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咪

咪咪

咪咪是象聲詞,又有多數含義。常被中國人用於對貓的愛稱和呼喚貓的叫聲,這一稱呼的來源可能與貓咪眼的習慣或叫聲有關,除此之外亦常常將貓稱為貓咪,以形容其可愛親近,以形容其可愛親近(貓的一般壽命為18—20歲)後貓咪一詞亦用來比喻喜歡的東西。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精彩圖片咪咪
咪咪,是象聲詞,又有多數含義。它是中國人對貓的愛稱,以及呼喚貓的叫聲。

動物簡介

年齡計算貓的一般壽命為18—20歲。人在18歲時正值青春期,可貓在18歲時已是高齡階段。而貓的青春期則在1—2歲之間。10歲的貓基本上可認為進入老年社會了。這以後,需主人對貓更加格外地精心照料,才能使貓長壽。具體年齡階段如下
三個月貓增加一歲
1個半月=4歲3個月=6歲6個月=10歲9個月=13歲1年=15歲
2年=24歲3年=28歲4年=32歲5年=36歲6年=40歲
7年=44歲8年=48歲9年=52歲10年=56歲11年=60歲

假如你的貓從小吃好睡好精神好,能活到快30!(但一般來說很少)
當然,不少人是說貓的1歲=人的4歲。(看你自己想怎么認為吧!)

咪咪咪咪
貓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幹、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被毛。貓的趾底有脂肪質肉墊,因而行走無聲。捕鼠時不會驚跑鼠,趾端生有銳利的爪。爪能夠縮進和伸出。貓在休息和行走時爪縮進去,捕鼠時伸出來,以免在行走時發出聲響,防止爪被磨鈍。貓的前肢有五指,後肢有四指。貓的牙齒分為門齒、犬齒和臼齒。犬齒特別發達,尖銳如錐,適於咬死捕到的鼠類,臼齒的咀嚼面有尖銳的突起,適於把肉嚼碎;門齒不發達。貓行動敏捷,善跳躍。喜愛吃老鼠和魚。“貓”者苗也,貓作為鼠類的天敵,可以有效減少鼠類對青苗等作物的損害,由貓的字形可見中國古代農業生活之一斑。

物種特徵

眼睛
其實貓咪在白天的視力比人類差很多,但由於貓眼有異乎尋常的收集光線能力,加上它那高性能的聽力及驚人的集中力,故貓咪在黑夜中也能視物,甚至可說光線越暗貓咪看得越清楚。貓之所以能在黑暗視物,是由於它具有發達的眼角膜,其彎曲的晶狀體比人類的大得多,因此晶狀體的角膜位置相比地離視網膜近些,為了使光線精確聚焦,兩者的曲度增大了,能蒐集的光線當然多了。
貓的眼球比人的短而圓些,視野角度比人眼更寬闊。貓的瞳孔可以隨光線強弱而擴大或收閉,在強光下,貓眼的瞳孔可以收縮成一條線,而在黑暗中,貓的瞳孔可以張得又圓又大的。還有貓眼底有反射板,可將進入眼中的光線以兩倍左右的亮度反射出來,所以,當貓在黑暗中瞳孔張得很開時,光線反射下貓眼好像會發出特有的綠光或金光,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有一段時間,人們認為貓是色盲,只能看到黑色、灰色和白色的色度。但是,目前科學研究證明這種看法不能成立。因為實驗證明,貓經過訓練後,可以區分顏色,雖然這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很多科學家認為,貓不關心顏色,雖然它可以看出顏色,但並不給顏色賦與任何意義。雙眼視覺對貓這一類捕獵動物十分重要。因為它必須能準確地判斷里程,以便計算到達捕獵目標的距離。當動物的兩眼的視場重疊,即可產生立體視覺效應,重疊範圍愈大,立體效應就愈強,愈準確。貓判斷距離的能力不完全像人類那般準確,可是比狗強些。人眼的視場重疊範圍比貓眼大得,而狗眼的則比貓眼小。
貓眼在外觀的形狀上大致可分為三種:圓形、傾斜形和杏仁形。顏色基本上有綠色、金黃色,藍色和古銅色等。不過,在這幾類基本顏色之中還有不同程度的深淺區分。
鬍鬚
貓鬍子的作用和人的眉毛有點相似。原來貓鬍子兩邊頂端之間的距離和貓身體的寬窄相等,鬍子是貓的一柄活“卡尺”,用它可以判斷自己所在的位置、場所,了解自己和老鼠的位置關係,還能用鬍子測量老鼠的洞口大小,使它能不失時機地捉住老鼠。如果把貓鬍子剃光,它就變得呆傻,就像盲人走路沒有拐棍一樣,很難捉到老鼠了。貓的鬍子是把出色的尺子貓的鬍子能明察秋毫。貓的嘴兩側、眼、臉頰、下巴等四處長著鬍子。鬍子根部布滿神經,輕微的動靜都能察覺,據說2毫克的東西拂過都能感受到,而且連氣流,風向都知道。很少聽說,貓會砰的撞上什麼東西或東張西望時會踏空,這都得益於貓的鬍子---這把出色的尺子。
尾巴
貓和狗一樣,經常也會搖尾巴,但貓搖尾巴的意思跟狗不同,狗尾巴搖動代表著友善和歡迎,而貓搖尾巴的意思卻很複雜,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如果兩隻貓在對峙,並壓低著雙耳認真的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此時它們會左右使勁地搖擺著尾巴,表示它們正處於緊張或情緒亢奮的狀態,隨時有爆發戰鬥的可能!2、當貓正在休息時,如果你非要給它梳理被毛,或限制其自由時,貓會急速地晃動尾巴表示不耐煩。而當其在某處安詳的打盹時,對主人的呼喚,貓不一定會回過頭來看,最多只會搖動一下尾巴作為回答。3、當貓自願睡在主人的懷抱里時,它的心情是最愉快的,此時它的尾巴會大幅度的緩慢擺動,即使在睡夢中,貓也會在偶爾晃晃尾巴。當貓貓有求於你比如是討東西吃時,它會挨在你腳邊磨蹭,尾巴高高聳立,尾尖輕搖,喵語呢喃,讓人頓生愛憐之情。
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現在,貓成為了全世界家庭中極為廣泛的寵物。研究表明,貓不吃老鼠,夜視能力就會有所下降,會長期喪失夜間活動的能力。德國海德堡大學有一份研究稱老鼠體內有一種牛黃酸的物質,可以增強生物的夜視能力,而貓體內不能自己合成該物質,只能通過吃老鼠進行補充。另有以此為名的音樂劇,文學作品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