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飛雲樓下層平面正方,邊長14米,面闊進深各五間。中層變為折角十字,在方形樓體每面中內各伸出一座歇山抱廈屋頂;上層又恢復為正方,但仍在各面懸挑出一個歇山抱廈,外形與中層相似;最上再覆以十字歇山頂。各層歇山抱廈與最上十字歇山的巧妙組合,構成了飛雲樓非常豐富的立面構圖。樓有四層屋檐、十二個歇山面、三十二個屋角,整座樓閣宛若萬雲簇擁,飛逸輕盈,以“飛雲”命名,很能表達它的神韻。飛雲樓體量雖然不大,但在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的多次劃分,誇大了尺度感,又因處在平原,周圍房屋都很低矮,所以仍顯得巍峨壯麗,令人印象難忘。此樓木面不髹漆,通體顯現木材本色,醇黃若琥珀。屋頂用青瓦及彩色琉璃脊。
關於廟的創建年代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據廟內乾隆年間《重修飛雲樓碑記》載:“萬邑治之北十五里許有鎮,解店,鎮之東隅,古有東嶽神廟,不知創始何年,載入邑志,自唐貞觀年間分邑置郡名為份陰,即有此廟。”說明廟最遲應在唐貞觀年間建成。另當地民間流傳:隋朝末年,群雄並起,李世民起兵晉陽,東征西討,開創了大唐天下。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據薄州反叛,呂崇茂雄踞夏縣,李世民遂帶兵平叛,履冰渡河。直逼龍門關。途經汾陰縣(即萬榮縣),在張瓮、解店、左城三地屯營紮寨,構成犄角陣勢。之後,為作紀念,李世民在上述三個屯兵處各建東嶽廟一座。同時,在解店、張瓮兩地各建樂樓一幢。以壯觀瞻。後來,其他兩處廟、摟均已毀壞,惟解店東嶽廟經歷代修建,保存較好。
構造
飛雲樓位於山西萬榮縣內,它宏偉美麗,高聳入雲,是萬榮縣的象徵和驕傲。又因它為純木結構,和應縣木塔相互輝映,被譽為“南樓北塔”。飛雲樓身為五級,純木結構,高十餘丈。該樓建築有四個特點,一是底層,亦即第一層為正方形,面闊進深五間,南北直通,木柱林立,中間有4根通天柱,共同直通樓頂,周圍32個木柱巧妙聯成棋盤狀,共同支撐樓體。二是該樓為木質結構,無論大小接口,均為榫鉚套之,沒有一個鐵釘。這是中國樓閣式建築中實為罕見。三是它明露三層,隱於平座之內卻有兩層暗層,實為五層。然而在外邊是看不見箇中秘密。四是飛雲樓三層四滴水,十字歇山頂,在抱夏的各層檐下,共345組斗拱,形態變化多端,極象雲朵簇擁,鮮花盛開一般,各掾翼角起翹,給人以凌空欲飛之感。全樓翹掾翼角共有32個每個翹角尖,站立著一位頂盔甲的武士,盔甲明亮,色彩絢麗威武雄壯。樓角各懸有風鈴,迎風擺動清脆悅耳。樓頂披復著黃綠琉璃瓦,每當天晴氣朗,耀人眼目。因其造型奇特,斗拱密布,雲帶纏繞,故名飛雲樓。
特色
飛雲樓是解店東嶽廟內建築群中的精華所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接,半截插在天裡頭”。每當陽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餘里外也能遙見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雲彩,纏繞樓頂,真有高聳人云、凌空欲飛之感。飛雲樓如今的建築結構與造型,完全屬於元明遺風,清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也尤為顯著,這是歷代不斷維修的緣幫。該樓平面呈方形,純木結構,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柱林立。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面闊、進深各五間,占地面積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檐。全樓斗拱密集排列,共345組。且形狀極富變化,如雲朵簇擁、鮮花盛開一般。各檐翼角翹起,勢欲飛翔。風和之日,樓角風鐸均勻作響,甚是悅耳。樓頂飾有黃、綠、藍幾色琉璃瓦,陽光之下,更顯富麗堂皇。現其狀,其結構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我國樓閣建築之傑作。廟內中軸線上所存其他建築都是元明時重修,香亭四周欄板、柱石雕龍刻鳳,造型生動精巧,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工藝美術水平。
飛雲樓,外觀穩重、端莊、古樸、大方。樓身每層為曲尺形結構重檐依次而上,頂部結成十字歇山式。立體為四層出檐,周以迴廊。樓上,斗拱繁密,犬牙交錯,如花簇放。出檐挑角,角翼翹起,如鳥凌空,展翅欲飛。樓頂,以紅、黃、綠五彩琉璃瓦鋪蓋,樓身上懸有風鈴,風盪鈴響,清脆悅耳。每當晴空日照時,飛雲樓更是花團錦簇,儀態萬方地立於縣城中央。
飛雲樓,整體為木結構交織而成,樓體精巧、奇特,是國內純木結構建築中罕見的珍品。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曾率師平叛,逼近龍門關,途經萬榮縣(古稱汾陰),曾在張瓮、解店、古城3地駐兵。平叛以後,就在3處駐地修建樂樓、廟宇,以炫耀他的武功。張瓮岳樓早已毀於戰火,惟解店樓至盡屹立在解店(萬榮)縣城街上。
歷史
東嶽廟,也就是泰山神廟,是祭祀東嶽泰山之神的地方。據《封神演義·姜子牙歸國封神》上說:“敕封黃飛虎為五嶽之道”,同時,又“特敕封他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所以這裡供奉的就自然是東嶽大帝“黃飛虎”了。如今,這裡的東嶽大帝塑像雖然已經蕩然無存,但是廟內的建築大都保存完好。東嶽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精華主要在於建築,其中的傑作就是飛雲樓。
說起飛雲樓,當地流傳著一句順口溜:“萬榮有座飛雲樓,半截插在雲裡頭”,這句話雖然不免有點過譽,但仔細想來,用它來形容飛雲樓的雄偉高大,的確也是實實在在的。每當天氣晴朗,遠天如洗,從十餘里外也能望見它那秀麗壯觀的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白雲,纏繞於樓頂,確有高聳入雲、凌空欲飛之意境,其情其景,更是引人入勝。
飛雲樓如今的建築結構和造型完全屬於明清遺風,清代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十分顯著,可見歷代屢有維修。飛雲樓為純木結構,是中國古建築樓閣中的珍品。樓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主林立。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達樓頂。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面寬進深各五間,面積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檐,二、三層各出抱廈一間,均設平台勾欄,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間,上築屋頂。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全樓共有斗拱345組。真可謂斗拱密布,而且形狀極富變化,猶如雲風族擁,鮮花盛開。各檐上翼角起翹,勢欲騰飛;清風徐來,風鐸丁零作響,清脆悅耳,樓頂覆蓋黃、綠各色琉璃瓦,在陽光照射下,更顯得華美壯觀、富麗堂皇。其結構之巧妙,技藝之高超,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中國樓閣式建築之傑作。
解放以來,黨和國家對東嶽廟,尤其是飛雲樓的保護歷來十分重視。1953年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先後數次撥款修葺,並重整了彩瓦,補造了銅頂,修復了樓梯,增設了欄桿。1988年,國務院又將東嶽廟提升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攻略
門票價格:門票15元
交通提示:
住宿住宿:
新絳賓館,推薦原因:新修建的新絳賓館前身是新絳政府招待所,乾淨整潔設施齊全,中央空調系統非常舒適。房間是按層定價的,可適當打折
新絳縣四府街15號
標準間108、118、128元
山西名勝
山西作為中國的文物大省,不僅在數量上居全國前列,而且以品類全、內涵博、價值高享譽海內外,山西複雜多變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條件,造就了許多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蹟遍布全省,這些得天獨厚、古今兼備的旅遊資源,是發展山西旅遊事業的基礎。 |
運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運城位於山西省西南端,總面積14236.5平方公里。黃河中游北幹流以東,與河南,陝西隔河相望,北靠臨汾,東鄰晉東南。古稱“河東”,河東大地外濱澎湃的黃河,內有綿延的中條山,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美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 運城地區歷史悠久,山川壯麗,文物古蹟星羅棋布,風光名勝遍布各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歷山,孤峰山,呂梁山,五老山,尤門天險,王官峪瀑布,閆家池峪谷瀑布和溫泉等自然景觀;有著名流口大禹渡,津渡和風陵渡。有聞名華夏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建築,如:南海峪岩洞遺址,西候渡遺址,禹王城遺址,司馬光祖墓,晉文墓,晉南雲墓,關帝廟,永樂官,普救寺,飛雲樓等。這些自然景觀和古文化具有極高的觀賞,遊覽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河東先後培育出商代中興賢相傅說,春秋霸主晉文公,戰國縱橫家張儀,蜀漢名將關羽,晉代文學家郭璞,隋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通,唐文學家王勃、柳宗元、唐代名相裴度、名將薛仁貴、宋代名相、史學家司馬光等等。 |
景點 | 廣仁王廟 | 合河遺址 | 黃河大禹渡 | 開元黃河大鐵牛| 蒲津渡 | 茅津渡 | 普救寺 | 棲岩寺塔 | 芮城古文化遺址群 | 芮城永樂宮 | 風陵渡 | 聖壽寺舍利塔 | 萬固寺 | 五老峰 | 西侯度遺址 | 洞賓故里 | 九峰山 | 王官谷| 白胎寺 | 碧落碑 | 東嶽廟 | 法王廟 | 飛雲樓 | 福勝寺 | 古城新絳 | 稷王廟 | 稷益廟 | 絳守居園池 | 絳州大堂 | 絳州三樓 | 青龍寺 | 秋風樓 | 薛仁貴寒窯 | 禹門口 | 常平關帝廟 | 池神廟 | 春秋樓 | 堆雲洞 | 泛舟禪師塔 | 解州關帝廟 | 歷史古都夏縣 | 臨猗雙塔 | 裴祠石刻 | 司馬光墓 | 太平興國寺塔 | 聞喜文廟 | 夏縣溫泉 | 禹王城址 | 運城鹽池 | 中國宰相村 | 柳氏民居 | 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 | 東下馮遺址 |龍門激浪 | 蒲州故城遺址 | 馬村磚雕墓 | 太陰寺 | 鸛雀樓 |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 | 運城天鵝自然保護區 | 鶯鶯塔 | 中國死海 | 堆雲洞 |西侯度遺址| 福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