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歷任北京同仁醫院主治醫師。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院長,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北京第二醫學院教授,中華醫學會第十八、十九屆理事,中華醫學會神經精神科學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諮詢團精神科學諮詢委員。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4年研究腦血管造影術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1965年撰寫出版了《腦血管造影術》。70年代末,他開展中國顯微神經外科,使神經外科手術躍上一個新台階。他是世界上腦血管畸形手術經驗最豐富的專家,並成功地實施了上千例顱內動脈瘤手術。他率先開展了對神經外科“禁區”腦幹腫瘤和脊髓髓內腫瘤的臨床與基礎研究,1976年在中國首次套用顯微外科技術施行枕動脈及小腦下動脈吻合術成功。編著有《腦血管造影術》,主編有《顱內腫瘤》、《顱腦損傷》等。
他完成了600餘例腦幹腫瘤、500餘例脊髓內腫瘤的顯微手術治療,數量、質量居世界前列,在神經外科領域為中國贏得了榮譽,成為國際上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
他發表學術論文290餘篇,出版專著20餘部。主持完成國家攻關課題7項;獲國家級獎勵8次。組建了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和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創辦了《中華神經外科雜誌》,籌建了北京天壇醫院和北京神經外科學院,發展壯大了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
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9月30日16時08分在北京醫院不幸逝世,享年87歲。
人物榮譽
王忠誠院士現任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北京神經外科學院院長,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主席。世界衛生組織(WHO)神經科專家諮詢團委員,國際腦研究協會成員,美國、日本神經外科學會名譽會員。兩次被美國傳記研究所評為年度世界名人,還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授“國際榮譽勳章”。1988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光榮稱號。
1994年榮任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被授予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章;光榮地當選為黨的十五大代表;同年獲香港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最高成就獎,並將獎金100萬元港幣捐獻給北京市衛生局,用於首都衛生系統人才培養;1998年王忠誠再次當選為全國九屆人大代表,並為大會主席團成員。1999年榮獲“首都楷模”稱號,參加了國慶50周年一系列慶典活動,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00年獲得“白求恩獎章”。2001年在悉尼召開的第十二屆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上被授予“世界神經外科最高榮譽獎”。2009年1月9日,獲得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簡歷
1931年 山東煙臺養雋國小學習
1937年 煙臺市立第一中學學習
1940年 北平匯文中學學習(高中一、二年級)
1942年 山東煙臺道恕街國小教員
1943年 北平匯文中學學習(高中三年級)
1944年 北平醫學院醫學系學習
1950年 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
天津市立總醫院外科醫生
1951年 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
1952年 天津市立總醫院腦系科住院醫師
1955年 北京同仁醫院神經外科代理主治醫師
1958年 北京宣武醫院主治醫生
1960年 北京宣武醫院副主任醫師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成立、任副所長
1964年 參加全國第一屆神經外精神科學術會議(廣州)
參加加拿大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潘費爾德來華講學活動(北京)
1965年 《腦血管造影術》專著出版
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1977年 當選北京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獲"北京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1978年 《神經外科學》第一卷 顱腦損傷分冊出版
參加全國第二屆神經精神科學術會議(南京)
當選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獲"全國科學大會先進工作者"稱號
專著《腦血管造影術》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重型顱腦外傷搶救治療"的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大腦中動脈結紮同時進行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吻合術"的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9年 《神經外科學》第二卷 顱內腫瘤分冊出版
1980年 任北京宣武醫院院長
1981年 出席全國首屆腦血管病專題討論會(蘇州)
1982年 任北京天壇醫院院長
任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
1983年 《神經外科學》第三卷 脊髓疾病分冊出版
當選第八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參加全國神經外科學術會議(天津)
1984年 率領中國神經外科代表團訪美國、加拿大
1985年 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會主任委員
全國第二屆腦血管病專題討論會(揚州)
主持國際腦血管流行病學討論會(北京)
1987年 主持全國第一屆神經外科學付會議(桂林)
1988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
當選美國神經外科學會榮譽會員
當選北京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人代表
1989年 率領中國神經外科代表團參加第九屆國際神經外科會議(印度)
被英國劍橋國際人物中心收入名人錄
1990年 任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
主持全國第二屆神經外科學術會議(烏魯木齊)
被英國劍橋國際人物傳記中心授予"國際名人"證書
被美國傳記學院授予本年度"世界名人"證書
1991年 被美國傳記學院再次授予本年度"世界名人"證書
當選日本腦神經外科學會名譽會員
出席全國第三屆腦血管病專題討論會
率領中國神經外科代表團參加第九屆歐洲神經外科會議(莫斯科)
1992年 主持中、日、意國際神經外科學術交流會議(北京)
主持國際腦卒中及血栓會議
1993年 率領中國神經外科代表團參加第十屆國際神經外科會議(墨西哥)
主持第二屆亞太國際顱外科會議並當選大會主席
主持全國首屆神經介入專題研討會(海南)
1994年 主持全國第三屆神經外科學術會議(湖南)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5年 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榮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稱號
王忠誠院士從醫45周年學術研討會
北京市科委做出"向王忠誠院士學習的決定"
1996年 參加歐亞第八屆神經外科會議
1997年 《神經外科手術圖譜》出版
《顯微神經外科》--技術出版訓練教程出版
榮獲"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天壇醫院名譽院長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衛生局在中國革 命博物館聯合舉辦"王忠誠同志事跡展"
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1998年 《神經外科學》出版
當選經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主席團成員
職務
至2009年,王忠誠院士任職情況如下:
----中華醫學會神經學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
----世界衛生組織(WHO)神經學科專家諮詢團委員
----國際腦研究協會成員,美國、日本神經外科學會榮譽會員
----由於他的傑出成就,1988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光榮稱號。
----1990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收入名人錄
----1990年、1991年,美國傳記研究所兩次將本年度"世界名人"稱號授予王忠誠院士,並因他對中國神外科事業所做 的突出貢獻,授予“傑工領導獎”、“國際公認獎”。
----1995年,王忠誠院士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1997年,王忠誠院士獲"何梁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當選為中國共黨第十五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榮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章”,被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1998年,當選取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主席團成員。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
年份 | 獲獎人 | 簡介 | 主要貢獻 |
2000年度 | 吳文俊 |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名譽所長、研究員。 | 在拓撲學和數學機械化領域,特別是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方面的世界性貢獻。 |
袁隆平 | 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在雜交水稻育種理論與實踐上的重大突破。 | |
2001年度 | 王選 | 計算機專家。生前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院長,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 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的創始人,為中國新聞出版事業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 |
黃昆 | 物理學家。生前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學教授。 | 中國的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取得了世界級的理論成就。 | |
2002年度 | 金怡濂 | 高性能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 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對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2003年度 | 劉東生 | 地球環境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 在中國的古生物學、古地質學、環境地質學特別是黃土研究方面的原創性研究。 |
王永志 | 航天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開創者之一,成功實現中國首次載人航天(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號航天船)。 | |
2004年度 | 空缺 | ||
2005年度 | 葉篤正 | 大氣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 | 在全球氣候變化領域的重大系統創見。 |
吳孟超 | 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 | 在肝膽外科手術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突破與理論成果。 | |
2006年度 | 李振聲 | 小麥育種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 | 在小麥遺傳與遠緣雜交育種、染色體工程育種及黃淮海平原中低產田改造與治理中的貢獻。 |
2007年度 | 閔恩澤 | 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高級工程師。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九五”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環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學和反應工程”的主持人。開發化纖單體己內醯胺的製造技術,取得長足進展 |
吳征鎰 | 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在植物分類研究中,發現並發表了1300個以上新分類群(植物亞科、族、組等新等級不下10個,新屬10個),在國際植物分類學研究領域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從事以中國植物為中心的東亞植被和區系研究,研究生物多樣性,編著了大量文獻 | |
2008年度 | 王忠誠 | 神經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神經外科開拓者之一。 |
徐光憲 | 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在稀土元素分離以及套用中做出重要貢獻。 | |
2009年度 | 谷超豪 | 我國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國際教育研究院院士,教授。 | 國家基礎研究重大項目“非線性科學”首席科學家,教育部數學和力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
孫家棟 | 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 中國第一枚飛彈總體、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套用衛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 |
2010年度 | 師昌緒 | 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 | 中國高溫合金開拓者之一,發展了中國第一個鐵基高溫合金,領導開發我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可用作耐熱、低溫材料和無磁鐵錳鋁系奧氏體鋼等,具有開創性。多次參加或主持制訂我國有關冶金材料、材料科學、新材料全國科技發展規劃 |
王振義 | 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血液學專家 | 從事血栓和止血研究,在國內首先建立血友病A與B以及輕型血友病的診斷方法。1980年起開始研究癌腫的分化療法。1986年在國際上首先創導套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獲得很高的緩解率 | |
2011年度 | 謝家麟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粒子加速器事業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 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20世紀80年代,領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設計和建設。20世紀90年代,提出開展自由電子雷射研究的863項目建議。多次就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重要建議和指導意見,對促進我國加速器領域的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
吳良鏞 |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著名建築與城鄉規劃學家 | 長期從事建築與城鄉規劃基礎理論、工程實踐和學科發展研究,針對我國城鎮化進程的特點,創立了人居環境科學及其理論框架。提出了以人為核心的人居環境建設原則、層次和系統,發展了區域協調論、有機更新論、地域建築論等創新理論 | |
2012年度 | 鄭哲敏 |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著名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 | 提出了流體彈塑性體模型和理論,並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應、穿甲破甲、材料動態破壞、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倡導海洋工程力學、材料力學性能、環境災害力學的研究,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連續介質力學實驗室 |
王小謨 | 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工程專家 | 從事雷達科研30餘年,設計研製了多種型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雷達,尤其在三坐標雷達和低空雷達方面卓有建樹,為國家創造出較大的經濟效益,為軍事電子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
2013年度 | 張存浩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專家 | |
程開甲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