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帝制被辛亥革命所推翻,建立了中華民國。然而,孫中山領導下建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還不滿100天,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就被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奪取。在竊取了中央政權後,袁世凱倒行逆施,對外賣國,對內獨裁。令中國人民發指的是,1915年12月12日竟然宣布復辟封建帝制。在這種情況下,反對袁世凱復辟封建帝制的鬥爭,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1915年底至1916年雲南等省組織護國軍,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維護中華民國民主共和制度。
討袁戰爭失敗後,袁世凱下令取締國民黨,取消國民黨議員資格和解散國會,圖謀復辟帝制。為取得日本政府對復辟的支持,1915年5月與其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8月,指使其親信、幕僚成立進行復辟帝制活動的"籌安會"。12月12日申令接受"推戴"為中華帝國皇帝,鏇下令改次年為洪憲元年。 編輯本段護國運動發起
在袁準備稱帝期間,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和梁啓超的進步黨等組織曾派人赴雲南策動武裝起義。前雲南督軍蔡鍔與雲南將軍唐繼堯等人,於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雲南獨立,鏇即建立雲南都督府,組織約2萬人的討袁護國軍。因此,護國運動又稱“雲南起義”。蔡鍔、李烈鈞分任第1、第2軍總司令,唐繼堯任都督府都督兼第3軍總司令。計畫第1軍攻川,第2軍入桂、粵,第3軍留守雲南,乘機經黔入湘,爾後各軍在武漢會師北伐。另由都督府左參贊戴戡率一部兵力入黔策動起義。袁世凱急令北洋軍和川、湘、粵等省軍隊共約8萬人,從川、湘、桂三路攻滇,企圖一舉殲滅雲南護國軍。第1路司令馬繼增率北洋陸軍第6、第3、第20師各一部及部分混成旅,由湘西經貴州從東面攻入雲南,第2路司令張敬堯率北洋陸軍第7師和第3、第6、第8師各一部,與駐川北洋軍和川軍會合由北面進攻雲南。曹錕任第1、第2路總司令。第3路為廣東陸軍第1師師長、雲南查辦使龍覲光部由粵經桂入滇,襲擾護國軍後方。
發起
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等人為反對洪憲帝制,領導雲南、貴州等省軍民討伐袁世凱的戰爭。因其所組織的軍隊名護國軍,所以稱護國戰爭。 1915年起,袁世凱加緊推行帝制復辟計畫,準備正式登基,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堅決反對。
1915年12月22日,雲南將軍唐繼堯召開軍事會議,與會者一致贊同蔡鍔所提立即興師討袁的主張。23日,唐繼堯等向袁世凱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取消帝制,懲辦元兇。袁世凱拒不答覆。25日,唐繼堯、蔡鍔等通電全國,宣布雲南獨立,以唐繼堯為都督,又將雲南陸軍編成護國軍第一、二、三軍。由蔡鍔、李烈鈞分任第一、二軍總司令,統兵出征;唐繼堯兼任第三軍總司令,留守雲南,護國戰爭正式爆發。護國軍以奪取四川為首要目標。蔡鍔親率護國第一軍向四川進發。1916年1月下旬~3月下旬,在川南與優勢袁軍展開激戰。此外,護國軍還先後開闢了湘西和滇桂邊兩個戰場。1月27日,貴州回響雲南獨立。2月21 日,李烈鈞率護國第二軍進軍廣西,迫使袁軍繳械投降。
3月15日,陸榮廷宣布廣西回響雲南獨立,護國戰爭達到高潮。袁世凱見大勢已去,被迫於 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命四川將軍陳宦與蔡鍔談判議和,妄圖退保總統地位。護國軍堅持袁不退位,無調停可言。此後,廣東、浙江先後宣布獨立。袁世凱內部又分崩離析,陝西、四川、湖南紛紛宣布獨立。6月6日,袁世凱在恐懼和怨恨中死去。29日,繼任大總統黎元洪宣布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國會。7月14日,唐繼堯通電撤銷軍務院,護國戰爭宣告結束。
具體經過
在袁準備稱帝期間,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和梁啓超的進步黨等組織曾派人赴雲南策動武裝起義。前雲南督軍蔡鍔與雲南將軍唐繼堯等人,於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雲南獨立,鏇即建立雲南都督府,組織約2萬人的討袁護國軍。蔡鍔、李烈鈞分任第1、第2軍總司令,唐繼堯任都督府都督兼第3軍總司令。計畫第1軍攻川,第2軍入桂、粵,第3軍留守雲南,乘機經黔入湘,爾後各軍在武漢會師北伐。另由都督府左參贊戴戡率一部兵力入黔策動起義。袁世凱急令北洋軍和川、湘、粵等省軍隊共約8萬人,從川、湘、桂三路攻滇,企圖一舉殲滅雲南護國軍。第1路司令馬繼增率北洋陸軍第6、第3、第20師各一部及部分混成旅,由湘西經貴州從東面攻入雲南,第2路司令張敬堯率北洋陸軍第7師和第3、第6、第8師各一部,與駐川北洋軍和川軍會合由北面進攻雲南。曹錕任第1、第2路總司令。第3路為廣東陸軍第1師師長、雲南查辦使龍覲光部由粵經桂入滇,襲擾護國軍後方。
四川之役,1916年1月16日,蔡鍔所部劉雲峰梯團抵達滇川接壤之新場。17日,向川南鎮守使伍祥禎部發起進攻。次日,占領四川高縣西北之橫江。19日,向敘府(今宜賓)西南之安邊進攻。第1支隊在正面實施佯動,第2支隊利用夜暗迂迴至安邊側翼,突然發起攻擊,伍部向敘府潰逃。護國軍乘勝追擊,21日占領敘府。嗣後,袁軍分四路反攻敘府,均被擊退。
27日,貴州護軍使劉顯世宣布貴州獨立,並派出兩路黔軍協同雲南護國軍作戰。一路由黔軍第1團至第3團合編為護國軍東路支隊,王文華任司令,進擊湘西。一路由第5、第6團和戴戡所率滇軍合編為滇黔聯軍右翼軍,戴任總司令,向四川綦江、重慶一帶進攻。2月13日,戴部抵川黔邊境松坎(屬貴州桐梓)。14日,向川軍第1師等部發動進攻,至18日,連克綦江以南之東溪、馬口埡等地。下旬,袁軍陸續增兵向戴部反攻,戴部相繼退守東溪、松坎,與敵對峙。
蔡鍔所部趙又新梯團一部與已起義川軍劉存厚第2師,於2月初聯合向四川瀘州發起攻擊,一度占領瀘州外圍藍田壩、月亮岩等要點。北洋軍陸續抵瀘後,護國軍寡不敵眾,退守納溪等地待援。23日,蔡鍔根據敵我態勢,決定採用兩翼包圍、正面突破戰術,以攻勢防禦消滅袁軍。28日開始反擊,戰至3月6日,袁軍傷亡慘重,護國軍亦因彈藥不濟,人員疲憊,分路撤出納溪至敘蓬溪(今護國鎮)一帶有利地形休整。15日,蔡鍔乘袁軍官兵厭戰,物資補給極其困難之機,決定集中主要兵力分三路反攻納溪。17日,擔任主攻的右翼趙又新梯團從納溪以東之白節灘發起進攻;中路顧品珍梯團在正面牽制敵軍;左翼劉存厚部攻占江安,保障主力側翼安全。19日,護國軍全線突破袁軍前沿陣地,殲敵一部。至3月底,陸續收回失地。袁軍傷亡甚眾,無力繼續作戰。
湘西之戰,王文華率護國黔軍於1916年1月下旬進抵黔湘邊境後,立即分路向湘西袁軍進攻。第1團於2月2日晚乘湖南晃州(今老晃)城中袁軍歡度舊年除夕之機發起攻擊,袁軍不備,次日敗逃蜈蚣關(距晃州東約15公里)。黔軍進占晃州。4日,攻克蜈蚣關,殲袁軍第5混成旅和鎮遠道守備部隊各一部。第3團於2月5日克黔陽。其間,第2團攻占麻陽城外圍部分據點,曾兩次攻城未果。13日,第1、第3團聯合向沅州(今芷江)發起攻擊,袁軍棄城逃走。14日,黔軍占沅州。王即以第1團一部兵力支援第2團再攻麻陽城,16日攻克該地。至2月下旬,護國黔軍連克洪江、靖縣、通道、綏寧等地,擊潰袁軍約3個混成團兵力。3月中旬,袁軍向麻陽、黔陽等地發動反攻。護國黔軍頑強抗擊,牽制湘西袁軍向主要方向四川轉移兵力。
滇桂邊之戰,李烈鈞部於1916年2月20日由昆明向廣西開進。3月初,在滇桂邊境之廣南、富寧地區與龍覲光部展開激戰。第2軍張開儒梯團於富寧東面之皈朝地區擊退龍軍第1路司令李文富部多次進攻,雙方成僵持狀態。第2軍方聲濤梯團與龍軍第2路司令黃恩錫部在廣南地區激戰數日,將黃部擊退。15日,寧武將軍陸榮廷通電宣布廣西獨立。雲南護國軍趁勢向龍軍發動反攻。與此同時,由雲南前出廣西截擊龍軍的第3軍趙鍾奇梯團進抵西隆(今廣西隆林),與方聲濤梯團夾擊黃恩錫部。黃部戰敗,殘部向滇南逃竄。由第3軍一部改編的挺進軍黃毓成部,此時亦由雲南經貴州興義進抵廣西百色,協同桂軍包圍龍覲光指揮部,並將其全部繳械。李文富見大勢已去,率眾投降。竄至滇南的龍軍第3路龍體乾土匪武裝和黃恩錫殘部,遭第3軍劉祖武等部阻擊,部分被殲,部分逃離滇境。
袁世凱三路攻滇計畫失敗,加上在廣東、山東等地袁軍亦遭到打擊,外交上又連受挫折,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銷帝制,但仍居大總統位。為徹底推翻袁的獨裁統治,5月8日,已獨立的滇、黔、桂、粵等省在廣東肇慶成立對抗北洋政府的軍務院。不久,陝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繼宣布獨立。袁益陷窘境,6月6日病死。
蔡鍔等護國軍將領依靠人民支持和部隊旺盛士氣,適時變更部署,持重待機,重視瓦解敵軍,並採用佯動、襲擊、割裂等手段,使護國戰爭贏得勝利,推翻了洪憲帝制。但代之而起的仍是直、皖、奉北洋集團的軍閥統治。
護國運動是辛亥革命的繼續,打倒了竊國大盜袁世凱,制止封建帝制死灰復燃,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國家,鞏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它的功績永載史冊。1916年12月,國會決定,以每年12月25日為護國運動紀念日。
評價
護國戰爭之所以取得勝利,主要原因是全國人民擁護共和,反對帝制,護國軍的興起代表了全國人民的意願,因而僅有2萬餘人的護國軍能夠打敗優勢袁軍的進攻。從軍事方面分析,護國軍的領導者蔡鍔、李烈鈞、方聲濤等人以及大部分中下級軍官,都是忠於共和的、愛國的,有的還是革命的軍人,他們首先舉起義旗,武裝討袁,因而能夠極大地激發和調動廣大士兵的戰鬥熱情,從而發揮出強大的力量。另外,護國軍習慣于山地作戰,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而北洋軍則對西南的地形和氣候都不適應,以致士氣低落,在護國軍英勇作戰面前,無可奈何。
但是,護國軍將領在作戰指揮上也有失誤之處,戰略目標與主觀條件不相符合。護國戰爭剛開始,就分向川南、湘西、桂粵三個方面進攻,兵力過於分散,因而在四川這個主要作戰方向上未能達到占領敘、瀘、綦並進而攻占重慶的作戰目的,反而在袁軍反擊下後撤。其次,戰前準備不足,使戰爭過程中兵員、餉械的補充和供應跟不上。
意義
護國戰爭是近代由中國資產階級單獨領導的僅次於辛亥革命的又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雲南,不僅是討袁護國首義之省,而且雲南各族人民為護國戰爭做出的重大貢獻和犧牲,是值得人們永遠懷念的!從雲南開始的護國戰爭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續陰謀,恢復了共和制。 但是,護國運動並未最終推翻北洋軍閥統治,革命任務仍舊未徹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