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羥基苯甲酸乙酯

對-羥基苯甲酸乙酯

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別名:尼泊金乙酯,一種食品添加劑,用作防腐。

簡介

質量標準質量標準
對-羥基苯甲酸乙酯
Ethy-P-Hydroxybenzoate(Ethylparaben)
別名:尼泊金乙酯
編碼:GB17.007;INS214
性狀:無色細小結晶或結晶狀粉末,幾乎無臭,稍有澀味,對光和熱穩定,無吸濕性,熔點116~118℃。1g本品約溶於1340mL、25℃的水、1.4mL丙二醇和100mL花生油。
製法:由對-羥基苯甲酸與乙醇在酸催化下酯化而製得。

鑑別方法

(1)取本品0.5g,加入NaOH溶液(1+25)10mL,煮沸30min後,蒸發濃縮至5mL後冷卻,用稀H2SO4溶液(1+20)調至酸性。過濾收集沉澱,用水洗滌,在105℃乾燥1h,熔點為213~217℃。
(2)取本品0.05g,加入乙酸2滴及硫酸5滴,加熱5min時溶液產生乙酸乙酯的氣味。

毒理學依據

1.LD50小鼠口服5g/kg體重。
2.ADI0~10mg/kg體重(以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總量計,FAO/WHO,1994)

使用要點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性質與其R基團有直接的相關性,見下表: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性質與其R基團有直接的相關性,見下表:
使用:防腐劑
1.使用注意事項
(1)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於1923年建議作為食品和藥品的防腐劑。自從苯甲酸鈉大量投產後,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使用大量減少。其特點是毒性較苯甲酸等低,抗菌作用與pH無關,但水溶性較低和具有特殊的氣味,使其在食品防腐中的套用有局限性。
(2)對-羥基苯甲酸酯類的性質與其R基團有直接的相關性,見右表:
隨著R基團的增大,毒性降低,抗菌性增高,對水溶性減小(脂溶性增大)。而異丙脂、異丁酯的毒性分別比丙酯和正丁酯的毒性要大。
(3)由於對-羥基苯甲酸酯的水溶性較低,使用時通常先將它們溶於氫氧化鈉、乙酸或乙醇溶液中。對-羥基苯甲酸酯鈉的水溶性增高,但貯藏穩定性降低。
(4)許多國家,允許將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乙酯、正丙酯、丁酯作為食品防腐劑。美國多使用丙酯。日本多使用丁酯,一般都是將不同的酯類混合使用,也可與苯甲酸等混合使用,取其協同作用,以提高防腐效果。
(5)對-羥苯甲酯除對真菌有效外,由於它具有酚羥基,所以抗細菌性能比苯甲酸、山梨酸都強。它的抗菌作用在Ph4~8的範圍內均有很好的效果。
(6)對-羥基苯甲酸酯的作用機制基本類似苯酚,它可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使細胞蛋白質變性,並抑制微生物細胞的呼吸酶系與電子傳遞酶系的活性。
(7)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在脂肪制、乳製品、魚肉製品、飲料、糖果中均有套用。由於它在較高溫度下可明顯地感覺出其氣味,因此在成品中的濃度一般在0.05%以下。
2.使用範圍及使用量
(1)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GB2920-1996)規定:對-羥基苯甲酸乙酯(以對-羥基苯甲酸計)用於果蔬保鮮的最大使用量為0.012g/kg;食醋,0.10g/kg;碳酸飲料,0.20g/kg;果汁(果味)型飲料、果醬(不含罐頭)、醬油、醬料,0.25g/kg;糕點餡,0.5g/kg(單一或混合用總量),蛋黃餡,0.20g/kg。
(2)我國台灣省《食品添加劑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1996)規定:對-羥基苯甲酸乙酯、丙酯、丁酯、異丙酯、異丁酯,以對-羥基苯甲酸計,總的最高使用量:醬油,0.25g/kg以下;醋、碳酸飲料,0.1g/kg以下;水果及果蔬的外皮,0.012g/kg以下。並且規定,對-羥基苯甲酸的酯類可以混合使用,但不得與其他防腐劑混合使用。在混合使用時,要按對-羥基苯甲酸的總量計算,不得超過標準。
(3)日本規定:對-羥基苯甲酸乙酯、丙酯、丁酯、異丙酯、異丁酯,按對-羥基苯甲酸計,最高使用量:醬油,0.25g/L;水果辣醬油,0.2g/L;醋,0.1g/L;清涼飲料、果子露,0.1g/L;水果、果裝表皮,0.012g/kg。

盤點食品包裝袋背後的秘密

走進商店隨便拿起一件食品背後總是林林總總地羅列了很多化學成分,這些化學成分都是做什麼的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