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鏞

吳良鏞

吳良鏞(1922年5月7日—)江蘇南京人,著名建築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獲美國匡溪藝術學院碩士學位。曾任國際建築師協會副主席,世界人居學會主席。現任建築與城市研究所所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人居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其先後獲得“世界人居獎”、國際建築師協會“屈米獎”、“亞洲建築師協會金獎”、“陳嘉庚科學獎”、“何梁何利獎”以及美、法、俄等國授予的多個榮譽稱號。2012年2月14日,榮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6年吳良鏞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命名儀式於1月4日在北京舉行。

基本信息

成長經歷

24歲的吳良鏞24歲的吳良鏞
1946年起,歷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清華大學建築與城市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人居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

1948年夏,經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梁思成推薦,吳良鏞赴美國匡溪藝術學院(CranbrookAcademyofArt)建築與城市設計系深造,師從著名建築師埃羅·沙里寧,1949年獲碩士學位。

1950年,接到梁思成、林徽因來信告知新中國急需建設人才,繞道香港回國於清華執教。

1958年,參與北京為慶祝國慶工程設計。

1977年,唐山地震後,參加建工部唐山規劃研究專家組工作。被調參加毛主席紀念堂設計、北京天安門擴建規劃設計。

1978年起,對北京舊城區中心地段的整治進行研究。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

1984年,退休後籌建清華大學建築與城市研究所,任所長。

1985年,當選為國際建築師協會理事。

1987年,吳良鏞在英國劍橋再晤李約瑟。1987年,吳良鏞在英國劍橋再晤李約瑟。
1988年,為北京菊兒胡同典型的“危積漏”(危房、積水、漏雨)進行改造,順其原有肌理以舊換新。改造後成為北京老城區改造的典範之作。1993年,這一危房改造項目獲得聯合國頒發的“世界人居獎”。

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5年,籌建清華大學人居環境研究中心,任主任。

2008年夏天,吳良鏞到自己主持設計的南京紅樓夢博物館施工現場指導。因年事已高在酷暑高溫下突發腦梗(中風)。在醫生精心醫治下憑藉驚人毅力,逐漸恢復。

科研項目

吳良鏞吳良鏞
1、主持參與多項重大城市發展戰略、城市規劃研究項目,如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江蘇省南通市城市歷史與發展研究、天津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北京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等。
2、主持參與多項城市設計、建築設計項目,如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博物館、江蘇省南京市金陵紅樓夢博物館、江蘇省南通博物館、山東省濟南市城市設計等。
3、主持參與多項重大科研課題,如中長期規劃(科技部研究課題)、中國城市化與文化發展(子課題: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中國工程院科研項目)、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建設部重點項目)等。
4、長期從事建築、城市規劃教育工作,培養了大量建設人才;參與創建中國建築學會等多個全國性專業學術團體。

榮譽獎項

吳良鏞吳良鏞(左一)

1950年,獲美國羅馬獎金競賽榮譽獎。
1990年,美國建築師學會授予榮譽資深會員,被譽為“新中國建築與城市規劃先驅者之一,傑出的建築教育家、著名的水彩畫家、多產作家”。
1991年,獲國家教委科學進步一等獎。
1992年,北京菊兒胡同危房改造獲亞洲建築師協會金質獎章。
1995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6年,被授予國際建協教育評論獎。
1999年6月,接受法國政府授予的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勳章。
2002年,獲荷蘭克勞斯親王基金會克勞斯親王獎
2004年,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0年,獲陳嘉庚科學獎技術科學獎。
2012年2月,榮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代表著作

吳良鏞吳良鏞
《中國古代城市史綱》(1985,西德英文版)
《城市規劃論文集》(1986)
廣義建築學》(1989)
《北京舊城與菊兒胡同》(1994和1999,中英文版)
《我國建設事業的今天和明天》(與周乾峙林志群合作),(1994)
《迎接新世紀的來臨》(1996)
《建築學的未來:世紀之交的凝思》(1999)
人居環境科學導論》(2001)
《北京憲章——建築學的未來(中英文版)》(2002)
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2002)
《中國院士書系,建築·城市·人居環境》(2003)

人物評價

吳良鏞導師沙里寧:一方面要追求現代性,一方面不能忘記中國的根基,要在中與西、古與今結合方面找出自己的道路。
美國建築師協會稱:新中國建築與城市規劃的先行者和傑出的建築教育家。
中國科學院:凡是見過吳良鏞的人,都會從他身上品讀出老一輩科學家愛國、無私、勤奮的獨特氣質。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左川:他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工作上,許多城市管理者經常給吳老打電話,徵求他對城市規劃的意見。有的甚至直接找上門來。他總是不厭其煩、親自接待。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

年份 獲獎人 簡介 主要貢獻
2000年度 吳文俊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名譽所長、研究員。 在拓撲學和數學機械化領域,特別是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方面的世界性貢獻。
袁隆平 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在雜交水稻育種理論與實踐上的重大突破。
2001年度 王選 計算機專家。生前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院長,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的創始人,為中國新聞出版事業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
黃昆 物理學家。生前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學教授。 中國的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取得了世界級的理論成就。
2002年度 金怡濂 高性能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對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3年度 劉東生 地球環境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在中國的古生物學古地質學環境地質學特別是黃土研究方面的原創性研究。
王永志 航天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開創者之一,成功實現中國首次載人航天(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號航天船)。
2004年度 空缺
2005年度 葉篤正 大氣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 在全球氣候變化領域的重大系統創見。
吳孟超 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 在肝膽外科手術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突破與理論成果。
2006年度 李振聲 小麥育種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 在小麥遺傳與遠緣雜交育種、染色體工程育種及黃淮海平原中低產田改造與治理中的貢獻。
2007年度 閔恩澤 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高級工程師。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九五”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環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學和反應工程”的主持人。開發化纖單體己內醯胺的製造技術,取得長足進展
吳征鎰 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植物分類研究中,發現並發表了1300個以上新分類群(植物亞科、族、組等新等級不下10個,新屬10個),在國際植物分類學研究領域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從事以中國植物為中心的東亞植被和區系研究,研究生物多樣性,編著了大量文獻
2008年度 王忠誠 神經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神經外科開拓者之一。
徐光憲 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稀土元素分離以及套用中做出重要貢獻。
2009年度 谷超豪 我國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國際教育研究院院士,教授。 國家基礎研究重大項目“非線性科學”首席科學家,教育部數學和力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孫家棟 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中國第一枚飛彈總體、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套用衛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2010年度 師昌緒 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 中國高溫合金開拓者之一,發展了中國第一個鐵基高溫合金,領導開發我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可用作耐熱、低溫材料和無磁鐵錳鋁系奧氏體鋼等,具有開創性。多次參加或主持制訂我國有關冶金材料、材料科學、新材料全國科技發展規劃
王振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血液學專家 從事血栓和止血研究,在國內首先建立血友病A與B以及輕型血友病的診斷方法。1980年起開始研究癌腫的分化療法。1986年在國際上首先創導套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獲得很高的緩解率
2011年度 謝家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粒子加速器事業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20世紀80年代,領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設計和建設。20世紀90年代,提出開展自由電子雷射研究的863項目建議。多次就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重要建議和指導意見,對促進我國加速器領域的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吳良鏞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著名建築與城鄉規劃學家 長期從事建築與城鄉規劃基礎理論、工程實踐和學科發展研究,針對我國城鎮化進程的特點,創立了人居環境科學及其理論框架。提出了以人為核心的人居環境建設原則、層次和系統,發展了區域協調論、有機更新論、地域建築論等創新理論
2012年度 鄭哲敏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著名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 提出了流體彈塑性體模型和理論,並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應、穿甲破甲、材料動態破壞、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倡導海洋工程力學、材料力學性能、環境災害力學的研究,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連續介質力學實驗室
王小謨 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工程專家 從事雷達科研30餘年,設計研製了多種型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雷達,尤其在三坐標雷達和低空雷達方面卓有建樹,為國家創造出較大的經濟效益,為軍事電子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013年度 張存浩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專家
程開甲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專家

中國的建築學家

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目前健在的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