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基

段永基

段永基,男,1946年7月出生於甘肅。段永基具有投機者和冒險家所需要的驚人天賦,尤其是處理危機的能手。形勢越是對他不利,他就越是臉不變色。他在1946年出生於甘肅。那是中國西部一塊最貧瘠的土地。當他在中關村成名之後,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北京人。每逢這時,他就會說:“我是西北人,窮鄉僻壤。1965年才進北京的。”段永基先生曾先後榮獲過十多項企業家榮譽,是中國IT產業的領軍人物,是中國企業界廣受尊重的企業領袖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段永基段永基

1965-1970年在清華大學學習,1970-1978年在北京176中學任教。1979年-1981年在北京航空學院讀研究生,1982年—1985年,任航空部621所研究室副主任。

1985年~1987年,任四通集團公司副總經理,OA部部長。1987年~1991年,任四通集團公司副總裁、第一副總裁。1991年至今,任四通集團公司總裁。段永基的“二次創業”、“與巨人同行”的經營戰略思想,在業界廣為流傳,並成為其他企業效仿的榜樣。

1989年以後,段永基先生開始全面主持四通集團公司的工作。1991年,在段永基先生領導下,四通公司提出以股份化、集團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為核心的“二次創業”的發展方針。1993年,四通整合旗下若干骨幹企業,在香港股票上市,取得在國際市場進行資本經營的能力。經過不懈的努力,四通集團已分別與日本三井、松下三菱、美國的TRW、微軟等著名大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創辦了若干大型合資企業,逐步形成了包括票據印表機、商用和稅控收款機、工控、圖文、半導體晶片等產品的電子經營系統,建立和發展了照明電氣產業,並以系統集成和信息服務為重點,努力培育和強化面向21世紀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段永基受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委託,出任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一職,與此同時,他辭去四通集團總裁職務,改任董事長。

主要經歷

197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在北京市176中學任教。

1979年重返校園,獲北京航空學院碩士學位。

1982年在中國航空材料研究中心任研究室副主任。

1985年,正式加入四通公司,歷任副總經理兼OA部部長、副總裁等職。

1991年至1999年9月,擔任四通集團總裁。

1999年9月至今任四通集團董事長。

1999年8月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自1996年起,當選為全國政協第八屆、第九屆委員。

個人榮譽

2003年12月15日以27億元收購史玉柱的腦白金黃金搭檔,擠身炙手可熱的高科技醫藥行業。中關村科技制定了"清晰形象、突出主營,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目標,確立了以"全面電信增值服務”為主營業務的發展方向。中關村科技先後與微軟公司、香港電信歌華集團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中外業界巨人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從而在信息通信領域積累下重要項目和資源,能夠面向政府、企業和廣大消費者提供硬體、軟體產品以及多種信息服務。

個人影響

段永基段永基

有人說他像個詩人,然而觀其言行,他卻沒有一點浪漫詩人的秉性,倒是更像殺伐決斷、馳騁沙場的將領。 他是一位“威高權重”的企業家,備受推崇的民營企業精神領袖。他強硬、果決,很有主見,也有人說他老謀深算。他成功、他失敗、他思索、他前行,他是“中關村的里程碑式人物”,他見證了中關村的成長,他是中關村公認的“村長”。

他被認為是一位極具智慧的人——政府官員欽佩他的操守,商界人士欽佩他的韜略;他縱橫恣意、豪氣萬丈,有人說他德高望重,也有人說他老謀深算;他是“中關村的里程碑式人物”,歷經18載風吹雨打依然“笑傲江湖”;他是中關村公認的“村長”——段永基,他驗證了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剩”者為王。

社會評價

段永基是中國IT屆知名的企業領導人。段永基投身於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的偉大事業已有18個年頭。他愛好學習、勤于思考、思想睿智,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戰略以及科技園區的建設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深受政界、企業界和學術界人士的重視。段永基的傑出成績和卓越才能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被當選為全國政協第8屆、第9屆委員,並榮獲“中華企業英才獎”,香港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獎等多項榮譽。

背景介紹

清華大學畢業的段永基,在經歷過被“發配”武都,衣食無著落、淪為“無業游民”的8年艱苦生活之後,考上了北京航空學院,拿到碩士學位後進入航天部621所研究室,並當上了研究室副主任。在研究室的日子裡,“不安分”的段永基帶著研究室里的職工跟四通合作搞創收,並“叫囂”著“我們今年??衣機……”。儘管得到職工的愛戴,卻被某些人戴上了“福利主義”的帽子,一怒之下離開了研究室。但是研究單位主任級的位置也為段永基在日後的四通與政府的良好關係打下了基礎。

在那箇中國經濟改革從農村向城市擴展的1984年,一批科技人員辭去公職,向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公社借了兩萬元啟動資金下海創辦了中國首批民營高科技企業——四通公司。辭去公職的段永基被逼上梁山,“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到處不留爺,爺去找四通”。四通創始人萬潤南的力邀,使段永基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四通公司在打天下的80年代主要致力於開發經營辦公自動化產品。秉承技巧型經營理念的段永基多方“化緣”籌措資金並領導MS系列中英文文字處理機的市場調研、開發和生產,親自組建全國行銷網路,使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5%以上,支撐了80年代的四通每年300%的高速增長,並一度壓倒卡西歐、理光、夏普等在當時風頭正勁的洋品牌,為中國辦公自動化進步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然而輝煌猶如曇花一現留存在中關村企業歷史上。1989年以後,倉促完成權利交接的四通由段永基全面主持工作。作為企業戰略制定者的他,在此時犯了一個戰略性失誤。他雖然意識到公司單一產品所占份額過大無異於引鳩止渴,但仍錯誤地估計了形勢,坐失PC發展契機。之後的四通4S雷射照排,也以虎頭蛇尾告終。雖然屢屢飲恨,但段永基迅速調轉船頭,轉做商業專用機。1997年3月,國務院正式發文,大規模推行金稅工程。此時段永基與政府得天獨厚的關係,使四通成為金稅辦公室組成單位之一,介入生產計稅收款機、增值開票機的“御用製造”。

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卻也因為不能適應生態環境而消亡了。”1991年在經歷了短暫迷茫期後,段永基提出以股份化、集團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為核心的“二次創業”。四通將多元化調整到一定範圍內,改變早期的游擊隊做法,形成電子領域的多元化合力。對於信息產業,段永基認為不能做“倒爺”,“與巨人同行”在合作中提升自己才是正途,三井松下三菱微軟等大公司的手都與四通握在了一起。逐步形成了包括票據印表機、商用和稅控收款機、工控、圖文、半導體晶片等產品的電子經營系統,建立和發展了照明電氣產業,並以系統集成和信息服務為主打。四通系龐大的群艦已有50餘家全資、合資及聯營企業,4個海外機構,直接控股或是接間持有股份的上市公司達到數家。

段永基吳敬璉

產權問題就像勒在企業頭上的“緊箍咒”,平時不覺得,發作起來真要命。四通是個民營企業,按理產權的問題會相對簡單,但是歷史卻開了四通一個玩笑,使它成了段永基“永遠也說不清楚、你也絕對聽不明白的問題。”作為民營高科技企業的拓荒者,80年代初期的四通別無選擇,只能適應當時的形勢給自己找一頂“紅帽”戴上——掛著四季青鄉企業的招牌,這也是四通所謂“集體所有制”企業性質的由來。這也為其將來的產權糾紛埋下了極大的隱患。為解決產權問題,段永基10年潛心四通改制,為中國企業的產權改革譜寫了一段悲壯的歷史。早在1988年前後,以吳敬璉為首的工作組便進駐四通破解產權迷局。1990年9月,剛剛上任四通總裁的段永基下了結論:大氣候和小環境都不允許四通急於求成解決產權問題,只能暫時先“掛”起來。1992年2月小平南巡,全國為之一振。四通人迅速向主管部門多方出擊,贏得“北京市股份制改革試點第一家”的歷史機遇,上報方案以四通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北京四通新技術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股份改造主體,先將其資產部分量化到員工頭上,再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但官方的意見為:四通上市本身就是敏感之舉,先動存量更是敏感中之敏感,建議緩行。此事再次不了了之了。

1998年,四通改制再起波瀾。段永基清楚地看到,因為種種歷史的和現實的因素,四通不能分,只有買,在接觸了幾家金融機構後,段永基想到了“經理層融資收購”,創造性地引進了由四通經營層融資收購四通產權的改制思路,此舉被稱為中國第一起MBO(即經理層融資收購)。為了MBO行動進展更順利,段永基還把“經理層”的範疇擴大至經理層和所有員工。他稱之為有中國特色的MBO。1999年,藉助MBO,四通投資公司(新四通)成立。然而到2000年時,為理順產權關係而進行的MBO卻突生變數。老四通並沒有接受逐漸淡出“歷史舞台”的安排,而且新四通似乎又變成了四通集團的一個新項目,儘管新四通擁有原來四通集團中盈利最好的核心部分(四通香港上市公司四通電子),但是在不少業務上與老四通有相當的重合。老四通依舊把持著四通信息技術公司、四通寬頻網路公司、四通生物醫藥公司核心業務,基本屬於四通計畫中的IT和生物醫藥兩個方向。加上四通投資公司的增長率也不夠,對老四通的優良資產購併顯得遙遙無期。新四通患上了“四通後遺症”。

既然“說不清也聽不明白”,段永基不說了,但是段永基並沒有停止努力。事實上,通過高明的“財技”和多年來積累的資源,段永基正在把四通產權改革這一未完成的革命,漸漸推進到新的領域和境地。新四通夭折並未終止他強有力的邏輯,只是形式發生了變化而已。在1999年打造新四通平台的時候,他就大膽設計:四通集團將逐步消亡,其資產和業務將以“新四通”模式逐步被“新四通2”、“新四通3”等等接走。2001年12月21日,四通巨光輕悄墜地,半年之後,當它作為“新新四通”被發現的時候,它已經完成了收購四通電子(HK 0409)16.64%的股權、與上海健特(SZ 00416)合作兩件大事。媒體喻此為四通MBO戲劇第二章。至此,以段永基為首的四通管理層,聯同巨人和光彩集團兩大鐵腕外力加盟,成立四通巨光,向四通集團購入四通投資的股權,藉此清除四通投資的阻力,並藉助兩大民企的資金實力,真正開始收購四通集團的資產。1999年應時而生的四通投資(即“新四通”)在轟轟烈烈中開始,在無聲無息處被架空,將沉重的使命交給了“新新四通”。而老四通除了一堆無人認領的股權和債權已經成為一件擺設。

1999年,資本市場上的醜聞主角“瓊民源”被停牌兩年後,北京住總集團總公司據說懷揣7個億前來“救駕”。這樁被很多股民視為“功德無量”的重組,誕生了中關村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兩個多月後,時任四通董事長的段永基“受北京市委、市政府委託”出任中關村科技的總經理,“應徵入伍”成為高級“打工者”。段永基面對的中關村科技是一個下屬17家企業,100%是做房地產的“科技”公司。所以段要做的事情就是,將中關村科技“由一個傳統上市公司,向高新技術上市公司轉變”。

段永基首先通過股權置換的方式,將一些房地產企業退還給了住總集團總公司。跨完這長達一年的一步,中關村科技擁有了建設、生物醫藥、通信、投資四大板塊。重組是一件漫長的事情,所以段永基與中關村科技不得不選擇“長短結合,今天和未來結合”,一方面有著長遠的計畫,另一方面要保證今天的贏利。中關村建設每年給提供超過一億的利潤,但這不夠;廣東的CDMA項目,2000年度實現毛利7,415萬元,這也不夠;四環製藥今年的利潤將達到5,000萬,這也不夠……要成功轉型,估計需要20億的資金。為此,段必須直面被他指斥為“有病的股市”、“精神病”的股市。他的偉大計畫還需要這個充滿短視和投機的資本市場的的支持。“中關村”招募新股,資本劍鋒直指電信霸主的寶座,增發的12,000萬股籌資的9個項目中,有6個與通信有關,總投資額近10億元。此外,“中關村”又與北京歌華集團各占50%的合資公司,為北京有線電視網惟一的接入和內容提供商;旗下的森泰克正式向全國推出“奧星天網”;與微軟及“左手”四通共同成立中關村軟體等等。

段永基通過近兩年的摸索和準備,終於為中關村科技找到了“科技”的真正含義。創造了“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段永基所施展的法力十分驚心動魄,整整1年時間,段永基把長期修練的功夫全部施展到資本的戰場,並發揮得淋漓盡致。有市場人士說,段的功力足以讓新生代資本家學三年的。長袖善舞段永基可能不是一個企業英雄,但他運籌資本的力量,已近神話。

經典語錄

☆一個企業家應該具備三種氣質:做詩、做勢、做事,首先要有想像力,要懂得造勢,還要扎紮實實地做事。

☆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卻也因為不能適應生態環境而消亡了。

☆不是麻雀,不一定就是鳳凰,也可以是喜鵲烏鴉或者別的什麼東西。

☆四通絕不只是昨夜星辰,也絕不會成為流星化作的隕石。它將永遠是一顆閃亮的星星,一顆真正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美麗的恆星。

☆沒有自己的產業,就像一株大樹種在沙灘上,沒有根基。

☆要參加全球經濟的“奧運會”,首先要懂得比賽規則,二要大幅度提高自身素質,取得參賽資格。

☆通過組織資源的方式來盈利的組織就是企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潮流中,一個公司能否取勝,就看它在全球範圍內組織資金、人才、原材料和市場的能力如何。

☆盲目排外的情緒很可怕,這是90年代的“義和團”思想。

☆四通要做中國民營企業的華盛頓而不作秦始皇

四通的二次創業不是要把自己雕琢成一件稀世珍寶,而是要把自己改造一個具有現代商戰能力的機器。

☆目前的企業家劃分為4個層次:推獨輪車的、騎腳踏車的、開汽車的和開火車的。推獨輪車的經營者層次最低,可以形象地理解為那些不太注重產品質量、靠非正當手段獲取利潤的人。騎腳踏車的,更重視產品,講究質量可靠,技術先進。段永基自稱屬於這類企業家。第三層次是開汽車的企業家。除了質量可靠,技術先進,他們還講究資本運作和市場策劃。段永基認為,這些人的產品未必最好,卻賣得最好。開火車的既講究垂直分工,又講究合作。

中國民營企業家

段永基 | 南存輝 | 尹明善 | 汪力成 | 祝義才 | 王文京 | 周海江 | 王守東 | 周大虎 | 吳鷹 | 何享健 | 樓永良 | 鄭永剛 | 侯為貴 | 張明渝 | 潘石屹 | 史玉柱 | 李彥宏
詞條1|詞條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