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為縣

犍為縣

犍為縣隸屬四川省樂山市,位於川西平原西南邊緣,地處北緯29°1′2″至29°27′47″,東經103°43′35″至104°11′48″。北鄰樂山市中區,東連四川省工業基地宜賓、自貢兩市,南接馬邊河和金沙江經濟開發區。犍為縣面積1375.4平方公里,轄12個鎮、18個鄉,截至2016年總人口56.8萬 。犍為屬於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 犍為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古鎮眾多,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遍布全境。古鎮有羅城古鎮、清溪古鎮、芭溝古鎮、鐵爐古鎮、馬廟古鎮、金石井古鎮。其他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主要有犍為文廟、桫欏湖、芭馬峽、嘉陽小火車、子云山、泉水溶洞群、新民溫泉、萬畝茉莉花海。 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59.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3%,第一產業增加值27.52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64.33億元,增長11.0%;第三產業增加值67.81億元,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18元,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97元,增長9.1%。 犍為先後榮獲中國桫欏之鄉、中國茉莉之鄉、中國茶鄉、中國茉莉茶之都、國家衛生縣城、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宜居示範試點縣、四川省旅遊強縣、省級生態縣等榮譽稱號。 2018年6月,犍為再被評為四川省首批省級生態園林城市(縣城)。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犍為縣 犍為縣

秦時屬蜀郡。

漢至隋,大部分時間隸於犍為郡。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開“西南夷”,置犍為郡。

元光五年(前130年),郡治移南廣。

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移治僰道,後移至武陽。

南齊時,犍為郡治由武陽遷僰道,仍轄南安、冶官縣等縣。

永元二年(500年),廢冶官縣,縣地仍屬南安。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改僰道為戎州,轄今犍為縣地。

北周武帝保定三年(563年),在原南安縣境設定沉犀郡,立武陽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北周所置沉犀郡,改武陽縣為犍為縣,屬戎州。

隋煬帝大業十一年(615年),治所未變,並分出北部縣地設定玉津縣,以江有璧玉津得名。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犍為縣屬戎州。

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屬嘉州。

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嘉州為犍為郡。

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犍為郡復為嘉州,犍為縣均先後隸之。

明德三年(936年),鐵山僚族攻城,犍為縣治由岷江東岸遷至西岸。

北宋初,犍為縣仍隸嘉州。

太祖乾德四年(966年),廢玉津縣為鎮,併入犍為縣。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縣治所移懲非鎮,其地即今清溪鎮。

南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犍為縣屬嘉定府。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嘉定府置總管府。屬四川行中書省。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改嘉定府路為嘉定府,縣治於今治   。

洪武九年(1376年),降嘉定府為州,直隸四川布政使司,領縣六,犍為即其一。

清初,州縣依舊。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州為府。犍為縣屬嘉定府,治所未變。

民國元年(1900年,廢道制,府、州、廳由省直轄。置縣公署,設縣知事。犍為縣仍屬嘉定府,縣治在今玉津鎮。

民國二年(1902年),劃全省為七道。將府、州、廳一律改稱為縣,以道轄縣。犍為縣屬上川南道。

民國三年(1903年),改上川南道為建昌道,犍為縣屬建昌道。

民國十九年(1919年),撤銷道制,以省轄縣,犍為縣直屬四川省。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劃全省為18個行政督察區,另設西康行政督察區。犍為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八年(1938年),犍為隸屬未變。

1950年,將四川劃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個行政公署,行署下設專區,犍為縣屬川南行政公署樂山專區。

1953年,撤銷行署,成立四川省,省以下仍設專區。犍為縣屬樂山專區。

1968年,專區改稱地區,犍為縣屬樂山地區。

1985年5月,撤銷樂山地區,改為樂山市,犍為縣屬樂山市。  

2013年,犍為縣下共設12個鎮、18個鄉:玉津鎮、清溪鎮、羅城鎮、芭溝鎮、石溪鎮、新民鎮、孝姑鎮、龍孔鎮、定文鎮、敖家鎮、金石井鎮、泉水鎮、雙溪鄉、九井鄉、同興鄉、榨鼓鄉、鐵爐鄉、大興鄉、南陽鄉、紀家鄉、新盛鄉、壽保鄉、舞雩鄉、下渡鄉、玉屏鄉、岷東鄉、塘壩鄉、馬廟鄉、公平鄉、伏龍鄉。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犍為縣地處岷江江中下游,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東南部,29°1′2″至29°27′47″東經103°43′35″至104°11′48″。鍵為縣東北與榮縣交界,東南與宜賓縣為鄰,西南與沐川縣相交,西北與五通橋區、井研縣毗連。縣城玉津鎮在岷江兩岸,距樂山市58千米,距成都市183千米,由國道213線連線。江水環流其東北面,城南為平壩,城西為丘陵。  

地形地貌

犍為縣境內地形地貌多樣,壩、丘、山皆具,以丘陵為主,淺丘居多,西部邊界一帶為低山區境內河流密布,沿江多有平壩。地勢東北、西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1047米,最低海拔308米。  

氣候

犍為縣屬於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7.5℃,無霜期333天,年平均降水量1141.3毫米,年平均日照957.9小時。  

水文

犍為縣境河流多屬岷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溪溝26條,其中匯水面積10平方千米的有17條。岷江、馬邊河、瀏滄河、百支溪、新橋河較大,屬常年性河流,其它是源短水少的季節性河溪。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犍為縣域土地總面積205.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46萬畝,林地面積60萬畝,其他農用地48萬畝   ,水域面積10.5萬畝。東部淺丘多,沿江平壩多,西部深丘峽谷間有低山平壩,形成典型大傾斜褶皺地。

礦產資源

犍為縣主要有煤、鹽、石灰石、石英砂、高嶺土、紅頁岩、地熱、天然氣、砂金、石膏等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犍為縣野獸類有虎、豹、鹿、麂、狐、野豬、熊、山羊、豪豬等。

哺乳動物有水獺、猚子(果子狸)、土豬、貂、黃鼠狼(鼬)、野兔、野貓、蝙蝠等。

鳥類有杜鵑、野雞(雉)、白鷺、白鶴、鵲、鳩、烏鴉、燕子、麻雀、竹雞、啄木鳥、鴛鴦、翠鳥、鷹、鷂子、鵪鶉、黃鶯、貓頭鷹、水鴨子(鳧)、畫眉、白頭翁等。

爬行類有蛇、蜈蚣、四腳蛇(蜥蜴)、爬壁虎(守宮)、龜、鱉等。

兩棲類有蛙類、癩蛤蟆(蟾蜍)、娃娃魚(大鯢)。

魚類有鯽、青波、鱖、黃甲、鰱、黃勒丁、桃花魚、紅尾子、黑尾子、鱔、鰍、烏魚、江團、泉水魚、水鼻子等95個品種。

昆蟲類有蜻蜓、螳螂、蜘蛛、瓢蟲、打屁蟲、赤眼蜂、寄生蜂、狗屎蜂、青黃米蜂、土琴蜂、牛角蜂、寄生繩、草蛉等。  

水資源

犍為縣水資源總量為824.35億立方米,其中本地水資源10.85億立方米,客水813.5億立方米。本地水資源由河川徑流加還原水量兩部分組成。河川徑流量為8.65億立方米,占總量的1%多,還原水量為0.59億立方米。  

交通

公路

犍為縣樂宜高速公路縱貫犍為全境,犍為縣境內有犍為北、犍為南、新民等出入口,犍為縣城距犍為北出入口僅3千米。建設中的仁沐新高速公路也將從犍為縣通過。國道213線犍為段境內長39.388千米,北從五通橋區金粟鎮接入我縣岷東鄉,經玉津鎮、清溪鎮、九井鄉,南接沐川縣。  

鐵路

犍為縣建設中的成貴高鐵在此設立犍為站,屆時交通將得到極大的改觀。

水運

犍為縣岷江河由北向南流經該縣石溪鎮、岷東鄉、塘壩鄉、玉津鎮、下渡鄉、孝姑鎮、新民鎮,於新民鎮出境流入宜賓,縱流縣境60米,岷江河最大流量36200m3、最枯流量500m3,確保了長年通航,水運發達,能長年通行500噸級駁船,遠景規劃可達到Ⅲ級行道標準。在下渡鄉岷江河東擬建的貨運碼頭年吞吐量達100萬噸。

人口民族

2016年,犍為縣總人口共有56.83萬人   。其中有漢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瑤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  

經濟概況

總體情況

2017年,經市統計局審定,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59.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3%,第一產業增加值27.52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64.33億元,增長11.0%;第三產業增加值67.81億元,增長9.3%,增速居全市第3位。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17.8:42.8:39.4調整為17.2:40.3:42.5,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為7.4%、58.4%、34.2%,分別拉動GDP增長0.7、5.4、3.2個百分點。  

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18元,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97元,增長9.1%。

2017年,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3億元,同口徑增長13.3%,增速居全市第3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57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財政八項支出21.0億元,增長21.4%。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84.03億元,增長6.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10.21億元,增長14.7%。  

第一產業

2017年,全縣茉莉花、茶葉種植面積分別達8.3萬畝、25.2萬畝,成功創建國家茶葉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四川省知名品牌示範區,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5個,獲得四川十強綠色有機產業示範縣稱號;圍繞河東片區特色茶產業帶及羅城古鎮景區,推動沿線風貌大改造、配套設施大提升,成功打造涼廳子農旅融合產業園,“萬頃茶浪”觀光帶初見雛形,被認定為首批省級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示範縣。持續加大農業農村投入,整治病險水庫2座、渠系110公里,發展高效節水灌面1500畝,整理土地1.6萬畝,新增耕地1232畝,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8900畝;新發展農民專合社87戶、家庭農場107戶,農業產業化帶動面達71%;穩定種植犍為姜5萬畝,實現糧食總產量25萬噸,成為全市唯一獲得省政府“豐收杯”殊榮的縣。深入實施22個扶貧專項,發放小額信貸1.1億元,扶持發展特色產業5600畝、養殖家畜(禽)3.5萬頭(羽)。  

2017年全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21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農業產值23.83億元,增長4.5%;林業產值1.74億元,增長3.8%;牧業產值18.63億元,增長2.0%;漁業產值3.66億元,增長4.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35億元,增長10.2%。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7.72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農業增加值14.29億元,增長7.0%;林業增加值1.31億元,增長2.9%;牧業增加值9.74億元,增長0.7%;漁業增加值2.18億元,增長4.1%;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20億元,增長10.9%。  

第二產業

2017年,完成犍為工業基地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基地環評通過專家評審。投入開發建設資金10.8億元。新民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孝姑核心區5萬噸/日工業水廠、3萬噸/日污水處理廠及新民板橋園區5000噸/日污水處理廠即將開工,孝姑11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用;主動對接四川能投、盛世電梯、浙江睿洋等產業集團,與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北京高能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全年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6個。加速推動工業轉型,鳳生紙業3萬噸/年生活用紙分切項目投入試運行、12萬噸/年生活用紙生產線開工建設,合盛玻業退城入園項目加快推進,完成技改投資19.3億元,新增四川名牌產品3個,申請專利150件,其中發明專利42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2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6%。全年減免各類稅費8000餘萬元,工業產能發揮率和產銷率均達97%以上。2017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34.9億元、利稅12.1億元,分別增長19.6%、49.8%。  

2017年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超年初目標1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比2016年增速10.4%提高1.7個百分點,工業經濟呈現復甦勢頭。71家在庫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同比增速17.4%。規上工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3.9億元,同比增長21.7%;實現利稅總額10.7億元,同比增長32.3%;實現利潤總額5.1億元,同比增長63.5%。19個行業大類中有16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為84.2%。其中非金屬礦採選業,橡膠和塑膠製品業,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三個行業產值增速分別為24.1%、17.0%和45.6%,拉動全縣產值增長8.1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7年,犍為縣旅遊產業全域發展。嘉陽桫欏湖景區完成小火車運力提升改造、芭溝蘇式風情酒店二期主體工程。羅城古鎮完成風貌改造及遊客接待中心建設、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投資30億元的四川·犍為茉莉花溫泉小鎮項目正式簽約。持續舉辦花季之旅、茉莉花文化藝術節、柑橘文化旅遊節,成功組織“古韻犍為、香飄犍為、文脈犍為、健康犍為”四大主題30餘場系列活動,美麗中國行越野挑戰賽在犍舉行,多部影視劇駐犍攝製,中央、省、市媒體集中來犍採訪報導23次,犍為文旅知名度、美譽度持續提升,全年接待遊客594.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1.3億元。商貿、物流、餐飲等服務業繁榮活躍,鷺島商業廣場、眾恆城市廣場建成開業,天御新農新城一期投運,建材家居博覽城一期即將竣工,萬和鳳凰城主體完工,新增限額以上零售企業5戶,新發展個體工商戶2714戶,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5.4%。  

2017年全年,全縣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56億元,同比增長13.4%,高於全市平均增速0.4個百分點,總額和增速分別位於全市第3位和第2位。我縣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61.64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1.6%,同比累計增速為13.4%;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3.92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8.4%,同比累計增速為13.6%。從增速來看,鄉村累計增速略高於城鎮;從比重來看,城鎮消費品市場依然是主力軍。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3年,犍為縣爭取到省級科技重點項目6個,玉津鎮西街社區創建為全國科普示範社區。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50個,建成農家書屋68個、標準化廣播站(室)和電影放映廳12個。承辦省曲棍球冠軍杯賽,高水平舉辦第二屆縣運會。  

教育事業

2013年,犍為縣完成新城國小整體搬遷及13所中國小、8所鄉鎮公辦幼稚園改建,啟動犍為職中、犍為一中整體搬遷,設立教育發展基金。   截至2018年1月,犍為職中、犍為一中、清溪高中已先後搬遷進入新校區。

2016年,全縣有中國小、幼稚園195所,其中,普高4所(犍為一中、清溪高中、羅城高中、孝姑中學)、職高1所、義務教育學校82所(含國中18所、九年制學校6所、中心校28所、村小30所)、幼稚園105所(含公辦幼稚園5所、公辦附屬幼稚園4所、民辦幼稚園96所)。在校學生66049人,其中:高中生18462人(含職高)、國中生10451人、小學生25255人、入園幼兒11881人,另特教有3個教學班共34人。在編公辦教職工3649人,其中:幼稚園教師107人、國小教師1595人、國中教師1052人、普通高中教師655人、職業高中教師118人;省特級教師4人,省級骨幹教師60人,市級骨幹教師104人,縣級骨幹教師253人;首屆縣級教學名師8人。  

醫療衛生

2013年,犍為縣中醫院整體搬遷正式啟動,改建鄉鎮衛生院3個。開展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  

社會保障

2013年,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1.02億元。城鎮新增就業5283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農民再就業1616人。新增社會保險參保4603人。投4150萬元,在全市率先開展城鄉參保居民和城鎮職工免費健康體檢。實施城鄉醫療保險二次補償,兌現補償金529萬元,惠及患者2627名。實施農村困難民眾危房改造和地質災害搬遷865戶。對2.8萬名殘疾人全部實行“量體裁衣”式個性化服務。為弱勢群體無償提供法律援助230件。集中收治具有社會危害性的愛滋病感染者21名。  

城市榮譽

犍為先後榮獲中國桫欏之鄉、中國茉莉之鄉、中國茶鄉、中國茉莉茶之都、國家衛生縣城、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宜居示範試點縣、四川省旅遊強縣、省級生態縣等榮譽稱號。  

2017年,犍為成功創建為國家級衛生縣城。

2017年,犍為創建成為全市唯一的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被列為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第一批創建縣。  

2017年,犍為成功創建國家茶葉綜合標準化示範區、四川省知名品牌示範區,獲得四川十強綠色有機產業示範縣稱號,被認定為首批省級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示範縣。  

2018年,犍為被評為四川省首批省級生態園林城市(縣城)。  

風景名勝

A級景區

嘉陽.桫欏湖景區

嘉陽小火車 嘉陽小火車

國家AAAA級景區,嘉陽桫欏湖景區景區主要由嘉陽國家礦山公園、芭溝古鎮、嘉陽小火車、桫欏湖國家濕地公園、馬廟古鎮等組成,橫跨石溪鎮、芭溝鎮、同興鄉、馬廟鄉四個鄉鎮。   2017年3月,嘉陽·桫欏湖景區創5A通過省級評審,現正創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嘉陽國家礦山公園位於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芭溝鎮。有被譽為工業革命“活化石”的嘉陽小火車(中國窄軌的代表)、國內唯一專門用於觀光體驗的真實礦井——黃村井以及具有中西合璧建築特點的原生態小鎮芭蕉溝等礦業遺蹟,被專家認為是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的“活體裡程碑”和“實體博物館”。

桫欏湖風光 桫欏湖風光

嘉陽小火車,一輛運行在四川南部犍為縣城北15千米遠的一條只有19.84千米的窄軌鐵路上的“老爺火車”。 這輛蒸汽火車的軌道距離僅762毫米,比國家標準列車的軌距少了近一半,鐵路全線僅19284米,往返一次需2個小時。   2018年初,芭石鐵路(嘉陽小火車)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   。芭石鐵路主要有躍進站、蜜蜂岩、老鷹嘴、菜子壩、亮水沱、黃村站等景點。  

桫欏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同興鄉、馬廟鄉,水域面積150公頃,有大約30萬株桫欏密布其中。主要由乾魚腔人字峽、神鷹谷、天梯長廊、清源場、青龍峽、龍潭谷、板板橋、王子谷、天池桃花園等景點組成。  

羅城古鎮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羅城古鎮位於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60千米。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始建於明代崇禎元年(1628年)。羅城古鎮是四川省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其中船型街是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街”,省級重點文物單位。除船型街外,鎮上還有以五宮四廟為代表的各類文物古蹟10多處。  

羅城古鎮 羅城古鎮

這座船形古鎮全長2000多米,寬約650米。主街道為南北走向,兩端較窄,中間寬敞。街面是船底,兩邊的房屋建築是船舷,中部的戲樓是船艙,東端的靈官廟好似大船的尾篷,西端的天燈石柱恰似大船的篙竿,靈官廟右側長22米的過街樓(現無存)猶如船舵,街道兩側各有一排長約200米,寬約6米的蔭廊,仿佛船篷一般,又稱“船廳街”。這條倖存下來的老街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  

犍為文廟 犍為文廟

犍為文廟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犍為文廟位於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玉津鎮南街297號,始建於北宋,重建於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規模位居全國第四。犍為文廟占地2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43平方米,年接待遊客達5萬人次。

蜀南茉莉香都

國家AA級旅遊景區。蜀南茉莉香都位於樂山市犍為縣清溪鎮沉犀村,坐落在古犍為郡遺址上。景區內有蜀南茉莉香都特色建築群、沉犀節孝坊、沉犀秋月、楊泗廟、甘露橋、沿河棧道等景點以及犍為學宮、清溪渠大抽井、古沉犀坊、沉犀洞、牌坊壩沿岸的筒車群等遺址。

六大古鎮

犍為境內今尚存金石井古鎮、清溪古鎮、羅城古鎮、鐵爐古鎮、九井古鎮、馬廟古鎮、芭溝古鎮等七座古鎮。其中羅城古鎮已獨立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芭溝古鎮、馬廟古鎮是嘉陽.桫欏湖國家AAAA級景區重要組成,清溪古鎮正在創建清溪古城國家AAAA級景區。金石井古鎮、鐵爐古鎮處於待開發狀態。

金石井古鎮

金石井古鎮位於犍為縣東北邊緣,因古時開鑿鹽井時發現井內有一石呈金黃色,故名。金石井鎮曾是古代冶官縣縣治所在地,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和人文底蘊。東晉義熙十年(414年),劃今縣地東境及榮縣西境設定冶官縣,治所在金石井。全鎮古蹟之多,而且出土文物大量是古蜀國時期遺存,證明金石井具有至少3000年歷史。據《犍為縣誌》記載,金石井有千佛崖、八角墳、戰國墓、飛鼠洞等四大古蹟。其中千佛崖與戰國墓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溪古鎮

清溪古鎮 清溪古鎮

清溪古鎮位於縣城南10公里馬邊河畔,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茉莉之鄉”。永徽元年(650年),始置懲非鎮,距今已有1367年歷史。宋元明為犍為縣城360年。明清時是屏山、馬邊、沐川、雷波、犍為五縣的物流交匯口。  

古鎮現保存較好,有眾多明清建築尚存,保留著明清以來22條古街道的原始格局,占地約0.5平方公里,保留有有文朝輔進士第、寧廷弼進士第、寧芷邨故居、向氏宅(宋代縣衙)、南華宮、宋城牆、古碼頭等明清古建築,現存四合院大小天井150個。清溪漁唱是古“犍為八景”之一。清溪古城正在開發中。  

鐵爐古鎮

鐵爐古鎮 鐵爐古鎮

鐵爐古鎮位於犍為縣城東南37公里沐溪河邊,鐵爐古鎮的歷史可追溯到明代,明隆慶五年(1571年),當地修建岩泉寺,寺內有一大石,色黑如鐵,外形似爐,因而石曰鐵爐石,寺曰鐵爐寺,場曰鐵爐場。民國十八年(1929年)為鐵爐鄉。民國以前,鐵爐是著名水碼頭,十分繁榮。  

鐵爐古鎮是沐溪河邊“一小舟”,外界知者甚少。鐵爐古鎮“河邊一條船”已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古天洞題刻已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鐵爐古鎮有古墓、古石橋、古樹、古碼頭、“5宮5寺5廟”、“鐵爐八景”等文化古蹟。  

芭溝古鎮

芭溝古鎮位於樂山市犍為縣城西北30公里的芭蕉溝,以此前處的岩壁前聳立著一塊形似芭蕉的石樹,故名。民國以前為張溝鄉轄地。芭溝古鎮屬嘉陽煤礦礦區,地處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嘉陽桫欏湖景區核心區域。古鎮地處深山峽谷,今未通公路,依靠蒸氣式窄軌載客火車嘉陽小火車與外界連通。中式、英式和蘇式並存的風貌是這座古鎮的特有的建築風格。2016年,芭溝古鎮所在地芭蕉溝社區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單。  

芭溝古鎮 芭溝古鎮

1939年中國第一家中英合資煤礦──中福煤礦,從河南焦作遷到芭蕉溝,改名為嘉陽煤礦,由此鎮上有了英式建築。英式建築群共5棟,建築面積達663平方米,都是一樓一底的磚木結構,二樓的每間房的屋頂都有小天窗,是典型的英式民居風格。上世紀50年代,蘇聯專家又來參與嘉陽煤礦的管理,在此建起了蘇式建築群。它們一共7棟,建築牆體厚重、布局緊湊,有著青石台基和單檐懸山式屋頂,是典型的蘇式風格。  

馬廟古鎮

馬廟古鎮 馬廟古鎮

馬廟古鎮位於犍為縣西北部馬邊河畔,以舊有“馬廟”故名,今馬廟已不復存在。馬廟古鎮地處嘉陽桫欏湖景區核心區域。在桫欏湖邊半山腰上,從船中仰望,五條雄秀的山脈如同五匹駿馬,直奔馬邊河,這就是傳說中的“五馬奔槽”。馬廟是依山而建的山鄉集鎮,在20世紀30年代芭蕉溝的原煤銷往岷江下游,需用人力軌車從芭馬峽運到此地上船,車來船往成就了馬廟的昔日繁華。今尚存馬幫馱運煤炭的古道遺蹟、馬王廟遺蹟以及古碼頭、古堡、土築碉樓、吊腳樓、馬廟革命烈士紀念碑等,另有桫欏湖、桫欏樹、芭馬峽等。  

其他景點

正在開發及預備開發的景區有清溪古城、新民溫泉、世界茉莉博覽園、金犍為.茉莉小鎮、梁家山度假區等。

犍為八景

犍為八景是明清時期犍為境內八大風景名勝的統稱。龍池春漲、金粟秋芳、雲亭曉煙、沉犀秋月、聖泉玉漱、孝渡流芳、鳳嶺梧蔭、清溪漁唱合稱犍為八景。歷代《犍為縣誌》均有記載,今多不存。      

新民溫泉

新民溫泉位於樂宜高速公路旁,緊靠岷江河。新民溫泉具有水溫高(95℃)、水量大(3500m3/天)、水質好(深層地熱水,淨化度高)、礦物質含量豐富(富含K+、Ca+、Mg+、Cl-、SO42-等多種礦物質),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原生態硫磺溫泉。該景區正在開發中。

泉水溶洞群景區

泉水溶洞群景區分布在泉水鎮三塊田村和陳家土旁村境內的黑兒凼山上,最大的溶洞徑深數公里,寬約20米,溶洞群曾遭受過人為的破壞,現僅有通天洞、毛狗洞、羊兒洞、殺牛洞等溶洞內的石鐘乳保存較為完整。

子云山

子云山位於犍為縣城南10公里孝姑鎮境內,聳立於岷江岸邊,綿延近4公里,總面積8平方公里。此山因西漢大儒揚雄(字子云)曾遊學寓居而得名。子云山全山由系列山峰簇擁而成,大小山峰共88座,海拔479.9米,全是朱紅色的丹霞絕壁。子云山上建有子云亭、子云洞、子云城,形成了子云仙境和雲亭曉煙,並最終成為古時犍為八景的一部分。今在子云山觀音岩江邊的紅岩上仍然留存著“雲亭曉煙”刻字。  

美食及特產

特產

犍為特產 犍為特產

犍為素有“金犍為”一說,物產頗豐,其中綠茶、茉莉花茶、泡子酒、犍為麻柳姜尤為突出,列舉部分特產如下。

犍為茉莉花茶:犍為茉莉花種植歷史至少已有三百年,犍為茉莉花茶採用優質茉莉花、茶葉製作而成,有茉莉綠茶、茉莉紅茶,屬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犍為麻柳姜:犍為生薑已有千年歷史,其中麻柳姜菜姜尤為突出,屬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羅城牛肉:產自羅城古鎮的當地特色的清真小吃,有乾巴牛肉、麻辣牛肉、燈影牛肉等。   羅城牛肉製作技藝是樂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泡子酒:清溪鎮和孝姑鎮特產酒品,犍為泡子酒製作技藝是樂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犍為泡子酒是川酒“小麯酒五朵金花”之一,四川第一屆酒評會,評出“十大名酒、八大優質酒”,犍為泡子酒上榜優質酒。  

龍孔大頭菜:純天然綠色食品,具有皮薄肉厚、香脆可口、減脂降壓、美容瘦身、增進食慾的特點。  

金石井柑橘:已有2000多年種植歷史,現有血橙、不知火、春見、愛媛、沃柑等10多個優質柑橘品種。  

石馬壩葡萄:石馬壩葡萄味道鮮美,果大味甜,現主要有“巨峰”、“紅富士”等系列優質葡萄。  

美食

犍為屬川菜分支嘉陽河幫菜(嘉陽菜)核心區域,傳統美食、小吃眾多。嘉慶十九年版《犍為縣誌》便已有關於食用“辣子”(辣椒)的記載,早於周邊市、縣   ;成書於1909年的《成都通覽》中“外來農業陳列出產品”犍為縣有“砂糖、醋、醬、豆豉、芽菜、豆瓣、醬油”,涵蓋了川菜主要加工調味品,堪稱犍為飲食文化縮影。列舉部分小吃及菜品如下。

犍為美食 犍為美食

犍為酥芙蓉:犍為傳統糕點,清溪鎮一品香糕點鋪於1924年創製。入口化渣不粘牙,香、酥、泡、甜,使人有油而不膩、甜香可口之感,其色乳白似芙蓉。  

葉兒粑、泡粑:犍為傳統小吃,採用糯米和粳米粉為原料,粑葉(大葉仙茅葉子)包制,蒸製而成,有餡,分甜鹹兩種。泡粑則需發酵,無餡,口感與葉兒粑不同。  

夾絲豆腐乾:犍為傳統小吃,俗名咔咔兒,又名豆腐乾夾蘿蔔絲,集酸甜麻辣為一體,酥脆可口。

雙麻酥:犍為傳統糕點,縣人彭松發於1922年發明。雙麻酥餅橢圓形,色淡黃,殼酥瓤空,酥香化渣。  

特色麵條:犍為境內麵館眾多,面的品種豐富,味道獨特,有很多口味、紹子(臊子)尚屬犍為特有,主要有牛肉麵、肥腸面、乾紹面、脆紹面、肉絲麵、辣雞面、酸菜面、炒麵等。  

冷串串:犍為傳統小吃,冷串串屬麻辣燙變種,缽缽雞從以雞肉為主發展到菜品齊全,兩者已無本質區別。

石磨豆花:犍為自古產鹽和滷水,吃豆花歷史悠久,豆花飯店眾多,豆腐菜餚也極為豐富。

活脫粉:活脫粉採用的原料為紅苕,粉條為店家自製,具有活脫爽滑、麻辣鮮香的特點。活脫粉依據口味分肥腸粉、牛肉粉、脆紹粉、酸菜肉絲粉等。  

此外還有犍為薄餅、豆腐腦、燒烤、煙燻臘肉、香腸、椒麻雞、葷豆花、血旺、特色河魚等及其他眾多特色小吃及相關菜品。

歷史文化

民間舞蹈

羅城燈舞 羅城燈舞

犍為縣民間舞蹈種類繁多、風格突出、特色明顯,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集中反映了人民民眾的勞動、交際和愛情生活,為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如羅城古鎮特有的麒麟燈,集音樂、舞蹈、戲曲、雜技於一體,表演場面大,演員多,服裝道具考究,是犍為縣民間藝術的一顆奇葩。2007年3月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首批)。

民間文學

犍為縣《犍為民間文學集》一書中,收集了流傳境內的民間傳說故事130個,民間歌謠300餘首,民間諺語400餘條。

民間音樂

犍為縣民間音樂頗具鄉土特色,屬典型的原生態勞動樂曲,如秧苗除草時節的“薅秧歌”,岷江船工、馬邊河船工拉船的“岷江號子”與“邊河號子”。岷江號子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二批)   。

民俗文化

犍為縣民俗多樣,即具有區域特色也具有歷史內涵。以祭孔典禮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正是犍為千年歷史的縮影。犍為文廟祭孔典禮,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三批)   。

傳統遊戲

犍為縣傳統的民間遊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要有“滾鐵環”、高低棒、“踢毽子”、下棋(六子棋、褲襠棋)等項目。

歷史名人

叔先雄:漢代烈女,即孝姑,叔先雄“自沉救父”,《後漢書》、《華陽國志》等史書多有記載,在今孝姑鎮有孝女岩、孝女渡、舊有叔先雄祠,孝渡流芳為古“犍為八景”之一,今孝姑鎮即得名於此。  

揚雄:字子云,“漢賦四大家”之一,縣誌記載揚子云曾隱居於子云山中,子云山由此得名,子云山中有子云亭,宋邵伯溫攜家入蜀亦曾居於子云山。  

邵伯溫:字子文,北宋理學家邵雍長子,舉家入蜀避亂,先後居於子云山、安樂窩,安樂窩繫懷舊洛陽故居而名,舊有邵子祠,此外清溪鎮有洛陽橋,亦是邵伯溫等人所建。  

王齊愈:字文甫,北宋時期犍為文人,與蘇東坡交好,蘇東坡詩中“王氏書樓”即王齊愈家族所有。    

聶英:北宋時期犍為人,官至顯謨閣大學士。  

孫甫:犍為龍孔人,精於易學。明正德九年(1514)進士。初知江西南城縣,值宸濠叛,力保城池,境賴以安。又立社倉,建社學,教養兼舉。後官至大理寺卿。  

趙時:字可亭,號中甫,明代犍為人,正德間舉人,歷任耀州、乾州、商州知州,大理同知,廣南府知府,太僕少卿,有政績。  

趙正學:字子崇,明代犍為人,嘉靖十七年進士,趙時之子,官至河南按察使(正三品),有政績,平師紹尚之亂,罷修河之役,中州百姓肖像祀之。  

趙楷:字憲吾,明代犍為東蒙上鄉人,萬曆五年(1577年)進士,趙時之孫,萬曆中,由進士任御史巡山西鹺政,奏免運課,以母老陳情終養,起雲南憲副、貴州巡按御史,潛心理學,多所著述。  

貫之和尚:法名性一,字貫之,明末清初犍為人,俗姓王。12歲父喪,辭母去嘉州(今樂山)出家為僧,明末清初兵戈之後,寺宇香火荒涼,僧人生活窘迫,貫之傾囊相助,購米供給峨山僧眾。清順治八年辛卯(1651年)春,貫之率徒可聞等在伏虎寺覓舊址結茅以居,名虎溪精舍,集資重修伏虎寺。歷時20年,建成殿宇13重,共100餘間,崇宏壯麗,為全山第一大寺。  

餘光祖:字孫適,號念峰,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進士。曾任安東縣知縣等職,後官至淮安知府。    

李拔(1713-1775):宇清翹,號峨峰,清代犍為縣城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歷任長陽、鍾祥、宜昌、江夏知縣,福寧、福州、長沙知府和湖北荊宜施道台,有政績,福州紳民特立“去思碑”以示懷念。      

李元模:字鴻鑄,號范堂,清代四川犍為縣城人,李拔長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好黃老之學,絕意仕途。乾隆四十七年任犍為印清書院山長。後卜築浣綬山房隱居。著有《浣綬山房文集》、《松鳳閣詩草》。  

李遇春:清代犍為縣羅城人,行伍出身,同治初年,官至陝甘蜀軍彝字營統帶。  

文朝輔:字靜岩,清代犍為縣清溪人,同治十年(1871年)進士。及第後不願出仕,後授成都府教授。與寧廷弼合稱“朝廷赴弼”。   今清溪鎮尚存文朝輔進士第。

寧廷弼:字傅岩,清代犍為縣清溪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進士,曾任戶部主事,後任嘉定府九峰書院山長。其兄寧廷輔,以優貢授職,曾任兵部主事及雲南鎮南州知州,其弟寧廷貞,以舉人授職,曾任福建安溪等六縣知縣,三人被譽為“寧氏三傑”。   今清溪鎮尚存寧廷弼進士第。

羅迪楚:字錦江、一字肇樟,號南貞,犍為縣杜吳鄉人(今龍孔鎮人)。邑人秦拱北門生,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士,銓選內閣中書。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外放湖北監利縣任知縣。 著有《停琴余牘》、《新疆政見》流傳於世。  

羅建常:清道光、光緒年間犍為玉津鎮人。通經史,擅長書法。著名書法家。醉後書寫行草書,飛逸遒勁,氣勢磅礴。大書法家何紹基稱讚其“草書正佳”。其題寫的“清虛宮”匾額現存犍為文廟碑廊,草書數幅收藏於四川省圖書館並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  

王耀群(1896-1935):原名王瑞華,女,犍為羅城竹山人。1920年赴法留學,1928年進入巴黎大學研究院從事科研,後獲巴黎大學藥學博士。1930 年歸國,任教於國立成都大學,1932年受聘於四川大學理學院生物系講師。    

彭松發(1876-1950):犍為塘壩人,名食“雙麻酥”創始人,開發了集酥、甜、脆、香於一身的雙麻酥。    

寧芷邨(1895-1984):又名寧泉禮、寧藩齡,號子春。民國時期犍為縣清溪鎮人,1922年畢業於北京法政專門學校。解放前從事金融和實業工作,參與創辦犍為中學,創辦了四川水泥廠(西南第一家水泥廠),創辦和通銀行,接收重慶平民銀行,參與創辦嘉陽煤礦。解放後曾任重慶市政協第二至第七屆委員、市工商聯執委、市工商聯常委、重慶市民建及市工商聯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工商聯合會顧問等職。今清溪鎮尚存寧芷邨故居。    

黃印清(1881-1930):名展力,字仲權。犍為鐵爐人。清末致力於廢科舉,辦新學。1912年當選為四川省恣議局首屆臨時省議員,兼任秘書長。後任川南道道尹。1915年回犍為創辦孝姑中學,任首任校長。  

李源澄(1907-1958):字浚清(又作俊卿)。犍為龍孔人。著名經學家、史學家和教育家。歷任四川大學、浙江大學、雲南大學、西南師範學院教授。曾師從蒙文通、廖季平、歐陽競無、章太炎等大師。著作主要有《諸子概論》、《經學通論》、《李源澄學術論著初編》、《秦漢史》等。    

官焱森(1892-1951):犍為觀音場人。辛亥革命初參加保路同志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1938年任29集團軍161師481旅旅長,率部參加武漢會戰外圍保衛戰。後升任161師師長,在上巴河戰役、固守大洪山的各次戰役中,戰功卓著。1940年回川任督訓處中將處長。因痛恨軍隊中的腐朽現象,毅然辭職,回犍為定居,過著隱士生活。    

石瑾卿(1901-1982):犍為玉津人。當過學徒、雜貨店掌柜,創辦裕川商號。從外地引進茉莉花、幼稚桔、柚在犍為清溪大片種植,創辦茶廠。開辦釀酒坊、油坊、冶鐵廠等,均有較大成功。後因戰爭影響、土匪搶劫,元氣大傷,不久歇業。1950年9月當選為犍為工商聯籌委會主任。    

李道熙(1920-2007):犍為縣城南街人。清代犍為籍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李拔七世孫。當代著名書畫家,四川嘉州畫派宗師,著名花鳥畫家。從事教育30年,從事書畫50年。早年師承嶺南畫派畫家梁又銘。後博採眾家兼收並蓄,師法自然,在繼承傳統繪畫與現代美術的結合上,尤其在花鳥畫和書法上有所獨創,自成一家。曾為黃河流域碑林、四川峨眉山等大小寺廟題寫楹聯、匾額。曾作畫面贈鄧小平、喬石,並為天安門城樓和中南海作畫。其作品曾赴日本、法國展出。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  西區|  仁和區|  米易縣|  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