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帔

霞帔

霞帔是中國古代婦女禮服的一部分,類似現代披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時發展成了霞帔——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基本資料

霞帔霞帔

服飾名稱:霞帔

製造年代: 清
材料:

服飾簡介

霞帔霞帔

霞帔是宋以來貴婦的命服,式樣紋飾隨品級高低而有區別,類似百官的補服。《格致鏡原》引《名義考》中稱:“今命婦衣外以織文一幅,前後如其衣長,中分而前兩開之,在肩背之間,謂之霞帔”。其中所描述的形式是明代霞帔,到了清代,胸前、背後綴以補子,下擺綴以五彩垂緣。補子紋樣只織繡禽鳥,而不用獸紋。

服飾設計

明代霞帔明代霞帔

此款肩、領外飾以如意紋,邊緣施金銹,當胸處施以補紋,腰胯處有行龍兩條相對,下飾海水江牙,其中雜以仙鶴、鳳凰、鵪鶉等禽鳥紋樣,以及壽桃、荷花、靈芝、牡丹、蝙蝠等。龍紋之間飾以火珠,取“金龍戲珠”之意。色彩豐富和諧,以青蓮色為底,雲紋用普藍—淺藍—月白三暈色,龍紋用金、紅兩色。補紋中以及肩、腰、胯的左右兩側飾以禽鳥。下擺處海水江牙紋以黃、白色調顯於諸色之前,龍紋火紋、花卉以金、紅兩色居第二,雲紋等藍色為第三,底色青蓮最隱晦居四,共四層色彩,豐富而分明,繁複而不雜亂,具有極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服裝類可用胸架或衣架支撐陳列室內,但絲織物畏光照,易染灰塵,清除易造成損傷,因此,罩以大玻璃框為最佳。

服飾起源

霞帔霞帔

帔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時發展成了霞帔——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明代服用此式較為普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

相關規定

霞帔是宮廷命婦的著裝,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時才可以著——按照華夏禮義,大禮可攝勝,就是祭禮、婚禮等場合可向上越級,不算僭越。命婦的霞帔在用色和圖案紋飾上都有規定。品級的差別主要表現在紋飾上,如下分別列數。
一、二品命婦霞帔為蹙金繡雲霞翟紋(翟:即長尾山雉),三、四品為金繡雲霞孔雀紋,五品繡雲霞鴛鴦紋,六、七品繡雲霞練鵲紋,八、九品繡纏校花紋。

服飾研究

霞帔本來只是服飾的一種,據專家們研究,它來源於唐代女性的“帔子”。但是,在宋代,霞帔變成了女性禮服的一部分,也變成了女性社會身份的一種標誌。

福建南宋黃升墓中出土有宋代霞帔的實物,其形制是兩條繡滿花卉紋的細長帶,長帶尖角一端相連,形成“V”字形。穿用的方式,是將兩條長帶搭在肩頭,在頸後以線相縫連,而尖角一端垂在身前,下墜一個金或玉的圓形“帔墜”作為裝飾。這樣的霞帔是宋代內、外命婦常禮服的一部分,如《宋史·輿服志》所記:“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所謂“常服”並非指日常服裝,而是在國家大典之外的各種禮儀場合所應著的正式禮服。

正因為霞帔是貴婦常禮服的一部分,並非人人可佩,所以,在宋代宮廷中衍生出了“紅霞帔”、“紫霞帔”這樣的后妃名號。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紹興九年,“後宮韓氏為紅霞帔”。將韓氏泛稱以“後宮”,說明她只是一位普通宮女,原本沒有任何位階。再如宋人張擴《東窗集》中記有《紅霞帔馮十一、張真奴、陳翠奴、劉十娘、王惜奴等並轉典字,紅霞帔鮑倬兒、紫霞帔王受奴並轉掌字制》一則,實際是皇帝開具的“授任書”,把一批原為紅霞帔、紫霞帔身份的宮女,“提升”為典字、掌字。據《說郛》中的《趨朝事類》,在宮廷“內命婦”中,典字為正八品,掌字為正九品,在后妃、女官的正式編制中屬於最低的兩級,而紅霞帔、紫霞帔以及地位更低的聽宣、聽直、書直則根本“不系入品”。

看得出來,皇帝如果喜歡上了一位普通宮女,往往先給她一個紅霞帔或紫霞帔的名分,讓她與一般的宮女有所區別。如果這位宮女能夠繼續獲得皇帝的恩寵,才有可能被封為“正式”的嬪妃,在禮法體系中占據一個堂堂正正的席位。

至於何以呼為“紅霞帔”、“紫霞帔”?推測起來,普通宮女當然沒有佩戴霞帔的權利,於是,受了皇帝恩寵的宮女,會被特別賜以紅霞帔或紫霞帔。在宮中的各種禮儀場合,有正式名號的后妃們要按規制穿戴符合各自地位的常禮服,尚未獲得“職稱”的承恩宮女們當然沒有這一資格,但是,她們可以在宮女服裝上加佩紅霞帔、紫霞帔,標示其特殊身份。

服飾分析

從文獻中可以看出,宋朝皇帝賞賜紅、紫霞帔,那是相當的大方,宮廷中經常會有成群身為紅霞帔、紫霞帔的低級妃嬪。對於陳翠奴、劉十娘這樣顯然出身社會下層的女孩子,一襲霞帔,無疑如同一張入場券,讓她們得以進入爭奪后妃尊位的遊戲場。南宋高宗的妃子當中,就有一位劉氏入宮後從“紅霞帔”做起,一路升到貴妃

但一旦爭鬥失敗,迎來的命運也格外悲慘。《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北宋哲宗晏駕未久,皇太后便下令廢黜一批哲宗身邊的妃嬪、宮人,其中有位韓氏女子,便由正五品的才人直降為紅霞帔。皇太后指責韓才人路數不正,脾氣還壞,“且與一紅霞帔名目,令往守陵”,實際是硬塞給韓氏一個最卑微的妃子身份,藉此罰她去為哲宗守陵,在陵園中埋沒一生。在此,“紅霞帔”成了暗算的手段,也是侮辱的標誌

傳統漢族服飾(二)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

中國古代服飾概略

生活中經常出現一些古代的具有特色的辭彙,此次任務的目的就是整理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辭彙,並不涵蓋所有古代服飾中的專有名詞,因為這樣的話工作就太艱巨了,具體細化的東西想要放到以後一次一次來完成。

中國民風民俗大辭典(服飾類)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民族之一。這一偉大民族,在黃河,長江流域遼闊的土地上,長期繁衍生息所創造的民族優秀文化,是他們智慧的結晶。作為炎黃子孫,繼承和弘揚這份優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乾培養愛國王義情操,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中國傳統戲曲中的服飾

在中國的戲曲舞台上,傳統戲是經久不衰的一朵奇芭,其服飾是極其豐富多彩的,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讚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那些傳統戲中的服飾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