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縣

察雅縣

察雅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地區中南部。東經97°02′-98°05′,北緯30°01′-31°01′。東接貢覺縣,南芒康、左貢縣,西隔怒江與八宿縣相望,北與昌都縣毗鄰。縣域東西最大距離18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6千米。總面積8250.61平方千米。總人口5萬人(2003年)。縣人民政府駐煙多鎮,郵編:854300。行政區劃代碼:542126。區號:0895。拼音:Chaya Xian。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察雅縣察雅縣
察雅縣地處橫斷山脈,位於西藏昌都東南部,北連昌都縣,東鄰貢覺縣,南與芒康縣、左貢縣接壤,西與八宿縣毗鄰,縣城距昌都88公里。總面積8413平方公里,境內主要河流有瀾滄江金河麥曲河,河谷地帶最低海拔2900米,山峰最高海拔5000米,平均海拔3500米。全縣轄3鎮10鄉,153個行政村,總人口53628人。有藏、漢、白等民族,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99.8%。
察雅縣城(煙多鎮)、卡貢、吉塘等河谷地帶日照充足,乾濕分明,氣候溫和,經濟林木達3000餘畝,盛產香蕉、蘋果、葡萄、水蜜桃、核桃、梨等各類水果;種植各類蔬菜1100餘畝,主要有黃瓜、西紅柿、辣椒、土豆、玉米等,是藏東的水果、蔬菜生產基地。
察雅縣自然資源豐富,礦產主要有鐵礦、銅礦、鉛礦、煤礦等;藥材主要有蟲草、貝母大黃等;牲畜主要為氂牛、黃牛、馬、山羊、綿羊為主;野生動物主要有獐子、狐狸馬雞等;旅遊景點主要有吉塘酉西溫泉、煙多寺、香堆向康大殿、旺布摩崖造象等。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察雅縣緊緊抓住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及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結合縣情實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團結拼搏,真抓實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縣交通、能源、通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團結務實,與時俱進的察雅將在小康建設的宏偉事業中,再創輝煌!
察雅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民族特色凸顯、人文底蘊深厚,是觀光、旅遊、採風、探險、投資、創業的一方熱土,素有“藏東江南”之稱。

行政區劃

察雅縣轄3個鎮、10個鄉:煙多鎮、吉塘鎮香堆鎮宗沙鄉肯通鄉卡貢鄉擴達鄉新卡鄉王卡鄉阿孜鄉巴日鄉榮周鄉察拉鄉。共有153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察雅縣察雅縣
察雅,藏語意為“岩窩”。清代史料中寫作“乍丫”或“扎雅”,相傳17世紀中葉,藏傳佛教格魯派高僧嘎曲·扎巴江措在克貢村附近山頭的懸岩下修行,後人就把他修行的地方叫作“察雅”。
唐時屬吐蕃統治範圍。唐末至宋朝又歸“德巴”割據勢力統轄。元朝時為亦思馬爾甘萬戶府的轄地。明初隸屬於磨兒勘招討司。永樂年間,歸翰君南哥巴藏卜管轄。清朝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皇帝冊封麻滾寺第四世活佛羅桑郎吉為那門漢。並賜“講習黃法那門漢之印”,敕封察雅全部土地為其采邑,百姓為其屬民。清末,趙爾豐在川邊施行改土歸流,察雅亦在改流之列。1911年清政府在察雅設理事官。1912年察雅設縣。1915年後察雅歸西藏地方政府管轄,改稱察雅宗,設立“拉讓”府。1959年1月察雅宗解放委員會成立,1959年7月成立察雅縣。縣府現駐煙多鎮。

2000年,察雅縣轄3個鎮、9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300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煙多鎮9314吉塘鎮3527香堆鎮7633新卡鄉1765王卡鄉4688擴大鄉5317榮周鄉4928卡貢鄉4097宗沙鄉4008阿孜鄉1710巴日鄉4182肯通鄉1840。

自然地理

一是總體地勢高,地區切割深總體地勢在2900—4000米之間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全縣4500米以上的山有13座,其餘均為4500米以下的山嶺。現代河床水面海拔在2870米至3100米之間。地形切割一般為1500—1800米,最深可達2900米。
二是層壯地貌發育。察雅境內高原古地形明顯可見兩極平面。第一級海拔5000—5200米,第二級海拔一般在4500—5000米,其次河谷地常見,1—2級谷肩,海拔高度分別為3300—3400米,3600—3700米,局部寬谷河段發育有三至四級階地。
三是構造地貌明顯,海拔在4300米以下地帶,構造特徵突出,四是峽谷地貌典型的深切“Ⅴ”形容地。谷坡一般大於30度,谷寬60米—80米,大量形成的瀉流坡,亂石堆對河床及水利建設施產生較大的影響。
察雅縣境內地貌類型可分為高山深谷區山原區丘壯區三種。地貌由東部的高原和西部的高山深谷構成。

1、高山深谷。位於本縣西部,包括吉塘、卡貢、察拉、新卡、巴日、則松等鄉,占全縣總土面積的32.41%,地勢高差懸殊大,地表切割破裂,峽谷幽深,流水湍急,複雜的地形導致氣候的千差萬別,呈現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明顯垂直差異。陰坡濕潤,陽坡相對乾旱。2、三原區。分部在察雅中部,為麥曲河流域。包括煙多、榮周、香堆、旺卡、崗卡等鄉,占全縣總面積的34.24%,海拔3000米—4000米。河流下切加深,谷底仰望是山,山頂四顧如原。谷底農耕地海拔在3700米下。3、丘狀高原。分布在本縣東部,包括阿孜、宗沙、旺布、擴大等鄉,占全縣總面積的33.36%,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河谷寬淺,丘坡平緩,麥曲河的幾條支流(坤達曲、昌曲、旺布曲)十分發育。地勢高,氣候寒冷,無森林分布,農業利用畜牧業為主。
年平均氣溫11℃,無霜期150天左右,年降水量350毫米,集中在7、8、9三個月,年蒸發量1800毫米左右,為降水量的3.5倍。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察雅縣察雅縣
1、花崗石位於煙多鎮達壩村,距縣城6公里,麥曲河左邊,交通條件好,電力有保障。貯藏量2億立方米,質量較好,貯藏量豐富,市場前景廣闊,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2、鐵礦石位於卡貢鄉鄧許村西北半公里至1公里的瀾滄江兩岸,距縣城35公里,距昌都90公里,交通條件好,電力有保障,經勘控測量,鐵礦儲量1400萬噸左右,含鐵量在40%以上,屬中型中富鐵礦床。
3、石灰石、石膏石位於吉塘鎮吉塘村,距縣城63公里,距昌都57公里,214國道線,交通便利,電力有保障,儲藏量1.5億立方米以上。
4、煤礦位於王卡鄉巴貢村,距縣城60公里,儲量較為豐富,分布呈雞窩形狀,易開採,據昌都地區水泥廠化驗表明,燃燒值量為5000—6000大卡/公斤。
5、大理石廠位於卡貢鄉偉熱村,距卡貢鄉政府駐地3.5公里,儲量在2億立方米以上。
6、全縣金、銀、銅、等均有較為豐富的儲量,由於交通不便、缺乏資金和技術力量,目前尚未探明其具體的儲量以及含量。

民族手工業
1、榮周鄉麥堆手工業。麥堆被人們譽為“匠人之鄉”,是我縣民族工藝品的重點產地,製作的民族工藝品(藏刀、銀飾品、木碗),以其獨特的地方民族特色和精湛的工藝特點,在藏東享有很高的盛譽。
2、該縣具有豐富的畜牧業資源優勢,皮、毛質優價廉。2002年皮、毛產量達18.2萬張,毛絨產量達86.22噸,為發展皮衣、皮包、毛衣、羊毛衫地毯藏鞋厚墊等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目前吉塘鎮已開發出部門藏飾產品如:藏靴、藏衣等,其產品已普遍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
農業
全縣現有耕地49879畝,其中:水地21916畝,旱地27963畝,人均占有0.95畝,主要作物有青稞、小麥、豌豆、油菜、蕎麥。其中:青稞34672畝,小麥6618畝,油菜1878畝,蕎麥1320畝,豌豆5391畝。對發展綠色產品和蕎麥深加工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牧業
草地畜牧業是我縣支柱產業,畜牧業產值占全縣經濟的80%以上,其中:各類牲畜年末存欄數35.6萬頭(只、匹),其中:牛101796頭,馬騾驢17546匹,237471隻。現有草地主要分為: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水熱條件好,載畜量較高,優良牧草占84%,對發展草地率牧生產和畜產品加工、優質奶類產品具有廣闊前景,優勢在於綠色產品無污染。
林業
察雅的光熱資源和初具規模的水果生產(現有果園245個,3667畝,年產水果150萬斤,葡萄園80畝),對發展乾果產業和釀酒產業,建設最佳化林果業生產和生產基地有可觀前景。全縣森林覆蓋率約為5.8%,主要分布在酉西、亞許等地,經濟林木有蘋果桃子核桃葡萄花椒等,境內蘊藏有鐵、磷、鎂礦、石膏等礦產資源,溫泉地熱資源,金河水資源豐富,具有一定的開發前景和價值。積極實行國家政策進行退耕還林還草,全縣共有退耕還草5000畝。

經濟概況

察雅縣察雅縣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察雅縣緊緊抓住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及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 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結合縣情實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團結拼搏,真抓實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到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14084萬元,其中第一產業7034萬元,第二產業3830萬元,第三產業3220萬元,GDP發展速度為19%;縣級財政收入226萬元;鄉鎮企業收入700萬元,多種經營創收2600萬元,民族手工業收入650萬元;糧食總產量達2620萬元;牲畜存欄總數37.69萬頭(只、匹)。

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718元,現金收入697元。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全縣13個鄉鎮通電話;12個鄉鎮通公路,年察公路黑色路面也將於2005年6月竣工;建有水電站6座,光伏電站9座,縣級麥曲河電站與昌都金河電站聯網,電力充足;全縣交通、能源、通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

旅遊概況

察雅縣位於西藏東南部,昌都地區南部,地處橫斷山脈北段,地形獨特,山高谷深,幅員841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氣溫為11攝氏度,無霜期150天左右,年降水量350毫米,集中在7、8、9月份,察雅縣歷史悠 久,文化源遠流長,境內文化遺址多,風景名勝別具一格,奔騰不息的江水,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構成獨特的高原自然風光,並且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察雅縣境內居住有藏族、回族漢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縣城交通發達,南與芒康,東臨貢覺,西連江達、昌都,總人口約54586人,轄三鎮十一鄉,153個行政村,是旅遊、避署、休閒、度假的勝地。

察雅縣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大力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對振興察雅經濟,增加民眾收入,促進察雅經濟建設早上新台階有重要意義,我縣旅遊資源開發可分為三條線:1、邦昌線;2、縣城至王卡線;3、縣城至香堆至宗沙線。十一個點:1、卓瑪溫泉度假村;2、德瑪雪山;3、煙多寺(瑪貢扎西央啟);4、恩達溫泉瀑布;5、王卡羅榮溝石刻群;6、香堆向康寺;7、角克寺;8、仁達摩崖石刻;9、尼薩普巴溶洞;10、薩嘎日初寶塔林;11、滄曲嘛呢卓珠(巨型六字真言)。

西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