形成的倒流景觀,有祛病養身的格嘎天然溫泉,有保護完好的南伊扎貢溝原始森林和植被。還有著名的扎西繞登、羌納寺兩大宗教文化景觀,當地“工布節”、“薩嘎達瓦節”等民族傳統節日、民族舞蹈、民族服飾、民族飲食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更是令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

● 派鎮大峽谷入口

派鎮屬米林縣管轄,地處雅魯藏布江峽谷入口處,海拔3000米。派鎮小集鎮(墨脫轉運站),位於米林縣派鎮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處,是墨脫縣與外界主要出入口,它是進入大峽谷和墨脫前難得的物質補給和遊憩地。這裡是南迦巴瓦峰最好的觀賞點。轉運站北臨雅魯藏布江,崗派公路沿江橫穿而過,水陸交通便利。河畔村莊綠樹掩映,遠處可以觀賞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的壯麗雪山風景。夏季時出入墨脫的商人、旅遊者從四邊八方會聚於此,熱鬧異常,已成為人流、物流、商貿、民俗、娛樂於一體的極具特色的重要集鎮。

● 南伊溝

該風景區位於米林縣南部的南伊珞巴民族鄉境內,距縣城7公里。

森林總面積達820公頃,氣候條件良好,年平均降水量675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8.2 ℃,林中動植牧資源十分豐富,有造型奇特的各種樹木、種子植物720餘種。主要包括松科植物、蕨類植物、藥用植物和觀賞價值高的植物,如:米林楊、紅柄柳、米林繁縷、米林烏頭、米林翠雀花、米林小果、米林黃茂,米林鳳仙花、米林五加、米林虎耳草、米林杜鵑、藏布杜鵑等。另外還有經濟價值較高的植物,可提取香精,如:小葉杜鵑沙棘等,也分布著一定數量的珍稀動物,瀑布、草甸、雪山、冰川隨處可見。同時,還分布著一定數量的大型食用、藥用真菌,藏藥材資源也十分豐富。景區內的主要景點有陰陽樹、天邊牧場等,南伊珞巴民族村也坐落在該溝內。

南迦巴瓦峰

被譽為“雲中的天堂”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米,藏語意為“直刺藍天的戰矛”或“雷電如火燃燒”。其巨大的三角形峰體終年積雪,雲霧繚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面目。南迦巴瓦峰的西坡是一陡峭的斷崖絕壁,直達谷底。而其西北則伸延出一條長長的山脊,由一系列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連線,高峰如鋸齒,如刃鋒,頂上復蓋著厚厚的冰雪。峰的南邊是乃彭峰,兩山之間發育著3條巨大的山谷冰川,一直往下伸延到鬱鬱蔥蔥的林海里。南迦巴瓦峰與圍繞南峰的舉世聞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平均相對高差在5000米以上,構成世界上地形轉折變化最劇烈的地方之一。在這獨特的熱帶山地生態系統中,發育、繁衍著複雜而豐富的植被類型和動、植物區系。被許多生物學家譽為“植被類型的天然博物館”、“山地生物資源的基因庫。”

西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