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寺

普化寺

普化寺位於山西省台懷鎮中心寺廟集群區南二里處。坐落在清水河東側山腳下。該寺地勢平坦,布局整嚴對稱。殿建坐東向西,以中院為主,南北各有兩層院落護持,形成五院並排,占地面積為一萬五千八百平方米,計有殿堂樓房一百餘間。

基本信息

概況

普化寺普化寺
創建年代已經無法考證,位於台懷中心地廟集群區南二里處,坐落在清水河東側山腳下。該寺地勢平坦,布局整嚴對稱,頗為雅致。殿建坐東向西,以中院為主,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大士殿,玉皇閣及兩廂樓廊,左右禪堂,呂祖閣,南北各有兩層院落護持,形成五院並排,占地面積為一萬五千八百平方米,計有殿堂樓房一百餘間。

普化寺原稱玉皇廟、帝釋宮,觀存寺宇系民國年間重建。這裡的建築特點,一是樓廊式格局,二是裝飾精細,門上券口、格下檻牆、墀頭角柱石和柱礎等多有漢白玉石雕,體現了民國年間的建築風格。

寺前立一堵高大的影壁,上都有仿木建築的磚檐雕,中部影壁牆嵌有三塊圓面形石雕,下部是石建須彌座,束腰、上梟下裊上枋下枋部分均雕有人物、藥卉、古器械等。影壁牆上嵌的圓面形石雕,正中一幅為“福祿壽三星共照”,三位神仙高齡未卜,和藹慈祥,帶有現實生活中長者的風度。北側的一幅為“周文王姜太公”,畫面很有情趣。這堵高大影壁,精雕細刻,是五台山寺廟影壁中的珍品之一。

五台山建造最早的寺院,應為顯通寺的前身大孚靈鷲寺;較晚的一座寺廟,當為普化寺。普化寺,初名帝釋宮。明崇禎年間(1628-1644),因這裡建有一座玉皇閣,裡面供著玉皇大帝,所以又有玉皇廟之稱。現在建築是民國十四年(1925)在玉皇廟的廢墟上重建的。

普化寺的照壁用石與磚砌成,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長的照壁,正中嵌石刻“福祿壽三星”圖案,兩邊是“文五別子”和“番溪求賢”,背面雕有觀音、善財和龍女,並有花草作陪襯。這些石雕十分出色,可與龍泉寺照壁相婢美,是五台山磚石建築中的傑作之一。

布局

普化寺普化寺
從影壁左側的磚券洞人院,看到的第一座是天王殿。殿額立一塊石制匾,匾刻“普化寺”三字。天王殿三門並開,前檐牆上鐫劾有“法輪常轉”四字。殿的柱礎上、檻牆上、中門券口上、墀頭角柱石上都為石雕,有的雕風中搖,透出一種瀟灑俊逸的氣韻。有的雕松下猴王,顯出一種清幽自在的情調。還有的石雕畫面給人一種生活意趣的美感享受。如,牧童騎坐在牛背上,吹著笛子;牧羊人手執鞭子,放牧綿羊;一農人扛著撅子,趕著大象,頭頂著松枝上登有喜鵲;一老者騎過橋,橋下水流湍急。大殿石雕中有神話故事唐僧取經。原來這些石雕,民國年間,由皈仿佛門的南山寺九宮道首領普濟和尚的弟子募化修建,故該寺與南山寺石雕內容一樣,著上了道教色彩。殿內兩壁供有雄壯威武的四大天王,正中殿壇上的彌勒像又置於精雕細縷、著彩塗金的仿殿堂結構的小木龕內,彌勒像屏扇的背面,立有石雕韋馱菩薩像。另外,普化寺天王殿與台懷寺廟區天王殿設定不同的是,添了與四大天王並坐的“哼哈”二將,一尊臉色黑中透紅,一尊臉色紅棕,都是一手拿降魔杵,一手拿法環。哼哈二將屬於《封神演義》中的神話人物,佛家也把他們塑殿內充當護法神。還有,地上塑了“降龍伏虎”,一神騎龍背,一神擒虎於身旁。這些,同樣有道教色彩。

天王殿後的大雄寶殿是該寺的主要建築。該殿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頂,繞殿四出廊,檐額掛有“大雄寶殿”木匾。前廊柱間的木製券口縷空雕刻二龍戲珠,廊內柱間裝十二塊格扇,裙板雕,上部是花窗。檐枋上的墊板繪有彩畫,斗拱與斗拱間裝墊拱,重施以彩繪。總的看去,大雄寶殿的裝修精細而華麗,有別於該寺其它一般建築。殿內主供釋迦牟尼佛,佛旁有文殊普賢二菩薩,殿兩壁供有十八羅漢。山牆兩內壁上部,有大型壁畫。屬佛傳圖,又稱釋迦譜,描繪了釋迦牟尼由太子到出家成佛的過程。殿後壁右角,還供有一尊老文殊,下頷長鬍須,面部如羅漢,在五台山塑像設定中別具一格。

坐東向西的大雄寶殿,南北兩側各有上下兩層三十間木樓建築,層層出廊,廊柱排排,樓廊中段墀頭之間以券洞相通,下廊與上廊有木梯相接。沿樓廊繞轉,或立於樓底下憑欄觀光,又有一種滿眼風光撲面而來的雅趣。

景致

普化寺普化寺
從照壁後側的南門入院,迎面是天王殿,殿門的門楣上懸著“普化寺”三個字。兩側掛著對聯:“皈依三寶極樂地,遵守五戒未來天。”殿門兩側牆上除“法輪常轉”四個大字外,磚石雕刻舉目都是,仔細一看,有孫悟空大鬧芭蕉洞盤絲洞無底洞琵琶洞故事,還有石雕牧童吹笛、羊倌放羊、牧人趕像、老人騎驢過橋等,可以稱得上是近代雕刻藝術佳作。這些磚石雕刻是民國年間南山寺普濟和尚的弟子募化修建的,所以石雕內容與南山寺的一樣,染上了儒教、道教的色彩。

天王殿內的雕工也一樣精細,例如木雕彌勒佛龕,龕柱上雕有盤龍,稱為“木雕盤龍柱”,可以將它左右鏇轉,令人嘆為觀止。此外,殿內正面還坐著彌勒佛,在彌勒佛背後是韋馱天神。與其它寺院的天王殿設定略有不同之處是,此殿有“哼哈二將”和“降龍”、“伏虎”。

在天王殿背面的迎風和檻牆上,還形象生動地雕刻著“二十四孝圖”和降福、施壽、取仕、賜祿的四位天官。二十四孝分別是虞舜漢文帝、曾參、憫損、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陸績、唐夫人、吳猛王祥、郭巨、楊香、朱壽昌、庚黔婁、老菜子、蔡順、黃香、姜詩、王褒、丁蘭、孟宗和黃庭堅等24位中國歷史上封建統治階級宣揚的典型孝子。顯然,這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

普化寺的主殿是矗立於天王殿後的大雄寶殿,殿內主塑像為“華嚴三聖”,正面為釋迦牟尼佛,兩側是文殊和普賢,全部坐在蓮花上。這反映了五台山從來就是華嚴道場這一特色。釋迦牟尼佛的背面,供著“西方三聖”:觀音菩薩、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殿內的塑像,包括護法金剛善財、龍女,都具有生命感。這又說明該寺還是一座淨土道場。

此外,殿後檐明間設有一道板門,左角供騎獅子的老年文殊,右角供騎朝天吼的大悲觀音,手抱小孩。這兩尊塑像的神態和衣飾均大方自然。尤其特別之處是:文殊菩薩塑造為老者的形像,這在佛像塑造中是極為罕見的,突破了原來的框框,頗為不凡。而在兩側,則為十八羅漢。這十八羅漢則是十六羅漢加上摩耶夫人彌勒尊者。摩耶夫人是釋迦牟尼的母親,她在生下釋迦牟尼的第七天逝世。佛教說釋迦牟尼成道後,至忉利天為她說法,她得阿羅漢果,成為佛教中的第一位女羅漢。摩耶夫人身體豐腴,白胖細膩,柳葉眉,青絲髻,櫻桃口,碎白牙,嫩手細指,衣著輕柔,飄逸瀟灑,是一位善良的中國貴夫人的形像。

大雄寶殿後面是三佛殿,佛壇的三座蓮花台上結跏趺坐著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和東方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釋迦佛前為釋葉、阿難,橫三世佛兩側為帝釋天和大梵天王,他們是佛教的護法天神。在這一段的四根柱子上還彩塑著四隻人頭鳳尾的迦陵頻伽鳥,即妙音鳥。在山牆的平台上還彩塑著胡僧梵相的十六羅漢,左右兩座假山上還有降龍、伏虎羅漢,在頂棚上還懸塑著一位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濟公和尚。這些都是該寺彩塑的特色,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這裡需要指出的是,1996年,山西省社科學院崔正森、山西著名攝影師李安保發現該寺背靠的山脈猶似靜靜仰臥著的一尊身體魁梧,長達3000餘米的慈祥大佛。這一仰天大的佛兩臂直伸,雙手作彌陀定印,目置於小腹上面;這一仰天大佛兩腿平伸,雙腳蹬在南山上面,遠遠望去好似一位安祥慈悲的聖人,默默地躺在清水河畔,領略著五台山這塊佛國聖地的興旺繁榮。這尊仰天大佛既是文殊道場的又一靈跡,也是五台山旅遊勝地的一大景觀。

文獻記載

普化寺普化寺
創建年代不詳,重修於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金大定明昌間重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局部重葺,兩代又予補修。現存主要建築有法藏閣、垛樓、釋迦殿、後大殿、兩廂配殿等。法藏閣三層,金代創修,元代重葺,依土崖建造,寬三間,高三層,歇山頂,設勾欄平座,形制壯麗,結構精巧。閣內下層塑觀音菩薩及侍著,上層供西方三聖,元塑。東耳殿供地藏及十殿閻王,兩耳殿供藥王,為明正德六年(1511年)所作。釋迦殿金明昌年間建,殿內供如來佛、阿難迦葉二弟子、二脅侍菩薩,兩側羅漢六軀,各像面形秀潤,肌肉豐滿,雖經後代重裝,仍不失金代風格。後大殿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重建,五間懸山式,殿內塑一佛二菩薩,仍是元代風格。寺內唐宋以來石碑僅存,唐代九級造像幢一座,北宋直和三年(1121年)鐵牌一葉,歷史藝術價值均高。

《碾伯所志》載,普化寺“地處碾伯所南境”,疑即《安多政教史》所載之塔爾垣寺(龍台寺)屬寺扎西曲科爾林。位於川口鎮西南19.5公里處,在今院門鄉東北3公里的楊家莊。據傳決門原有一古堡,藏語稱之為“科爾林”,堡內佛殿3座,堡前有一古塔,高3.3丈,寺藏藏文經典甚豐。明永樂帝暮年訪賢至此,染病嘔吐黃水鮮血,後遂擴建此寺,取名“吐花寺”,後來易名“普化寺”。清同治年間,毀於兵促民國七年(1918)重修佛殿3間,1967年復再度拆毀。據實地調查,現楊家莊漢藏雜居40餘戶,其中藏族10餘戶,多喬姓,其先祖曾功封昂索,顯赫於明代,其昂索古堡遺蹟猶存。在昂索支持下該家族喬喇嘛,亦稱“喬國師”,仿翟曇寺建普化寺。該寺屬塘爾垣寺系統,每年正月十五日舉行廟會及秋後念平安經,均清塘爾垣寺僧徒來寺誦經。

旅遊攻略

普化寺普化寺
地理位置

位於台懷中心寺廟群南1公里處、清水河東側山腳下,是五台山建造時間最晚的一座寺廟。

景點特色

普化寺原稱玉皇廟、帝釋宮,現存寺廟為民國年間重建。殿堂坐東向西,以中院為主,南北各有兩層護院,共有殿堂樓閣100餘間。

交通

離鄉政府8公里,已通鄉村公路,只能開越野車。也可在鄉政府下車,抄小路過去,快則30分鐘,慢則45分鐘到。

相關報導

普化寺普化寺
山西省五台山普化寺將舉辦首屆水陸法會

山西省五台山普化寺將於2008年5月19日至5月25日(農曆四月十五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普化寺隆重舉行“水陸大齋勝會”,法會祈禱世界和平、國泰民安、人民幸福、冥陽兩利。

屆時,邀請諸山大德法師及百餘位僧侶住持壇場、諷誦大乘經咒七永日,超度古往今來一切有情含識、有祀無祀群靈、永離三途八難、沉輪流轉。已故者速托六道、直超生死、往生淨土、永住安樂。現在者身心健康、消災延壽、增福增慧、諸緣如意、生意興隆、六十吉祥!

地址:山西省五台山普化寺

相關條目

山西五台山旅遊景點

山西名勝

山西作為中國的文物大省,不僅在數量上居全國前列,而且以品類全、內涵博、價值高享譽海內外,山西複雜多變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條件,造就了許多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蹟遍布全省,這些得天獨厚、古今兼備的旅遊資源,是發展山西旅遊事業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