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

吳念真

吳念真(Wen-ching Wu),原名吳文欽 ,1952年8月5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縣瑞芳鎮,中國台灣導演、作家、編劇、演員、主持人。 1977年,創作個人首部小說集《抓住一個春天》 。1979年,出版電影劇本《尋找太平天國》 。1981年,擔任校園電影《同班同學》的編劇,該片獲得第1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83年,擔任劇情電影《海灘的一天》的編劇 ,該片入圍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1984年,擔任劇情電影《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的編劇 ,該片獲得第2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86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父子之間》;同年,擔任劇情電影《芳草碧連天》的編劇,該片入圍第2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1989年,擔任劇情電影《悲情城市》的編劇 ,該片入圍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1990年,擔任劇情電影《客途秋恨》的編劇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1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1992年,憑藉歌曲《戲棚腳》獲得第5屆金曲獎最佳方言歌曲作詞人獎。1994年,執導劇情電影《多桑》 ,該片入圍第3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2000年,主演家庭親情電影《一一》 。2005年,開始在台灣公共電視主持訪談節目《這些人那些人》,他憑藉該節目獲得第41屆台灣電視金鐘獎資訊綜藝類最佳主持人獎 。2009年,監製劇情電影《帶我去遠方》 。2013年,自編自導劇情短片《新年頭老日子》 。2017年,吳念真獲得第37屆台灣地區最高行政機構文化獎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吳念真 吳念真

吳念真家境貧寒,自幼在礦區長大 。 1967年,吳念真從省立基隆中學國中部畢業後到台北工作 ,並利用工作之餘就讀延平中學補校完成高中學業。1976年,進入輔仁大學夜間部會計系 ,白天則擔任台北市立療養院圖書館管理員。

1977年,創作的小說集《抓住一個春天》出版,該小說集以描寫台灣北部礦區的鄉間生活為主 。1979年,出版電影劇本《尋找太平天國》 ;同年,擔任劇情電影《香火》的編劇。1980年,吳念真進入中央電影公司擔任編審 。

1981年,擔任校園電影《同班同學》的編劇,該片獲得第1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82年,擔任劇情電影《慧眼識英雄》的編劇,該片由林青霞、王冠雄共同主演;同年,與小野聯合擔任劇情電影《老師,斯卡也答》的編劇;此外,還與胡金銓、小野聯合擔任了古裝電影《天下第一》的編劇。

1983年,擔任劇情電影《海灘的一天》的編劇 ,該片講述了某日清晨,海灘上發現了一具男性屍體,又在另一處發現了不知何人丟棄的衣物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影片入圍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同年,擔任劇情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的編劇 ,該片入圍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隨後,為蘇芮的歌曲《一樣的月光》填詞 ;此外,還與黃百鳴聯合擔任了劇情電影《搭錯車》的編劇,該片由孫越、劉瑞琪、李立群聯袂主演 。

1984年,擔任劇情電影《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的編劇 ,該片獲得第2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同年,為蘇芮的歌曲《是不是這樣》填詞。1985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八番坑口的新娘》上映;8月,由其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台北神話》上映,該片由藍心湄、孫越共同主演;同年,擔任劇情電影《國四英雄傳》的編劇,該片由麥大傑執導;此外,還擔任了劇情電影《殺夫》的編劇。

1986年,由其執導的親情電影《父子之間》上映;同年,擔任劇情電影《芳草碧連天》的編劇,該片入圍第24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隨後,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父子關係》上映,該片根據劉溢川的短篇小說《小小紅門》改編,影片獲得第2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此外,還與朱天文共同擔任了劇情電影《戀戀風塵》的編劇 。

1987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桂花巷》上映 ,並為該片製作插曲,該插曲獲得第2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獎 ;同年,擔任劇情電影《期待你長大》的編劇。1988年,創作短篇小說選集《特別的一天》,該小說集以描寫台灣北部礦區的鄉間生活為主 ;同年,擔任劇情電影《海峽兩岸》的編劇,該片入圍第2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隨後,為楊宗憲的歌曲《別問阮的名》填詞;此外,還擔任了劇情電影《老科的最後一個秋天》的編劇。

1989年,擔任劇情電影《悲情城市》的編劇 ,該片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講述了林氏家族兄弟四人的遭遇和生活,影片入圍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同年,離開中央電影公司成為自由編劇;隨後,為庾澄慶的歌曲《等待明天》填詞;此外,還擔任了劇情電影《風雨操場》的編劇,該片由張世、李興文合作主演。

吳念真 吳念真

1990年,擔任劇情電影《客途秋恨》的編劇 ,該片獲得第2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作劇本獎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1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同年,擔任紀錄片《沒有太陽的日子》的編劇,該片由舒琪執導。1991年,擔任劇情電影《兄弟珍重》的編劇,該片由萬梓良、恬妞等共同主演;同年,擔任編劇的動作電影《大哥大續集》上映;此外,還擔任了劇情電影《極道追蹤》的編劇 。

1992年,為楊宗憲演唱的歌曲《戲棚腳》、《爸爸親像山》、《天涯總有相會時》填詞,他憑藉歌曲《戲棚腳》獲得第5屆金曲獎最佳方言歌曲作詞人獎;同年,擔任劇情電影《無言的山丘》的編劇 ,該片由澎恰恰、楊貴媚合作主演,影片獲得第2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隨後,擔任劇情電影《阿呆》的編劇,該片講述了一個患有腦病的憨傻少年阿呆的觸目驚心的少年往事;此外,還擔任了劇情電影《上海假期》的編劇,該片由許鞍華執導。1993年,擔任傳記電影《戲夢人生》的編劇,影片以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為敘事主線。

1994年,出版電影劇本《多桑:吳念真電影劇本》 ;同年,執導由蔡振南、梅芳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多桑》 ,該片入圍第3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獲得第12屆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995年,擔任劇情電影《超級大國民》的編劇;同年,擔任電視節目《台灣念真情》的主持人。1996年,執導由林正盛、江淑娜、楊宗憲聯袂主演的喜劇電影《太平天國》 ;同年,擔任喜劇電影《四個不平凡的少年》的編劇,該片由朱延平執導。

1997年,擔任劇情電影《義膽忠魂1997》的編劇;同年,創作散文集《台灣念真情1:之尋找台灣角落》 。1998年,創作散文集《台灣念真情2:之這些地方這些人》 。2000年,與于美人共同擔綱陳水扁政府中華民國總統就職晚會主持人;同年,與李凱莉、金燕玲聯合主演家庭親情電影《一一》,在片中飾演常常覺得與周圍格格不入的簡南俊 ;隨後,擔任喜劇電影《純屬意外》的製作人;此外,還為江蕙的歌曲《夢前塵》填詞。

2002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集《台灣念真情》出版,該散文集由吳念真製作的同名電視節目的旁白結集而成 ;同年,創作舞台劇劇本《青春小鳥》 。2003年,創作繪本故事《八歲一個人去旅行》 ,該作品獲得第28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圖畫書類;同年,創作舞台劇劇本《人間條件: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 。2004年,執導紀錄片《台灣生態探索》;同年,執導紀錄片《阿祖的兒子》。

2005年,開始在台灣公共電視主持訪談節目《這些人那些人》,該節目介紹台灣各階層人物的奮鬥小故事,他憑藉該節目獲得第41屆台灣電視金鐘獎資訊綜藝類最佳主持人獎 ;同年,創作繪本故事《921紀念繪本,鞦韆、鞦韆飛起來》;隨後,參演電視劇《偵探物語》。

2006年,執導並參演舞台劇《人間條件2:她和她生命中的男人們》,在劇中飾演葬儀社工作人員、老咖啡廳服務生、選舉助選員 。2007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天光》上映;同年,創作並參演舞台劇《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 。

2009年,監製劇情電影《帶我去遠方》,該片由傅天余自編自導 ;5月,創作舞台劇劇本《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 ;8月7日,由其參演的電視劇《那一年的幸福時光》播出 。2010年,為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創作並執導改編自鄭清文作品的舞台劇《台灣文學劇場:清明時節》 。2011年,與王童、侯孝賢等聯合執導以“台灣特有”為題旨的劇情電影《10+10》 ;同年,創作隨筆《這些人,那些事》 。

2012年,為蔡英文拍攝“女人當家”電視廣告;同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集《台灣念真情》出版 ;此外,還創作了舞台劇《人間條件5 :男性本是漂泊心情》 。2013年,自編自導由林美秀、羅北安、林聖家聯合主演的劇情短片《新年頭老日子》 ;同年,為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創作並執導改編自王鼎鈞作品的舞台劇《台灣文學劇場:單身溫度》。

2014年, 為綠光劇團世界劇場創作並導執導舞台劇《八月,在我家》,該劇改編自普利茲戲劇獎作品《August: Osage County 》 ;同年,創作舞台劇《人間條件6 :未來的主人翁》 。2015年1月,由其執導的舞台劇《台北上午零時》首演 。2017年,吳念真獲得第37屆台灣地區最高行政機構文化獎 。

個人生活

吳念真是家中長子,父親是礦工 ,還有個兒子吳定謙 。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5年《台北上午零時》舞台劇
2013年《新年頭老日子》電影
2011年《10+10》電影
2007年《天光》紀錄片
2006年《人間條件2:她和她生命中的男人們》舞台劇
2004年《台灣生態探索》紀錄片
2004年《阿祖的兒子》紀錄片
2001年《人間條件: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舞台劇
1996年《太平天國》電影
1994年《多桑》電影
1986年《父子之間》電影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5年《台灣文學劇場:押解菜鳥警察老扒手》(與李明澤共編)舞台劇
2014年《人間條件6 :未來的主人翁》舞台劇
2014年《八月,在我家》舞台劇
2013年3月《台灣文學劇場:單身溫度》舞台劇
2013年《新年頭老日子》電影
2012年 《人間條件5 :男性本是漂泊心情》 舞台劇
2010年10月《台灣文學劇場:清明時節》舞台劇
2009年5月《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舞台劇
2007年12月《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舞台劇
2006年2月《人間條件2:她和她生命中的男人們》舞台劇
2003年《人間條件: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舞台劇
2002年《青春小鳥》舞台劇
1997年《義膽忠魂1997》電影
1996年《四個不平凡的少年》電影
1996年《太平天國》電影
1995年《超級大國民》電影
1994年《多桑》電影
1993年《戲夢人生》電影
1993年《異域之末路英雄》電影
1992年《上海假期》電影
1992年《無言的山丘》電影
1992年《阿呆》電影
1991年《極道追蹤》電影
1991年《大哥大續集》電影
1991年《兄弟珍重》電影
1990年《客途秋恨》電影
1990年《沒有太陽的日子》電影
1989年《悲情城市》電影
1989年《魯冰花》電影
1989年《風雨操場》電影
1988年《落山風》電影
1988年《海峽兩岸》電影
1988年《老科的最後一個秋天》電影
1987年《桂花巷》電影
1987年《期待你長大》電影
1986年《戀戀風塵》電影
1986年《父子關係》電影
1986年《芳草碧連天》電影
1985年《殺夫》電影
1985年《國四英雄傳》電影
1985年《台北神話》電影
1985年《八番坑口的新娘》電影
1984年《老莫的第二個春天》電影
1983年《搭錯車》電影
1983年《兒子的大玩偶》電影
1983年《海灘的一天》電影
1983年《台上台下》電影
1982年《天下第一》電影
1982年《老師,斯卡也答》電影
1982年《慧眼識英雄》電影
1981年《同班同學》電影
1979年《香火》電影

音樂作品

主持作品

時間名稱備註
2005年《這些人、那些人》公視
1995年《台灣念真情》TVBS無線衛星電視台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16 黑白 ---- 游堅煜, 李權峰 王傳一, 李妍瑾
2014 山豬溫泉 ---- 郭珍弟 蔡振南, 陸奕靜
2013 總鋪師 ---- 陳玉勛 楊佑寧, 夏于喬
2006 練習曲 ---- 陳懷恩 東明相
2000 一一 N.J. 楊德昌 金燕玲
2000 純屬意外 ---- 洪智育 向語潔, 屈中恆
1997 侯孝賢畫像 ----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朱天文, 侯孝賢
1996 麻將 Gangster in Black Suit 楊德昌 柯宇綸, 維吉妮·拉朵嫣
1985 青梅竹馬 Taxi driver 楊德昌 蔡琴, 侯孝賢
1985 最想念的季節 ---- 陳坤厚 張艾嘉, 李宗盛
1984 我愛瑪莉 獸醫 柯一正 李立群, 張華坤

參演電視劇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09那一年的幸福時光陳定河游監煜, 徐輔軍, 陳希聖郭采潔, 楊一展
2005偵探物語台灣警察

參演舞台劇

時間名稱飾演
2007年《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水電工
2006年2月《人間條件2:她和她生命中的男人們》葬儀社工作人員、老咖啡廳服務生、選舉助選員

文學作品

時間名稱備註
2014年《人間條件1: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話劇劇本
2012年《台灣念真情》散文集
2011年《這些人,那些事》隨筆集
2005年《921紀念繪本,鞦韆、鞦韆飛起來》繪本故事
2003年《八歲一個人去旅行》繪本故事
2002年《台灣念真情》散文集
1998年《台灣念真情2:之這些地方這些人》散文集
1997年《台灣念真情1:之尋找台灣角落》散文集
1994年《多桑:吳念真電影劇本》電影劇本
1988年《特別的一天》短篇小說選集
1979年《尋找太平天國》電影劇本
1977年《抓住一個春天》小說集

監製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9年《帶我去遠方》電影
2000年《純屬意外》電影

獲獎記錄

電影獎項
  • ▪ 1994 第31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多桑 (提名)
  • ▪ 1994 第12屆 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多桑 (獲獎)
  • ▪ 1994 第8屆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影評人獎 多桑 (獲獎)
  • ▪ 1992 第29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無言的山丘 (獲獎)
  • ▪ 1991 第10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 客途秋恨 (提名)
  • ▪ 1990 第27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作劇本獎 客途秋恨 (獲獎)
  • ▪ 1989 第26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悲情城市 (提名)
  • ▪ 1988 第25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海峽兩岸 (提名)
  • ▪ 1987 第24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獎 桂花巷 (獲獎)
  • ▪ 1987 第24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芳草碧連天 (提名)
  • ▪ 1986 第23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父子關係 (獲獎)
  • ▪ 1984 第21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獲獎)
  • ▪ 1983 第20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兒子的大玩偶 (提名)
  • ▪ 1983 第20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海灘的一天 (提名)
  • ▪ 1981 第18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同班同學 (獲獎)
電視獎項
  • ▪ 2006 第41屆 台灣電視金鐘獎資訊綜藝類最佳主持人獎 這些人、那些人 (獲獎)
音樂獎項
  • ▪ 1993 第5屆 金曲獎最佳方言歌曲作詞人獎 戲棚腳 (獲獎)
文學獎項
  • ▪ 2004 第28屆 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圖畫書類 台灣真少年系列3:八歲,一個人去旅行 (獲獎)
個人獎項
  • ▪ 2017 第37屆 台灣地區最高行政機構文化獎 (獲獎)

人物評價

吳念真自始至終以微觀的視野來關注社會萬象,用悲情的語境來詮釋人們的生活。他文采翩然,自學成才,作品涉及各個領域。其一貫風格是滿懷熱枕與激情,全心關注本地百姓動態,現實主義獨特的人文情懷溢於言表 (《上海戲劇》評)。

吳念真講情感,論世態,平靜,有著歲月流逝的積澱味道。不管親身經歷的往事,還是聽來的故事,瑣瑣碎碎,都是與轟轟烈烈絕緣的小人物。吳念真多敘述,少評論,不去渲染其中包涵的辛酸與苦楚,淺淺勾勒,素描的方法映襯出一種淡然 (《工友》評)。

在吳念真的創作目的與策略中,他崇尚通俗、反知識菁英、呈現生活的自然與真實、反對舞台劇成為“陌生的、外來的、新的、看不懂”的東西。儘管吳念真沒有接受過正規專業的戲劇教育,在舞台處理上也沒有表現出富有創意的劇場理念與手法,其劇作結構單純,多由十餘個場景構成,且場景的設定和轉換帶有更多影視化的編排特點,缺乏緊湊、集中的戲劇張力和獨特戲劇意象的設定,但是因專心於講故事,在故事的完整性和流暢性方面還是彌補了以上的相對不足,使其對觀眾仍能產生較強的吸引力,而觀眾在“人間條件”系列劇中所期待和尋求的也是對普通人生命故事的感動與認同。吳念真這種平淡樸實的編劇方式以及進一步拓展觀眾群體的創作動機對於當下仍熱衷於操弄精英意識和先鋒理念的話劇創作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藝苑》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