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洞

佛母洞

佛母洞又稱千佛洞,它是一個石灰岩洞,坐落在山西省南台東南支脈接近山頂的地方。從台懷寺廟集群區沿公路南下二十里到白雲寺,轉向西入溝登山路五里,就到了佛母洞。一座屏障似的山崖,在接近山頂處有一段岩壁,右側有天然大山洞。

基本信息

景點概況

佛母洞佛母洞入口

佛母洞又被人們稱為千佛洞,按佛經說,釋迦牟尼亦名千佛,千佛洞是供奉釋迦牟尼的洞。佛母,是指釋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她是古印度天臂國善覺王的女兒,迦毗勻衛國淨飯王的第一夫人。

千佛洞之洞,分內外兩洞,外洞大而明,內洞小而幽,中間有一個扁圓形孔穴相通。內洞中,可以容納五至七人。內洞的洞壁上,山岩經水溶化,產生許多乳石石筍,夾有各種色質,猶如人體心肝五臟,洞形又呈葫蘆形狀,後人便稱之為母腹。佛教宣揚進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復出小洞就是洗掉人生一切煩惱,獲得無上歡樂幸福。西台掛月峰,位於台懷鎮西13公里。台頂海拔2773米,面積300餘畝。台頂有座石砌的法雷寺,供獅子吼文殊。寺北有個天然水池,直徑約10米。池北有泉,長、寬各約1.5米小部分已倒塌。寺記憶體有六尊鐵鑄、木雕、泥塑菩薩。寺廟附近,有天然水池一處,站立台巔向西觀望,只見山巒層疊,松林濃密,枝葉繁茂,日落夜靜,月掛中天,景色迷離而誘人五台山西台名為掛月峰,每當明月高照,山泉潺潺,頗有詩情畫意的境界,月墜峰巔之際,恰如懸鏡。在西台頂上賞月,別具一格。

《清涼山志》載:“嘉靖末,道方者,夜遊至此,見神燈萬點,既出鏇入。方隨入,見玉佛像,森列其中,穹窿深迥,進里許,飄然聞波濤,悚怖不能出。念觀音名,願造像,忽見一燈,尋光得出,乃造石佛於洞口。”後人又因石洞、石佛建殿堂,取名叫千佛洞。這個天然的石灰岩山洞,分內洞與外洞,外洞闊大,洞口有石雕佛像,進深幽暗,洞後有扁圓五孔,與內洞相通。石孔剛剛穿一人通過,而且必須一條胳膊抬起緊貼頭,另一條胳膊拖下去緊貼腰,使肩膀傾斜,才能鑽進內洞,從內洞往外鑽的姿勢也是如此。內洞為葫蘆形狀,可容六、七人,有乳石及石筍多種,如五臟脊骨形狀,所以入洞稱為“投佛母胎”,出洞稱為“佛母重生”。按照佛家的說法,“佛母重生”能夠洗掉以往所犯的“罪過”,獲得“新生、千佛洞的這個“佛母洞”,是佛教信徒,特別是蒙藏佛教信徒和海外佛教信徒朝拜五台山的必到之地,不少遊人也到此賞玩。

景區歷史

史書記載

據《清涼山志》載:“嘉靖末,道方者,夜遊至此,見神燈萬點,既出鏇入。方隨入,見玉佛像,森列其

中,穹窿深迥,進里許,飄然聞波濤,悚怖不能出。念觀音名,願造像,忽見一燈,尋光得出,乃造石佛於洞口。”後人又因石洞、石佛建殿堂,取名叫千佛洞。這個天然的石灰岩山洞,分內洞與外洞,外洞闊大,洞口有石雕佛像,進深幽暗,洞後有扁圓五孔,與內洞相通。石孔剛剛穿一人通過,而且必須一條骼膊抬起緊貼頭,另一條骼膊拖下去緊貼腰,使肩膀傾斜,才能鑽進內洞,從內洞往外鑽的姿勢也是如此。內洞為葫蘆形狀,可容六、七人,有乳石及石筍多種,如五臟脊骨形狀,所以入洞稱為“投佛母胎”,出洞稱為“佛母重生”。按照佛家的說法,“佛母重生”能夠洗掉以往所犯的“罪過”,獲得“新生、千佛洞的這個“佛母洞”,是佛教信徒,特別是蒙藏佛教信徒和海外佛教信徒朝拜五台山的必到之地,不少遊人也到此賞玩。

得名由來

五台山,中外聞名的佛教文化聖地。遙望五座台頂,山山相連,雄渾接天。在群山懷抱、雲嵐繚繞中,清泉細流、嘉木瑞草裝點下,眾多寺宇散布其間,殿堂樓塔優雅多姿,盡顯漢唐遺風、宋元古韻、明清情致,一派瑰麗莊嚴的佛國風光。

南台名錦鄉峰,細草雜花鋪錦著彩。南台東南支脈一座如屏風般的山崖上、岩壁間,有一石洞天然而生.因洞建寺,寺以洞名,這就是--佛母洞。

據《清涼山志》載∶「嘉靖末,道方者,夜遊至此,見神燈萬點,既出鏇入。方隨入,見玉佛像,森列其中」,道方「乃造石佛於洞口」。後來又在洞外建寺,取名千佛洞,又名佛母洞。現存四尊明代石雕佛像,成為該寺起源和延續的佐證。建寺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了。

佛母洞靈跡為佛法應化世所罕有。石洞分為外洞和內洞,大洞套著小洞,外洞闊大,洞口敞開,高約三米,寬兩米多,進深幽暗,由外而里漸漸收縮,在盡頭的洞壁有一小口通入內洞。內洞的構造非常奇特,洞口距地面半米左右,扁圓狹窄,呈彎曲管狀,斜向上延伸一米左右,即進入葫蘆形狀的洞腔。這個扁圓石孔剛好能容一人爬鑽而入,洞腔里可容納五六人。內洞有乳石和石筍,洞壁石色班駁。形狀凸凹,猶如人體五臟六腑形樣。特別是洞腔右側乳白色條紋,和人體脊椎骨肋骨一樣形象逼真。正因為內洞天巧成,示現為人體腹內形狀,所以稱為佛母洞。

佛教傳說

佛母洞佛母洞牌匾

天地造化的佛母洞,更有佛教經典關於釋迦牟尼佛的誕生載記所印證。釋迦牟尼出生於古印北部的迦毗羅衛國,父親是國王淨飯王,母親是摩耶王后,一個春夜,摩耶夫人睡夢中見菩薩乘白象從空中向她走來,從右肋進入她的腹中,醒來發現自己懷孕了。摩耶夫人臨分娩前,按照當時風俗,回娘家待產。她途徑一座花園藍毗尼園,安詳徐步,處處觀看,當手攀柔軟低垂的無憂數枝時,隨生太子,太子從她的右肋脫胎而出,太子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五台山佛母洞靈跡,與佛教經典所載佛誕生情形十分吻合。洞腔顯示為人體母腹,右側乳白色脊椎骨、肋骨形樣石色,說明洞口恰好處於右肋部位。這與佛教故事中的菩薩乘白象從右肋下入胎,太子從右肋下誕生完全巧合。可以說,佛母洞在中外佛教靈跡中是獨一無二的。

佛經記載,佛母不僅是指生育釋迦牟尼的摩耶夫人,還指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原本早已多世成佛,且為諸佛之母,但為方便教化,利益眾生,乃化作菩薩,協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五台山作為文殊菩薩的度化道場,山色景觀都是文殊菩薩發大願力之所持,觸類而彰,隨緣而顯。佛母洞即為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三世佛母隨緣教化顯應之處。

世人入洞即為“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出洞即為“佛母重生”,脫胎換骨。朝拜五台山的善信和遊客,絡繹不絕登臨佛母洞,虔誠發心,把入洞出洞示為大因緣,懇請佛母加持,獲得重生,消除業障,福慧雙增。

佛學意義

佛母洞佛母洞建築外觀

入洞出洞是一種神聖的佛教儀式,也是一種充滿妙趣的新生體驗。乍看起來,佛母洞內洞口十分狹小,成年人是無法鑽進鑽出的。實際上,無論大小胖瘦皆能遂其所願。鑽洞時,雙臂舉直,緊貼頭部兩側,身體半側,頭、手先進,隨後蹬地的雙腿發力,同時腰部竭力蠕動前伸,當伸直的雙臂雙手夠著入口邊沿時,胳膊肘抵著洞壁往開撐,拉著身軀蠕動前伸,便入得洞內。出洞時,取同樣的姿勢,頭、手先出,身體半側,由於洞口是斜下的,靠腰腹部蠕動爬伸,就能順利出得洞外。

人,肉身凡胎的出生只有一次。人生歷程各各不同,命運有順有乖。佛母洗世塵,重生逢運轉。體驗“投胎佛母”和“佛母重生”,在佛母的甚深大願加持下,便有圓滿的果報。

萬物變遷,生而又滅,一切寶中,人命第一,生當感恩父母生養之恩,感恩所有幫扶之人,感恩佛母生育之恩。人生在世,信念為先,要對自己充滿信心。要讓別人對自己充滿信心,要對未來充滿信心,要對佛母的加持護念充滿信心。眾生歡喜,則諸佛歡喜,(“實相是三世諸佛之母也”,空有不二,破除我執,)故應常懷歡喜心,並將歡喜布施他人。

佛母洞正在創建體現獨特佛教文化意蘊的佛國聖宇。將在環周的青山下建一座潔白挺拔的石牌樓,半山建一座木構彩繪建築圓緣亭。已修成總長五百多級的石階路,此為五台山最長的石隊員路,石階級級梯進,上達佛母洞,寺內將重修和新建佛母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僧寮、居士寮、多寶如來塔等。

主持法師

佛母洞悲月法師

悲月法師

童真入道,於1990年在五台山塔院寺受戒,曾到陝西臥龍寺及終南山一帶苦修禪定,一心辦道,爾後到南方各地參學,於四川省成都市昭覺寺佛學院求學清定上師座下,潛心研學佛法,修正要義,獲益頗深。1996年冬到五台山佛母洞當任住持。1999年冬參加由中國佛教協會組織的中國佛教赴韓修行體驗團前往松廣寺等地互學佛教的修持和管理。悲月法師以歷代高僧大德為楷模,為五台山佛母洞大增班若之光竭力盡智,弘揚佛教精神,莊嚴道場。悲月法師於2002年10月在職參加中國人民大學宗教系佛學專業研究生班專修,2003年春任五台山佛教協會副秘書長。

旅遊攻略

佛母洞佛母洞概覽

佛母洞因有特殊的佛教意義,所以還是有必要前往的。尤其是男遊客,一生都無法直接感受到女人生育的艱辛與痛苦,但在佛母洞的一進一出,在努力完成了從“投胎”到“重生”這一過程後,也許就會體會到接近現實的體會,有了這種體會,也許就會感慨於生命的偉大及大自然的偉大。

出行參考

步行:從長途汽車站到佛母洞打車需要25分鐘,從汽車站到佛母洞步行需要1小時。

自駕:停車,可以在五爺廟停車場或老戲台停車場停車,然後步行到佛母洞。

自駕時間:從南線進山口25分鐘,北線進山口45分鐘,西線進山口50分鐘。

遊覽時間:1小時

住宿:最新裝修的周邊酒店按照距離遠近(到達時間:步行,駕車),依次為:通達賓館(30)-曙光賓館(30)-郵電賓館-鑫隆賓館(20)-法官培訓中心(20)-人民銀行賓館(20)-五峰賓館(15)

就餐:開車返回三岔口到匯源酒家。

其他:可步行遊覽周圍的寺廟,菩薩頂-塔院寺-羅睺寺-廣仁寺-五爺廟-殊像寺-大螺頂-普化寺-靈峰寺等。

交通路線

台懷鎮寺廟集群區出發,順清水河下走10公里,到白雲寺,轉而入西谷口,穿溝登山2.5公里即到。

門票價格

免費,騎馬上山70元往返
步行:全程1680個台階大約需要40-70分鐘
纜車:全票85元半票50購票地址:佛母洞停車場

鄰近景點

佛母洞佛母洞外景

觀海寺

尊勝寺

金閣寺

圓照寺

靈應寺

碧山寺

普化寺

觀音洞

般若泉

廣濟寺

靈鷲峰

山西名勝

山西作為中國的文物大省,不僅在數量上居全國前列,而且以品類全、內涵博、價值高享譽海內外,山西複雜多變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條件,造就了許多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蹟遍布全省,這些得天獨厚、古今兼備的旅遊資源,是發展山西旅遊事業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