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宮中供役使女子]

宮女[宮中供役使女子]

宮女,指在宮中供役使的女子。早期的宮女,大多來源於女奴隸、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此後,歷代宮女中,有一部分開始從民間“選美”、“采女”中選出。“選美”就像科舉考試一樣,有一套嚴格的規矩。參選女子必須是良家,即非醫、非巫、非商賈和百工,這些人家的女子叫良家子。歷代都規定宮女取自良家子。宮女,又通稱宮人,按其職責和地位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在宮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務的人,其地位較高授予官職者被稱為女官;一類是在宮中服勞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織婢等。

基本信息

詞語宮女

宮女宮女
被徵選在宮廷里服役的女子。《管子·君臣》:“是故國君聘妻於異姓,設為侄娣命婦宮女,盡有法制,所以治其內也。”《漢書·貢禹傳》:“古者宮室有制,宮女不過九人。”唐杜牧《郡齋獨酌》詩:“三千宮女側頭看,相排踏碎雙明璫。”《紅樓夢》第八三回:“鳳姐正要站起來回奏,只見一個宮女傳進許多職名,請娘娘龍目。”清昭連《嘯亭雜錄·內務府定製》:“選宮女,於內府三旗佐領內管領下女子年十三以上者,造冊送府”。

宮女來源

初期,宮女是通過征戰戰敗一方的女俘成為戰勝帝王的嬪妃和宮女。漢代以後,改為由朝廷派出大批人員,於百姓鄉土之中挑選良家之美女,年齡13以上20以下,擇入宮內。美女一旦被選為宮女,便再也不能同家人團聚,深鎖宮中,與外界隔絕。其中只有極個別的受到帝王寵愛的才可升為嬪妃,絕大多數的宮女是在寂寞、淒清中孤獨度日。唐代曾有詩為:“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由此可見一斑。通常是這樣的:禮聘、採選和進獻。
先說禮聘,一般禮聘的女子入宮是最有希望成為皇后的。
唐代豪門大族的女子和士宦人家美名遠播的女子朝廷按例要進行挑選,然後禮聘入宮。這些禮聘入宮的女子大多出身高貴,氣質風雅。她們有的來自皇親國戚,有的來自權門貴族,其他以德、才、美色聞名而禮聘入宮的則是士宦人家的女子。
這些禮聘入宮的女子,受到皇帝的特別優待,往往一入深宮就予以冊封,成為有名位、身份的珊團佟?
其次是採選,從唐代開始,宮廷定期向民間採選良家女入宮。
從此以後,各代皇帝都選良家女充實後宮和太子東宮以及諸王王府,再從入選的良家女中選取更好的冊為嬪妃、太子妃⑼蹂?
從唐代皇帝的敕令上看,選采良家女似乎是為了太子和諸王選妃,以保持皇家良好的血統,而事實上,只要美色、才藝超眾,不論出身是貴是賤的女子都有可能脫穎而出,登上后妃寶座。
再就是進獻,這樣的女子通常是被當作禮物送進宮中的。
一些醉心於仕途的官吏往往將色、藝俱佳的女兒和治下才、色雙絕的女子進獻給皇上,送入後宮。
唐代著名詩人和大臣崔氵是出於個人前程的考慮,甘心將美艷的妻子、女兒獻給太子,送入太子東宮,從而獲得高官。
清代的宮女是服侍皇帝,皇后,嬪妃,公主,阿哥的,不同等級的人宮女的數量也不同,皇太后有12名宮女,答應只有一名宮女。宮女的主要來源有二,一是內務府包衣(滿清貴族的家奴,沒有人身自由)所生的女子,另一個來源是上三旗下,比較低等人家的女子,以上這些女孩都要在十三歲時進宮被挑選一次。被選中的宮女一般要到25歲才能出宮,而且出宮的宮女不許在進宮,也不傳播宮中的事情。另外,有的宮女未滿期限,因為笨拙或是有病,也能被趕出宮。
宮女一進宮,就開始了他們痛苦的生活,新來的宮女都由老宮女(宮中稱作姑姑)教導,因此他們不光要伺候主子,還要伺候姑姑,姑姑一般都非常嚴厲,動輒棍棒相加(宮中規定宮女不許打臉)。
宮女的出路有幾種,一種是皇帝看上的,就選在皇帝的身邊做答應、做常在、做貴人等等,任皇帝的喜歡和不喜歡來決定她的命運。另一部分就是皇帝指配給他的子孫或者親王的子孫,給他們做妻或者妾。還有一部分就在宮裡做服務。按照當時的規定,宮女歲數太大了,到了一定的年齡,可以允許出宮,這個制度執行得也不是很嚴格。
為防止宮女反抗,宮中訂有嚴酷刑罰。宮女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打殺。明成祖朱棣愛妃暴死,因懷疑宮女在茶中摻毒,一次就殺掉宮女、宦官幾百人。直到清王朝覆滅後,宮女們回歸人間,才算重見天日。

宮女制度

宮女宮女
古代宮女的數量自漢代始,隨著朝代的更替不斷增加。西漢初年,宮女只有十幾人。漢武帝時,宮女則突破1000名。東漢桓帝時,後宮聚集美女達五六千人。晉武帝司馬炎將宮女數量突破1萬。唐開元、天寶年間,後宮人數躍升至4萬。時至明代,宮女的數量為9000。宮中每年僅花費的脂粉錢便達到40萬兩銀子。歷史上,各朝各代從民間挑選宮女已是一件經常性的工作了。

清承明制,基本沿襲了明代的宮女制度,但是在選擇的範圍和方式上有很大的改革。比較而言,更為嚴格。清代選入宮中的女子有兩種,一種是秀女,一種是宮女,在清初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後才將秀女和宮女分開。秀女是八旗官員的女兒,可以選為妃嬪或指配給宗室王公大臣的子弟。宮女是內務府包衣佐領下的女子,地位較低,供內廷役使。

清代宮女選擇的範圍只限於內務府各佐領所屬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包衣任職佐領、管領以下家庭的女兒。初期選宮女是一年二次,時間為每年的二月和八月,從順治十八年後改為每年一次,時間是二月初二日。凡年齡在13歲以上者,便造冊送內務府會計司備選。在選期的前一天晚上入宮,第二天天明時由敬事房太監帶到皇帝或皇后、太后前選閱。以6人為一排,每人身上掛一木牌,上面寫有旗分和姓名,被選中者喚出排,入選後當日留宮內,否則立即遣出。若有妃嬪的姐妹或親族女子則另組一排檢選。如果此次已經入選,但是在所選名額之外,就令會計司記名,即“記名宮女”,下次再選時先以記名者入選。若是記名後未到下次選閱時父母就將其嫁出去,則屬於抗旨。

宮女的身份也不盡相同,上層的為宮中女官;下層的為普通奴僕。對於女官除了年齡、身體、品行諸條件外,還必須掌握女工等技藝。據史料記載:“宮廷歲選秀女,凡選中者,入宮試以繡錦、執帚一切技藝,並觀其儀行當否,有不合格者命出,以次遞補,然後擇其優者,教以掖庭規程,日各以一小時寫字及讀書。寫讀畢,次日命宮人考校,一年後授以六法。”這些宮女中比較優秀的就成為宮中的女官。據史料記載:“乾清宮置夫人一人,秩一品;淑儀一人,秩二品;婉侍六人,秩三品;柔婉十二人,芳婉二十人,俱秩四品。”她們各司其職,有的負責侍候嬪妃(尚宮);有的負責節儀之事(尚儀);有的掌管衣服,掌管三餐……但是由於清代內務府管轄著宮廷內部的人事、財務、禮儀、保衛及帝、後、妃、嬪日常生活的一切事物,所以女官的執掌也就形同虛設了。被選中的宮女一部分被分配到皇帝、皇后、嬪妃、公主、阿哥等各宮中隨侍。不同等級的人配給宮女的數量也不同,在清朝的典制書里,康熙朝規定:皇太后12名宮女、皇后10名、皇貴妃8名、貴妃8名、嬪妃6名、貴人4名、常在3名、答應2名。其餘的部分就分配到六局處服役。

宮女入宮的第一件事就是剃頭、洗澡,等年紀稍長才可以把頭髮留起來。剛進宮的小宮女要由嬤嬤(老宮女)教她們各種禮儀和梳妝打扮的技巧,嬤嬤一般非常嚴厲,動輒非打即罵。如果聰明靈巧,半年就可以上崗服役了,也就有月錢(工資)可拿。宮女們的月錢多少並無定製,最低的4兩,高的可達20兩,膳食、衣服、胭脂水粉等有內務府供給,其實她們主要的收入是平日各宮的賞賜。若得到皇后或太后的恩寵也可以為父母博得富貴,但多數宮女的生活是悲慘的。她們從選中入宮的第一天起就猶如進入囹圄,失去了人身自由,直到滿25歲乃至30歲才許出宮婚配。因病、因笨或別的原因提前出宮者,要經總管太監核查奏聞後方準出宮。有的宮女因為“帝後得用,仍留宮承伺十年”,她們出宮後已是老處女了,連正常婚配都很困難。也有例外,即被皇帝看中而升為答應、常在以致嬪、妃的,那就要永遠留在宮中了,但這是極少數的。康熙皇帝鑒於明朝中葉以後宮人太多,用度靡費,於是對嬪妃、宮女的數量都作了限制。到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約有四、五百人,但到雍正、乾隆朝以後逐漸增多。

年薪

為何後宮等級要設定得那么詳細,詳細到每個人?原因是,給皇帝當老婆是一種“職業行為”,每年她們還會有俸祿(年薪制),也有的按月拿薪水(月薪制)。
既然“發工資”,就要講等級,“工齡”、各妃的受寵程式、貢獻大小就有講究,不可能人人都是一樣的,因此後宮比較朝臣的設定,定出不同官品的宮妃,領不同的俸祿。
從北魏皇帝後宮的設定情況來看,北魏仿漢制,設左右昭儀,官品相當於當時的丞相;三夫人,則位比三公。上嬪比三卿,下嬪比六卿;依次類推,“二十七世婦,比從三品”、“八十一御女,比正四品”。
以漢朝公職人員的薪酬制度為例:
丞相居百官之首(類似現代中國的國務院總理),俸祿最高,幫佐天子,助理萬機,俸祿最高“金印紫綬,秩俸萬石”。後宮昭儀等同丞相,但實際上,昭儀拿的年俸並沒有丞相多,為4200斛。
中國古代常用的計量單位有龠、合、升、斗、斛等,“石”與“斛”,是古代同一級別計量單位的不同叫法。10斗為1斛(石)。據《漢書·律曆志》(卷21)記載,漢時“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這么說來,一石為當時的120斤,昭儀的4200斛,則相當於50萬4000漢斤。但各個朝代“斤”的具體重量並不相同,與現代的“斤”也不一致。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辯證一》(卷3)中有記錄,“今人(宋朝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
宋代一斤相當於現代1。28市斤,則宋時一石92。5宋斤,相當於現代118斤4兩。如果漢代昭儀的年俸放在宋代,就是49萬6440斤。但漢斤僅約等於0。27宋斤,約等於現代0。34市斤,漢昭儀的實際年俸折合現代17萬4182市斤。
不過,現代有學者考證,秦漢時的1石稻穀,僅合現代27斤;但就照這標準算,漢昭儀的年俸也達到了11萬3400斤,相當可觀。
漢代最低一級的宮女保林的年俸也有192斛,相當於現代5184斤,這份薪水也很高了,以人均一天一斤糧來算,一個宮女一年便可以養活14口人。而昭儀一年則可養活310口人。

其他資料

作為宮女,要離開王宮只有兩個可能,一是年老體衰或疾病纏身,再不就是服侍的主子病逝,守喪三年後才可回家。離開王宮後也不能婚嫁,或作妾。
王宮每年會從民間招收女孩入宮,中人、白丁女兒均可報名。入宮後從小宮女做起,以後可晉升為內人、上饌內人、尚宮,或最高尚宮等職級。〔尚宮的職務〕女孩入宮當小宮女的年齡,由四、五歲至十多歲不等。一般來說,入宮年齡越小,接受宮廷教養培訓的時間越長,由於自幼熟習宮廷禮儀,長大後大多被派往殿,擔任王上身邊的「至密尚宮」。 若是十歲以後才入宮,就像劇中主角徐長今一樣,多派往御膳房、退膳間、洗踏房、洗水間、生果房等地方,因為這些部門較側重教授有關職務的技術。如御膳房學做料理、針繡房學做針線等。 每個入宮的孩子會歸一個內人或尚宮管教,擔任老師兼母親的角色。大家在同一個房間生活。 小宮女在宮內學習禮儀及技術後,大約八至十年後可參加「內人試」,合格後正式成為內人,屬九品官階。 內人再經過十多廿年曆練後,可以參加尚宮考試。通過考試,會獲賜予牒紙與假髻,屬正五品官階。以後有機會晉陛至最高尚宮、提調尚宮的話,官階會更高。 其實,王宮內所有妃嬪及宮女,均屬內命婦;內命婦之首為王后。一朝為宮女,終身是王上的女人。一旦舉行內人試〔內人禮〕,即意味著婚禮,宮女正式成為王上的女人,一生不能婚嫁。
宮女,即「宮中女官」的簡稱,指的是在宮中擔任官職的女人。王宮內有不同的正殿偏殿〔如大殿、太后殿、中殿、東殿等〕,內有不同的部門,如針房、繡房、御膳房、退膳間、洗踏房、洗水間、生果房等,由王上以致小王子小公主的日常起居飲食,都得靠宮女打理照顧,所以宮女的需求量很大。王宮每年會從民間招收女孩入宮,中人、白丁女兒均可報名。入宮後從小宮女做起,以後可晉升為內人、上饌內人、尚宮,或最高尚宮等職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