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
鐘樓,據《新絳縣誌》記載,最早為北宋乾德元年(963)所建,後因失火全部毀盡,又在廢墟上重建,元、明均有重修。現存建築為明萬曆年間遺構,清代有修葺。1979年和1994年兩次翻修,使之煥然一新。該樓地勢高峻,台基聳立,為正方形,樓身四面設有券洞門,嵌有四副石刻楹聯,屋頂為十字歇山頂,剪邊琉璃瓦飾。內懸萬斤巨鍾,為金天德大定年北關“天慶觀”所鑄,因鑄造技術科學先進,鐘聲清脆、悅耳、宏亮,夜靜可聲聞數十里。
樂樓
樂樓,創建年代不詳,現為明代遺構。因年久塌圮,1983年予以搶救性維修。樂樓座南面北,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檐插廊,台基高為2.5米,明間寬大,並出抱廈一間,屋頂當心間凸起,猶如閣樓形制,據傳上下可以同台唱戲。屋頂為硬山筒瓦頂。樓北面有逐階增高的石砌七星坡,原有城隍廟,此樂樓為酬神演戲之戲台,又是城內過年過節戲曲活動的主要場所,台前坡道寬廣,呈傾斜狀,觀眾可以就勢觀看演出,不受任何遮擋。
鼓樓
鼓樓,據碑記創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清均有重修。現存木結構為明代遺構。因年久失修,1994年進行搶救性翻修並彩繪,現面貌已煥然一新。鼓樓築在七星坡頂端西側,座西面東,在州府大堂的東南,基址宏大,磚石混砌而成,東西辟券洞門串通,樓身為三重檐,歇山頂,逐級相應收縮。底層面寬五間,進深二間,周圍辟迴廊,可以供遊人四面瞭望,南觀汾水如帶,北望呂梁嵐氣氤氳,四周風光盡收眼底。二層、三層皆面寬三間,進深一間,二層也可以登高遠望。樓內梁架規正,別具一格,頗具古建價值。樓身基座東側嵌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創建重修鼓樓紀略》、《重修鼓樓》碑石2通。
2001年06月25日,絳州三樓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並歸入絳州大堂文物項中。
運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運城位於山西省西南端,總面積14236.5平方公里。黃河中游北幹流以東,與河南,陝西隔河相望,北靠臨汾,東鄰晉東南。古稱“河東”,河東大地外濱澎湃的黃河,內有綿延的中條山,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美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 運城地區歷史悠久,山川壯麗,文物古蹟星羅棋布,風光名勝遍布各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歷山,孤峰山,呂梁山,五老山,尤門天險,王官峪瀑布,閆家池峪谷瀑布和溫泉等自然景觀;有著名流口大禹渡,津渡和風陵渡。有聞名華夏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建築,如:南海峪岩洞遺址,西候渡遺址,禹王城遺址,司馬光祖墓,晉文墓,晉南雲墓,關帝廟,永樂官,普救寺,飛雲樓等。這些自然景觀和古文化具有極高的觀賞,遊覽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河東先後培育出商代中興賢相傅說,春秋霸主晉文公,戰國縱橫家張儀,蜀漢名將關羽,晉代文學家郭璞,隋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通,唐文學家王勃、柳宗元、唐代名相裴度、名將薛仁貴、宋代名相、史學家司馬光等等。 |
景點 | 廣仁王廟 | 合河遺址 | 黃河大禹渡 | 開元黃河大鐵牛| 蒲津渡 | 茅津渡 | 普救寺 | 棲岩寺塔 | 芮城古文化遺址群 | 芮城永樂宮 | 風陵渡 | 聖壽寺舍利塔 | 萬固寺 | 五老峰 | 西侯度遺址 | 洞賓故里 | 九峰山 | 王官谷| 白胎寺 | 碧落碑 | 東嶽廟 | 法王廟 | 飛雲樓 | 福勝寺 | 古城新絳 | 稷王廟 | 稷益廟 | 絳守居園池 | 絳州大堂 | 絳州三樓 | 青龍寺 | 秋風樓 | 薛仁貴寒窯 | 禹門口 | 常平關帝廟 | 池神廟 | 春秋樓 | 堆雲洞 | 泛舟禪師塔 | 解州關帝廟 | 歷史古都夏縣 | 臨猗雙塔 | 裴祠石刻 | 司馬光墓 | 太平興國寺塔 | 聞喜文廟 | 夏縣溫泉 | 禹王城址 | 運城鹽池 | 中國宰相村 | 柳氏民居 | 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 | 東下馮遺址 |龍門激浪 | 蒲州故城遺址 | 馬村磚雕墓 | 太陰寺 | 鸛雀樓 |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 | 運城天鵝自然保護區 | 鶯鶯塔 | 中國死海 | 堆雲洞 |西侯度遺址| 福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