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
王克明(1939—2013),浙江樂清人,中國傑出的材料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39年3月出生於浙江省樂清縣黃華鎮。1957年畢業於溫州中學。1961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物理二系。現為山東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國際波姆物理學會科學成員;長期從事離子與固體相互作用及離子注入光波導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在離子束光電晶體材料改性的研究中,他和他領導的課題組系統地研究了離子注入形成氧化物光電晶體的光波導結構及其特性,提出了形成波導區折射率增加型光波導的新原理、新模式和新方法;提出了用雷射脈衝沉積法製備摻Er的KTP晶體波導雷射薄膜的方法;系統研究了重離子注入光電晶體中的射程和損傷分布,發展了重離子在多元靶中的平均投影射程及其離散的有效計算方法;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七項,其中重點項目兩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80餘篇;“粒子與光電材料相互作用的套用基礎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離子注入光波導與缺陷研究”獲教育部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四項;作為負責人完成的“粒子與光電材料相互作用的套用基礎研究”獲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7年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稱號。後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7月20日13時1分在濟南逝世,享年74歲。
王克明的太太黃慕斌,福建人。育有一子一女。
現在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克明教授長期從事離子束與固體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的研究工作。在離子束光電晶體材料改性的研究中,他領導的課題組系統地研究了離子注入形成氧化物光電晶體的光波導結構及其特性,提出了形成波導區折射率增加型光波導的新原理、新模式和新方法,並揭示了離子注入波導結構的形成機理;提出了用雷射脈衝沉積法製備摻Er的KTP晶體波導雷射薄膜的方法;系統研究了重離子注入光電晶體中的射程和損傷分布,發展了重離子在多元靶中的平均投影射程及其離散的有效計算方法。
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山東大學終身教授王克明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7月20日13時01分在濟南逝世,享年74歲。
主要研究貢獻
一、離子注入光電晶體波導結構的研究
系統研究了離子注入形成的氧化物光電晶體光波導結構和特性。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高能重離子低劑量”形成波導區折射率增加型光波導的新原理、新模式和新方法,並成功研製了高質量、低損耗的鈮酸鋰晶體的條形光波導和分支器;利用MeV離子注入的方法首次在一系列氧化物光電晶體中形成光波導結構,約占國際上離子注入氧化物光電晶體光波導總數的1/3; 對波導特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離子注入光波導結構的形成機理,拓展了MeV離子注入在集成光子學的套用。
二、KTP晶體稀土元素的摻雜研究
用離子注入和雷射脈衝沉積(PLD)法研究KTP晶體稀土元素摻雜問題,提出了用PLD法實現KTP晶體高濃度(百分之幾原子比)摻雜Er的新方法,成功獲得了高濃度摻雜Er的KTP晶體波導雷射薄膜。
三、注入離子光電晶體中的射程和損傷(缺陷)分布研究
系統研究了Au、Bi、Pb、Er、 Nd 等十幾種重離子在固體中的射程分布,首次系統開展了汞(Hg)離子在光電晶體中的射程分布規律的研究。根據Biersack角擴散模型(PRAL),發展了一種簡單、迅速計算重離子在多元靶(化合物)中的平均投影射程和射程離散的有效方法,可以給出任意重離子在任意靶中的射程和射程離散參數。國際同行稱為“WS”計算。由於“重離子在多元靶中的射程和射程離散研究”的貢獻,被選為國際(波姆)Böhmische物理學會的科學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