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1917年首度頒發的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係出於十九世紀報紙出版人約瑟夫.普立茲(Joseph Pulitzer)的發想。他在遺囑中捐贈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200萬美元,用來成立一所新聞學院並設立鼓勵公共服務、公共道德、美國文學和教育提升的獎項。如今,普立茲獎委員會每年頒發21個獎項,包括十四個新聞獎,參選作品超過2000組。普立茲新聞攝影獎係於1942年首度頒發,參選作品「可以是一張照片或多張照片,乃至系列照片或一整套照片。」1968年,委員會決定擴大攝影獎種類,將原先的現場新聞攝影獎(spot news photography)改名為突發新聞攝影獎(breaking news photography),另外增設特寫攝影獎(feature photography)。
本書集結了164幅、自1942年至2012年的普立茲攝影獎完整得獎作品。至今每位新聞攝影記者仍在努力的爭取此項榮耀。
作者介紹
西瑪.魯賓(Cyma Rubin)紐約「商業娛樂公司」(Business of Entertainment, Inc.)總裁。魯賓女士是製作人、導演兼編劇,曾獲東尼獎(Tony Award)與艾美獎(Emmy Award)。魯賓監製的作品包括榮獲東尼獎的百老匯音樂劇《不,不,納內特》(No, No, Nanette),倫敦電影節(London Film Festival)年度傑出影片《葛瑞瑟的宮殿》(Greaser's Palace),多部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電影,百事可樂的多媒體表演,休士頓大歌劇院(Houston Grand Opera)的歌劇《波吉與貝絲》(Porgy and Bess),以及兩部為日本電視台製作的紀錄片:《波吉與貝絲的製作過程》(The Making of Porgy and Bess)和《約瑟夫.普立茲的故事》(The Joseph Pulitzer Story)。1999年,魯賓製作並導演特納電視網(Turner Network Television)的特別節目《衝擊時刻:普立茲新聞攝影獎作品的故事》(Moment of Impact: Stories of the Pulitzer Prize Photographs),贏得艾美獎與泰利獎(Telly Award)的最佳紀錄片獎。普立茲攝影獎作品在日本和南韓展出時,魯賓女士擔任策展人與製作人,目前她擔任《瞬間的永恆:普立茲新聞攝影獎作品展》巡迴展的策展人。魯賓還製作、編寫並共同編輯展品目錄,由新聞博物館與「商業娛樂公司」共同出版。
艾瑞克.紐頓
早年任職《奧克蘭論壇報》(The Oakland Tribune),一路由工友晉升為總編輯。1989年,紐頓領軍採訪加州洛瑪普瑞塔(Loma Prieta)地震,次年為《奧克蘭論壇報》贏得普立茲現場新聞攝影獎。紐頓曾任新聞博物館總編輯,也是該館首位新聞史學者。目前他擔任「約翰與詹姆斯.奈特基金會」(John S. and James L. Knight Foundation)新聞計畫副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