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針葉苔草

披針葉苔草

披針葉苔草又名大葉針薹草,凸脈苔草,拉丁文名Carex lanceolata Boott,是罌粟目莎草科苔草屬的一種植物。生長於海拔1000到1700米的山谷林下。根狀莖粗壯,斜生。分布於我國陝西省和湖北省。 圖片來自於中國植物志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根狀莖粗壯,斜生。稈密叢生,高10-35厘米,纖細,粗約1.5毫米,扁三棱形,上部稍粗糙。葉初時短於稈,後漸延伸,與稈近等長或超出,平張,寬1-2.5毫米,質軟,邊緣稍粗糙,基部具紫褐色分裂呈纖維狀的宿存葉鞘。苞片佛焰苞狀,苞鞘背部淡褐色,其餘綠色具淡褐色線紋,腹面及鞘口邊緣白色膜質,下部的在頂端具剛毛狀的短苞葉,上部的呈突尖狀。小穗3-6個,彼此疏遠;頂生的1個雄性,線狀圓柱形,長5-15毫米,粗1.5-2毫米,低於其下的雌小穗或與之等高;側生的2-5個小穗雌性,長圓形或長圓狀圓柱形,長1-1.7厘米,粗2.5-3毫米,有5-10餘朵疏生或稍密生的花;小穗柄通常不伸出苞鞘外,僅下部的1個稍外露;小穗軸微呈之字形曲折。雄花鱗片長圓狀披針形,長8-8.5毫米,頂端急尖,膜質,褐色或褐棕色,具寬的白色膜質邊緣,有1條中脈;雌花鱗片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5-6毫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具短尖,紙質,兩側紫褐色,有寬的白色膜質邊緣,中間淡綠色,有3條脈。果囊明顯短於鱗片,倒卵狀長圓形,鈍三棱形,長約3毫米,紙質,淡綠色,密被短柔毛,具2側脈及若干隆起的細脈,基部驟縮成長柄,頂端圓,具短喙,喙口截形。小堅果倒卵狀橢圓形,三棱形,長2.5-2.8毫米,基部具短柄,頂端具外彎的短喙;花柱基部稍增粗,柱頭3個 。

生長環境

披針葉苔草是多年生苹本。具短根狀莖,地上莖斜升,緊密叢生。5–6月份於叢葉間抽出莖稈並開花,6一7月份籽實成熟。披針葉苔草耐陰喜濕,適於生長在雨量充足、氣候涼爽的地區,多生長於林下和林緣草地、山地草甸或草甸草原中。

分布範圍

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四川、貴州、雲南;生於林下、林緣草地、陽坡乾燥草地,海拔110-2 300米;蒙古、朝鮮、日本、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莖葉可作造紙原料,嫩莖葉是牲畜的飼料。

凸脈苔草返青早,幼嫩時期適口性好,是早春優良牧草,牛、馬春季喜食,羊在整個生長季均喜食。但隨著生長,草質變得粗糙,適口性降低。

苔草屬植物主要觀賞部位為葉片和株形,葉片顏色和形狀豐富多彩,有從深到淺各種綠色,此外還有藍色,黃色,橙色,棕色等。株形緊湊,低矮,形態優美。花絮很小,沒有觀賞價值。

變種

少花大披針薹草

植株較小;側生雌性小穗僅具2-3朵疏生的花;小穗軸明顯呈之字形彎曲。

產于吉林、內蒙古;生於森林附近的山坡岩石上。日本、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亞柄薹草

雌花鱗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果囊除2側脈外,無明顯的細脈與原變種區別。

產於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湖北、四川西部;生於山坡、灌叢下、水邊或耕地邊,海拔300-2200米;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陝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