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候寺

羅候寺

羅候寺又名“羅睺寺”,位於山西省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東隅。為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羅睺寺創建於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

概況

羅候寺羅候寺
五台山羅睺寺位於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十方堂之間,始建於唐代。據說由於此處顯過聖燈,所以名落佛寺。明代弘治年間重修,康熙四十四年(1705)又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並由青廟改為黃廟,而落佛寺也改名為“羅睺寺”。

五台山羅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黃廟之一和五大禪寺之一,寺內兩幢木構小樓以接待十方客人而聞名。據傳,羅睺寺過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黃教的信徒,經年絡絡不絕,它成為五台山黃廟中很有影響的一座寺院。在山門前有一對唐代石獅,大而雄壯嚴的氣氛。

五台山羅睺寺既然已經從青廟變成黃廟,難怪羅睺寺文殊大殿內的騎獅文殊菩薩像面部並非金色而早呈乳白色,故名白文殊;文殊菩薩的坐騎獅子臥在蓮台上而不是站著或臥在磚台上;肩膀兩邊伸出肩花,花在分別放著經書智慧劍。這些都體現了黃廟中文殊像的特點。

布局

羅候寺羅候寺
五台山羅睺寺現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經閣、禪房、配殿、廊房地產118間。寺的後殿有一個著名的“開花見佛”活動機關裝置,那是用寺院內的一棵“聖樹”做成的,成為五台山十分有名的景點。殿中置有1座蓮花台,是一個轉盤,有水波形狀的雕刻。轉盤內側安裝了四方佛二十四諸天十八羅漢畫,中央有木質瓣。花瓣便會張開。當花瓣開放時,背對背、面朝外的四尊佛像便會顯現出來。“開花見佛”之名,便由此得來。

順彎曲的夾牆石道來到山門前,門兩旁的石獅,一雄一雌,碩大雄渾,威武壯猛。台懷中心區諸寺多雕有石獅,而唐代的遺作惟有此一處。山門裡一共四重大殿。這第一重為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也稱四大金剛,分別是抱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持寶劍的南方增長大王,纏長蛇的西方廣目天王,持雨傘的北方多聞天王,民間稱他們為風(持者)、調(抱瑟琶者)、雨(持傘者)、順(握者)四神。第二座殿為文殊殿,內供文殊菩薩,不同於一般青廟,這裡的文殊菩薩面部為乳白色,而非貼金黃色,肩膀兩邊伸出了肩花,花上還放置了經書和智慧劍,文殊坐騎是臥在蓮花上,而不是站立磚台。這些都體現了黃教文殊造像的特點。第三座為大佛殿,內供釋迦牟尼佛(人間婆娑世界)、藥師佛(東方琉璃世界)、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合稱“三世佛”。三世佛前為脅侍菩薩和供養菩薩。第四重殿里的“開花現佛”最具神秘色彩。殿內正中高豎一朵蓮花,內含四尊佛像,有時八瓣蓮花會緩緩綻開,現出四方阿彌佛。其實,這是巧設機關人工操作的結果。這大蓮花與下面的大圓盤用通柱連在一起,當僧人在圓盤下的暗室驅動木輪,通柱即會轉動,蓮花隨之開啟或閉合,遂出現“開花現佛”景觀。另外,在圓台上塑24個神像,稱“二十四天”。

這開花現佛的製作與一段神奇傳說相關。山門內東側原有一棵古松,宋朝丞朝張商英游五台山時,親眼目睹樹頂呈現神燈,後人將這顆松樹尊為“佛樹”。到清代,不知何故,此樹突然枯死。為祭奠佛樹,便將枯樹伐倒,主幹做成“開花現佛”,枝梢及斧渣鋸末,原地埋葬,上面建塔,稱為“松塔”。

作為十大黃廟之一的羅睺寺還是漢藏民族團結的象徵。青海西藏喇嘛教信眾來五台山朝拜幾乎都要到羅睺寺禮佛。

由來

羅候寺羅候寺
羅睺寺位於五台山台懷鎮顯通寺東隅。為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羅睺寺創建於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羅睺寺高牆大院,院內有卵石小徑,幽深古老。門前有一對雕刻精緻、造型粗獷的唐刻石獅,是五台山地區罕見的珍品。寺內現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經閣、廂房、配殿、廊屋和禪院。羅睺寺後殿中心裝有遠近聞名的“開花現佛”,那是一套木構裝置系統的圓形佛壇,壇上中心裝有一朵三米多高的蓮花,四尊佛像坐於蓮花瓣中,地下圓盤轉動,操縱花瓣開合,花瓣中四尊坐佛隨花瓣之開合而或隱或顯,故取名叫“開花現佛”,成為寺內一大奇觀。

羅睺寺在塔院寺東。據佛教經典記載,釋伽牟尼出家前曾娶妻生子,兒子取名羅睺羅。後來,羅睺羅15歲出家,成為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羅睺寺就是為紀念釋迦牟尼的兒子而建的。羅睺寺占地面積15000多平方米,計有殿堂樓房110餘間。門旁有石獅子一對系唐代遺物。五台山中心區的唐代的石雕臥僅此一處。山門左側丈余高的藏式磚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羅睺寺殿宇內的主要塑像,有明顯的喇嘛教風格。山門內的第一座是天王殿,四尊天王塑像,是按喇嘛教《度量經》的規定塑的,和其它青廟(和尚廟)大殿的四大天王形象略有不同。第二座殿叫文殊殿,殿內的文殊菩薩塑像和別的青廟裡的更不同。文殊菩薩騎坐的獅子臥在蓮台上,文殊菩薩面色是白的,而不是金色的,肩膀兩邊還添了伸出的肩花,肩花上一邊放著智慧劍,一邊放著經書。這是喇嘛廟文殊菩薩塑像的典型特徵。第三座大佛殿里供有四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人間婆娑世界的三世佛以及八大供養菩薩。

典故

羅候寺羅候寺
在塔院寺東,塔院寺東口的垂花門就與羅目侯寺的垂花門隔街對峙。簡樸大方的垂花門上。寺名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為羅漢說。據佛教經典記載,釋迦牟尼出家前娶妻生子,兒子取名叫羅羅。羅羅就是覆障的意思。後來,羅羅十五歲出家,成為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是佛教史上第一個小和尚。羅目侯寺的命名,即是由此而引出來的,意為佛普滿渡眾生的地方。二為佛祖說。中國佛教傳說中,釋迦牟尼死後,把教義傳給了大徒弟摩河迦葉,後人稱為西方第一祖。西方第十六祖也叫羅羅(亦稱羅羅多),羅目侯寺是為紀念他而建立的。

羅侯寺創建於唐代,據說,文殊菩薩曾在這裡落腳,還曾講經說法,並有神燈出現,於是,人們便把這座寺廟叫做落佛寺。明弘治五年重修,寺內有重修碑記。明萬曆年間李娘娘重建。相傳,明朝時,萬曆皇帝的父親駕崩,萬曆皇帝當時尚小,李娘娘便把江山讓與皇親李良。李良接了江山後,反將李娘娘和少主打入冷宮。這時,李娘娘悔嘆不已,便在佛前許願,如果佛能保佑少主將來登基,她就用巨款重建五台山的落佛寺。後來,朝臣楊波、徐彥昭等人扶持少主當了皇帝,李娘娘即還舊願,重建此寺。清康熙年間,該寺由青廟改為黃廟,常住藏族喇嘛。

康熙皇帝對羅寺大發感慨,書御製碑文工團道:“堂一再至五台山,慨然於清涼真境,如游崆峒汾水之間。登眺五峰,俱賜匾額。維茲羅目侯寺,基地近文殊現相處,其取義似扳依西方十六祖。創建自唐,顯跡於宋(指宋丞相張商英曾在該寺見神燈),續修於勝國賢藩--因援筆而賜之記。”

景致

羅候寺羅候寺
羅侯寺占地面積一萬五千多平方米,包括旗桿院和禪院在內,共有院落六個,計有殿堂樓房一百一十餘間。寺院布局是長條形,給參觀者一種層層深入的感覺。從木牌樓到寺山門,其間有一條寬約二米、長約百米的弧變形緩坡度通道,道兩旁築有丈數高的紅土圍牆,道頂端又有一棵古松,虬枝遮罩。遊人走在道上,有一種森嚴幽古的感覺。到山門前,稍覺開朗。門兩旁有石獅子一對,大且圓壯,威風凜凜,系唐代遺物。在五台山中心區,屬於唐代的石雕臥獅,就此一處。山門左側,建有一座高丈余的西藏式磚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文殊塔,又叫松塔,據說,過去這裡有一棵松樹,十分高大,曾經是文殊顯聖的地方。後人便將這棵松樹尊為“佛樹”。到了清代,這棵松樹不知何因突然死亡。以後,人們把松樹砍倒,做了文殊菩薩像的塑柱。為了紀念文殊菩薩,人們把這棵樹的枝梢及加工時的斧渣鋸末埋在地下,上面建了一座高約三米的磚塔,在塔的圓肚凹陷內,還塑了一尊文殊菩薩像。這就是今天人們看到的松塔(或文殊塔),深受信徒們的崇拜。

羅侯寺殿宇內的主要塑像,有著明顯的喇嘛教風味。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叫天王殿,靠牆壁有四尊天王塑像,高大魁梧,怒目而視,身子坐在高台上,腳伸到地下,壓著各種妖怪。古印度神話稱須彌山腹有四大天王,佛教也彩採用其說,宣稱四大天王各護一方天下;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手纏龍蛇;北方多聞天王,身綠色,執寶幢巨傘。因稱“護世四天王”,俗稱“四大金剛”。這裡的四大天王像,是按喇嘛教《度量經》的規定塑的,和其它青廟大殿里的四大天王踏八怪樣子略有不同。

第二座殿叫文殊殿,殿內的文殊菩薩塑像和在別的青廟裡看到的更不同。文殊菩薩騎坐的獅子是臥在蓮台上,而不是或站或臥在磚台地面,文殊菩薩的面色是白的,而不是金色的,肩膀兩邊還添了伸出的肩花,肩花上一邊放著智慧劍,一邊放著經書。這是喇嘛廟文殊菩薩塑像的一般特徵,就連本寺山門右側文殊塔上雕的文殊像,也完全是這個樣子。

羅候寺羅候寺
第三座大佛殿里的塑像,有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玻璃世界、人間娑婆世界同時又稱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的三世佛。有八大供養菩薩,分別拿著仙桃、海螺、琵琶、鏡子、如意鉤等等,列在下面,謙恭地侍奉著佛祖。供養菩薩的形態,也是按喇嘛教《度量經》的規矩來的。羅目侯寺還供有西藏黃教祖師宗喀巴。史載,西藏黃教祖師宗喀巴老年著書立說,明永樂皇帝請他去北京,他不能前往,就派了弟子降全曲爾計去了。後來降全曲爾計從北京來五台山住了一個時期,朝拜文殊菩薩聖跡,當地漢僧對他厚禮相待,與他一起交流漢藏佛學。從此,便有喇嘛教待屢屢朝五台山。到了清代順治年間,五台山有十處青廟改為黃廟,殿堂塑像和陳設都按藏族風格重新列置,並開始興建喇嘛殿堂,喇嘛教就在五台山興盛起來。由此出現了五台山佛教聖地青黃二廟並存、漢藏僧人兼有的情況。

最吸引人的還是“開花現佛”。在寺院的最後一座大殿里,殿中央有一個木製彩繪的大蓮花。蓮花莖部下方連著一個大圓盤,上面刻有水浪紋案,看去象一朵大蓮花從水波中伸出。圓盤上塑著十八羅漢,圓盤外的方台上塑著二十四“諸天”像,四角有四大天王。圓盤正中伸出的蓮花,高達丈余,四尊阿彌陀佛背靠背分四個方向端坐在蓮花中心。八片段預告瓣合圍外,每片段預告瓣上又有金色佛像,花瓣是紅色,顯得異常鮮艷。平時,蓮瓣緊合,呈蓮苞形狀。當蓮台轉動時,蓮瓣便在空中徐徐綻開,四尊阿彌陀佛像慢慢現出,這就是名聞遐邇的“開花現佛”。當連動構件向另一個方向轉動時,蓮瓣便慢慢合攏,成苞狀,蓮中的阿彌陀佛也就看不到了。蓮瓣呈紅色,阿彌陀佛成金黃色,花開佛現時,場面煞是好看。喇嘛教的信徒們,均以到此看到蓮花內的佛像為樂事。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這表示了吉祥,表示了他們與佛有緣。拜佛上香的善男信女們,特別是千里迢迢而來的少數民族佛教徒,為此一見,終身大幸。佛家將“出淤泥而不染”的鮮紅潔淨的蓮花,象徵為脫離塵俗、“往生淨土”的神化境界,是很有情趣的。 

旅遊攻略

羅候寺羅候寺
火車

北京有直達五台山的空調專線,硬座價格是70元,一夜即到,南方的遊人可先到太原,再乘從太原到五台山的車,大概兩個小時,票價在25左右。車很多,交通方便。

公路

由於到五台山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公路就成為通往五台山的唯一交通設施。從外地來五台的遊客可以先到太原,從太原汽車站有車可直達五台山風景區,在台懷鎮和太原之間每日有班車往返。五台山六月大會期間(農曆六月初至七月初十),是遊人最多的時候,此間五台山周邊縣鎮都加開到五台山風景區的旅遊車。

住宿

五台山各種檔次的賓館飯店眾多,家庭旅社十分活躍,投宿比較方便。許多家庭旅社也配有高檔客房,為極具地方特色的四合院落,設施齊全,清靜舒適。另外,有些家庭旅社同時為遊客準備精心製作的具有地方風味的家常飯菜。

飲食

五台山地區有許多獨具特色的菜餚和風味小吃,在這裡可以品嘗到肉片熗香蘑清炒台蘑、小雞燉台蘑等傳統名菜,口味清香而不油膩。此外,還有定襄蒸肉、五寨豬黑肉燉粉等。當地特色小吃有河曲酸粥、原平鍋魁、莜麵窩窩、高梁面魚魚忻州瓦酥、保德碗砣等。

到了五台山的中心地帶——台懷鎮,就可以在鎮中的餐廳里一享當地的美味,還可以到家庭旅舍中去品嘗主人精心製做的具有地方風味的家常飯菜。

相關條目

山西五台山佛教

山西名勝

山西作為中國的文物大省,不僅在數量上居全國前列,而且以品類全、內涵博、價值高享譽海內外,山西複雜多變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條件,造就了許多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蹟遍布全省,這些得天獨厚、古今兼備的旅遊資源,是發展山西旅遊事業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